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kós kípos's Blog (261)

蔣勳·美的起源(1)

我談美的起源的時候,就一直想要找一個共通的東西。比如說,我到臺北故宮博物院,覺得宋朝的山水畫真是美極了,那幅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真是非常非常漂亮,可是我不能夠確定這幅對我如此重要的、如此感動的繪畫,如果被拿到—— 譬如說,剛果—— 非洲的剛果去,當地人是不是跟我有一樣的感受。或者說,我最喜歡的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給我那麽大的震撼的力量,我也不太能夠確定這樣的東西被拿到愛斯基摩的族群中,是不是立刻就會感動那裏的人。所以,如果沒有經過教育或者推廣的過程,不同的人見到同一幅畫或聽到同一首樂曲是不是立刻就會發生感動,我不太能夠確定。…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ugust 23, 2016 at 2:00p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看不見的競爭力(8)

我覺得這是自己可以安排的事情。要從這樣的方式裏,慢慢地找回自己跟這片土地一些比較深的關系。要在所謂的周休二日度過不是被外界所制訂的休閑假日,而是自己心裏面感覺到的休閑,把平常的工作放下來,去追求自己的一個完整性。

剛才我們提到人永遠是創造的出發點,是自己。如果這個自己找不到了,看再多的畫,聽再多的音樂,看再多的表演,其實都不見得有用。有時候藝術變成一件很忙碌也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其實找回自己的一個安靜的狀況,你會發現很有趣。當你不再是一個塞滿的狀態,你是一個空的狀態的時候,東西會進來,你會聽到聲音。…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ugust 17, 2016 at 9:23a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看不見的競爭力(7)

我的意思是說,想念不是很美好嗎?或者多期待一點點、多渴望一點點不是很美好嗎?可是當變成每天晚上要不斷刺激感官,比如刺激味覺,吃到飽成那樣,其實這時所有遺憾的東西都變成了很痛苦的狀態。

現在稍微好一點點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臺灣到處都能看到“吃到飽、吃到飽”的宣傳,打出的口號都是“吃到飽”。我的法國朋友問我:你們怎麽會宣傳“吃到飽”?他是一個非常仰慕我們古老文化的人,是愛讀《紅樓夢》的那種人。我想不是吃不吃到飽的問題。回到前面講的小鎮文化,當很多東西擺在面前的時候,你自己的節制力跟選擇力在哪裏?那是美。那是非常重要的美。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的小鎮,也不可能回到我小時候只有一個空心菜或者是一塊豆腐那樣的年代。現在東西真的很多,在這樣的狀況裏,反而變成很大的美學考驗。你的感覺在最舒暢的狀況裏是美的,如果不斷地去刺激它,覺得它永遠不能滿足你的時候,反而變成一個對美最大的傷害。…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ugust 7, 2016 at 6:09p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看不見的競爭力(6)

我想這跟“看不見的競爭力”有關。如果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的話,關鍵就是該如何保有自己高度的創造力。不是在當下,而可能是在接下來的轉型或者未來的歲月當中,更可以無限地去創造、去突破。

我們可以舉一些比較具體的例子。今天科學給我們提供的一個數字非常有趣,它說人類的視網膜可以分辨兩千種色彩,這是一般人不太容易知道的。因為我們全憑感覺和直覺去分和算,肯定不到兩千,可是科學已經證明人類的視網膜可以分辨兩千種色彩。人類的視覺是非常敏銳和敏感的,如果局限在當前的功利跟目的裏,只能分辨五種、七種、十種色彩,甚至更少,它的感覺是粗糙的。可是如果真正把視覺經驗開發了以後,它會是非常驚人的。…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ugust 3, 2016 at 2:47p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看不見的競爭力(5)

小時候我在老電影裏看到居裏夫人在研究化學元素鐳,一次一次地做實驗。你會感覺到每一次失敗,其實都使她相信,鐳元素一定在那裏,她要試出來。不知道為什麽我老記得她在鐳元素快要出現前那一瞬間的美,而不是出現之後的。她臉上不斷釋放出來的是內在的創造力和內在的潛能,是永不放棄的堅韌。

