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2025年元旦,《光明日報》刊登一組「文化學者們的新年心願」,我的那篇打頭,題為《人文學科要做好迎接人工智能挑戰的凖備》。因約稿字數有嚴格限制,我只提及AI時代:「作為人文學者,到底能做什麼,以及該做什麼,一時看不清楚,那就先沉一沉。等想好了,再重新出發。」編輯覺得意猶未盡,征得我同意,補充了《讀書》2024年第1期我的《中文系的使命、困境與出路》中的一段話:「然而,若不是從社會評價的角度,而是著眼於個人修養以及氣質形成,比如閱讀經典的能力,洞察世界的幽微,理解人生的苦難,培養人性的高貴,人文學科還是有一些品質是ChatGPT所不具備的」——這個「光明的尾巴」,原先就有的,也是我撰寫那篇文章的初衷。
但這不是我第一次談論科技進步對於人文學的刺激與威脅。剛進入新世紀,我就曾撰文討論網絡時代「閱讀與寫作」所面臨的困境,那篇初刊《學術界》2000年第5期的《數碼時代的人文研究》,其中有一段,今天讀來仍覺驚心動魄:
最大的擔心,莫過於「堅實的過程」被「虛擬的結果」所取代。不想沉潛把玩,只是快速瀏覽,那還能叫「讀書人」嗎?如果有一天,人文學者撰寫論文的工作程序變成:一設定主題(subject),二搜索(search),三瀏覽(browse),四下載(download),五剪裁(cut),六粘貼(paste),七複製(copy),八打印(print),你的感想如何?如此八步連環,一氣呵成,寫作(Write)與編輯(Edit)的界限將變得十分模糊。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對人文學來說,將是致命的打擊。不要說凝聚精神、發揚傳統、增長知識的功能難以實現,說刻薄點,連評判論文優劣以及是否抄襲,都將成為一個十分棘手的難題——誰能保證這篇論文不是從網上下載並拼接而成?
當初以為是「極而言之」,沒想到四分之一世紀後完全落實,而且變得不費吹灰之力。一個ChatGPT已經看得我目瞪口呆,近期風雲突變,DeepSeek橫空出世,誰知道接下來還會見證什麼奇跡。無論以後哪種大語言模型佔上風,抑或各領風騷三五天,稍受訓練的讀書人,可隨心所欲地「生成」自己想要的文本,而不需要經過長期的文學教育或學術訓練,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你可以說此類機器生成的文本缺乏獨創性,但其「高仿真」能力,以及某種程度的思考、辨析與推理,實在讓歷來標榜「獨立思考、自由表達」的人文學者,感到頗為迷茫,乃至手足無措。
2
如何應對此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所學專業、所處位置、所具修養不同,只能兵來將擋,各出奇招了。限於自家的視野與能力,我只想談比較熟悉的文學教育。因為,就在《數碼時代的人文研究》發表不久,我撰寫了《「文學」如何「教育」》,刊《文匯報》2002年2月23日。該文延續我此前對於一種知識體系/學科門類/著述形式的「文學史」的溯源與反省,且落實到教學層面,其中有這麼一段:
文學教育的重心,由技能訓練的「詞章之學」,轉為知識積累的「文學史」,並不取決於個別文人學者的審美趣味,而是整個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文學史」作為一種知識體系,在表達民族意識、凝聚民族精神,以及吸取異文化、融入「世界文學」進程方面,曾發揮巨大作用。至於本國文學精華的表彰以及文學技法的承傳,反而不是其最重要的功能。
正因此,在中文系的教學體系中,有關「知識」的傳授,取代了趣味的養成以及技法的習得。這種教學重心的轉移,短期看不太明顯,可歷經百餘年演進,關於中國文學史的想像與敘述已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要把相關知識有條不紊地傳授給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倘若嚴格按照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講課,以現在的學時安排,教師只能蜻蜓點水,學生也只好以閱讀教材為主。結果怎麼樣?學生們記下了一大堆關於文學流派、文學思潮以及作家風格的論述,至於具體作品,對不起,沒時間翻閱,更不要說仔細品味。這麼一來,系統修過中國文學史(包括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課程)的文學專業畢業生,極有可能對於『中國文學』聽說過的很多,但真正沉潛把玩的很少,故常識豐富,趣味欠佳。」
(2025/02/13 原載《中華讀書報》)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