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所以,你必須提供符合中產階級的審美和服務標準的時候,這個時候大家又會馬上遇到兩個問題。服務誰來提供?你的運營人才怎麽來?歸根結蒂都是人的問題。
臺灣地區的方式是讓原住民成為服務的提供者。
當地的原住民,農民小電商的教育轉型,也就是說你一定要有原住民在當地,然後透過教育提升的方式讓他們成為最好的服務提供者。否則的話,你把原住民都趕走了,你再招進來一批新人,而且這些人是領薪水的,只是在當地給你服務,這種人很不容易留下來,而且最後在運營上會產生很大的難題。
文創的關鍵詞,在這里其實這是一個很基礎的觀念,但是大陸恰恰現在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把各個界限都分得太清楚了。…
Continue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August 31, 2022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李永萍認為,文化沒有跨界就產生不了力量,但出發點不要立刻進入商業,要先從分享和社會企業入手才會比較容易成功。文創商品的開發必須要有「在地體驗」,而不是自娛自樂的憑空想象。如果有體驗作為依歸,品牌和內容就不會覺得沒有根。
2018年1月24日,以「Blur-模糊生態 | 突破空間界限,重置文旅度假新場景」為主題的SMART度假產業峰會在北京金茂萬麗酒店舉辦,論壇結合城市微度假、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全域旅遊等四大場景設置主題論壇,以文旅新場景的方式實現度假無界、文旅重置的新場景,邀請了文旅度假產業政府機構、文旅度假產業專家、文旅新場景實踐的先鋒人物,一起深挖文旅產業生態的本質與內核,共同探討文旅及商業領域的新標準。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永萍出席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
Continue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August 29, 2022 at 4:56pm — No Comments
演員結合劇情的發展,靈活地運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員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動,“逼真地”表達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行動,就會使人忘掉對於劇中環境佈景的要求,不需要環境佈景阻礙表演的集中和靈活,“實景清而空景現”,留出空虛來讓人物充分地表現劇情,劇中人和觀眾精神交流,深入藝術創作的最深意趣,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這個“真境逼”是在現實主義的意義里的,不是自然主義里所謂逼真。這是藝術所啟示的真,也就是“無可繪”的精神的體現,也就是美。“真”、“神”、“美”在這里是一體。…
Continue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November 3,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先秦哲學家荀子是中國第一個寫了一篇較有系統的美學論文——《樂論》的人。他有一句話說得極好,他說:“不全不粹不足以謂之美。”這話運用到藝術美上就是說:藝術既要極豐富地全面地表現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煉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現生活和自然。
由於“粹”,由於去粗存精,藝術表現里有了“虛”,“洗盡塵滓,獨存孤迥”(惲南田語)。由於“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說的“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虛”和“實”辯證的統一,才能完成藝術的表現,形成藝術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應“拔萃”。又全又粹,這不是矛嗎?…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October 21, 2020 at 1:10am — No Comments
希臘神話里水仙之神(Narciss)臨水自鑒,眷戀著自己的仙姿,無限相思,憔悴以死。中國的蘭生幽谷,倒影自照,孤芳自賞,雖感空寂,卻有春風微笑相伴,一呼一吸,宇宙息息相關,悅懌風神,悠然自足。(中西精神的差別相)
藝術的境界,既使心靈和宇宙凈化,又使心靈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脫的胸襟里體味到宇宙的深境。
唐朝詩人常建的《江上琴興》一詩最能寫出藝術(琴聲)這凈化深化的作用:
“江上調玉琴,
一弦清一心。…
Continue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October 21, 2020 at 12:56am — No Comments
王船山又說:“工部(杜甫)之工在即物深致,無細不章。右丞(王維)之妙,在廣攝四旁,圜中自顯。”又說;“右丞妙手能使在遠者近,摶虛成實,則心自旁靈,形自當位。”這話極有意思。“心自旁靈”表現於“墨氣所射,四表無窮”,“形自當位”,是“咫尺有萬里之勢”。“廣攝四旁,圜中自顯”,“使在遠者近,摶虛成實”,這正是大畫家大詩人王維創造意境的手法,代表著中國人於空虛中創現生命的流行,細組的氣韻。…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October 18,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天地是舞,是詩(詩者天地之心),是音樂(大樂與天地同和)。中國繪畫境界的特點建築在這上面。畫家解衣盤礴,面對著一張空白的紙(表象著舞的空間),用飛舞的草情篆意譜出宇宙萬形里的音樂和詩境。照像機所攝萬物形體的底層,在紙上是構成一片黑影。物體輪廓線內的紋理形象模糊不清。山上草樹崖石不能生動地表出他們的脈絡姿態。只在大雪之後,崖石輪廓林木枝幹才能顯出它們各自的弈弈精神性格,恍如鋪墊了一層空白紙,使萬物以嵯峨突兀的線紋呈露它們的繪畫狀態。所以中國畫家愛寫雪景(王維),這里是天開圖畫。…
Continue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October 18, 2020 at 12:30am — No Comments
中國哲學是就“生命本身”體悟“道”的節奏。“道”具象於生活、禮樂制度。道尤表象於“藝”。燦爛的“藝”賦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給予“藝”以深度和靈魂。莊子《天地》篇有一段寓言說明,只有藝“象罔”才能獲得道真“玄珠”:
“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司馬彪云:玄珠,道真也)使知(理智)索之而不得。使離朱(色也,視覺也)索之而不得。使喫詬(言辯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3:38pm — No Comments
藝術家經過“寫實”、“傳神”到“妙悟”境內,由於妙悟,他們“透過鴻濛之理,堪留百代之奇”。這個使命是夠偉大的!