今天西方非常多的先進國家對美很重視,相信美是一個重要的、有生命力的、開拓的部分。回到最本質的問題,美不一定僅僅是跟藝術有關。我們在看一朵花時,覺得它是美的,很少會覺得它不美。這種美在現實的功利層面上沒有任何目的跟意義,但是它好像變成了一個征兆,讓你覺得有一種生氣和活力。我跟很多朋友提過,許許多多古老的文明,作為生命或者美的第一個象征,常常都是花。…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28, 2016 at 9:08a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看不見的競爭力(4)

比如說他很關心音樂。他是一個音樂家,曾被邀請到米蘭做宮廷音樂師。上次臺灣的展覽有一個馬頭琴,是達·芬奇設計的。他的樂器本身彈奏得很好,歌也唱得很好,還會作曲。他把一根草綁在琴弦上,撥動琴弦去記錄琴弦振動時的頻率、力度和琴弦停止的次數。因為他相信聲音是一種波,所以他幾乎是最早的聲波研究者。我們今天看到他的筆記本上,很可能就有一個琴,大概旁邊還有一些文字。圖像或者文字對他來講,都是研究聲音理論的基礎。…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25, 2016 at 10:32p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看不見的競爭力(3)

我想大概是對小鎮自己的文化特質忽然沒有了信心,被沖散掉,要做一個虛誇的東西,而小鎮原有穩定厚實的力量就開始消失了。那時候還保有的幾個美好的鄉鎮,其實後來在轉型過程中都有了很大的尷尬,除非那個社區有很強的自覺性,慢慢把社區原有的自我特征保持下來。

那個年代很多朋友都開玩笑說,到鹿港去叫一個小發財車,你就可以運走很好很好的雕花床,還有古舊的椅子。人們丟出這些東西,然後去買那些塞了稻草的沙發回來更換。因為他認識不到原來的家具木料有多好,雕工有多好。我想這是價值觀的問題,是選擇的問題,在這樣一個選擇迷亂的過程裏,美就完全失去了。我想當提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關心的是否只是美的表層?一個鄉鎮的美或不美跟競爭力有關系嗎?這兩種東西拉在一起要怎麽談?…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24, 2016 at 4:44p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看不見的競爭力(2)

人的手在很長的時間裏習慣一種材質,在這種材質裏慢慢發展出一種創造力,隨著這種工藝的消失,手不再接觸這種材質,創造力也會一直萎縮下去。所以為什麽比較先進的國家都有所謂的民間文化材料保存?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做和服帶子染繪的老師傅,大家把他奉為國寶,要他把這個傳統染繪技法傳下去,而不僅僅是保存和服帶子而已。這種染繪的技法,如果消失了,也許我們在整個創造力上會消失很多東西。

現在可能牽扯到一個問題。人類在長期的生存過程當中,藝術創造就是人類的手碰到了一種材料,然後利用這種材料完成觀念裏的某一種造型。所以凡是在這裏所說的藝術活動,一定是跟手的進步有關,跟觀念和思維有關,跟對材料的認知有關,是這三種東西的結合。…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22, 2016 at 11:55p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看不見的競爭力(1)

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是美和競爭力。談到這個主題,我會聯想到自己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因為這個課題走過臺灣很多小小的街道、很多小小的鎮子。有一個叫做苑裏的地方,我記得那個年代,家家戶戶都在編織,把大甲藺壓扁曬幹編成草席、草帽等各種草制品。在經過一塊小小的稻田時—— 我印象好深好深—— 有一個老太太光著腳坐在那邊,很快速地編織著這種東西,她的眼睛看不見,是瞎子。我在旁邊待了很久很久,那時候我們常常會對自己有一個要求,就是不可以隨便去給別人拍照。所以我沒有拍下那張照片,但是那場景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裏。一個失明的盲婦人,卻可以很快速地編出非常漂亮的花紋。當時我在旁邊用素描本記下了她編的圖案。我完全不能理解一個沒有視覺的人,可以用手的觸覺這麽高度敏感地編出這些手工藝品,還能被運到一個離苑裏比較近的市鎮—— 大甲溪—— 去賣。當時的大甲溪變成非常有名的地方,完全是臺灣產業的緣故。…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20, 2016 at 5:43pm — No Comments

