Iki kia kiak's Blog (470)

王輝·清風 | 凡益之道 與時偕行

《周易》有言:「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歷經幾千年,這句話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清代學者段玉裁註解《說文解字》說:「時,是也,此時之本義,言時則無有不是者也。」在中國人看來,「時」不是簡單的經常之「時」、計量之數,而是與具體問題、具體環境相聯系的合宜之「時」、生存之道。中華民族正是在「與時偕行」中,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從而形成了從未斷流的歷史和兼收並蓄的文明。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世是時的累積。「世」,金文中表現為三個帶圓點的豎,也就是三十(卅),《說文解字》中說「三十年為一世」。古人認為,人到了三十歲正值壯年,一般都娶妻生子,有了新的一代,再過三十年,又有了孫子。時間的累積,導致人際的更替,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的是一個三十年前後的變化之大。…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November 7, 2023 at 2:29pm — No Comments

殷旵·時與侍

繁體的時(時)字從寺,從寺的字還有侍、待、等,都與時有關。

《說文解字》:「侍,承也。」承諾、承擔、承受;「待,竢也。」竢,為方言,慢慢等待的意思;「等,齊簡也。」簡是古代當紙書寫的竹簡,製簡先使其理齊,這裏指時間段、時間節點。等、侍、時三字都與候相關,叫作侍候、等候、時候。《說文》:「候,伺望也。」再把這幾個字與時和事連起來。…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November 3,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陳煒·互聯網時代,感受閱讀的意義(新語·讓好聲音成爲最強音)

互聯網時代的閱讀,是開放體系的閱讀,它把個人選擇和算法推介相結合,形成了基於人的有效判斷的大數據體系,是開放的、可變的、動態的。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五十二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其中即時通信、網絡視頻、短視頻用戶規模分別達10.47億人、10.44億人和10.26億人。可以説,互聯網已經成爲人們獲取信息、汲取內容的主要途徑。

時代在變,閱讀方式在變,閱讀的産品形態也在發生改變。我們常常自問,互聯網時代,還需要閱讀嗎?…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October 24,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 道中華 ] 三個字,保證國泰民安 4

這也形成了中國古代城郭建制的第一個特點:都市設計採取方形。田-囗-國的形制都是方形(長方形)。從大的原則上説,這也是“天圓地方”的照映。北京皇城的建制基本上按照周禮《考工記》王城規劃理念設計的:首先,“擇中”立宮,對稱佈局,確立南北中軸線。其次,“前朝後市,左祖右社”佈局。再次,城中有城,即內城和外城的古代“城郭”形制。又再次,佈置城門以配合經緯垂直的道路。

田-囗-國的田地形態成了城郭的第二個特點。具體地説,城郭的營建無不以井田之秩序和格局爲模本,與傳統農耕作業的井田制相互配合。《考工記》對這個説得很詳細,後人註疏也清晰地説明城郭的形態是按照農田的形態仿制的。…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September 28,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 道中華 ] 三個字,保證國泰民安 3

説“田”不簡單,還因爲它幾乎把中國古代的道理-治理都包裹進去了。與之發生關係的有:里、甲、佃、畝、畋、甸、畿、稷、苗、畕(即“疆界”之意)、疇、壘等;而這些又都與田地、里甲、國家、邊疆等歷史和制度有關聯在一起。

我們在讀古代典籍的時候,經常看到有這樣一個概念:井田。在中國古代社會,“井田”完全可以編列出一系列相關的社會關係。比如,“井”是“家”的代表,“背井離鄉”被描繪成失去家園的淒慘情狀。“井”是鄉土觀景至爲重要的生活必需,久之,也變成了“家鄉”代表性符號。…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September 19,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 道中華 ] 三個字,保證國泰民安 2

陳夢家在《殷虛卜辭綜述》中將“年”之“禾”釋爲“稔,谷熟也。”“年和稔同訓谷熟。以年爲谷熟,是假藉爲稔字。”所以,歷代帝王在祭祀中向天申報時都要祈求“五谷豐登”。正是因爲五谷大熟就是大豐年。豐年是太平盛世的標誌,也是“王政”的業績。即使在今天這樣的價值和評價仍然不變,也不會變。

