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ing Link's Blog (264)

馮象:正義的蒙眼布

歐洲的肖像紋章之學(iconologia),過去念中世紀文學時鉆研過一陣子。最近重新查閱一次,卻是因為耶魯法學院校友會波士頓分會的一封通知,征文紀念柯維爾(Robert…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10pm — No Comments

侯傑 王曉蕾:記憶·文本·性別——以20世紀30年代賽金花為中心 (一)

歷史是現實與過去的動態性交匯。在民族危機深重的20世紀30年代,具有不同訴求的人群究竟是如何通過書寫、口述等方式生產文本、構建集體記憶、凸顯女性與戰爭這一主題的?所謂集體記憶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其一,社會性記憶即個人的記憶會受到各種社會力量的制約;其二,以社會為單位的記憶,社會成員所擁有的集體記憶不但定義著過去,還啟發並表達著他們的觀念與情感,體現著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念,其產生的文化象征意義也是不容忽視的。為此,筆者擬以賽金花為研究對象加以探討。一方面,作為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青樓女子,賽金花早年曾以公使夫人的身份跟隨丈夫、狀元洪鈞一同出訪歐洲列國,贏得“東方之美人”①的聲譽。八國聯軍侵華時期,賽金花利用聯軍統帥瓦德西再度登上外交舞台。她的人生軌跡起伏較大,主體身份幾經變化,頗有幾分戲劇性。另一方面,她個人生命歷史中的某些細節尚存不確定性,並引來一些爭議,為不同言說主體之間的交鋒提供了各種想象的空間。…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09pm — No Comments

侯傑 王曉蕾:記憶·文本·性別——以20世紀30年代賽金花為中心 (二)

你們不必害怕,洋人是最講道理不過,公買公賣,不欺不瞞,現在要辦糧台,由我主持。你們誰願意承辦,就請到琉璃廠羅家大門去找我——這時我已搬在此處——有賽二爺給你們作擔保。經我這樣一說,第二天果然有些膽大的就來找我,表示願意承辦。[4](P34)

此時,在賽金花的眼中,“最無紀律,整日價在外邊吃酒尋樂,胡作非為”的外國侵略者已經“不必害怕”;洋人也已經變成“最講道理不過,公買公賣,不欺不瞞”。而她自己不僅擁有了新的社會角色“辦糧台,由我主持”,還有了新的居所“琉璃廠羅家大門”以及新的威權“有賽二爺給你們作擔保”。…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09pm — No Comments

侯傑 王曉蕾:記憶·文本·性別——以20世紀30年代賽金花為中心 (三)

在揭示賽金花個人生命歷史所具有的社會意義時,不同地區的媒體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為何報紙媒體要不斷挖掘賽金花身上所具有的社會意義?這是因為“九一八事變”以後,中日矛盾日益激化,在越來越多的男性逐漸投入到抗戰之中的同時,記者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隨著戰爭的爆發,女性的整體生存狀態勢必會受到影響;隨著婦女解放思想的日益普及,已經有所覺悟的女性或許可以成為輔助男性、支援抗戰的社會力量;仍有一些女性在觀望,需要被動員和鼓動起來。因此,他們要通過一個個具有典範意義的個案,使廣大女性用實際行動支持這場民族戰爭。隨著報道的不斷增加,賽金花的社會意義逐漸凸顯出來。與此同時,不同的報刊媒體也自覺或不自覺地從事著確立輿論風格、樹立自身社會形象的各種實踐。…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07pm — No Comments

侯傑 王曉蕾:記憶·文本·性別——以20世紀30年代賽金花為中心(四)

你尚能奮鬥嗎?與其憑空念佛,不如再現身救國。[14]

這固然反映了張競生對賽金花個人的期待,更表達了他對廣大中國女性的盼望。因此,他希望女性讀者,“將其人其事印在腦海中,並激起效法的沖動”[16](P198)。而賽金花的女性身份,更容易對女性產生號召力。眾所周知,賽金花參與對外交往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爭取女權,但是經過各類文本書寫者的敘述與詮釋後,已經成為某種具有豐富內涵、無窮想象的特殊載體,在眾多場合以榜樣與權威的面目出現,扮演起指點迷津的角色。…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07pm — No Comments