蔣勳《忘言書》曼君

最近曼君從美國回來。我們將近十年沒有見了,她卻還是老樣子。

見了面,自然談一些分別後的種種,她問我:“結婚了嗎?”我說:“沒有。”我也問她,她點點頭。

讀大學的時侯,我們同校,又一塊兒辦了一個文社,所以常在一起。我喜歡朗讀杜甫的“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覺得蒼涼得很。只是那時侯真是幸福,幸福到敢用人世的滄桑來玩耍做作。十年後,大家都多少在生活中跌過跤、受過挫折,都添了許多傷痕,反倒怕觸痛了,變得禮貌而小心。我們的問答也只止於“你結婚了嗎?”“臺灣怎麼樣?”……等等。…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17, 2016 at 9:11pm — No Comments

蔣勳《忘言書》童年往事

童年,是許多不成形的畫面,點點滴滴,片片段段,好像各不相幹,好像不可理解,又似乎隱含著生命最初始的驚愕,成為我們一生揮之不去的記憶…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16, 2016 at 4:53pm — No Comments

蔣勳《忘言書》山盟——代後記

觀音

我跟山有緣。

小時候住臺北,四面環山。因為還沒有高樓遮擋,一眼望去,層層疊疊,全是連綿不斷蒼綠的山。

我住在大龍峒,是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會處。淡水河已近下遊,浩浩湯湯,經社子、蘆洲,往關渡出海;基隆河則蜿蜒向東,溯松山、汐止、基隆方向而去。

基隆河環繞之處便是圓山,有橋橫跨河上,還是日據時代留下的石橋;橋上有幾座石亭,樣式古拙厚重,橋下是巨大穩實的墩柱。…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16, 2016 at 4:30pm — No Comments

蔣勳《忘言書》紗帽

從淡水河關渡方向看八裏鄉的觀音山,山勢峭秀,有特別靈動的線的起伏;如果換一個方向,站在八裏鄉,隔著淡水河,了看對岸的大屯山系,則氣勢磅礴,一派大好江山的樣子。

觀音山有女性的嫵麗和溫婉,大屯山則是男子的雄強壯大,它渾圓厚重,不露尖峭的石質,土壤豐厚,滿被著郁綠的叢草植物,坡勢寬姻一平緩,可親可近,仿佛處處可以環抱。

觀音山是無所不在的神似,大屯山是具體可親的身體,可以依靠、親近、回環。

大屯山系覆面廣大,和七星山連成一片,包括淡水、北投、天母、陽明山一帶,全是同一個脈系。

我讀大學的時候上了華崗,開始住進了大屯山系的環抱之中。…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14, 2016 at 11:16am — No Comments

蔣勳《忘言書》大度·山

一個人一生也許只能舍給一座山罷。

我看山太多,覺得有點目迷。

日本京都一帶的東山、嵐山,山上寺廟都好,綠竹修篁,有烏鴉淒寂的叫聲。南禪寺中,一坐一個下午,奸像一生都坐完了。在一方一方的疊席上暝目盤膝而坐,室中無一物,只有山泉自高處直瀉而下,嘩嘩一片,滿耳都是泉聲。

恒春半島上有一座南仁山,因為列為保護區,知道的人不多。渾渾圓圓一帶不高的土山,連綿展開。四周湖水回環,山影全在水中。山腳下住戶都已遷走,僅余一家,養雞捕魚,掘山上的竹筍入菜,花自開自謝。湖面有一兩百公尺寬,兩岸牽一繩纜,系一船筏,這岸人叫,那岸便拉動纖繩,渡人來往。…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12, 2016 at 10:53am — No Comments

蔣勳《忘言書》悼楊逵先生

楊逵先生的故去,對我而言,是平靜多於哀痛的。

多年來,楊先生給我的感覺,毋寧是更接近於雕塑的吧。雕塑是不再死去了的身體啊,因為生命活出了一種風範,容貌舉止便都在歷史之中了。

我的認識楊先生還是從他的作品開始。特別是《送報夫》一篇;我當時正在國外求學,被其中的人道精神及社會關懷的熱情激蕩著,讀後久久不能自己。

回國之初,藉在東海大學兼課之便,有緣結識了楊先生;此後,每周上課之暇,楊先生的東海花園便成了我常去造訪的處所了。

東海花園緊鄰墓地,走過一條窄小的荒草間的徑道,楊先生簡陋的小屋就在路的盡頭,掩映在一片大鄧伯的藤曼之中。…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11, 2016 at 8:59am — No Comments

