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016 Blog Posts (960)

吳念真·琵琶鼠

不知道有意還是湊巧,那對父子總讓人覺得是寧願遠離人群,而活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裡。 

我們的村子坐落在山谷裡,絕大多數的房子都蓋在向陽的山坡這邊,而他們卻挑了對面那個要到中午過後才曬得到太陽的山坳裡。 

孩子的年紀好像跟我差不多,但我已經三年級了,他卻還沒上學,老是看到他帶著一群五顏六色的狗在對面的山上遊蕩著。他長得跟他父親很不像,父親黑,他白,父親的臉孔看起來嚴厲冷酷,他卻細緻柔和。

 …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October 10, 2016 at 7:30am — No Comments

海森堡·科學真理和宗教真理

海森堡(1901——1976),德國物理學家。1924年獲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後任教授兼麥克斯·普朗克物理和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1925年提出微觀粒子的不可觀察的力學量,並同玻恩、約爾丹合作,建立了矩陣力學。1927年提出測不准關係作為量子力學的解釋。由於對物理學的重要貢獻,於1932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著有《物理學和哲學》、《現代物理學中的大自然圖景》等。

這是海森堡於1973年3月在慕尼黑接受巴伐利亞天主教科學院瓜爾迪尼獎的演說。…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27am — No Comments

羅曼諾·瓜爾迪尼·科學真理和宗教真理

羅曼諾·瓜爾迪尼(1888——1968),是德國著名天主教宗教哲學家和作家。…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27am — No Comments

弗洛伊德·致榮格的信

親愛的朋友: 

……在同一個晚上我既正式收你為我最年長的兒子,又任命你為我的繼承人和王儲,這確不是一般的事。此外非同一般的是,當時你本可以拒受我這份父輩尊嚴,拒受本身看上去像會給你帶來愉快,正如你將你的所好硬塞給我一樣。現在我恐怕還得在你面前扮演一下父輩角色,跟你談談我對鬼聲現象的看法。之所以非談不可,其原因在於這些事情同你所願意認為的那樣不盡相同。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22am — No Comments

波普爾·童年憶舊

童年的回憶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和地點——我是1902年6月28日出生在維也納上聖伐伊特區的一個名叫希梅爾霍夫的地方,——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智力生涯是什麼時候又是怎樣開始的。就我的哲學思想發展經過來說,我記得它的一些早期階段。但它確實比我的感情和道德發展要開始得晚。 

我覺得,當我是一個兒童的時候,我有些清教徒的味道,甚至是古板的,雖然這種態度的養成也許是由於我感到我無權參與評價除我以外的任何一個人。在我最早的記憶裡是羨慕我的長者和強者的感情,例如,我羨慕我的表兄艾裡克·施夫,我非常羨慕他比我大一歲,羨慕他的整潔,特別是羨慕他的漂亮的相貌;我總是把漂亮的相貌看成是重要而又難以得到的天賦。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16am — No Comments

福井謙一·接觸大自然

我出生在奈良市押熊町的外祖母家。本來我應該隨母親的姓,叫杉澤謙一,可是身為上門女婿的父親非常討厭住在閉塞的地方,在我出生後不久,便搬到大阪府另立門戶了。我就是在大阪西城區岸裡的新居長大的。 

和母親一樣,父親的老家也在奈良,父親毅然切斷了和這塊土地的幾百年聯繫,而在奈良土生土長的母親也只能默默相隨。但父母親的這個決心並不能切斷我對故鄉的嚮往,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熱愛它。學校一放假,我就急不可待地趕回外祖母家,一住就是一個暑期。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13am — No Comments

福井謙一·選擇人生道路

在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在一座叫曼頓的小鎮,我曾先後七次到過那裡,因為「國際量子分子科學學會」每年都在此地舉行年會。作為會員之一,雖然每次出席都不是主動去的,但那裡理想的自然風光卻時時在我頭腦中浮現。那鮮花盛開的草原、地中海沿岸的強烈陽光,以及沙沙作響的風聲常常令人想再去看一看。 

不過,它吸引我的真正原因卻是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法布爾用引人入勝的文筆,詳細描繪了小鎮的自然風光。讀起來令人親切、神往,同時也很合我的口味。 

《昆蟲記》中,各式昆蟲均有亮相,其中不少是我在中學生物愛好會期間親眼所見。實際上,《昆蟲記》中描述的生活就是我身邊的生活,如果沒有這樣的經驗積累,也不可能使我如此敬仰法布爾。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13am — No Comments

