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 Link's Blog (186)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4)

上述類型化的兩岸歌流傳,應該如何從“洄流迴路”理論層次回答其意涵?謝立中教授曾提問:“建立在傳統的年鑑學派長時段理論基礎上的洄流迴路論,它如何能和後現代的德勒茲根莖論結合在一起?”10 從長時段來看,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千高原也可能陸沈為島嶼或海底山群,接受到海洋洄流的洗禮,其歌流傳的意義是一種通過流行音樂穿透國家地域的過程。發韌於德勒茲概念,作者過去曾提出的“地下迴路…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3:30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2)

過去作者流行歌的研究已經抵達上述的階段,從臺灣島嶼、個案與事件長時段累積,看見了海、看見了東亞裡音樂流行的跨語/跨界流動。兩岸的流行音樂有來有往,有如東亞洋流的黑潮和中國沿岸流的交織;其輻軸涉及作者提出的揉合洋流和長時段

的“洄流迴路”觀點:以黑潮為想像,它統攝、交織其他諸多洋流共構成小、中、大循環洄流現象,表現在流行歌的傳播也有不同幅度的循環,形成某些類型。長時段在臺灣流行音樂及其跨界的傳播流動意義上,就成為社會時間裡大眾文化的範疇。宛若海潮中的魚汛,那些歌曲跨界傳播,它刻印人類生活,可以持續幾個世代甚至好幾個世紀。通過集體記憶,歌是個人的又是非個人的,好的歌留下來成為持續哼唱,雖然時間上仍可預見其限制。…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3:20pm — No Comments

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1)

摘要 近代兩岸之間出現過三次流行歌的交織,關鍵的城市是上海與臺北。首先是二戰前30年代從上海流傳至被日本殖民的臺灣,並且被翻唱成臺語歌,這一趨勢越靠近終戰越明顯。第二次交流是戰後國民政府主政的1950–60年代,海派上海歌隨著來到臺北旋即在臺灣各地流傳被翻唱成臺語歌,成為臺灣流行音樂文化的養分。第三次是80年代由臺灣流行至大陸,最具代表性的是園民歌和國語歌曲,在大陸“改革開放”時期對於民眾的日常生活聆聽影響深遠。



                                                         …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4, 2020 at 2:10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36)

後記

《地質旅行》初版迄今整整10年了。湖南教育出版社為貫徹江澤民主席提出的「科教興國」偉大方略,總結20世紀中國科普創作的成就,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和繁榮我國科普創作之目的,編輯出版《中國科普佳作精選》,將拙作列入修訂重版之列,對我個人來說,當然是很高興的事。這也是廣大讀者對我多年來從事科普創作的肯定和鼓勵。…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December 26, 2017 at 4:38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35)

附二 常見化石簡介



朱魯賽疊層石(Jurusania)

次圓柱狀柱體,柱體平整、光滑、細而長。二分杈,但較少。子柱體比母柱體小。分出的二子柱體之間的夾角為銳角。基本層通常被柱邊所截。不具側壁。可具長而向下彎曲的簷或連接橋。通常柱體表面有一包裹柱體的薄膜。晚前寒武紀。

揚子螺(Yangtzespira)…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December 26, 2017 at 4:38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5)

第二章 地質旅行的目的與任務



雖然地質旅行不同於地質普查或地質勘探,似乎沒有什麼「硬任務」的規定,但畢竟它是具有科學意義的專業性旅行,總要聯繫到一些地質業務問題。因此,對地質旅行提出若干目的和任務,還是很必要的,至少可以使每一個參加地質旅行的人明確自己的目的,有所作為。

依我的理解,其目的與任務應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一、瞭解沿途地貌特徵



凡地質旅行,一般總不會選擇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大多數情況是選擇在地勢起伏的山川地帶進行,因此,首先要遇到的就是比較複雜的地貌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15, 2017 at 10:54a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4)

