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16)

〔美國〕阿瑟。古德弗烈:魔術

在一艘遠航的客輪上,大夥兒正在觀賞魔術師的把戲。

而船長的那只鸚鵡卻在一旁搗蛋,一再地拆穿魔術師的西洋鏡,把他搞得非常難堪。

當魔術師試著要蒙騙它的時候,它便大聲叫嚷:

“他在袖子裏藏了一根線”、“他用鏡子在偷看”或者“桌子底下有暗門”。

這下子魔術師要氣瘋了。

正當他想把那只鳥宰了的時候,船上忽然響起了一聲威力強大的爆炸,接著猛烈地搖晃了一下。

一枚魚雷不偏不倚地正中目標。…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March 15, 2017 at 1:19pm — No Comments

權延赤·酒神的追求

那時我年輕。三人喝酒,四瓶白酒,八瓶啤酒,他們倆倒了,我沒倒。他們叫我酒神。

這次去內蒙,赤峰文聯的同志招待我,喝寧城老窖。那天,我醉了。

第二天,市文聯主席王棟來看我。我銳氣全消,捏著額頭說:“服了服了。您才是酒神。”

王棟比我更惶恐:“不敢當哪,這兒有閻王。我不過是小鬼,敢充哪路神仙?”他說的閻王是元寶山宣傳部長馬達。五十有五,回族。紅臉膛,大胡子。他下巴微揚,一副當仁不讓的神氣。

隔天,馬達在元寶山請我喝酒,有新名堂。大八仙桌上用酒盅排成兩條對角線,一條線有48盅,斟滿老窖。他說:“權書記是我老上級,先敬他。來,你子代父幹。”…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March 15, 2017 at 1:19pm — No Comments

丁文:吃了嗎?(中)

“吃”的問題既然上升到了美學層次,自然要接受中國古典哲學光輝的照耀,僅僅研究“形而下”遠遠不夠,還必須琢磨“吃”的“形而上”。我們的老祖宗因為沒有做過實證研究,故不明白每種食材所含的物質成分,但卻能將每種食材與五行學說一一對照,提出五行相生、五味相濟、五臟相通的高深論點,每種食材走那經,補益某臟腑,適合某體質,說個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飲食之道與“醫道”掛鉤,分出“陰”“陽”,通過損有余、補不足達到動態平衡。中醫理論經典《黃帝內經·素問·玉版論要篇第十五》有一段話說得十分精辟:“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補”之大法是食補,食補的要義是“吃啥補啥”,所謂藥食同源,吃心補心、吃肝補肝、吃腎補腎、吃眼補眼。又說國人陰氣太重陽剛不足,於是乎,那些虎鞭、鹿鞭、牛鞭、馬鞭、海狗鞭、鯨魚鞭,便成了中國人壯陽的秘密武器。…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14, 2017 at 10:17pm — No Comments

丁文:吃了嗎?(上)

“吃了嗎”是“您吃過飯了嗎”的縮語,一句國人使用頻率最高的口頭禪,堪稱“國問”。雖則三個字,卻意味無窮,千言萬語也難解讀得明白。

記得二十世紀60年代,我在學校教書,一位與我要好的同仁名李老師者,見面無論說什麽事,打招呼的那句話永遠是“吃了嗎”。不獨李老師,似乎人人如此,“吃了嗎”是國人那年頭的口頭禪,沒什麽好奇怪的。李老師的可笑之處在於習慣成自然,常掛在嘴邊,不分場合地亂用,以致鬧了許多笑話。…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14, 2017 at 10:16pm — No Comments

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 7

第二節 神造人



神造人,其實也就是人造人,人由圖騰的子孫到人與物相結合,人為主、物為輔孕育人是一大進步;人擺脫物,能獨立造人,是更大的進步。人的自我創造,也是社會前進的表現。造人的神,最初是女性,然後才是男女神相結合,這就愈加接近了事物的本來面目。

女媧,是古神話傳說中著名的大女神,傳說她人面蛇身,表明她原是屬於蛇氏族的始祖母。在開天辟地、沒有人類的時候,她用一團團的黃泥捏成人。因為她想做很多的人,感到很吃力,便拿了一根繩子,伸入泥土中,一甩一甩地,凡是有泥掉落的地方,便有一個人。(見《太平禦覽》卷七八引《風俗通》)…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March 14, 2017 at 10:14pm — No Comments

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 6

導語…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March 14, 2017 at 10:14pm — No Comments

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 5 下

(1)龍

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中國的十二生肖,只有龍是世間不存在的想象的動物,其它都是生物界實際存在的動物。為什麼我們的老祖宗會想象出“龍”這一造型?而且關於它的來源與構成,各有各的理解。究竟應該怎樣認識它呢?…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March 14, 2017 at 10:13pm — No Comments

