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t Studio's Blog (519)

馮驥才:沒有情節的人

1966年 28歲 男 S市某科學院科研人員

 一下子打懵了--買了一套英文版的《毛澤東選集》--精心地塑造自已,不做罪人,也不做紅人--鄭板橋的四個宇"難得糊塗"--這次叫作有驚無險--一種很荒誕的感覺

 我的經歷很平淡,沒有大喜大悲,高潮低潮。你寫東西需要情節,可是我幾乎沒有什麽情節。但我找你,是有滿肚話要說--這沒情節,是我自己制造的。就像有些小說或電影,故意沒什麽情節。可一個人在"文革"大風浪裏,要使自己沒任何情節,談何容易?這需要很清醒、很精心的設計。我先說說,我為什麽要這樣做--…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1, 2017 at 12:21pm — No Comments

趙毅衡:演示敘述:一個符號學分析(下)

首先,以戲劇為代表的表演型,主導功能是“以演言事”:表演本身就是目的。按奧斯汀的解釋,“以言言事”注重“說話行為本身”(the act of speaking),我們也可以稱“以演言事”注重“演示行為本身”(the act of performing)。戲劇等表演,演出本身即是目的所在。這不是說演戲不可能用來達到什麽目的,而是說目的性並非表演型敘述的本質部分:在表演中,“以演言事”這種功能占據了表意過程的主導地位。[13]

 競賽型敘述,主導功能則是“以演行事”,是“為某目的而演”:表演本身不是目的,取勝才是目的。為了取勝,可以利用規則允許范圍內的各種手段,場面是否好看是次要的:取勝的結果成為表演的本質性部分,是競賽之所以為競賽的原因。按奧斯汀的解釋,“以言行事”是“說話中演示的行為”(the act performed in speaking),“以演行事”也可以理解為“演示中演示的行為”(the act performed in…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21, 2017 at 10:23pm — No Comments

趙毅衡:演示敘述:一個符號學分析 (上)

1.演示敘述的特點,與記錄敘述和夢敘述的區別

 任何符號組合,只要再現卷入人物的情節,即故事,就是敘述。人類永遠需要聽故事講故事,這來自人類掌握混亂經驗的需求,對生命意義的渴望。人類的“敘述史”,與人類的誕生同時開始,已經有十多萬年歷史:凡是有人,就會用身體,用言語,用實物演示故事,它們是人有生具來的本能。而從人類四萬年前才開始有巖畫,五千年前才開始有文字,用這些媒介表現的“記錄敘述”,在人類歷史上是晚出的。至今各地的部落,可能沒有巫書、歷史等記錄敘述,卻必然有歌舞等演示敘述。…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16, 2017 at 10:33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說書人與敘事者(5)

草亭老人杜綱所撰《娛目醒心編》,刊行於干隆五十七年(1792);此後,再無重要的話本小說集問世。對於中國白話短篇小說傳統的中斷,胡適與鄭振鐸都深表惋惜,並提出若干解釋。胡氏將清代章回小說的成熟以及文言短篇小說的流行,作為白話短篇小說發達的最大障礙;鄭氏則歸結於古文家既不能也不屑於寫作白話小說,還有就是朝廷的禁止印售(30)。但實際上章回小說的成熟,甚至在“三言”問世之前;且一依“講史”,一據“小說”,各自淵源有異。中國之長篇小說,並非由短篇小說雜湊組合而成,這點史家意見基本一致。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並行不悖,此乃中國小說史一大特色,蒲松齡《聊齋誌異》之成績斐然,本應促成白話短篇小說更上一層樓,怎麽有可能迫使其銷聲匿跡?而歸結於古文家的蔑視與朝廷的查禁,則無法解釋一個簡單的事實:何以同遭厄運,章回小說仍生機勃勃?…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12, 2017 at 9:59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說書人與敘事者(4)

四、教誨、遊戲與諷諭

 “三言”“二拍”的風行,使得明清之際,話本小說的創作進入高潮。文人獨立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已經遠離說書傳統,成為真正的案頭之作。即便仍然使用若干說書套語,也只是一種正在消亡的傳統的遺跡。從明代末年到清中葉,其間雖出現過約四十部話本小說集,值得認真評說的卻為數不多。…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12, 2017 at 9:57pm — No Comments

讓“中國聲音”更加響亮(下)

因此,根據當前中國“軟實力”建設的現狀,為進一步加強“軟實力”建設,提升中國的“軟實力”,助推“中國夢”實現,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利用中國豐富的“軟實力”資源,充分發揮公共外交的優勢。公共外交相對於傳統外交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利用其半官方的背景,通過柔性的手段實現爭取人心,加深相互的認識和理解,通過信息傳播、平等協商和人文交流贏得“民心”,進而提升知名度、美譽度和認同度。



