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芳·腦到:關照~鍛鍊你的深度思維

閱讀文獻的竅門:四個秘訣與三個重點

不可否認的,許多人在閱覽質性化研究的經典文獻時,或多或少都會面臨到一些問題與挫折。到底要如何閱讀一篇學術性的研究文獻?在某次的課堂中激起我整理個人經驗的意願。閱讀質性化研究時有四個秘訣及三個反省的主題。現在,我將藉由這個機會介紹如何閱讀質性化文獻。

第一,我們首要的功課是瞭解其作者的生平背景、研究的主題與領域;我們的做法通常是上網去瀏覽作者的生平與經歷,。當我們對作者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後,再上線至Google或是Yahoo去下載其作者的圖片,然後把作者圖片與文章擺放在一起,透過先前步驟對作者的認識,想像自己正在和作者進行對話。另外這個搜尋動作也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作者的研究方向,通常我們可以從作者發表的一系列期刊中,淺略地找尋到其作者大概的研究脈絡;比如說他是sense-making,他是科技會意,他是知識管理,他是跨疆界;當你看到一系列文章的標題或目錄時,其實從中你大概可以知道作者所持的觀點是什麼,所以做這個動作是在幫助你認識作者,讓你用作者的思維來理解這篇質性化研究的經典文獻,進而去發現和省思,這是第一個秘訣。

第二個秘訣是找出這篇文章真正的研究問題與題目。每篇研究都有一個獨特的研究問題,研究問題一定要有趣或是重新地去定義這個問題讓它變成嶄新的問題。在有些文章裡面它的研究問題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被寫出來,這個時候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可是有些文章它會故弄玄虛,讓研究問題不是那麼的明顯易見甚至變得模稜兩可,或者其實問題背後還隱藏著一些不明的問題,因而無法明確的訂定出這篇文章真正的研究問題。這時你身為一個質化研究者就必須找出這篇文章的研究議題究為何。

第三個秘訣是指我們在閱讀一篇文章前,通常會先去看序言的介紹和結論的部分。因為在一篇優質的文章當中,其研究動機、研究問題和研究方向大部分皆會在序言時被完整地呈現出來,你便可輕易地從它的動機跟背景,瞭解到作者是如何去定義或定位這篇文章的。再者,你可以先去看它的結論,當然有些結論會寫的很平淡無奇甚至官腔;但優質的文章會在結論時為你掀起新的波瀾,這時你應該去思考、去猜測這個作者要傳達什麼樣的新觀念;這時你已有了這篇文章的精髓─序言、結論與研究問題,那你便也輕易地掌握到作者的推理主軸。

第四個秘訣就是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你要不斷地問問題,自問自答的方式進行對話。也就是跟這篇文章、跟這篇文章的作者做對話,你要從中找證據,去還原他的推理過程與現場;也就是你從第三個秘訣去釐清他的序言跟結論後,接下來的第四個秘訣即是你要去找尋作者的推理條序與發現的證據。

如果你是用這樣的方式閱讀文獻,在這過程中將有三個重要的重點等待著你去澄清。第一個就是研究議題;這篇文章的議題究竟是什麼,即使找不到也要猜,一定要反問自己這個議題有不有趣,為什麼他要研究這個議題。

第二個就是他的事例;事例是否傳遞著一個好的故事,作者傳達這個故事的目的為何,如何陳述的,資料的收集是從何而來,故事跟理論怎麼去做對話與結合,怎麼去做推論的動作和步驟。

第三個重點即是所謂的反思;假若你閱讀了十篇文章,但卻從未進行反思的動作,那只是在增加你的知識基礎而已,並未對知識的運用有所幫助,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去找尋、去反思自己的研究與此篇研究文獻有什麼關聯,這就是反思。你必須找到一個特殊觀點來佐證這篇文獻對你的研究是有其貢獻價值的,這時你才是在做對話。

在這裡我要特別一提的是,很多博士生他在閱讀文獻時,因受到長期教育的影響而形成的過分客觀主義,一直過分追求作者的真實意念;當然這是對的,可是這只是進行文獻回顧的初步,更重要的是你要跟這篇文章做對話,不單單瞭解它要傳達什麼,應該要進一步把它昇華為自我的東西,而使這篇文獻變得有實質的幫助和價值,透過文獻昇華你的文章。我想這大概就是閱讀文獻的四個秘訣以及三大必須重點。

最後我分享一下我個人經驗,當我2006年去新加坡找蕭老師討論的時候我也深深體會到一點,我發現過去在閱讀文章的時候都只是「受」,有閱讀但也受制於這篇文獻的範疇,而沒有進一步昇華為一個全新的故事,因此我們必須在看完一篇文獻之後,設法再用自己的文章或則是自己的論點重新去講這個事例一遍又一遍,也就是運用作者的知識來闡述新的概念,掘出新的根本問題。

Views: 8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