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 5 上

第二節 植物神與植物圖騰



植物神話一般比動物神話產生得晚,數量亦較少,因為植物大部分有益於人,對人類的威脅不像兇禽猛獸那麼大,人們易於掌握,由此神秘感較少。這類神話的產生都與農業有關。

最早的植物神話是出於對植物的敬畏。有的植物高大挺拔,枝葉繁茂;有的植物耐旱耐寒,長壽不枯;有的植物冬枯春榮,周而覆始,極易誘發人們向往人能死而覆活,凡此種種,植物便能引起人們的崇敬。所以《山海經》記載,既有對人有益的植物,也有某些危害於人的植物,恰如現實生活中確曾有的食而中毒現象。有益於人的,如:…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March 14, 2017 at 10:13pm — No Comments

馬琳:藝術作品究竟為何 “物”?(下)

這種裂隙把對抗者[即世界與大地]撕扯到 [rei?t] 其出自共同根基的統一體的源泉之中。它是根本圖樣 [Grundri?, fundamental design],是標識出存有者之澄明的綻放的基本特征的剖面圖 [Auf-ri?, sketch] 。這種裂隙沒有使得對抗者相互分離,它把尺度和界限的對抗帶入共同的輪廓 [Umri?] 之中。

海德格爾借用 ri? 一詞既表示裂隙又表示剖面圖的雙重含義。裂隙被固定在藝術作品之中而成為圖案 (Gestalt, figure)。圖案即是“裂隙用以構造自己的結構,構造起來的圖案即是真理之閃耀的結合之處” 。Gestalt 一詞也表示形狀,即上文提到的各種存有者所獲得的形狀,以及希臘民族的命運的形狀。…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4, 2017 at 10:12pm — No Comments

野夫:讓記憶抵抗

 

昆德拉曾經在小說中感嘆——在黃昏的余暉下,萬物皆顯溫柔;即便是殘酷的絞刑架,也將被懷舊的光芒所照亮。

此即謂,人類本質上是善於忘懷的動物。傷痛抑或仇恨,都容易被時光所風化;尤其當作惡者易妝登壇,化血汙為油彩粉墨之後,曾經的呻吟抽泣竟可能變聲為娛樂的淫浪。就像那些此刻正沈醉於某歌中的某些人,他們似乎也在懷舊,但他們已不再記得那些恐怖旋律下的人性踐踏;在溫飽的余年,支離破碎的青春被重新縫補成一道輕薄膚淺的抒情詩——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荒誕。…

Continue

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March 14, 2017 at 10:11pm — No Comments

野夫:大水井的守望者

許多年過去之後,每與人論及故鄉名勝大水井,首先閃回腦海的,依舊是一位孤獨的老人,在如血殘陽回光返照下的古堡漫步。其身影矮小灰暗,然而李氏宗祠的巨大庭院和山墻,卻仿佛始終只是他生命的一道背景,是他悲劇一生從始至終的區區舞台。而今,大水井名揚海宇了,他卻在我無從查考的某個黃昏悄然而逝,枯澀的眼瞼終於從此永遠地落幕了。我相信,除我之外,沒有人會如此固執地念紀,但經我提及,依舊還有一些野老遺叟會想起。

二十年前我曾是利川官廨裏的一員惰吏,承恩公韓漢祥部長看顧,特允我四鄉遊逛以編一冊《閑話利川》完差。因此我於某日雲遊到了大水井。雖然少年時修階級鬥爭教育課,便已熟知此一媲美劉文彩莊園的去處,但寶幢初拜,仍覺懵然如驚。畢竟在這兩省交界的大巴山深處,一派荒涼的艽野之鄉,驀然突起這麽一片雄渾古雅的高築巨構,確確乎有些匪夷所思。…

Continue

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March 14, 2017 at 10:10pm — No Comments

野夫:湖山一夢系平生

1978年我在鄂西利川一中應屆畢業。半年前,這個國家剛剛恢覆高考,每天仿佛都在發生大事。而在此之前,我還在考慮到何處下鄉――而且開始情竇初開的悲慘早戀。那時的人似乎都很單純,首先是女同學把我的情書上交給了學校,然後是天天寫檢討到校辦罰站,之後是父母責罵毆打,最後是我自殺未遂。

醒來後為了表示我仍是個不甘墮落的青年,更為了心中那點自尊和硬氣,我確實咬破手指寫了個血書。一行字――不考上武大此生誓不為人。

那年,我16歲。…

Continue

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March 14, 2017 at 10:1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與上海的故事

再簡略地說一下沈從文和上海的關系。

1928年1月2日,沈從文從北京來到上海,一個星期之後給北京的朋友寫信。他說,他把在上海住的稱為“塌而黴、塞”,就是很狹窄很發黴的一個小房間。他說我到上海第一個和出版社的經理見面。暫且說經理以前藐視他是因為他沒錢,藐視態度不說,假裝親熱的態度真叫人傷心哭淚。他說,明明是瞧不起我,但假裝親熱讓我更加覺得受到屈辱,我在北京就不一樣,問一個博士借五塊錢,博士馬上借給我了,北京人不把錢看得那麼重,上海人怎麼這麼怕借錢,怕借錢不要緊,但又假裝親熱。他覺得非常不舒服。…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March 14, 2017 at 10:05pm — No Comments

錢理群:沈從文筆下的北京上海文化 下

沈從文與北京的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March 14, 2017 at 10:04pm — No Comments

盛邦和:日幣萬元鈔上的那個人說了啥?

