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鄉村旅遊:中國農民的第三次創業(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民第一次創業是發展鄉鎮企業,第二次創業是進城務工經商,第三次創業則是近幾年蓬勃興起的鄉村旅遊。


一、第三次創業與前兩次創業比較


(1)發展鄉鎮企業的第一次創業與鄉村旅遊創業比較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農民在土地承包後家庭能量得到充分釋放,溫飽問題很快解決後,手里有了余錢,他們就開始經商辦廠,“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鄉鎮企業勃發,形成一個個專業戶、專業村、專業片、專業市場,一度占據中國GDP的半壁江山。

鄉鎮企業的興旺發達,推進了城市國企改革,從而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地位,鄉鎮企業的功績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功不可沒,但其局限性也顯而易見,當年辦鄉鎮企業與今天搞鄉村旅遊二者優劣凸顯。

                                              (砂拉越詩巫橋南坡江畔田園,一帶一路深具潛能的旅遊農業區域)


前者是浪費資源,後者是開發利用閑置廢棄的沈睡資源並保護看守資源;前者是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後者是保育修復生態環境;前者是必須靠自己千山萬水地跑、千方百計地套、千辛萬苦地找、千言萬語地銷,後者是靠網絡坐在家里展示信息,等客上門;前者是誤打誤撞,後者是中外成套經驗;前者是從事第二產業,後者是從事第三產業(產業層次升級);前者是短命的不可持續,後者是長久的朝陽產業。


(2)進城務工的第二次創業與鄉村旅遊創業的比較


農民工用腳踹開了城門,用最低廉的成本高速推進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可謂蓋世奇功。其間,農民工做出巨大的犧牲。開發鄉村旅遊與進城務工相比,對於農民而言,利弊顯見。

前者是遠走他鄉,後者是足不出戶;前者是寄人籬下,後者是自我做主;前者是都為別人忙,後者是全給自己幹;前者是拋家別親,妻離子散,鞭長莫及,後者是家的溫馨,其樂融融,養老、育子、護夫(婦),晝夜呵護;一萬打工錢,三代離別淚。湖南邵陽黃荊鄉有132個孩子失母,被稱為“無媽鄉”,全國現有6100萬留守兒童,2000多萬流動兒童,還有幾百萬流浪兒童。四川啟動招募“童伴媽媽”計劃,每人負責一個村的留守兒童,招募19-55歲婦女,年補2.4萬元,工作經費1萬元。這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一條好路徑。全國鄉村教師3年流失30%,和平年代,教師投筆從戎:湖北沙洋縣172名老師改行當保安,甘肅會寧縣180多名新招錄的警察有171名來自教師隊伍。一面是孩子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一面是教師閑置流失,這是一種畸形的錯位。

前者是東奔西走,跳槽不斷,亂選職業,難以積累技能,後者是穩居家中,積累職業經驗、積累人脈、積累市場、積累技能、積累自己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打造百年老店。

前者是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後者是可以兼業務農。在日本,收入10%來自農業即被視為農民,主要收入來自農業被視為第一兼業農,次要收入來自農業被視為第二兼業農;中國農民兼業將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這是國情決定的。

前者是職業病高發,後者是身心健康。2013年公布的《職業病分類目錄》共10大類132種。職業病具有隱匿性強、治愈率低、分布行業廣、中小企業多、患者流動大的特點。農民工多發塵肺病、高輻射、鉛中毒、苯中毒、噪音聾等,全國兩億多職業病患者80%以上是農民工,僅塵肺病患者就達600萬以上,塵肺病具有不可逆性。歐洲最後一例塵肺病人是在19世紀,美國最後一例塵肺病人是在1930年,日本最後一例塵肺病人是在1970年,而中國還在高發。

前者是被熟人社會逐漸拋棄,後者是盡享家園紅利。家園紅利是農民最大的無形資產,在應急事務、資源配置、矛盾調處、互幫互助等方面,是農民世世代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經濟學講的是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知識資本,還有一個社會資本,而在中國社會資本尤其重要,它包括信任、關系、規則等,家園紅利就是社會資本。

前者是鄉村優質資源的外流,後者是把鄉村優質資源留住,同時把城市文明引入鄉村。今天是城市資本過剩的時代,城市資本到處尋找出口,鄉村旅遊把城市資本吸引到鄉村,為新農村建設培育內生性的物質基礎。


前者靠的是城市資本的吸引,後者靠的是農村資源的吸引。

前者農民工進城為找“忙”,後者市民下鄉為找“閑”。

前者農民進城是掙錢,後者市民下鄉是送錢。

前者使鄉村衰敗雕敝,後者使鄉村煥發生機,充滿活力。凡鄉村旅遊發達的地方,經濟社會都顯出一片繁榮景象,文明程度與日俱增。


第一次創業是半脫農狀態,第二次創業是全脫農狀態,第三次創業則生於農、長於農、盛於農。農為根本,無農則亡。前兩次創業只在二產三產中打轉轉,第三次創業則使一二三產融為一體,種養加銷結成環鏈,打造出農業產業利益共同體,使產業價值得以整體提升。

前兩次創業都是在外部環境不寬松的背景下闖出的路子。第一次創業,務工經商被視為投機倒把,只能偷著幹,席卷農村的暗流終於教育了那些左得發紫的幹部,使政策逐步放活,先後經歷了土地、經營、領域、空間、組織等五個領域的“放活”。

第二次創業時,農民進城要跨過三道門檻:請假、介紹信和糧票。農民擠開城門時,當時的政策只開了一條縫,叫允許自帶口糧進城,隨著農民的大量湧入,政策才取消種種限制。當時,農民進城比今天出國都難。眼下中國農民進行的第三次創業,政策不僅沒有約束,還大力鼓勵支持幫助。


(3)鄉村旅遊的動力、功能和特征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旅遊觀光農業定義為“在鄉村開展的旅遊,田園風味是觀光農業旅遊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鄉村旅遊的核心是原汁原味的鄉村文化,它以農村自然環境、農業生產活動、農民生活方式為旅遊的吸引物,不光具有旅遊、觀光、休閑、養生等多重功能,還具有傳統“耕讀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學意蘊,結合傳統民居如福建土樓、廣東碉樓、浙江諸葛八卦村、安徽宏村、西遞、湖南張谷英村等鄉村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剪紙、泥塑、木雕、樂器、演奏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同組成了極具美學價值和靈性的鄉間大美圖畫。

Views: 9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