其實,這也是我們今天所追求的“和諧社會”。“和”從禾。“和”與“禾”同音,伴口。“口”爲IMG_258,原是一種古代的置器——向神禱告祝辭的祭器。“和”有和平、和諧的意思。在殷商卜辭里,“禾”經常與“年”交替使用。由此可知“年”的計量以“禾”爲據,追求豐年、韶年。…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September 16,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 道中華 ] 三個字,保證國泰民安 1

文字鐫刻着歷史的印記,積淀着情感和認同。本期“道中華”邀請廈門大學彭兆榮教授“説文解字”,圍繞“禾”“田”“國”三個字進行深入解讀,發掘其中蘊含的中華文明根性,闡釋其對於理解中華文化的啟導意義。

“禾”

中國自古以來講“家國天下”。但無論講什麼,首先都得先講糧食,也就是中國古代所説的“禾”。

中國古人特別強調“天時地利人和”。這六個字中就有兩個字都是“禾”旁,“從禾”。除此之外,漢文字中關於“禾”的字真不少,“年”“種”“稅”“私”“秩”“科”“秀”等也皆從“禾”。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封建帝國名曰“秦”,“秦”也從“禾”。…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September 13,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筮元永貞《降臨》——語言學、外星人、語言哲學與相關思考(下)

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在其著作《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中冩道,人作爲一個主觀實體,能對其所生存的世界進行認識和把握,思維的本質是思考(reflexion),人們對世界思考總結得出的結果可以叫做“世界觀”,這種記錄和認知自身以及宇宙規律的世界觀,是獨立於“人”和“世界”之外的第三個獨立客體,作爲一個獨立個體,它會反作用於人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方式。這便是洪堡特在早期關於語言和思維之間關係的認識,可惜他的思想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24, 2023 at 8:00am — No Comments

筮元永貞《降臨》——語言學、外星人、語言哲學與相關思考(中)

七文通過七肢桶的觸肢噴射出的墨汁樣液體展現,基本構造爲一個圓環狀,通過放大可以看到圓環的週圍密佈着大小長短粗細形狀都不一樣的突觸,進一步觀察還可以發現,這些突觸並不是在二維平面上鋪展開來,而是在超二維空間(嚴謹地説,不一定是三維空間)中朝着不同的方向延展。

七肢桶在“書冩”文字的時候並不像我們的小學語文老師一樣在黑闆上一邊唸一邊冩“我-愛-北-京-天-安-門”,説完就冩完了。七肢桶是在“噴墨”的一瞬間完成了整句話的書冩,這句話不是由一個個單獨的“文字”組成,而是從圓環上的各個方向的突觸所展現出的不同形狀來表達句法含義,可見七文跟七語一樣,都是不是一種線性符號,這樣的文字語言體系避免了在表述客觀事物時將紛繁複雜的事物被迫壓縮成線性表達的無奈,而使得七肢桶們在説話冩字時得以自由地揮灑筆墨。…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15,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筮元永貞《降臨》——語言學、外星人、語言哲學與相關思考(上)

今天菟絲子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年初在國內上映的一部電影《降臨》(原著《你一生的故事》,作者特德·薑)。早就聽説這是一部跟語言學有關的電影,關於星際科幻我們看得很多,裡面出現的科學家不是物理學家就是計算機學家,再不濟也得是生物學家,從來沒想過語言學家也能跟科幻題材扯上關係。對於稀有和崇高的東西,我往往會懷着崇敬的心理,沐浴齋戒,淨手焚香之後才小心翼翼地開啟,這一浴就泡了大半年。

故事的主角是語言學家露易絲(女主出現在講台上講授葡萄言語的時候簡直就是女神好嗎),在外星人降臨地球之後因爲曾經出色的波斯語翻譯任務的完成而被邀請來破譯外星語。(順便吐槽一下,以前與外星人有關的電影中,不是默默無語就是外星人自帶英語技能,如此bug,真是夠了)而波斯語是女主學了很多年的語言,現在突然要去田野調查一門完全奇葩的…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7,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盧桂霞:會館出版刊物意義深遠

盧桂霞:會館出版刊物意義深遠



目前好些宗鄉會館依然定期出版會刊。這是繁瑣的工作,但意義深遠。進入數碼化時代,有些會館與時並進,將會務活動信息都放上網,讓有興趣的會員自行觀看閱讀。這能節省印刷費,省時省力,可在第一時間知道會館的情況,尤其對較年輕的會員,這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但對年紀較大、或對電腦科技不太熟悉的會員,卻是一件苦差,最後可能放棄不看了。所以會館還是會定期出版會刊或常年報告,這是會館應繼續秉持的傳統。