那麽藝術意境之表現於作品,就是要透過秩序的網幕,使鴻濛之理閃閃發光。這秩序的網幕是由各個藝術家的意匠組織線、點、光、色、形體、聲音或文字成為有機諧和的藝術形式,以表出意境。
因為這意境是藝術家的獨創,是從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觸時,突然的領悟和震動中誕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觀的描繪,像一照像機的攝影。所以藝術家要能拿特創的“秩序的網幕”來把住那真理的閃光。音樂和建築的秩序結構,尤能直接地啟示宇宙真體的內部和諧與節奏,所以一切藝術趨向音樂的狀態、建築的意匠。…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3:37pm — No Comments
五、道、舞、空白:中國藝術意境結構的特點
莊子是具有藝術天才的哲學家,對於藝術境界的闡發最為精妙。在他是“道”,這形而上原理,和“藝”,能夠體合無間。“道”的生命進乎技,“技”的表現啟示著“道”。在《養生主》里他有一段精彩的描寫: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若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堯樂章)之會(節也)。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anuary 7, 2020 at 8:31pm — No Comments
而中國自六朝以來,藝術的理想境界卻是“澄懷觀道”(晉宋畫家宗炳語),在拈花微笑里領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禪境。如冠九在《都轉心庵詞序》說得好:
“‘明月幾時有’詞而仙者也。‘吹皺一池春水’詞而禪者也。仙不易學而禪可學。學矣而非棲神幽遐,涵趣寥曠,通拈花之妙悟,窮非樹之奇想,則動而為沾滯之音矣。其何以澄觀一心而騰踔萬象。是故詞之為境也,空潭印月,上下一澈,屏知識也。清馨出塵,妙香遠聞,參凈因也。鳥鳴珠箔,群花自落,超圓覺也。”
澄觀一心而騰踔萬象,是意境創造的始基,鳥鳴珠箔,群花自落,是意境表現的圓成。
繪畫里面也能見到這意境的層深。明畫家李日華在《紫桃軒雜綴》里說:…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anuary 7, 2020 at 8:29pm — No Comments
在這種心境中完成的藝術境界自然能空靈動蕩而又深沈幽渺。南唐董源說:“寫江南山,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視之則景物燦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藝術家憑借他深靜的心襟,發現宇宙間深沈的境地;他們在大自然里“偶遇枯槎頑石,勺水疏林,都能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黃子久每教人作深潭,以雜樹滃之,其造境可想。
所以藝術境界的顯現,絕不是純客觀地機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為高”。(米芾語)尤其是山川景物,煙云變滅,不可腦摹,須憑胸臆的創構,才能把握全景。宋畫家宋迪論作山水畫說:…
Continue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anuary 7, 2020 at 8:27pm — No Comments
在一個藝術表現里情和景交融互滲,因而發掘出最深的情,一層比一層更深的情,同時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層比一層更晶瑩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為景,因而湧現了一個獨特的宇宙,嶄新的意象,為人類增加了豐富的想像,替世界開辟了新境,正如惲南田所說“皆靈想之所獨辟,總非人間所有!”這是我的所謂“意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畫家張璪這兩句訓示,是這意境創現的基本條件。
二、意境與山水
元人湯采真說:“山水之為物,稟造化之秀,陰陽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晝夜,隨形改步,有無窮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萬頃波,未易摹寫。”…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anuary 7, 2020 at 8:25pm — No Comments
中國大畫家石濤也說:“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
藝術家以心靈映射萬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現的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這靈境就是構成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意境”。(但在音樂和建築,這時間中純形式與空間中純形式的藝術,卻以非模仿自然的境相來表現人心中最深的不可名的意境,而舞蹈則又為綜合時空的純形式藝術,所以能為一切藝術的根本型態,這事後面再說到。)
意境是“情”與‘景”(意象)的結晶品。王安石有一首詩:
“楊柳鳴蜩綠暗,…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anuary 7, 2020 at 8:23pm — No Comments
引言
世界是無窮盡的,生命是無窮盡的,藝術的境界也是無窮盡的。“適我無非新”(王羲之詩句),是藝術家對世界的感受。“光景常新”,是一切偉大作品的烙印。“溫故而知新”,卻是藝術創造與藝術批評應有的態度。歷史上向前一步的進展,往往是伴著向後一步的探本窮源。李、杜的天才,不忘轉移多師。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追摹著希臘,十九世纪的浪漫主義憧憬著中古。二十世紀的新派且溯源到原始藝術的渾樸天真。…
Continue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anuary 7, 2020 at 8:21pm — No Comments
(三)空間的美感之二
為了豐富對於空間的美感,在園林建築中就要采用種種手法來佈置空間,組織空間,創造空間,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其中,借景又有遠借,鄰借,仰借,俯借,鏡借等。總之,為了豐富對景。…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anuary 3, 2020 at 1:38pm — No Comments
宋代的郭熙論山水畫,說“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遊、可居,這也是園林藝術的基本思想。園林中也有建築,要能夠居人,使人獲得休息,但它不只是為了居人,它還必須可遊,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術都是“望”,都是欣賞。不但“遊”可以發生“望“的作用(頤和園的長廊不但領導我們“遊”,而且領導我們“望”),就是“住”,也同樣要“望”。窗子並不單為了透空氣,也是為了能夠望出去,望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獲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園林建築藝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內外就發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經過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畫。頤和園樂壽堂差不多四邊都是窗子,周圍粉墻列著許多小窗,面向湖景,每個窗子都等於一幅小畫(李漁所謂“尺幅窗,無心畫”)。而且同一個窗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這樣,畫的境界就無限地增多了。…
Continue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29, 2019 at 5:42pm — No Comments
《文選》中有一些描寫當時建築的文章,描寫當時城市宮殿建築的華麗,看來似乎只是誇張,只是幻想。其實不然。我們現在從地下墳墓中發掘出來實物材料,那些顏色華美的古代建築的點綴品,說明《文選》中的那些描寫,是有現實根據的,離開現實並不是那麽遠的。…
Continue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16, 2019 at 10:19pm — No Comments
(三)“聲中無字,字中有聲”
從邏輯語言進到音樂語言,就產生了一個“字”和“聲”的關係問題。
“字”就是概念,表現人的思想。思想應該正確反映客觀真實,所以“字”里要求“真”。音樂中有了“字”,就有了屬於人、與人有密切聯系的內容。但是“字”還要轉化為“聲”,變成歌唱,走到音樂境界。這就是表現真理的語言要進入到美。“真”要融化在“美”里面。“字”與“聲”的關係,就是“真”與“美”的關係。只談“美”,不談“真”,就是形式主義、唯美主義。既真又美,這是梅蘭芳一生追求的目標。他運用傳統唱腔,表現真實的生活和真實的情感,創造出真切動人的新的美,成為一代大師。…
Continue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une 2, 2019 at 8:28pm — No Comments
現在我們再來談談“風骨”。劉勰說:“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呤鋪辭,莫先於骨。…‘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生焉”《文心雕龍·風骨》。對於“風骨”的理解,現在學術界很有爭論“骨”是否只是一個詞藻(鋪辭)的問題?我認為“骨”和詞是有關係的。但詞是有概念內容的。詞清楚了,它所表現的現實形象或對·於形象的思想也清楚了。“結言端直”,就是一句話要明白正確,不是歪曲,不是詭辯。這種正確的表達,就產生了文骨。但光有“骨”還不夠,還必須從邏輯性走到藝術性,才能感動人。所以“骨”之外還要有“風”。“風”可以動人,“風”是從情感中來的。中國古典美學理論既重視思想——表現為“骨”,又重視情感——表現為“風”。一篇有風有骨的文章就是好文章,這就同歌唱藝術中講究“咬字行腔”一樣。咬字是骨,即結言端直,行腔是風,即意氣駿爽、動人情感。…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une 1, 2019 at 9:31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