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時大參:法國企業哲學家 下

艾蒂安·德·拉波哀西 Étienne de La Boétie(1530年-1563),法國作家、法國政治哲學的奠基人,反暴君論的重要代表人,蒙田最親密的好朋友。撰有《自願奴役論》,該文也是啟蒙主義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等觀念的先聲。

哲學在公司里真的有用嗎?

但是,不可忽視的另外一個事實是,公司雇傭哲學系畢業生擔任咨詢顧問,這種情況仍舊是少數。公司和哲學家之間的交流尚處於起步階段。巴黎索邦大學哲學系職業方向系主任Marie Garrau表示,「關於哲學家能給公司機構帶來什麼,一直存在著懷疑論調。我們大多數畢業生受聘的首要原因是,企業看重他們在人文社會學科上的能力:深入思考、分析總結、專業寫作。他們通常受雇於咨詢部門或溝通部門。」

而懷疑的論調也來自於哲學家自己。對於部分學生來說,為一家私人公司工作就像把自己的靈魂賣給魔鬼一樣。特別是當修辭用於市場營銷宣傳時。例如,一些奢侈品牌會求助於哲學家讓他們為產品「賦予意義」,甚至是用講故事的方式讓顧客更容易接受高價。具體實際案例是,Laurence Chevillon,2011年畢業於巴黎索邦大學哲學Ethires專業,目前擔任法國珠寶聯盟管理工作。她的工作任務之一就是為珠寶銷售提供「論點」。對於自己的工作,她表示「受到專業哲學訓練,意味著審視話題、探討質疑,但也更意味著明白如何辯論和展示論點。」

油畫《蘇格拉底之死》,法國新古典主義派畫家雅克-路易·大衛1787年創作,現收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館。面對死亡,哲學家蘇格拉底鎮定自若,一如既往地討論哲學問題。

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過

蘇格拉底說過:「未經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法國向來以注重哲學教育和思辨型人才的培養。哲學是法國中學的必修課,其目標是「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開明公民」。法國人認為哲學代表了人類文化的最高層次,是人對自己生存狀態乃至人與世界關係的根本思考。法國人對哲學家很尊崇,1980年,存在主義大師薩特逝世時,六萬法國人自發參加了他的葬禮。總統馬克龍參加大選時,媒體曾熱議他的「哲學血統」——曾就讀於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系,為解釋學和現象學大師保羅·利科當過助理,師從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蒂安·巴里巴爾(Étienne Balibar),畢業論文研究的是馬基雅維里。

法國的政治人物並非均擅長哲學,考得差的總會成為一生的「把柄」:比如戴高樂在高考的哲學筆試中僅拿到8.5分,薩科奇9分(也有媒體報道是8分),就連前總統奧朗德的13分也被嘲笑太沒文化。

比起數學、物理、計算機、經濟類學科,哲學在大眾印象里總是或多或少帶著點「無用」的色彩。隨著科技進步、人類發展,哲人過去的「思維游戲」面對人類未來發展,其意義越來越凸顯。部分法國企業使用哲學的「無用之用」也可謂是富有前瞻性的明智之舉。

哲學,真的能給企業發展帶來用處嗎?哲學在實踐中有多大的指導性?你看好嗎?


(原題:法國企業雇傭哲學家做「軍師」:賺錢先要思考;新浪網微德國·2019年3月12日)

Views: 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