侯傑 王曉蕾:記憶·文本·性別——以20世紀30年代賽金花為中心 (五)

 

集體記憶的產生和發展往往源於現實的需求,而某些記憶一旦被喚回,也會不斷被書寫和強化,其中被建構的人物、事件和現實一般多具有某種特殊的聯系。賽金花恰好具備了上述特點。人們既可以從她身上發現傳統的因素,又能夠看到時代變革的烙印,同時也為30年代不同言說主體詮釋近代以來女性與戰爭等議題的他者言說提供了可能。…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05pm — No Comments

馮象:美極了,珍珠——譯經散記(上)

海風中一個低沈的聲音,開始,我沒有留意。

我在享受腳心裏陰涼的細沙摩挲,看浪花推來的一粒粒貝殼,在夕照下變得金黃。遠處,兩個嬉戲的小女孩蹲下,驚喜地尖叫著……直至天色漸晦,金貝不見,礁巖化作嶙峋的黑影,如一座傾圮的寺院,那聲音才伴著波濤的節拍,慢慢響了起來:En una noche oscura, con ansias, en amores inflamada…

這是誰的詩呢?我問,好像在哪兒讀過。風,在礁巖下應答:

是一個昏黑的夜

心裏焦灼,燃燒著愛情…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15,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知識的展演歷程:敘說的力量(下)

展演關係_資源附著,敘說產生關係

有了問題,啟動的展演;接下來是物與人的關係聯繫,我把他稱為展演關係(relation)。當我們要產生知識,首先透過「問題化」後,對問題的正向敘說之後,其次是敘說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複雜關係。我們還得展開一場敘說(saying),讓相關的人力、資源、知識、經驗都附著過來,或者被吸附過來。特別當我們處理相當棘手的問題時,在沒有明確的知識或經驗可以直接應用下;那麼,我們就得透過各自敘說的方式,將散佈、鑲嵌、脈絡化、在地化知識暫時浮現出來或被我們體現出來。…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3, 2017 at 3:42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知識的展演歷程:敘說的力量 (上)

敘說產生力量,知識得以展演!

「知識」是什麼東西?「學習」又該如何進行?「如何開發我們腦袋裡的能量?」這些疑問是我最近期一直存在內心的「研究問題」。今天,我想寫下一些素材,以說明知識產生模式(KPM, 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l);其實,當我寫下KPM時,我腦袋中又浮現另一個概念,「知識展演模式」;縮寫一樣是KPM(knowledge Performative Model)。於是,我想把腦袋中雜亂的思緒,透過寫作呈現、具像出來,所以我又問一個問題,「知識該如何展演呢?」(Schultze & Orlikowski, 2010)?

當我給自己這個問題時,腦袋啟動運作的機制。或許有人稱之為「設定目標(goal…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December 31, 2016 at 9:59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敘說」的力量

這是上周六,我參加一個「敘說」社群活動的講座時,所得到的啟發和感想,當天是邀請一位來自高雄醫學大學的王心運教授,來講述「敘事與醫學倫理」這個議題,而我們在講座結束後也有做一些討論的動作。當天,我來不及分享我在講座上學習到的重點,還有一些自己另外的啟發和感想。其實我上課的時候,都會要求學生在課後和我分享,他們在這堂課上學到什麼?

