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談:
温思妮(洄遊式創作集負責人、《遙感城市》台北版導演助理)
張吉米(梗劇場負責人)
郭亮廷(自由撰稿人及譯者、中正大學兼任講師)
主持:吳思鋒(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人)…
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船靠碼頭,幾個村民走上來,他們都穿著黑色的雨衣,其中有一個還撐著傘,說:「好大的雨!」碼頭上候船的只有一個老婦人和我。她挑著菜上船,我也立即跟著跳上船去。回頭只見整個碼頭露在雨中,雨豆大地撒下來,一點一點敲在石級上。船輕輕戰抖,又再開行。我走進三等船艙,把背囊放在椅上。剛才在雨中走路,現在渾身濕透了。船旁的海風吹來,有點冷。我把濕了的襯衫脫下,掛在那裏讓海風吹乾,後來想想這不是辦法,便走過去機器房那兒,把衫貼著溫熱的鐵板,連身體也貼上去,借一點溫暖。但它只是微溫的,過一會,連微溫也消失了。我索性把襯衫隔著鐵欄遞進去,把它晾在機器的鐵管上,隔著包裹的錫色粗麻布,它們是熨熱的。我立即嗅到一陣濕布熨熱的味道,像是童年時在旁邊看母親熨衣服時嗅到的氣味一樣。我想到那些冒升的白煙,那些濕溽中的溫熱的感覺。我跪在那兒把衣服烘乾,靠近熱氣,身上也沒那麼冷了。…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March 2, 2019 at 8:56pm — No Comments
在山頂公園玩久了,孩子渾身是汗,鼻子和兩邊面頰曬得紅紅的。過了馬路,大人帶他從一道斜坡走下去。
兩旁都是樹,前面靜靜的,孩子害怕了,說:「前面會不會有危險?」
大人們保證不會,他們說:「這裏也沒有汽車,最安全了。你看,整條馬路只有我們在走。」
轉了彎,可以看見山下的水塘,大人就說:「你看,看見水塘了,我們就是要到那兒去。」回望山上。看見山上。看見山頂的路,就說:「我們剛才就是在那兒呀!」可是孩子看不見水塘也看不見山頂的路,他只是望著前面的路,好像很勇敢的樣子,一步一步走下去。…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16, 2019 at 11:26pm — No Comments
我一九七○年從大學畢業,愛好文藝和寫作,自知沒有什麼謀生本領,卻又不得不進入社會謀生,先是教了一年歷史,然後進報館當翻譯,後來又當過編輯、美術編輯,期間也與友人創辦文學和綜合刊物,義務當雜誌文藝版的編輯,並且在報刊上寫專欄,出於工作的需要,出於私人的愛好,都有不少鍛練寫作的機會。一九七○年至七八年是我生活中最不安定的時刻,但也是我開始有機會試寫創作、評論、翻譯,全心投入寫作的日子。
我當時在報上寫了很長時間的專欄,七○年代的風氣還好,遇上當編輯的長輩劉以鬯先生也給了我很大的自由,寫什麼都可以,所以在寫生活小品、文藝評論之餘,也作了不少素描和人物速寫,後來也為雜誌寫過報導,多半不是工作任務,而是出於自己的愛好。我當時初學寫作,也想好好了解我生活其間的社會、四周不同背景的人物,為將來寫小說作準備。…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13, 2019 at 10: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8, 2018 at 10:06pm — No Comments
郭亮廷:
對我來說,《其境/他方》裡有個很有趣的角色,他是一個失憶的偵探,所以他必須要自己不斷的錄音,然後他偵辦過的案件,有時候會忘記到底偵辦到哪裡,我覺得這個非常像都市漫遊者的這個身分,我們在都市都是這個樣子,都市的記憶或歷史,我們都有些印象式的記憶,但一下子又消失。
關於偵探這個角色,有意思的是,我昨天剛好看了一篇喬治‧歐威爾(George…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9, 2018 at 9:08pm — No Comments
所以我覺得另外一個問題是,2個小時算是《遙感城市》很長的版本,因為一般是做90-100分鐘,可是台北市是2個小時,以時間長度來說是很長的。他寫了腳本之後,德國那邊還會有戲劇顧問幫他改,我有看到他們在寫那個腳本的時候,旁邊同時就會有戲劇顧問說,我覺得你這邊接這邊不順,然後例如說請問台灣的健保體制跟西方的健保體制是一樣的嗎?這樣寫台詞是make sense的嗎?其實導演就是線上工作,如果我們覺得有問題,我們也會提出來跟他說,我們覺得哪裡有問題,但這其實是他的創作,所以要不要接受是他的事情,像第一天走完,我就跟他說時間太長,而且塞太滿了,我感覺你一直在跳不同的議題,可是台灣觀眾接受跟思考的速度,未必如你之前習慣住的城市那樣, 我覺得真的沒有辦法全部聽進去,但最後決定權還是在他。…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9, 2018 at 9:06pm — No Comments
吳思鋒:
我補充一下,剛剛阿亮跟思妮的對話,也連結到上一場的TT不和諧,講舞蹈國際交流的選擇題(編註:「脫美入歐?抑或南進?——當代舞蹈國際交流的選擇題」),其實也是類似的狀態,就是過去最早主要跟美國的交流,再來歐洲,然後南進政策,所以又加上東南亞。另外最新一任的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的選召,也是基於這樣南進的概念來做選擇,可是每個國家或城市,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時,那這個跟他者相遇,就是為什麼要做交流,怎麼做,怎麼樣是真正的交流,這裡面有很多複雜的層次。…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9, 2018 at 9:05pm — No Comments
温思妮:
我的確是代表製作上,而不是創作上的角度,所以也沒有辦法正面回答亮廷的問題,不過這個製作一開始就是《遙感柏林》,它的確不是全球化的計畫,一剛開始就只要做《遙感柏林》,做的時候也沒有想到之後,我覺得那個出發點不太一樣,他的確不是說,一開始就去想一個很聰明的東西去全世界巡迴,當然在2013年之前,里米尼紀錄劇團已經有很多的作品在巡演,但因為我不是他們,也沒有辦法代替他們發言,他們有沒有顧慮到這個點,我想講的是,從製作上來說,還有另外一個例子,不知道現場有沒有人看過《北投異托邦》,這個作品是你先預約,然後到北投就可以等到一個預約好的摩托計程車司機,他會載你上北投,它的技術很簡單,司機會載你去七個點,然後你去那七個點掃QR…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9, 2018 at 9:04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9, 2018 at 9:03pm — No Comments
TT不和諧開講2017.第六講:一座城市,多重觀看
與談:
温思妮(洄遊式創作集負責人、《遙感城市》台北版導演助理)
張吉米(梗劇場負責人)
郭亮廷(自由撰稿人及譯者、中正大學兼任講師)
主持:吳思鋒(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人)…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9, 2018 at 9:02pm — No Comments
MARIA POPOVA·Susan Sontag on Storytelling, What It Means to Be a Moral Human Being, and Her Advice to Writers “Love words, agonize over sentenc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ld.”
Susan Sontag (January 16, 1933–December 28, 2004) spent a lifetime contemplating the role of writing in both the inner world of the writer and outer…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8, 2018 at 10:07pm — No Comments
我睜開眼睛,望著陰暗的空間,我想到今天聽見人談起的這個朋友的痔瘡和虱子的事。兩年前他穿著翻領襯衫的姿態在黑暗中出現了。這兩年間一個人的大量犧牲和工作成績折磨著我。我拿我自己的生活跟他的相比。我終於不能忍受這寂寞,我要出去走走。我翻身站起來,無意間一腳踏滅了蚊香,發出了聲音,把睡在對面帆布床上的他驚醒了。
“你做什麽?還沒有睡?”他含糊地問道。
“我悶得很,”我煩躁地回答。
“你太空閑了,”他夢囈似地說了這一句,以後就沒有聲音了。我再說話也聽不見他的回答。…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8, 2018 at 8:30pm — No Comments
一個星期來許多報紙上關於鼓浪嶼的記載使我想起一些事情,我好久不曾聽見那個地名了,我以為我已經忘記了它。
這半年來我忘記了許多事情,我也做過不少的噩夢。在夢里我不斷地掙扎,我和一切束縛我的身體的東西戰斗。夢魘常常壓得我不能夠動彈。我覺得窒悶。最近一連三四個月,我就做著悶得人透不過氣來的夢。……鼓浪嶼這個地名突然沖破夢的網出現了。它攪動了窒悶的空氣。……我現在記起那個日光岩下的島嶼,我記起一些那里的景象和住在那里的朋友。我記起我從前常常說到的“南國的夢”。…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June 17, 2018 at 1:00pm — No Comments
喬治·布朗德斯在他的《俄羅斯印象記》的末尾寫過這樣的話:黑土,肥沃的土地,新的土地,百谷的土地……給人們心中充滿了悒郁和希望的廣闊無垠的原野……我只記得這兩句,因為它們深深地感動了我。我也知道一些關於黑土的事。