另外,他在公元1064—1067年間,還記載了澤州(今山西晉城)人家穿井時掘得一物「蜿蜒如龍蛇狀,畏之不敢觸。久之,見不動,試撲之,乃石也」。他又根據「鱗甲皆如生物」,於是推斷「蓋蛇蜃所化,如石蟹之類」。這裡的蛇蜃化石可能是鱗木,因為目前所見到的蛇類化石僅能保存其骨骼,蛇皮柔軟而易腐,是不大可能成為化石的。所以這則記錄實際上是鱗木化石的最早報道,也符合當地的地質條件。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還提到:「(鹿阝)延境內有石油(石油這一名詞,即由沈括最先提出),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出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裛之,乃采入缶中,頗似渟漆,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霑幄幕皆黑。余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余始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他還興奮地賦詩云:…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11, 2017 at 11:55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34)

(4)化石素描

化石素描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是室內的,一是野外的,要求各有不同。

野外化石素描,多用於露頭範圍較大,或化石的色調與岩層的色調一致,反差不大等情況,此時用照相攝影,效果不見得好,可以素描代替。況且這種化石露頭對於研究生物群落、古生態、化石埋藏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素描時還可根據作者研究的需要在某方面有所側重。…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7, 2017 at 5:41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33)

(3)地貌素描

這是一類視野頗大的素描圖,從地質學觀點考慮,主要是表現地貌特徵與岩石性質、地質構造的關係;有時也為了表達風化、侵蝕、冰川、火山、地震,氣候等與地貌的關係,今將幾種常用的地貌素描簡述如下:



1多層地形的地貌素描。多層地形指的是河谷階地及剝蝕面。這是由於新生代後期大陸地區的地殼運動發生節奏性的升降運動,於是地表的侵蝕作用與堆積作用交替進行,從而出現了由河谷兩旁的階地以及分水嶺上的剝蝕面所組成的多層地形。…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7, 2017 at 5:40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32)

3.地質素描的基本步驟

地質素描的基本步驟,實際上跟美術素描的基本步驟是相同的。大體如下:

1選定素描對象的範圍,在白紙上劃出需要作畫的圖框,確定主要地質體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位置上或其他合適的位置上。

2安排主要對像和次要對象的大小比例關係及相對位置的關係,在圖框內勾出其範圍。…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7, 2017 at 5:38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31)

三、地質素描

1.地質素描的優越性…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7, 2017 at 5:37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30)

第七章 地質旅行中的攝影與素描

一、攝影與素描各有千秋

地質調查工作,具體他說,以地質旅行為例,是一項頗具特色、以描述為主的工作。文字記錄固然少不了,但單憑文字的記敘,最後總感到「美中不足」。比如過分的煩瑣,無法形象的表達,起不到直觀的效果等,因此,當我們觀察了某一地質現象,並作過記錄以後,總希望能將野外的真實形象留在自己的記錄本上或其他地方,作為重要的信息帶回室內去,讓自己或其他同行們能見到實際模樣的景物,以便於進行深入研究或切磋探討。…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6, 2017 at 10:52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27)

第六章 變質岩區的地質旅行

一、泰山的啟示



泰山,五嶽之首。古跡名勝,久聞天下。每當列車途經泰安,旅客們總是憑窗遠眺,以傾慕崇敬的心情注視著一座座黝黑而雄偉的峰巒。中外旅遊者認為有機會登泰山、上南天門,一覽齊魯壯觀乃平生快事。

五台山,譽稱北嶽,為我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古剎名園,比比皆是;青峰翠巒,逶迤不絕。欲朝山進香的善男信女們固然希望到此頂禮膜拜以如願,就是一般遊客,又何嘗不思慕此間的高峰絕境而登臨尋幽呢!…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6, 2017 at 10:52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29)

五、變質岩中的礦產

變質岩中的礦產,主要見於接觸變質和區域變質兩大類型中。

就接觸變質而言,矽卡巖型的礦產最多,這是因為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的石灰岩跟侵入體(特別是中性岩漿侵入)接觸時,最容易發生化學交代作用,形成礦產。最常見的是銅、鉛、鋅等硫化礦床(如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及剛玉等。硫化礦中多數還含有銀礦及其他稀有元素礦產。

作為矽卡巖型礦床的伴生副礦物,最常見的有石榴子石、透輝石、透閃石、綠簾石、陽起石、矽灰石等,亦可算是找尋此類礦產的標誌礦物。大理石也是此種變質礦產類型的特色。…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6, 2017 at 10:51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28)