所以,我也得要求自己要從「敘事與醫學倫理」這個講座上自問學到什麼?反思這整個講座的內容,令我印象最深刻一句話就是,演講者說明「敘說是自然的天性」,那是一種不矯作的態度,而一件事情要說什麼?怎麼說?或者是不說,這都能算是一種「敘說」;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從臉部表情、肢體動作這些細微的動作,觀察到他人想要傳達出來的訊息、或者是自我想要表達的事情。因此,我藉著寫部落格這個方式,與大家分享我在當天的講座上學到的三件事:「敘說得以覺知」、「敘說得以想像」、「敘說得以解放」。…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00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以人類學的精彩故事,活化敏銳度 (sense)

之前,我們已經說明調適性學習之三種調整行為的能力:(1)從線索喚起知識體系的能力,即「見微知著」之能力;(2)連結與重整知識體系的能力,即「溫故而知新」之能力;(3)修正並運用於問題的動態過程,即「臨機應變」之能力。透過這個格「物」致「知」過程,人們學習新的知識體系。然而,面對這種非線性動態的學習歷程,我們究竟要如何運用「科技」來培養半導體工程師的Sense呢?傳統上,組織將知識編碼後進入知識管理系統的作法,顯然無法解決實務上半導體經驗傳承的問題;那麼,像台積電、聯電這類公司,除了師徒制外,組織要如何協助他們迅速累積經驗,縮短學習曲線呢?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困擾半導體公司近四十年。 …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December 14, 2016 at 10:25am — No Comments

李慶芳·我對文化創意產業本質之「反思」

作者:李慶芳,實踐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看法是:(1)「文化」就是「在地的生活脈絡」。(2)「創意」可以提升「人文素質」。(3)文化創意應從價格提昇至價值層面。個人認為,若我們能重新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就可以解構「百貨公司」與「文化創意園區」出觀點的差異,甚至融合「文化」、「創意」、「產業」三者,而讓相關利害關係人共創價值。文章由實踐大學國貿系黃繹恩整理、陳薇如校稿。



生活與創意的爭辯…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December 6, 2016 at 9:14am — No Comments

李慶芳·故事王─專注的聽眾

我們從第三個關係這邊開始,如果你的受訪者他是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也就是說他滔滔不絕的敘說他的故事,這時候你的角色就變成是一個專注的聽眾,這種人當對方了解你的來意,並善於說故事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就扮演好一位專注的聽眾,比如說在二○○六年的時候,當我們很清楚我們要收集哪一類的故事的時候,我透過我的大學同學,他也清楚我的來意,他就要請了六位受訪者,我們再兩天的時間我們收集了不少很有趣的故事,當時我請陳同學幫我找受訪者的時候,他就叫我開出一些規格,大概需要什麼樣的受訪者,我跟說大概我要的維修故事事什麼樣子,最好這些人能比較能言善道,於是在那兩天的訪談過程當中,這六位受訪者,每個人都講出一個非常有趣且非常完整的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December 4, 2016 at 7:02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學習從「格物」開始:淺談調適性學習(adaptive Learning)

調適性學習(adaptive learning)=「體驗情境」+「調整行為」



調適性學習是什麼樣的學習呢?它不同於傳統的體制學習,強調由課堂上學習知識,並產生行為上的改變;而主張學習就必須不斷地經歷各種情境,從中持續地體驗與學習,所以它又稱為情境式學習(situated learning)。情境學習強調學習者從週遭的脈絡激起行為的改變;因此,也有人稱之為「脈絡式學習」。然而,在這些名詞背後,究竟調適性學習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經常是置身其中學習,卻無法說明之。就像:「魚生活在水中,卻無法描述水的特性」。以下,我們嘗試用「體驗情境」與「調整行為」來說明調適性學習的意義。



體驗情境…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November 26, 2016 at 12:04am — No Comments

李慶芳·寫故事之五種型態

泡完田野,寫故事修練筆功,洞察行為模型(Work Model)。

好故事,才會有影響力。

在我們質性研究者進到田野的時候,要把所觀察到的受訪者行為寫成一個故事或行為模式。這個過程有些方法論的書稱之為「行為塑模」,而我則喜歡用「故事敘說」,本質上就是一個故事。

研究上,我們稱「行為塑模」為第一層級之資料分析[1]。而第二層級是資料分析之「描繪分析」。現在,我們先來探討究竟什麼是第一層的資料分析?在分享田野經驗中,我們曾經談論過,進了田野應該問什麼?做什麼?帶什麼回來?等等;本文的目的在於分享轉為故事的4個歷程,以及故事的5種型態。…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November 17, 2016 at 10:41am — No Comments

