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09)

歐陽哲生:盛世下的憂患——中西關係視角下的康雍乾盛世(1)

摘要:18世紀中國在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後,步入前所未有的盛世,北京亦成為與歐洲交往最為頻繁的東方帝都。歐洲通過傳教士、外交使節、貿易往來與北京保持密切的關係。但當時中歐之間的交流並不對稱,歐洲對中國的了解遠遠超過中國對西方了解的程度。來京的西方人士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研究,對中國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科技水平、軍事實力進行評估,為西方向中國殖民開拓做知識準備。中國在可比的世界競爭中危機四伏,為十九世紀出現的中西之間“大分流”埋下了隱患。…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44pm — No Comments

李宇正 趙沛霖:試論《詩經》戰爭詩的歷史真實性(7)

宣王號稱中興之王,但是西北戰績的實際情況並沒有像一些史家所宣揚的那樣輝煌。實際情況是宣王時周人與戎狄發生過兩次大的戰役,戰略上采取的是防禦政策,“即使追奔逐北,也只是對於入侵的反擊。‘城彼太原’及‘城彼朔方’,都是建築北邊的要塞,而玁狁入侵的地點,可以深入到涇洛之間,直逼西周的京畿。(見王國維《觀堂集林》)”(注:許倬云:《西周史》,289頁,三聯出版社,1994。)可見,宣王時期對西北戎狄的戰爭盡管取得一些勝利,但來自戎狄的威脅並沒有解除,這就是說,西北部乃至整個王朝仍然處於戎狄的威脅之下,人們仍然生活在戰爭的巨大陰影之中。所以宣王時期周人與戎狄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沒有什麽大的變化。人們的精神也一如繼往,始終處於悲抑之中,並充滿了憂患。正是這種迫切的現實原因加上歷史的因素,內在地決定了戰爭詩的基調和思想感情。所以《采薇》、《出車》詩中的悲抑情緒和憂患意識,歸根結底還是歷史和現實生活的反映。…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31pm — No Comments

李宇正 趙沛霖:試論《詩經》戰爭詩的歷史真實性(6)

自此以後直到宣王時代,其間雖也曾發生戰爭,但基本上諸夷已成為周的屬邦,稱臣納賦獻貢。因此自周中期以後,東南部也就成為周王朝財富的重要來源。出於這種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原因,周王朝不時炫耀兵力,以保持它在諸夷中的宗主地位。 

總而言之,與周王朝在西北部戰爭中失敗多於勝利,經常處於防守的地位不同,“西周對南方,大體上采積極的攻勢。南方的戰爭,周人常是勝利者……”(註:許倬云:《西周史》,201頁,三聯出版社,1994。)

 …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30pm — No Comments

李宇正 趙沛霖:試論《詩經》戰爭詩的歷史真實性(5)

現在讓我們來看這兩場戰爭的歷史背景和具體情況。先說西北戰爭。周王朝與西北戎狄之間的戰爭,有著深刻的歷史和地理原因。夏朝末期,周族先人避夏桀之亂,即“自竄於戎狄之間”(《國語·周語》),開始了與戎狄交錯相處的歷史。其間雖有彼此相容的時期,但糾紛和沖突卻是迄未間斷,自建國前的公劉時代,經古公亶父、伯昌到建國後的穆王、懿王、厲王、宣王,直到西周末期申侯聯合西戎殺幽王以滅西周,可以說它們之間的戰爭貫串於周人全部的歷史。這種情況先秦諸子和史書多有記載,《漢書·匈奴傳》云:

 …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9pm — No Comments

李宇正 趙沛霖:試論《詩經》戰爭詩的歷史真實性(4)

二、突出了周王朝君臣的遠大抱負和雄心壯志。 

《江漢》敘寫了召虎奉宣王之命征伐淮夷,但重點不是寫戰爭的經過,而是贊頌宣王和召虎安邦定國、經營四方的輝煌功業:“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於疆於理,至於南海。”征伐淮夷取得勝利以後,便治理疆土,修整邊界,並以周王朝的準則統治征辟的土地。詩歌表現宣王不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的霸主,而是以德化安撫天下的明君;召虎也不是只能征戰的武將,同時也是善於經營天下的文臣。為了實現“式辟四方”,“王國來極”的遠大抱負,他們君臣一體,和衷共濟。這不僅表現在上面所說的宣王對召虎的冊命上,更反映在召虎對宣王的希望上。詩的末章寫召虎對宣王冊命的答謝中突出表現了這一點:…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9pm — No Comments

李宇正 趙沛霖:試論《詩經》戰爭詩的歷史真實性(3)

反映東南部戰爭即周王朝與荊蠻、徐淮之間的戰爭的詩篇《采芑》、《江漢》、《常武》情況則完全不同。這三篇作品一掃《采薇》、《出車》諸篇中的悲傷抑郁氣氛,而呈現另一種情調和面目。《采芑》敘述並贊美方叔南征荊蠻取得輝煌勝利;《江漢》敘述並贊美召虎奉宣王之命征伐淮夷取得輝煌勝利;《常武》敘述並贊美宣王親自出征征討徐淮取得輝煌勝利。三篇詩歌在基調感情和思想上的共同特點是:

 

