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貌素描

這是一類視野頗大的素描圖,從地質學觀點考慮,主要是表現地貌特徵與岩石性質、地質構造的關係;有時也為了表達風化、侵蝕、冰川、火山、地震,氣候等與地貌的關係,今將幾種常用的地貌素描簡述如下:


1多層地形的地貌素描。多層地形指的是河谷階地及剝蝕面。這是由於新生代後期大陸地區的地殼運動發生節奏性的升降運動,於是地表的侵蝕作用與堆積作用交替進行,從而出現了由河谷兩旁的階地以及分水嶺上的剝蝕面所組成的多層地形。

作此類素描圖時,首先要判斷視野範圍內的多層地形有幾層?哪些屬於階地的範圍,哪些屬於剝蝕面的範圍?然後考慮取景的範圍,把最有代表性的鏡頭畫到圖上去。第一步,先用幾條淡淡的橫線勾畫出「多層」的階地面和剝蝕面,作為全畫幅的控制線。第二步,運用透視原理勾勒出山容水貌的輪廓線。第三步,運用陰影線渲染山形、河曲、階地、剝蝕面的立體形象,使具真實感。近景宜細緻,遠景可疏淡;陡坡、陡崖、陡坎宜濃影,緩坡平台宜淡影,甚至留白。第四步,襯以樹林、村舍、曲徑、人物、家畜之類以美化圖面。最後可用文字在圖面上寫些必要的說明,諸如山名、村名之類,使讀者一目瞭然,如親歷其境。據筆者的野外旅行經驗,在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區,尤其是在崇山峻嶺中行進時,此類地貌素描圖很有用處,至少可以減少很多文字記述,而且形象生動,便於直觀。

2巖性與地貌關係的素描圖。此類素描圖用於特殊地貌現象居多,例如石灰岩地區,因溶蝕作用而產生的巖溶地貌;如花崗岩或火山岩地區,因巖性堅硬,節理發育而產生陡崖峭壁、群峰林立的「黃山型」地貌或「丹霞型」(廣東北部丹霞縣境紅層地區所見者)地貌。也有如大河谷地兩岸,或盆地周圍而出現的平丘緩崗地貌之類。

動手素描之前,先要確定取景範圍與取景角度,怎樣能在方寸的紙面上容納較多的地貌現象。第二步,勾勒出山脊、山坡、水岸、崖壁、洞穴之類的輪廓線。第三步,著陰影線,這是很關緊要的一步,據筆者的體會,可以仿借中國山水畫技法的皴法來表示,比如火成岩(花崗岩或其他火山岩)區的地貌,要畫出雄峙、峭拔、堅硬、蒼健的形態和質感,可以參閱我國傳統山水畫中五代、兩宋的荊浩、關同、李成、范寬、馬遠、夏圭等曾運用的豆瓣皴、釘頭皴、斧劈皴、鐵刮皴等技法表現。

對於堅硬的、成層性較好的石英砂岩、厚層硅質岩、其他玄武岩、凝灰巖地層,著陰影時可以模仿南宋、李唐山水畫中的斧劈皴技法。

對於畫石灰岩、白雲巖及其他具溶蝕性岩石的地貌特徵,著陰影線可參考雲頭皴法、破網皴法、鬼臉皴法、骷髏皴法、彈窩皴法。像「鬼臉皴」表現太湖石的質感——玲瓏剔透尤佳。

對於畫變質岩的地貌特徵時,可以仿雨點皴、豆瓣皴、芝麻皴、水斯皴、馬牙皴等。

這些皴法,在地貌的不同部位上應該交替使用,例如坡台斜面極宜用斧劈皴兼折帶皴;而斷層崖壁和整個山嶽,又宜用磯頭皴兼披麻皴;洞穴宜用卷雲皴,破網皴等等。

為了美化圖面,在基本地貌格局完成的基礎上,可以適當配上一些樹林、房舍之類。

3構造地質與地貌關係的素描圖。主要是由褶皺、斷層構造控制的地貌特點,所以在著手素描之前,先研究清楚此間的構造地貌,是受褶皺控制,還是受斷層控制,或者是兩者俱備,誰主與誰次之類的問題。然後抓住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構造地貌著筆。

比如以褶皺為例,背斜為谷,向斜為山的地貌現象比較普遍;也有背斜為山、向斜為谷的正常地貌現象。在運筆之前,要把岩層在露頭上的傾斜方向先抓住,再注意岩層的傾角大小與山坡坡度之間的關係,地層的傾向與山坡的坡向之間的關係。第三步,要善於選擇哪一部分地層最能清楚地表示出地貌特徵者,即以此為重點解剖構造與地貌的關係,素描時也就以此為重點,把這部分素描畫得形象逼真。然後配上其他的相應地層,使在總體上看得出「褶皺山」的地貌景象,也就是說,即使岩層露頭不佳,也大體上能從若隱若現、斷斷續續的露頭上看得出褶皺的整體與山形的輪廓關係就行了。