笛卡爾·關於行星運動的幾種假說

一個水手在汪洋大海裡天氣晴朗的時節從自己的船上放眼四望,觀看其他距離很遠而且彼此變換位置的航船時,常常會陷入懷疑,不敢說那個造成這種位置變換的運動應該歸給這只或那隻船,甚至歸給他自己這隻船。同樣情形,各個行星的路線,從地球看時,是屬於那樣一類的,它使我們單純根據所觀察到的運動無法知道該把本來的運動歸給哪個特定的形體。既然它們的路線很不一律,非常複雜,那就很不容易解釋它們,只有在那些可以說明它們各種運動的學說中選出一個范型,假定這些運動都是准照著它發生的。為了這個目的,天文學家們提出了三種不同的假說,亦即三種假定,並不是把這些假設看成真的,只是把它們看成適於解釋現象的。 

這些假說的第一個是托勒密的。由於它與許多新近的觀察衝突(特別是在金星上觀察到如同月亮上一樣的盈和虧),現在被所有的哲學家一致否棄,所以我在此處不提了。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10am — No Comments

休謨·宇宙起源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09am — No Comments

烏拉姆:關於數學和科學的隨想

烏拉姆(1909——),美國數學家。1945年,他同被譽為「計算機之父」的馮·諾依曼合作,首次引進隨機遍歷定理。1950年參加美國第一顆氫彈的計算工作。1967年任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顧問,並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和藝術研究院院士。他是美國導彈計劃的發起人之一。

究竟什麼是數學?許多人給它下了定義,但沒有人能真正成功,定義和它本身總是不盡相符。粗略地說,人們知道數學是用模型、關係和運算來處理數和圖型的,在形式上它包括公理、證明、引理、定理這些步驟,從阿基米德時代起就沒變過;還知道數學是用來構成一切理性思維的基礎的。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07am — No Comments

馮·布勞恩:空間科學為人類服務

馮·布勞恩(1912——1977),美國航天科學家。生於德國。早年就讀於瑞士蘇黎世技術學校。1932年畢業於柏林工學院。1934年獲柏林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32年起在德國陸軍軍械部從事火箭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到美國陸軍裝備設計研究局工作。1950年到紅石兵工廠研製彈道導彈。1958年任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領導成員。1969年領導研製土星5號火箭,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著有《火星計劃》、《高層大氣物理學和醫學》等。

我們現在有證據說明:我們有能力把空間技術用來為地球上的直接的永久的利益服務——空間科學為地球、生態學和能源服務,如果你希望的話。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05am — No Comments

馮·布勞恩:空間科學為人類服務

馮·布勞恩(1912——1977),美國航天科學家。生於德國。早年就讀於瑞士蘇黎世技術學校。1932年畢業於柏林工學院。1934年獲柏林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32年起在德國陸軍軍械部從事火箭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到美國陸軍裝備設計研究局工作。1950年到紅石兵工廠研製彈道導彈。1958年任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領導成員。1969年領導研製土星5號火箭,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著有《火星計劃》、《高層大氣物理學和醫學》等。

我們現在有證據說明:我們有能力把空間技術用來為地球上的直接的永久的利益服務——空間科學為地球、生態學和能源服務,如果你希望的話。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05am — No Comments

馮·布勞恩:空間科學為人類服務

馮·布勞恩(1912——1977),美國航天科學家。生於德國。早年就讀於瑞士蘇黎世技術學校。1932年畢業於柏林工學院。1934年獲柏林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32年起在德國陸軍軍械部從事火箭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到美國陸軍裝備設計研究局工作。1950年到紅石兵工廠研製彈道導彈。1958年任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領導成員。1969年領導研製土星5號火箭,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著有《火星計劃》、《高層大氣物理學和醫學》等。

我們現在有證據說明:我們有能力把空間技術用來為地球上的直接的永久的利益服務——空間科學為地球、生態學和能源服務,如果你希望的話。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05am — No Comments

馮·布勞恩:空間科學為人類服務

馮·布勞恩(1912——1977),美國航天科學家。生於德國。早年就讀於瑞士蘇黎世技術學校。1932年畢業於柏林工學院。1934年獲柏林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32年起在德國陸軍軍械部從事火箭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到美國陸軍裝備設計研究局工作。1950年到紅石兵工廠研製彈道導彈。1958年任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領導成員。1969年領導研製土星5號火箭,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著有《火星計劃》、《高層大氣物理學和醫學》等。

我們現在有證據說明:我們有能力把空間技術用來為地球上的直接的永久的利益服務——空間科學為地球、生態學和能源服務,如果你希望的話。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05am — No Comments