我在短篇小說《將軍》里借著中國茶房的嘴說了一個黑土的故事:一個流落在上海的俄國人,常常帶著一個小袋子到咖啡店去,“一個人坐在角落里,要了一杯咖啡,就從袋子里倒出了一些東西……全是土,全是黑土。他把土全倒在桌上,就望著土流眼淚。”他有一次還對那個中國茶房說:“這是俄羅斯母親的黑土。”
這是真實的故事,我在巴黎聽見一個朋友對我講過。他在那里一家白俄的咖啡店里看見這個可感動的情景。我以後也在一部法國影片里見到和這類似的場面。對著黑土垂淚,這不僅是普通懷鄉病的表現,這里面應該含著深的悒郁和希望。…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June 17, 2018 at 12:46pm — No Comments
廉楓到了香港,他見的九龍是幾條盤錯的運貨車的淺軌,似乎有頭有尾,有中段,也似乎有隱現的爪牙,甚至在火車頭穿度那柵門時似乎有迷漫的雲氣。中原的念頭,雖則有廣九車站上高標的大鐘的暗示,當然是不能在九龍的雲氣中幸存。這在事實上也省了許多無謂的感慨。因此眼看著對岸,屋宇像櫻花似盛開著的一座山頭,如同對著希望的化身,竟然欣欣的上了渡船,從妖龍的脊背上過渡到希望的化身去。
富庶,真富庶,從街角上的水果攤看到中環乃至上環大街的珠寶店;從懸掛得如同Banyon樹一般繁衍的臘食及海味鋪看到穿著定闊花邊艷色新裝走街的粵女;從石子街的花市看到飯店門口陳列著“時鮮”的花貍金錢豹以及在渾水盂內倦臥著的海狗魚,唯一的印象是一個不容分析的印象:濃密,琳瑯。…
Added by Suyuu on June 17, 2018 at 12:30pm — No Comments
大雨點打上芭蕉有銅盤的聲音,怪。“紅心蕉”,多美的字面,紅得濃得好。要紅,要熱,要烈,就得濃,濃得化不開,樹膠似的才有意思,“我的心像芭蕉的心,紅……” 不成!
“緊緊的卷著,我的紅濃的芭蕉的心……”更不成。趁早別再謅什麼詩了。自然的變化,只要你有眼,隨時隨地都是絕妙的詩。 (老新加坡…
Added by Suyuu on June 17, 2018 at 12:24pm — No Comments
農耕文明時代我國已出現鄉村旅遊行為和鄉村旅遊現象。
孔子最高興的事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篇》第26),這是鄉村旅遊的暢快。
劉邦當了十二年皇帝後,於公元前195年10月回鄉住了20多天,寫出名詩,“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是鄉村遊的顯擺。
謝靈運開山水詩派,“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他的名句。後人便有了“樂山登萬仞,愛水泛千舟”的跟風潮。足跡踏遍名山秀水成了那個時代的時髦。…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June 17, 2018 at 10:52am — No Comments
吉隆坡——馬來西亞流行歌星茜拉·阿姆扎(Shila Amzah)之所以有名,除了有力的嗓音之外,還因其時尚品味。她擁有許許多多色彩奪目的頭巾,這讓她成為了馬來西亞各地的年輕穆斯林女性的榜樣和時尚標桿。不過近來,她唱的歌以中文為主,而且她的歌迷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這一點從她在微博上的250萬名關注者就能看出。
在一個警惕伊斯蘭教的國家——中國政府與西部地區新疆的少數民族維吾爾族之間的關係存在齟齬——茜拉近乎巨星的人氣非同尋常。茜拉溫柔可親,面對鏡頭也很自如,在中國僅僅生活了兩年之後,她就能以流利的中文接受采訪了。
不過,她的人氣能如此崛起,不僅要歸功於她的美貌、魅力、衣著,甚至都不僅在於她能唱好各個年齡段的中國人都喜愛的情歌,還在於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快速發展的文化關係。…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May 24, 2018 at 5:00pm — No Comments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民第一次創業是發展鄉鎮企業,第二次創業是進城務工經商,第三次創業則是近幾年蓬勃興起的鄉村旅遊。
一、第三次創業與前兩次創業比較
(1)發展鄉鎮企業的第一次創業與鄉村旅遊創業比較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農民在土地承包後家庭能量得到充分釋放,溫飽問題很快解決後,手里有了余錢,他們就開始經商辦廠,“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鄉鎮企業勃發,形成一個個專業戶、專業村、專業片、專業市場,一度占據中國GDP的半壁江山。…
Added by Suyuu on May 24, 2018 at 4: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