第二,發揮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加快建設文化強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資產,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提升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形式,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同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制定對外文化發展戰略,創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品牌,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如孔子學院品牌、動漫產業。…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12, 2017 at 8:21pm — No Comments

讓“中國聲音”更加響亮(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喬衛:

海外僑胞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力量




長久以來,我們往往只註重海外僑胞為中國投資和捐贈的情況。國內民眾對他們在住在國所發揮的作用和貢獻知之甚少,似乎海外僑胞的貢獻主要是在中國。其實,這是一種流傳廣泛的錯覺,也容易給住在國民眾造成誤解。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海外僑胞不僅是中國的寶貴資源,同樣更是住在國的寶貴資源;他們對中國貢獻很大,但更主要、更直接的貢獻則是在住在國;他們是中國發展的獨特機遇,同時也更是住在國發展的獨特機遇。海外僑胞在住在國的平安、健康發展是祖國對他們的最大惦念。正可謂“兒行千裏母擔憂”,唯有海外僑胞在住在國的平安、健康發展,才能為中國和住在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12,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讓“中國聲音”更加響亮(上)

——中國全國政協委員獻策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世界那麽大,問題那麽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新年賀詞中這句話,再次強調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性。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中國與世界共享發展的需要。正因為中國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故事的精彩,中國聲音的動聽,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的“朋友圈”才會越織越大,越夯越實。



今年兩會期間,很多全國政協委員圍繞這一主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蔡武:

加強內容建設…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12, 2017 at 7:59pm — No Comments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邁達赫(公共場所說書人)藝術

邁達赫是一種土耳其傳統史詩的演唱形式,由一位演員獨自表演。



說書人被稱為邁達赫。這一說唱形式是居住在中亞地區的土耳其人於六世紀前後,西遷之前創立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又由於亞洲、高加索和中東各族人民之間在這塊廣大地域裏的互相影響,產生了多種類似的形式。



邁達赫這種十分珍貴的口傳文學不僅在奧斯曼王朝統治下的土耳其語地區幸存下來,而且仍在土耳其以及上述地區流行。2003年邁達赫(公共場所說書人)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並列入《人類非物資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邁達赫是一種土耳其傳統史詩的演唱形式,由一位演員獨自表演。說書人被稱為邁達赫

邁達赫是一種土耳其傳統史詩的演唱形式,由一位演員獨自表演。說書人被稱為邁達赫…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7,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蔣勛·諸神復活

二○一三年,雲門舞集創團滿四十年。

《九歌》是雲門滿二十年的紀念作品。在林懷民個人的創作歷程,或雲門整個團體的舞作風格歷史中,《九歌》或許都有特殊“分水嶺”的意義吧!

《九歌》是中國著名的文學經典。

在《九歌》之前,林懷民處理過的經典有《白蛇傳》,有《紅樓夢》。…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3, 2017 at 12:41am — No Comments

林懷民·憧憬與悸動~序蔣勳著《九歌:諸神復活》

每隔一陣子總有人問我,為什麼我常以傳統文化作為當代舞蹈創作的題材。

這樣的問題使我詫異。

在文化自信充沛的國家,傳統是當代的一部分。在英美,希臘悲劇、莎士比亞戲劇在每個時代不斷地被重新詮釋,這是一種自然。沒有人會覺得是一個問題。

傳統文化,不管是民間故事、文學經典或書法美學,都是我的眷戀。…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3, 2017 at 12:41am — No Comments

陳平原:說書人與敘事者(3)

不同於公案小說之將希望完全寄托在官府,《萬秀娘仇報山亭兒》之表彰孝義、《揚溫攔路虎傳》之求助綠林好漢,以及《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之蔑視官府與劫富濟貧,體現了另一種對於正義與平等的追求。這一思路,在《水滸傳》等俠義小說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表達。以遊俠小說而論,從《聶隱娘》到《水滸傳》,中間關鍵的一環,即斥責吏治、表彰替天行道、建立有蒙汗藥與人肉饅頭的江湖世界,以及錘煉舞刀使棒功夫,主要正是由宋元說書藝人來完成的。