三、最常見的幾種變質岩

各種變質岩的存在條件,幾乎跟它們的變質作用的類型有密切關係,換句話說,如果在野外工作時,能識別出變質作用的類型,那麼也就大體上能估計出其中有哪些具體的變質岩的種類了。

何謂變質作用的類型?主要是根據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的因素來考慮變質作用的格局,實際上,也包括了變質作用的規模。其類型大體上劃分為四種,都是野外常遇到的。…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6, 2017 at 10:50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26)

八、研究有用礦產的層位

不少有用礦產是以地展形式出露於剖面上,因此在野外地質旅行穿越剖面時竭宜注意。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石灰岩。作為工業原料用的石灰岩,要求成分純淨,含氧化鈣的量較高。因此,具有開採價值的石灰岩一般均呈灰白色或稍帶微紅色,具微晶結構,層厚且延伸穩定。例如華南與長江流域一帶所見的中、上石炭統的石灰岩就可作為水泥、化工原料的上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不過,作水泥原料的,略帶一些泥質的石灰岩,呈灰色者也可用。

2白雲巖。大量的用於冶金煉鋼工業。要求質地純淨,含碳酸鈣鎂的量較高,層厚而分佈穩定。如華南及長江流域震旦紀晚期的白雲巖,寧鎮山脈地區寒武紀的白雲巖均是目前開採的白雲石礦。…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6, 2017 at 10:46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25)

七、標本的採集與整理

觀察剖面,作信手剖面以後,就要將有意義的標本順便採集,帶回可作進一步研究。這些標本,基本上包括兩類:一是岩石標本,一是化石標本。

岩石標本,選擇有代表性的岩層露頭採集,凡顏色、成分、結構、構造都能看得清楚的,比較新鮮的標本均可供選擇。正規地質標本的大小有一定規格,通常是3厘米×6厘米×9厘米,相當大。不過地質旅行時採集的標本可以不在此限,靈活掌握,可大可小,根據需要而定。如項目較多,比如除肉眼觀察外,尚需分析、磨片之用,則宜大宜多,增加採集量。

如果為了說明某種特殊的地質現象,如波痕、交錯層理、斷層擦痕、小型褶皺之類,則顯然需要採集較大的標本,以能說明問題為準。…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6, 2017 at 10:44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24)

七、火成巖的野外工作要點

以上所談的,屬於火成巖的基本常識,當我們在地質旅行時,特別作觀察記錄的時候,又應該註意哪些問題呢?

對於侵入巖(巖漿巖)來說,基本上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①憑肉眼(借助於放大鏡)鑒定巖石的名稱。

②進一步描述巖石的性質,如顏色、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等。

③侵入巖產狀的初步確定。…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6, 2017 at 10:42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23)

六、脈巖和火山碎屑巖

上面我們敘述了火山熔巖和侵入巖的一些基本常識,而在火成巖地區旅行時,還應註意脈巖和火山碎屑巖。

所謂脈巖,實質上也是巖漿巖的一種,常以脈狀或巖墻狀充填於巖體或其圍巖的裂隙中,由於這類巖石多呈脈狀出現,故專稱之為脈巖。它們在物質成分上和空間分布上均與深成巖有一定的聯系,按其性質,可分為三大類型。



①煌斑巖類。為暗色富含雲母的脈巖。其礦物成分中以暗色礦物(黑雲母、角閃石、輝石等)為主,並作斑晶出現,成為斑狀結構。它們的產狀除巖墻形式外,也有巖床,有時則成為人山錐或火山頸的充填物。…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6, 2017 at 10:40pm — No Comments

夏樹芳·地質旅行(22)

五、注意火成巖與礦產的關系

研究火成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找尋礦產,也就是說,運用"以大見小"的原則,從廣泛出露的火成巖中得到某種啟示去發現那些為數不多、不易暴露的礦產。所以,當地質旅行遇到火成巖時,應縝密註意礦產出現的可能性。

好在不同的礦產往往與一定的巖性有密切關系,所以在認識大類巖石的基礎上就可以有意識地註意某些礦種了。茲簡單地歸納如下,作為地質旅行時的參考。…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pril 6, 2017 at 10:38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