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七、標本的採集與整理
觀察剖面,作信手剖面以後,就要將有意義的標本順便採集,帶回可作進一步研究。這些標本,基本上包括兩類:一是岩石標本,一是化石標本。
岩石標本,選擇有代表性的岩層露頭採集,凡顏色、成分、結構、構造都能看得清楚的,比較新鮮的標本均可供選擇。正規地質標本的大小有一定規格,通常是3厘米×6厘米×9厘米,相當大。不過地質旅行時採集的標本可以不在此限,靈活掌握,可大可小,根據需要而定。如項目較多,比如除肉眼觀察外,尚需分析、磨片之用,則宜大宜多,增加採集量。
如果為了說明某種特殊的地質現象,如波痕、交錯層理、斷層擦痕、小型褶皺之類,則顯然需要採集較大的標本,以能說明問題為準。
礦化或礦物標本,也不一定按規格採集,而是選擇能說明問題,表示礦化與礦物特徵者。不過,既然是地質旅行,不是普查、勘探,這類標本只要少量採集,足以說明某種礦產有存在的可能就行了。
化石標本,這是野外採集時比較複雜的一類標本,根據化石所屬門類的不同,採集的要求也不一樣。
微體化石,如蜒、介形蟲、輪藻、層孔蟲、苔蘚蟲之類,容易採到完整的,一旦如有發現,也都是集群性保存的。因此,採集時要求選擇密集程度高、大量集中的塊體標本,以便帶回室內加工(磨片、挑樣)處理時可以找到理想的整體化石。
珊瑚類標本個體較大,多以集群性方式保存在石灰岩之內,除若干體型較大的單體珊瑚能在風化剝落的露頭上找到以外,其他的復體珊瑚應選擇化石密集、能看到不同方向切面、特徵保存清楚者,以便磨製薄片時可以獲得理想的標本。
腕足動物標本,多保存在石灰質或砂泥質岩層中,最好是選擇化石密集、岩石風化並開始剝落下來的地方挖掘,那裡往往可獲完整的「立體」標本。特別是層面與山坡傾斜方向一致的風化面上,更易尋找到所企求的佳品。
為了進一步研究腕足動物殼體的內部構造,我們也要注意採集內膜或通過切片後能見到內部構造的標本。為了研究各種定向部位的特徵,凡不同方向保存的印模標本也都應注意收集,除作正型標本外,作輔助觀察也是十分需要的。
軟體動物殼體化石標本,其要求基本上與腕足動物相似,不再贅述。
三葉蟲及其他甲殼類化石標本,欲采獲「立體標本」是極困難的。當然,采獲連頭帶尾的整體標本也很不容易,況且三葉蟲化石多是頭、胸、尾部分開保存的,這時候,應該注意採集頭部及尾部標本,因為化石的主要特徵就集中在這裡,遇有完整的胸部標本,當然也不能放棄。
昆蟲化石,重點是翅膀標本,應擇其脈翅清楚者采之,因為鑒定特徵時主要是靠它。
特殊的牙形刺標本,除少數用放大鏡能看到的按一般微體化石標本的要求採集外,相當多的牙形刺是無法用肉眼觀察的,於是只好試探性地選擇關鍵層位採取幾塊,帶回經室內處理以後,發現有化石存在時,再根據要求進行系統採集,然而這已不是地質旅行的任務了。
植物化石的最重要部位是葉片化石,尤其是高等植物,因此採集時選擇葉緣完整、葉脈清晰的標本帶回。採掘必須順層面細心劈裂,切忌垂直或斜交層面硬挖,這樣做,會使完整的葉部化石割裂得不成樣子。植物葉片化石多保存在泥巖或頁岩中,此類岩石受水濕潤以後極為柔軟易碎,所以採掘時竭宜選擇地勢高、乾燥、巖性稍硬的部位發掘。有時,採出的標本極精美,但因巖性軟弱不宜包裝運輸,於是要用盒子盛裝,避免損壞。
蕨類植物化石的石松和蘆木之類,莖部乃至根部的特徵均極重要,採集時應予注意。
至於植物化石中的孢子和花粉,在若干未見「大化石」的「啞層」中極為重要,當然是採集的對象。可是野外無法用肉眼觀察,於是只好選擇一些富含有機質的層位,挖取岩石標本帶回室內處理以後再看,如有發現,下一步再作道理了。
脊椎動物化石,最重要的是頭骨化石,所以在地質旅行過程中發現有脊椎動物出露時,應千方百計去尋覓頭骨化石,發掘時要特別細心,不致損壞。哺乳類的牙齒化石又是頭骨化石中的最重要部位,更宜謹慎發掘。
最理想的脊椎動物化石莫過於完整的骨架。一般地質旅行時,來去匆匆,不可能久留發掘。不過,當現場觀察研究以後,如能判斷有希望挖到完整的骨架時,就應詳細記錄、素描或攝影,以待來日再進一步工作,並盡可能向有關方面或當地群眾提出保護要求,採取保護措施。例如四川的馬門溪龍(目前我國第二大的恐龍化石),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即已發現其「苗頭」,直到解放以後,花了三年時間才將其整體挖掘出來。
話得說回來,在地質旅行時採集化石,不可能要求像專題研究那樣把發現的化石盡量採集,以至「掃光」。實際上,重點應放在如何善於發現化石方面,能採到若干關鍵性的能解決地質問題的化石也就足夠了。所以,要求參加地質旅行的人能像高明的新聞記者一樣,有一雙善於觀察的「慧眼」和一雙善於做記錄的「能手」,隨時隨地捕捉到化石的「蹤影」,待來日再行挖掘也未嘗不可。
這裡,就有個「群眾路線」問題,即要向群眾做科普工作,宣傳化石的基本知識,發動群眾一起找尋化石,獲悉化石產地等等。許多地質古生物工作者在這方面曾經嘗到過許多「甜頭」,經歷過有趣的遭遇。總之,這是一條成功的經驗,值得推廣。
至於採得化石以後,必須寫好標籤,用棉花墊上化石。包裝運輸之類是人們都熟悉的,這裡不必煩瑣,恕我從略了。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