 話本小說根源於說書伎藝,其體制明顯帶有聽覺藝術的印記。比如,正文之前,有相當於押座文的詩詞,或“權做個得勝頭回”的入話;敘事中間不時穿插韻語,偶有用作才子佳人之吟詩作賦,但更多的是獨立的關於風景、服飾、相貌的描摹。小說結尾,或以詩句贊嘆,或直接了當地宣布“話本說徹,權作散場”。所有這些,論者多不敢漠視。…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4, 2017 at 10:15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說書人與敘事者(1)

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的長期並存,乃中國敘事文學的一大特征。清末民初知識界爭論不休的言、文分離,其實在漢代已經相當突出。可兩千年來,中國文人仍然傾向於使用文言寫作。除了表意文字無法追隨當世口語變遷外,更因古典文化的無窮魅力,以及社會形態的相當穩定。上法三代,不時成為變革政治乃至文學現狀的旗幟與口號。這種回應當代課題與保持經典范型的張力,促使文言在維持其權威性的同時,吸納部分方言、俚語及新概念,從而恢復表現力與新鮮感。想象秦漢以下的書面語言一成不變,未免低估了文言自我更新的可能性。以文學表現而言,民間口頭說唱,以及文人,“以俗為雅”的諸多嘗試,都對已有的文學經典構成挑戰,並促使其作出相應的調整。這一點,在敘事文學中表現最為突出。…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4,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說書人與敘事者(2)

遠公上路,離宮殿,別龍樓,望廬山而路遠,睹江河以逍遙。是日遠公能涉長路而行,遂即密現神通。遠公既出長安,足下雲生如壯士展臂,須臾之間,便至廬山。

 比起宋元話本的多用口語,注重細節,長於描摹,唐人敘事語言之半文半白,明顯相形見絀。…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4,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梅劍華:說解釋鴻溝

摘要:本文試圖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心智哲學中的解釋鴻溝問題,在物理知識和感知知識之間存在的並非是一條截然分明的解釋鴻溝,而是一個漫長的中間地帶。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我們是否能把感知知識完全翻譯或還原為物理知識,具體情景中的理解性才是翻譯或還原的標準。



一…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3, 2017 at 11:15pm — No Comments

胡磊:懷舊是一種現代性症候

當電影《致青春》成功戳中所有人的青春與懷舊情懷,當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和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在歷史面前再次觸碰苦難,當羅大佑的演唱會在多少人的腦海中打開青春紀念冊,當藍精靈、變形金剛、奧特曼在80後的青春紀念冊中打開童年憶往,當央視春晚小虎隊再次聚首重出江湖演唱熟悉的歌曲,當同學戰友聚會突然變得頻繁起來等等,懷舊儼然成為一種社會情結。在時光的過濾中,人們通過一個個懷舊事件賦予過去價值和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3,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曾一果 王莉:“懷舊”的城市詩學 ——關於“蘇州形象”的影像建構

引言

近年來,上海城市文化研究是一門顯學,特別是大眾媒介的老上海懷舊引發了李歐梵、張英進、孫瑋等學者的關注,但是學術界對於上海身邊的蘇州——一座具有濃厚懷舊色彩的城市卻沒有給予太多注意。不過,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明清兩代,蘇州可是中國經濟最發達、文化最繁榮之城,對蘇州這樣一個曾經繁華的古城,進入現代之後,它經歷了哪些變化,電影等現代媒介如何敘述和展現它,其實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話題,特別是在今天的全球化時代,發掘本土文化資源,重建城市自我認同已為新潮流。在此背景下,對蘇州這樣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傳統的古城加以考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現代大眾傳媒的視覺建構,世人可以深入體察傳統城市面對變化世界的一種“複雜的情感”。…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3,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范昀:他們為何拒絕懷舊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小說《上來透口氣》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叫喬治•保靈的保險推銷員為了擺脫庸碌的家庭生活與乏味的工作狀態,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打算回到童年生活的小鎮下賓菲爾德,希望重溫往昔的美好時光。記憶中故鄉的各種味道,故鄉的青山綠水以及釣魚的樂趣,都是目前的生活所不能給予他的。然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當他驅車抵達那個令他魂牽夢縈的故鄉時,所見的一切令他大失所望。記憶中的美好景象早已破敗不堪,“下賓菲爾德已被吞沒,並像秘魯那些消失的城市一樣被埋葬了”。…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3,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戴錦華:想象的懷舊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3,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為了這部影片,2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京城

文 | 李霆鈞

編輯 | 老 貓

11月24日,由北大博士導演畢志飛自編自導的青春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舉辦了觀摩研討會。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許柏林,著名電影評論家趙葆華等20餘位影視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影片的題材立意、藝術手法、現實意義展開了討論。

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與《中國電影報》社社長皇甫宜川共同主持了研討會。…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5:13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