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談美的起源的時候,就一直想要找一個共通的東西。比如說,我到臺北故宮博物院,覺得宋朝的山水畫真是美極了,那幅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真是非常非常漂亮,可是我不能夠確定這幅對我如此重要的、如此感動的繪畫,如果被拿到—— 譬如說,剛果—— 非洲的剛果去,當地人是不是跟我有一樣的感受。或者說,我最喜歡的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給我那麽大的震撼的力量,我也不太能夠確定這樣的東西被拿到愛斯基摩的族群中,是不是立刻就會感動那裏的人。所以,如果沒有經過教育或者推廣的過程,不同的人見到同一幅畫或聽到同一首樂曲是不是立刻就會發生感動,我不太能夠確定。

你會發現在藝術裏,某些族群特殊的對聲音的感受、對色彩的感受、對形狀的感受,會形成他們一些特殊的嗜好。比如我們不知道為什麽有的人愛吃臭豆腐。法國人每次都問我,你怎麽那麽愛吃臭豆腐,那麽臭。我就會問你怎麽那麽愛吃那個臭乳酪。所以你就會發現對口味的嗜好是因為他的族群特性,和其他族群是不一樣的。這好像可以推斷出美的感受是不同的。但這個部分我暫時不討論,我希望能夠讓我自己找到一個東西,它是共通的,是大家都很一致的,這個時候才能夠為美找到一個比較穩定的定位。後來我很高興,我找到了—— 這就是花。我發現花在所有的族群裏面都是象征物。

不管在臺灣、在巴厘島、在巴黎、在紐約、在東京,還是在一個文明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或是一個最原始的非洲部落,花都是非常非常美的象征。我找到這個東西的時候,我感到很大的快樂,因為我發現它是一致的,非常一致。那意思是說,我們很少看到一個族群會把花當成是醜的象征,去踐踏它、嫌棄它。

我跟很多朋友說過,在印尼的巴厘島,因為天氣很炎熱,所以生長了很多很美的花。其中有一種是在臺灣非常常見的,尤其是在臺南、高雄,就是雞蛋花。我也常常提醒朋友,在我閱讀過的兩百八十八年前康熙年間到臺灣來的一個叫郁永河的旅行家寫的一本日記裏,他一到臺灣看的就是這種花。他那時當然不知道這花叫什麽名字,他是浙江人,來臺灣以後寫了一本叫《裨海紀遊》的日記,裏面他就把這種花稱為“番花”。當時大概在臺灣就用“番”這個字,所以就稱為“番花”。他特別形容這種花是五個花瓣,白色,花蕊的部分有一點點黃色,還有香味。冬天的時候葉子會掉光,禿禿的像手指一樣;春夏的時候,就會長出葉子來,像枇杷似的長長尖尖的葉子。

我當初就去為《漢聲》雜誌做郁永河的調查,走他登陸的地方,走臺南。我們去看安平古堡時,發現四周全是這種花,我們現在俗稱為“雞蛋花”,其實是臺灣南部原生種最多的花。在巴厘島上的也是這種花,叫Japun。我曾經寫過一篇散文,提到日普恩,就是講這種花。這種花掉得一地都是,巴厘島人就把它撿起來夾在耳朵邊,男的女的,滿頭都是這種花。之所以會有這個行為—— 注意一下,這是一個行為,人類的行為—— 當然是因為這朵花對他們來說應該是被珍惜的,所以就把這個花夾在耳朵邊。我們不會說拿一塊石頭夾在耳朵上,他們卻會把這朵花撿起來。這裏面一定有惋惜,有愛,有體會到的美。然後夾在耳朵上,他們希望留住這種美。注意,人類的行為比語言和文字更直接。它就是一個動作,而這個動作是撿起一個東西來,那你一定是想要保有它。而你把它夾在耳朵這個部位,本身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你被這朵花感動了,所以你希望這朵花變成你的一部分,你才會做這件事。所以我覺得到巴厘島最快樂的一件事,是看滿街人頭上都是花。那花還在繼續掉,一地都是。所以走過去,你都會很小心,很怕踐踏到花,很不忍。

其實這個經驗我年輕時候在臺灣也有過。那個時候去石頭山,竹南的石頭山。當時的石頭山沒有開路,僅僅有很多臺階讓人走上去。那時我自己很喜歡住在廟裏面,大概寒假暑假都住在那邊。一條路,你走過去的時候,你發現全部變成白色,嚇了一大跳,像下了雪一樣,全是白色的。後來發現這全是上面的一種樹掉下來的小花,鋪滿了山麓。我不知道各位知不知道這種花—— 油桐。如果四月初的時候,你有空,你不妨經過一下,比如在苗栗附近,開得最盛大。你在高速公路看到整座山全部變白,而這種油桐花也是掉得一地都是。我記得很清楚,當年我們一起去的同學,大家都呆住了,不敢踩過去,因為那花很漂亮。大家就開始用衣服去兜住那個花。你會忽然想到《紅樓夢》裏面講的“黛玉葬花”,用衣服去兜花,因為覺得不忍。

我們注意下這個“不忍”。其實很簡單:一個東西是美的,是完美的,而你不忍踐踏它,不忍它是骯髒的、難看的、衰亡的。我一直覺得這好像很模糊,可事實上,它是生命裏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如果這個部分沒有了,我想生命其他東西也都不必談了。它其實是一個最本質的東西。比如愛花、惜花的那件事情。所以這個畫面我就永遠忘不掉。到巴厘島看到一島嶼的人,都這樣撿花,你就會覺得很快樂。

Views: 45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