會刊中報道了會館的近況,如發展方向、即將舉辦的活動或剛舉辦過的活動盛況、人事的變遷等,傳遞信息,並加強聯繫。會刊也有軟性的文藝作品,讓會員認識同鄉冩作人。再者,飲水思源報道原籍的風土人情、新面貌等,可增進新知識,促進彼此間的了解。…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y 25, 2023 at 11:35am — No Comments

陸坡《鐵拳飛踢真功夫》整代香港功夫片簡史

邵氏兄弟、李小龍?香港功夫片留名世界

如果要說有什麼擺出架式就可以有滿滿的華人味,功夫電影可說是最讓世界所認識的,並且可以與韓國和日本電影做出區隔。對於許多不了解功夫的人來說,是從看了李小龍的電影開始了解、更早的有許多港台中國的觀眾從邵氏兄弟的武打戲劇開始對「功夫」留下印象。

紀錄片《鐵拳飛踢真功夫》是一部簡要帶過觀眾觀看一整代功夫片站穩國際的簡史,從邵氏功夫片開始、李小龍傳奇、一直到洪金寶、成龍、跟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等,此外也對比關於中國功夫片在世界上意外的另類影響,而讓不同國度的人對電影產生共鳴,甚至讓人看見80、90年代香港功夫片風靡整個華人市場的盛況。…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rch 9,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楊紫瓊:第80屆金球獎影后

楊紫瓊:第80屆金球獎影后

第8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2023年1月10日舉行了頒獎典禮。楊紫瓊憑借在科幻冒險喜劇《瞬息全宇宙》中的精彩表演斬獲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楊紫瓊在領獎臺上感嘆:「今天能站到這裏是一趟很棒的旅程、偉大的鬥爭,但是我想是值得的。」去年剛過了60歲的生日的她憑借在科幻冒險喜劇《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也譯《媽的多重宇宙》)的精彩表演奪下第80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這是她首次獲得金球獎提名,就一舉「封后」。…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anuary 12,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李志勇「元宇宙」試水多場景跑出加速度(下)

DataMesh聯合創始人馬謙表示,元宇宙不是一種單一的技術,是由5G、AR/VR/MR、數字孿生、傳感器、雲計算、AI、區塊鏈等多種技術在不同場景中互相結合後的產物。FactVerse覆蓋流程構建、運營模擬、可持續副本等元宇宙類功能,為加速元宇宙落地、推進虛實融合提供良好的支撐。

DataMesh投資方之一、海納亞洲創投呂楠表示,工業軟件是所有國家支柱行業工業的基石,它能將經驗知識以數字化模型或專業工具的形式積累沈澱,並不斷叠代。



DataMesh數字孿生平臺,幫助工業和高端制造業客戶實現包括研發、生產和經營在內的全生命周期數字資產管理,市場將持續看好其幫助海內外客戶改善數字化基礎和實現智能制造的綜合能力。…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November 11, 2022 at 10:07pm — No Comments

李志勇「元宇宙」試水多場景跑出加速度(上)

一汽奔騰近日在百度元宇宙產品希壤舉行了新車型發佈會,而隨著技術的不斷推進,眾多元宇宙產品已經在工業和商業領域的應用場景加速落地,並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數字經濟產業鏈相關企業,推進實現數實相融和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在現有的互聯網規則下,各類網站和應用紛繁零散,平臺之間數據難以整合共享,而元宇宙和Web3將改變這一局面。元宇宙將推進構建一個恒定的三維環境,允許人們在數字和物理空間自由「穿梭」,以期打造統一的用戶體驗,實現客戶數據跨平臺和空間共享協作。

為此,在元宇宙新賽道上,Meta、微軟、英偉達、騰訊、網易、字節跳動等企業,以及一批中外新創公司也紛紛加速佈局元宇宙。…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November 11, 2022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胡祥「科技+文化」新意頻出(下)

開拓嶄新領域

科技的迅猛發展為文藝節目帶來了新的氣象。當下,數字經濟發展如火如荼,文藝創作持續繁榮,「老土舊」的節目模式終將被淘汰,一批理念新、形式新、技術新的節目必將成為主流。