第二類與褶皺有關的地貌現象是單面山和豬背山,它們都是單斜岩層組成的山形地貌。單面山的地層傾角在30°以下;豬背山的地層傾角在30°以上。素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A.山坡與地層傾角的關係,順地層傾向的山坡緩,逆地層傾向的山坡陡。B.陡坡一側往往暴露出岩層的傾向與傾角的大小;緩坡一側則不清楚。C.有時在外貌上不易表達此種地貌特徵(比如森林或植被覆蓋得很密時),則可在山麓切出一塊地質剖面示意圖,在此處運用地質圖例及符號標明地層的岩石性質、傾向與傾角、地層的時代之類,使讀者更加清楚。

此外,還常遇到未經褶皺的水平岩層的地貌,其主要特徵表現為大大小小的平台地形間以深深淺淺的峽谷或溝壑地形,素描此種地形的關鍵應放在如何表達切割水平岩層的溝谷上,只要把縱橫交錯的溝谷地形畫清楚了,其他地貌景色也就自然出現了。

與此類似,還有水平岩層區的穹隆地貌。素描時應注意兩點:一是山脈呈環狀排列,而水系呈放射狀排列;二是穹隆以外的地層保持水平,穹隆內的地層以緩和的傾角表示,地形也以緩坡出現為標誌。

與斷層有關的地貌現象也是相當普遍的,最顯著的是斷層崖和三角面山,此外尚有地壘山、地塹谷、斷塊山等。

畫斷層崖的主要所在是表現好崖壁的地貌特色,如刀劈斧削。幾條縱向的輪廓線是全圖的關鍵,動筆之前,要琢磨清楚。為了表達斷崖的立體感,在輪廓線的基礎上再加些輔助線。陰影線要稀疏一些,只是在斷崖後面的山坡、崖頂、崖麓諸處,則加密一些陰影線,使崖壁顯眼。

畫三角面山,宜作近遠結合的透視法素描,三角面以上的山脊和山坡都需要清楚地表達,因為斷層通過一系列山坡時,走向挺直,斷壁陡立的三角形形象是三角面山地貌的主要特徵,三角面的輪廓一定要勾勒清楚。兩三角面之間的溝谷要加密陰影線,作為三角面的陪襯。山背,山坡也可用較濃的陰影線。這樣,三角面山的地貌特徵就能突出醒目了,至於三角面以下的河流、邊岸、道路、田野之類,為了美化圖面,可適當取捨。

地壘山、斷塊山往往有階梯狀斷崖出現,地形作相應的陡坡與緩坡相間。當輪廓線勾好以後,著陰影線時,陡坡宜濃密,緩坡宜稀疏。

地塹谷,實際上往往由河谷兩岸的兩排三角面山及其上的階梯狀斷崖構成,素描的方法可以參照上述,不需贅述。


4其他地貌素描圖。往往是專門性的地貌素描,比如火山地貌,常見者有玄武岩台地,火山口的火山錐、熔岩流等遺跡。動筆之前,先要研究一下這些地貌的輪廓線,如何表達才能清晰醒目。畫近景,尤其表達熔岩流的構造特徵,比如繩索狀構造,需用細膩的筆法,陰影線的運用頗為重要,不然看不出流動構造的特點。

畫冰川地貌,著重於取景冰蝕地貌——冰斗、角峰、鰭脊、U形谷之類。重點在於輪廓線的勾勒,陰影線比較次要。至於山林、房舍等襯景物盡量減少,否則,容易產生喧賓奪主的「幫倒忙」的效果。在描繪古冰川地貌時,經常會遇到由於風化侵蝕的影響而使地貌標誌模糊,素描時可以排除此種干擾,有意識地誇張某些方面的特徵,使形象顯得逼真一些。

沙漠地貌,主要著眼於岩石的裸露,裂隙的發育,露頭的崩解破碎。有些水平岩層或火成岩類往往風化呈城堡狀的露頭形。素描時著重於輪廓線的勾勒。畫沙漠地區的沙丘,特別如新月形沙丘,除輪廓線的勾勒需清楚外,在其凹窪處用陰影線表達也十分重要,柔和彎曲的陰影線要平行地畫,切忌交錯起來。

海濱、湖濱地貌素描,重要的是從成因類型出發取景。畫湖泊地貌,還要注意其發育的階段性問題。除地貌輪廓外,湖岸與湖內生長植物的情況盡量接近實際畫下來,它們的繁茂程度可以幫助讀者理解湖泊的發展史,甚至植物的性質(名稱、特徵)也宜細緻描繪。

Views: 10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