劉易斯·托瑪斯:我們的健康

我們不斷提醒自己,我們每年在健康上花費800億美元,或許現在已是900億美元吧?不管是800億美元還是900億美元,那都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只要一提起它,就會意味著有那麼一個龐大而有力的機構,相當複雜地組織和協調著。然而,這又是一種讓人迷惑不解、大傷腦筋的事情,因為它在穩步地日漸擴大,卻沒有具體的人在規劃和管理它。去年花進去多少錢,只有在花完之後才發現;明年的賬單上又會是多少,沒有一個人看得準。社會科學家們為這樣一些大問題所吸引,開始從四面八方湧來,以便就近看個究竟;經濟學家傾城而至,在這裡搖頭咂嘴,將越來越多的資料輸入計算機,試圖弄明白,這到底是一個運轉正常的機構呢,還是一座紙糊的屋子,徒有其表。對正在開銷的數目,似乎並無疑問,但這些錢花到哪裡,為什麼花了,就不是那麼清楚了。…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04am — No Comments

羅傑·斯佩里:對人腦的新認識

羅傑·斯佩裡(1913——),美國心理生物學家。生於哈特福德。1941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4年後任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心理生物學教授。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等組織成員,國際腦研究組織成員。因研究揭開大腦兩半球秘密和功能分工,為人們瞭解人腦更高級功能提供了新觀念,於1981年與人共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我們稍許回顧一下。我們記得,即使小的腦損傷,假如選擇性地損傷於左半球,那麼可能選擇性地破壞人的閱讀能力,而同時卻保留說話和交談的能力。書面文字繼續能看見,但這些文字失去了它們的意義。這種情況通常出現於左半球角回的病灶性損害。根據這些病例,自然地得出結論:左半球負責閱讀,相反,未損害的右半球必定是「患字盲症」的,或對書面文字無理解能力。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04am — No Comments

普里高津:我們渺小,卻舉足輕重

地球實際上是一個封閉式系統。熱力學探討了三種系統,即,不和外部世界交換物質也不交換能量的孤立系統;交換能量但不交換物質的封閉式系統;既交換物質又交換能量的開放系統。在同太陽的關係上,地球實際上是封閉式的系統。它和太陽交換能量,但出於種種實際原因,不和太陽系的其它組織部分交換物質。偶爾有顆隕星墜落到大地上,散佈了少量宇宙塵埃;有時,衛星被送入空間,除此以外,進入、離開地球的物質數量不足以引人注目,此其一。 

其二,在短時期內,地球上某些孤立的地區曾經歷過搞的轉折。即,由於自然力的作用,或者由於人們以高於自然再生產的速度消費掉了能量,社會利用的那個物質-能量基礎便告涸竭。這迫使人們改用某個新的物質-能量基礎。本書決不是說地球的熱寂就在眼前。本書要說的是,我們現有的由礦物燃料和特殊金屬組合構成的物質-能量基礎正瀕臨涸竭,需要我們向新的物質-能量領域轉變。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03am — No Comments

楊振寧: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

歷史學家普遍地承認,在公元1400年前,中國的技術是勝於歐洲的。我只舉一個例子:公元1405年到1433年,這是在明朝初,有有名的三保太監鄭和七下西洋的記載。根據中國的歷史記載,鄭和用過60條船,其中最長的船有440尺長,這樣大的船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別的地方可以製造,西方的歷史學家很長時間都認為這是不可靠的歷史記載。一直到1962年,在南京發掘出一個舵的軸,這個軸是木頭的,有36尺高,直徑有1.25尺,這才使世界上所有的歷史學家都瞭解到中國的歷史記載是可靠的。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03am — No Comments

本傑明·亞歷山大:電腦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未來而不是現在

本傑明·亞歷山大(1921——),美國科學家。1950年在皮奧裡亞州佈雷德利大學獲碩士學位。1957年獲喬治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政府官員、國立健康服務和發展中心主任等職。1984年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

你們也許還記得幾周前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它披露了一種新的不幸者的類型——電腦寡婦。電腦寡婦顯然是這種既被譽為世界救星、又被貶為全球惡魔的神奇機器的最新受害者。 

這篇文章描述了電腦迷們的生活,他們把每個晚上和週末都花在家用電腦上——做遊戲,發明遊戲,編製程序,以及尋求其他新奇的玩法。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03am — No Comments

李政道:科學的發展——從古代中國到現在

李政道(1926——),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生於上海。1946年移居美國,進入芝加哥大學物理學研究院。1953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副教授,1960年任物理學教授。1956年與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共同發現,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是守恆的,揭示了宇稱守恆定律並不普遍適用。他們的重大發現,是具有卓越的開創性的成果,並於1957年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整個科學的發展與全人類的文化是分不開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國也是如此。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10, 2016 at 7:02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