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將帶來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節目。有業內人士認為,當下科技與文化已在一些節目中水乳交融,科技對文藝節目而言不是冷冰冰的、高高在上的,而是已經實實在在地參與到文藝的內容創作中。



比如有的節目加強VR/AR技術運用,觀眾佩戴AR眼鏡,就可以在真實的3D空間中與虛擬對象互動交流,成為節目的一部分。同時,科技形象如虛擬人,也將隨著人工智能發展,更具人情味,帶有更多人文關懷。…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November 11, 2022 at 9:58pm — No Comments

胡祥「科技+文化」新意頻出(上)

近年來,科技與文化融合成為電視節目創作的趨勢之一。從河南衛視以《唐宮夜宴》《洛神水賦》等為代表的「中國節日」系列火爆一時,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考古大會》《典籍里的中國》等節目引發熱議,再到江蘇衛視《最強大腦》《從地球出發》《2060》等科技類綜藝節目新意頻出,科技與文化碰撞出奪目光彩,帶給觀眾強烈的審美愉悅,讓文藝插上了「向未來」的靈動翅膀。

助推文藝發展…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November 10, 2022 at 9:00am — No Comments

巴爾贊《我們應有的文化》第一章·文化:高雅與枯燥(9)

沉思和交談是敏感性道路上的心智活動。沒有人能夠想像系統的交談。就沉思而言,它不排除任何東西。沉思的優點在於兩個意義上的領會:理解並且吸收最充分的看法。兩種都是智性和內心的活動,因而都充滿最強烈的感覺。實際上,內心獨白和口頭對話都旨在區分這兩種活動的哪些感覺在什麼程度上屬於理念或者意象。這就是文化重塑個性的方式。文化通過提供產生同感的藝術體驗和思想體驗來拓展自我,文化對體驗進行排序。當然,對時間的這種積極利用是以愉悅為目的的;它的衝動是喜愛。過去,人們都知道這一點,amateur和…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uly 29, 2022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巴爾贊《我們應有的文化》第一章·文化:高雅與枯燥(8)

一切有用或令人愉快的東西都必須來自教學大綱,這種做法在大多數情況下導致的是自我表現意識。書本和理論給愛和性帶來的影響眾所周知:在婚姻關係和孩子撫養方面,自我表現意識對許多其他問題進行分類,貼上標籤,然後以此來取代這兩方面的內在困難。我並不是說,知識沒有用處,應被忽視,我更確切的意思是,學識、理論、觀念體係並非必然增加知識;諸如此類的東西常常是偏離知識的。



在婚姻生活中,理論指導實踐——這就是說,改善技術。在藝術領域裡,理論出現在原創出現之後,所起的作用根本不是促進將來的創作,而通常是有害於將來的創作,其方式是將藝術家變為有自我表現意識的知識分子,讓他們受到“觀念”的束縛或誤導。並非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可人為地製造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文化如何才能恢復自發性,讓自身不受學術研究的影響?答案簡單,然而難以讓人欣然面對。…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uly 22, 2022 at 10:31pm — No Comments

巴爾贊《我們應有的文化》第一章·文化:高雅與枯燥(7)

在美國,約翰·W·伯吉斯是研究生院的兩位創始人之一。在他的自傳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重要線索,有助於我們了解人們過去對文化的看法。在南北戰爭中,年僅18歲的伯吉斯為聯邦政府一方戰鬥,當時便下定決心,如果得以倖存,他將學習法律和政府管理,以便確定是否可以通過知識和理智來避免戰爭。大學畢業之後,他遠赴德國,師從歷史學家蒙森和蘭克以及物理學家赫姆霍茲,進行研究工作。



回到美國之後,他在阿姆赫斯特任教。為了追求他的目標,他奔赴巴黎,研究當時的自由政治學院(Ecole Libre des Sciences Politiques)的運行機制。回國之後,他加盟當時的哥倫比亞學院法律系,很快說服該校的董事會創建政治學院。時值1880年,該校的政治學院是美國首家研究生院。該學院的模式兼具德國和法國特點,有兩個明確目的:其一,培養也會從事研究工作的教師;其二,培養未來政治家和公務員人才。…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uly 21, 2022 at 6: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3

2022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