李慶芳·田野調查五招式

本書的內容完整呈現了我個人的半導體田野調查資料的過程,從收集半導體資料的一些經驗中,我把整個歷程概分為三個主題。一個深度的田野調查,需要長時間的準備、積極的聯繫和耐心的耕耘;這就猶如追求一位美麗卻多變的女子一般。我們在展開行動前須做好心理建設、一步一腳印的實踐,方能有所收穫。因此,在我敘說這個經驗時,我用「來電」、「戀愛」和「生小孩」的三部曲來闡述我個人田野調查的學習歷程。  

當你開始從事學術研究,尤其是質化研究,一定要找到一個適合你研究的對象,也就是你的學術場子與學術認同。這個對象是有些緣分與運氣,整個過程會經過這五個步驟,也就是我稱為「來電五式」;若你已決心要進入田野去做訪談,希望在一個月內的時間你就可以把五個基本功夫練好。…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November 8, 2016 at 10:56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起草鄉野調查企劃書

第一次訪談之前我們通常會草擬一份企劃書。企劃書的主要目的是讓受訪者知道你的研究方向為何;另一方面,企劃書也是展現你參訪誠意的ㄧ種象徵。研究企劃書簡報以文字檔呈現,內容不用太多,大概兩到三頁(參考範例);研究主題是誰、研究成員、如何進行、研究議題、期望對方給你的協助、預期的成果、預期的進度以及參與人的介紹,你可以把這些相關的內容起草成一份企劃書。

準備簡報、PPT,可是這大概是備而不用,通常第一次不會那麼正式就報告一個PPT;不過對方如果要求談你自己的想法,你就可以把簡報展現出來,所以簡報通常是備而不用。



以下為企劃書之範例:

「合作專案」簡介

【研究的主題】…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November 1, 2016 at 9:02am — No Comments

李慶芳·腦到:關照~鍛鍊你的深度思維

閱讀文獻的竅門:四個秘訣與三個重點

不可否認的,許多人在閱覽質性化研究的經典文獻時,或多或少都會面臨到一些問題與挫折。到底要如何閱讀一篇學術性的研究文獻?在某次的課堂中激起我整理個人經驗的意願。閱讀質性化研究時有四個秘訣及三個反省的主題。現在,我將藉由這個機會介紹如何閱讀質性化文獻。…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October 18, 2016 at 7:54pm — No Comments

張雲端 “綠色酒店”的創建與實現可持續發展

【摘 要】本文將嘗試將全球“綠色浪潮”的成果應用於我國酒店業發展的思考,從環境文化與市場的對接中看當前酒店管理理念的更新。 



  當今社會,人們不斷追求經濟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但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生存空間遭到了嚴重破壞。人們不得不選擇一種既滿足發展需要,又能保護環境的發展方式,即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的最根本目的是保護人體健康,保護人享有健康生存空間的權利,所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是綠色酒店管理的基礎。 …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October 15, 2016 at 1:37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如何撰寫計劃書:寫企劃就是精彩的自我介紹

以自我介紹方式說明如何寫撰寫企劃書,可以掌握四要:要獨特與有趣、要先喜歡、要有三個亮點、要化抽象為具體等。

會談及寫這個主題,起因於一個巧合,適逢實踐大學國貿系學生要參加全國性的會展比賽,而這個會展比賽其中一部分便是要求學生寫「會展企劃案(企劃書)」;因此,我特地與學生們談談,到底要如何寫一份好的企劃書。

課堂一開始,其實我的心情並不愉快,學生來的不多;我立即覺知到「參與學生的心態不對,其學習的動機並不強」。我看著學生們,心中突然靈機一動;於是,我請學生們一一做自我介紹。想當然爾,學生們突然被點名起來做自我介紹,內容通常都很一致;一來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二來是內容十分貧乏,不外乎是我的名字是某某某,我家住在哪裡等等。我直接地指出,這樣的內容既不獨特亦不有趣,怎能引起別人對你產生興趣呢?…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October 10, 2016 at 3:02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