去日本旅遊,少不了要接觸日幣。日幣最高票面是一萬元。和中國一樣,日本也將本國了不起的人印在鈔票上。這個人大概是天皇吧?真意想不到,原來是一個讀書人,日本近代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扶桑遍遊盡,不識真面目。鄰國日本有它的風景世界,也有它的精神世界。天氣好的話,站在富士山上可以望到東京。爬到福澤諭吉的肩上去,可以一覽日本的精神世界。它的美與醜。它的“菊”與“刀”。…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14, 2017 at 10:03pm — No Comments

盛邦和:日本國家生命線的殷鑒

日本人常把“生命線”這個詞兒掛在嘴上。遇到緊張的時候,會脫口而出:“一所懸命”。意思是:這條性命就掛在這個地方啦,務必多加關照。把性命掛起來的那條線,就是“生命線”。那麽什麽是你們的生命線呢?每當此刻,以含蓄著稱的日本人毫不含糊,幾乎異口同聲:日本是海洋國家,海洋是日本的生命線。

 國家的能源依賴海洋輸入。國內的生產制品拜托海上航道輸出,依靠海外市場銷出,離開海上航道與海外市場,日本的生命機能就會被堵,進不能輸入能源,岀不能輸出生產制品,“東京沈沒”演成事實。…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14, 2017 at 10:02pm — No Comments

盛邦和:希特勒為什麽不是德國人?

提要:希特勒怎麽不是德國人呢?他當上德國元首還不是德國人?然而追根究底希特勒還真的不是德國人。他是地道的奧地利人,為什麽來到德國求“發展”?為什麽在德國造黨建納粹?為什麽率軍吞並奧地利?本文為作者的一篇遊學筆記,有暇垂覽。

這是奧地利邊境小鎮布勞瑙。踏上由無數花崗巖石塊鋪就的街道,希特勒的故居還真不好找,問到多少行人,回答你的竟是一色的呆滯與迷茫。這也難怪,這裏的居民心中盤踞著一個怪影,一個頑固的潛意識,拒絕聯想曾有一個猙獰的魔王在此降生。幾經周折找到這個地方。一棟普通的樓房,未存任何特殊的銘牌和標記,不加留意,還真不知道這就是當年鬼魅出世的“洞穴”。…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14, 2017 at 10:02pm — No Comments

羅塞蒂·生日

我的心像一只歌唱的鳥兒,

居住在溪流的陡坡上面;

我的心像一棵蘋果樹,

累累的果實把枝條壓彎;

我的心像一只色彩斑斕的貝殼,

漂流在平靜的海洋;

我的心比這—切都快樂,

因為我的愛來到我的身旁。

為我造一座絲絨鋪就的高台,…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March 14,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馬琳:藝術作品究竟為何 “物”?(上)

————從《存有與時間》來解讀海德格爾的藝術哲思

摘要:本文參考了海德格爾的名篇《藝術作品之起源》的三個版本,展現出它在文本與思路方面與《存有與時間》的呼應性關聯,尤其關注到幾乎未被討論過的《存有與時間》中對古代希臘神廟廢墟的書寫。文章認為,海德格爾所討論的梵高的繪畫與希臘神廟與《存有與時間》的第一部與第二部具有一定的呼應關聯:在梵高的《鞋》那裏,歷史的向度尚未完全敞開,此在(即農婦)尚未真正地展開其時間性;而在希臘神廟那裏,此在(即希臘民族)作為未來性而在場,或者說展開了其時間性。藝術作品是…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4,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馬琳:藝術作品究竟為何 “物”?(中)

嚴格地說,並沒有“一件”器具,換言之 ,器具不能以單數來加以計量,因為每一件器具都從屬於所有器具的全體,從這樣的全體中獲得其意義,成為它所是的東西。器具之間通過各式各樣的“為了作”結構(Struktur “Um-zu”; structure of in-order-to)而構成一個全體。海德格爾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一件器具指引向另一件的“存有論生成”:文具架、鋼筆、墨水、紙張、墊板、桌子、燈、家具、窗、門、房間等東西,它們不是一件一件地單獨地顯現出來,然後再作為實有之物 (Realem, realia) 的總匯而塞滿一個房間。此在首先所遭遇到的是房間,但這不是幾何空間意義上的“四壁之間”,而是作為居住的器具 (Wohnzeug)。從屬於這個居住器具,某種安置 (Einrichtung, arrangement) 顯現出來,之後,單件的器具才顯現出來。器具的整體性總是先於單件的器具被揭示。…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4,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