蔣勳《慾愛書》叫做亞諾的河流

坐在河邊,我嘗試閱讀一些與城市有關的歷史,閱讀詩人留下的詩句,思想者關於理性與自由的探討,閱讀繪畫者以色彩、線條和這形歌詠的人性的春天,也閱讀雕刻者以青銅或大理石塑造的人體的自信與尊嚴。

Ly’sM,關於這個城市榮耀的歷史,關於他們建立的工會制度,關於他們經濟殷實的家族,如何在富有之後沒有淪落為庸俗的淫樂者,相反的,他們以無比的謙遜與好學帶動了一個時代光輝的人文教養。

這條叫做亞諾的河流,如一條翡翠的瑩綠帶子,閃著細細的水漣的波光,悠悠地流過城市的南端。…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6, 2016 at 9:26am — No Comments

蔣勳《慾愛書》水和麥子與葡萄都好的地方

Ly’sM,今天在和煦的陽光裏轉向北去了。

道路兩邊是收割以後的麥田。黃栗色的麥梗整齊地排列著。被犁劃成一塊一塊的土地,隨著逐漸起伏的丘陵,形成平緩而美麗的風景。

雖然沒有在田中勞作的人,仍然使我感覺到經過人的勞作之後土地的豐富與溫暖。

Ly’sM,我想像起你打著赤膊在土地中勞作的景象。你的因為勞動而紅潤起來的面頰,你的厚實的肩膊和胸膛,你的結實而又靈活的腰和小腹;以及你的行走在土地上富有彈性的腿部的關節與肌肉。

也許,因為勞作,因為土地的寬闊與豐富,使肉體可以美麗而不淫欲罷。…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2, 2016 at 4:33pm — No Comments

蔣勳《慾愛書》帝國屬於歷史,夕陽屬於神話

向南飛行的時候,朝向西邊望去,雲層的上端是一片清澄如寶石的藍色,透明潔凈。在近黃昏的時分,低沈入雲層的太陽反射出血紅的光。襯托在湛藍純凈天空中的血紅,像一種沒有時間意義的風景;沒有歷史,沒有文明,只有洪荒與神話。

Ly’sM,你想像過創世紀之前的風景嗎?

沒有白日與黑夜,沒有水與陸地,沒有季節與歲月。在一切還沒有被定名和分類之前,在那巨大的混沌裏,卻蘊蓄著無限創造的力量。“無,名天地之母”的時刻,我在那時,已註定了要和你相遇,在不可計量的時間的毀滅中,經驗愛、經驗相聚與分離,經驗成、住,也經驗壞、空。…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ne 28, 2016 at 11:51am — No Comments

蔣勳《慾愛書》關於中世紀

今天去了一家Internet Caf。在叫做瑪黑區的東邊,一間十九世紀末鑄鐵的老建築裏,一樓是咖啡店,閑置著一些桌椅,墻上陳列著一個年輕畫家的作品,以油料和沙土混合,畫面看起來像一種曠野和廢墟,使我想起德國的Keefer,只是氣魄小了一些。

一樓的大廳設置了銀幕、投影機,有歌手和詩人演唱或朗誦詩作。在暍咖啡的客人彼此交談喧嘩的聲音中,陸續聽到詩人和歌者片斷不易辨認的一些單字:憂愁、青春、美麗或愛……

一些人類在幾千年的詩句中重復著,卻似乎仍然沒有真正完全了解的單字。

Ly’sM,我覺得距離你如此遙遠,仿佛我曾經具體觸摸擁抱過的身體,都轉換成抽象的思維;我們可以長久這樣抽象地去愛戀或思念一個人嗎?…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ne 16, 2016 at 8:36am — No Comments

蔣勳《慾愛書》我們的愛沒有血源

“欲愛”這麽私密,我們一直少有機會知道他人是不是也有過與我們一樣的狂喜,或有過一樣的痛楚。

“欲愛”時的等待、渴望,“欲愛”時的震顫、悸動、糾纏,“欲愛”時的大笑與大哭,“欲愛”時的眷戀與憤怒,“欲愛”時像重生與瀕死一般的燃燒與撕裂的痛。

“欲愛”什麽?

是肉體嗎?

是頭顱?是一綹一綹的頭發?

是寬坦的額骨?是眉毛?是黑白分明的眼睛?

是溫熱潮濕的鼻腔的呼吸?…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ne 11, 2016 at 9:25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