一、突出周王朝軍隊的威武氣概和必勝信念。 

這三篇作品程度不同地都寫了威武雄壯的軍容,反映出周軍的強大和威嚴,具有戰無不勝的力量:…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7pm — No Comments

李宇正 趙沛霖:試論《詩經》戰爭詩的歷史真實性(2)

除了抑郁沈痛的悲劇氣氛之外,這三篇詩歌在思想感情上還有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即通篇充滿了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憂患意識。這是在民族生存、國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外來威脅時所表現出來的憂患,是對於民族歷史命運和前途的關切,是一種心懷天下的崇高的思想感情。具體說來,這種憂患意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於形勢危急的緊迫感:

 

豈不日戒,玁狁孔棘。(《采薇》七章) 

王事多難,維其棘矣。(《出車》一章) 

玁狁孔熾,我是用急。(《六月》一章)…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6pm — No Comments

李宇正 趙沛霖:試論《詩經》戰爭詩的歷史真實性(1)

以戰爭直接為題材的戰爭詩是《詩經》中的重要一類,同時也是《詩經》中藝術成就最高的詩歌類別之一。 

《詩經》戰爭詩按戰爭的範圍和性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反映周天子對外戰爭的詩歌,如《小雅》中的《采薇》、《出車》、《六月》、《采芑》和《大雅》中的《江漢》、《常武》等篇;另一類是反映諸侯對外戰爭的詩歌,如《秦風》中的《小戎》、《無衣》等篇。這兩類詩歌作品,無論在內容、性質上,還是在藝術風格上都不相同。為了集中起見,本文專論前者,即反映周天子對外戰爭的那六篇詩歌。我們想從歷史真實性這一側面來看《詩經》戰爭詩所取得的藝術成就。

 

《詩經》的這六篇戰爭詩反映的都是周宣王時代的戰爭,這些詩篇按戰爭發生的地域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反映周王朝與西北戎狄戰爭的詩歌,包括《采薇》、《出車》和《六月》;一是反映周王朝與東南荊蠻和徐淮戰爭的詩歌,包括《采芑》、《江漢》和《常武》。這兩部分詩歌,無論在基調上還是在感情上都有十分明顯的區別。 

我們讀反映西北部戰爭的詩歌,特別是《采薇》和《出車》,首先打動我們的是那抑郁沈痛的悲劇氣氛和情緒,正是這種氣氛和…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5pm — No Comments

李零:《波斯筆記》自序 (7)

讀希臘史,我的印象是:

 

1.希臘只是地中海沿岸的一批蕞爾小邦,不是統一的政治實體。希臘島沿岸,南到北非沿岸,西到亞平寧半島和伊比利亞半島沿岸,北到黑海沿岸,數量上千。 

2.希臘臨海多山,地形碎片化,窮山惡水,不適合發展農業。希臘人用葡萄酒、橄欖油、彩繪陶器,換內陸種植的糧食,最適合的營生是海上貿易和海上殖民。航海只能環繞大陸,必然處於邊緣,而不是中心。

 …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45pm — No Comments

李零:《波斯筆記》自序 (6)

3.君主制

 …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40pm — No Comments

李零:《波斯筆記》自序 (5)

1.民主制

 …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40pm — No Comments

李零:《波斯筆記》自序 (4)

一人或少數人而為統治者,這些人可能具有特殊才德;等到人數逐漸增加時,當然難於找到這麼多各方面的品德都是完善的人,唯有軍事性質的品德可以期望於多數的人們,武德特別顯著於群眾。所以在共和政體中,最高治權操於衛國的戰士手中,這里必須是家有武備而又力能持盾的人才能稱為公民而享有政治權利。(第133—134頁) 

相應於上述各類型的變態政體,僭主政體是王制的變態;寡頭政體為貴族政體的變態;平民政體為共和政體的變態。僭主政體以一人為治,凡所設施也以他個人的利益為依歸;寡頭(少數)政體以富戶的利益為依歸;平民政體則以窮人的利益為依歸。三者都不照顧城邦全體公民的利益。(第134頁)

 …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39pm — No Comments

李零:《波斯筆記》自序 (3)

(二)在柏拉圖的對話集中,蘇格拉底與格勞孔對話,提到希臘的四種政制。蘇格拉底說:

 

我所指的四種政制正是下列有通用名稱的四種。第一種被叫作斯巴達和克里特政制,受到廣泛贊揚的。第二種被叫作寡頭政制,少數人的統治,在榮譽上居第二位,有很多害處的。第三種被叫作民主政制,是接著寡頭政制之後產生的,又是與之相反對的。最後,第四種,乃是與前述所有這三種都不同的高貴的僭主政制,是城邦的最後的禍害。‹5›

 …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27pm — No Comments

李零:《波斯筆記》自序 (2)

什麼是“城邦制度”?顧先生怎麼說,不妨歸納一下。 

第一,希臘史,從頭到尾多中心。希臘人從海上向四外殖民,無論走到哪兒,都是自立門戶、分裂繁殖。 

第二,希臘城邦都是蕞爾小邦。‹3›其公民即住在這類小國里的人,軍隊是臨時招聚的公民軍,官員由公民直接選舉,主權在民。

 

第三,希臘城邦都是高度自治的國家,主權獨立,互不統屬,誰也管不著誰,即或受強敵威脅,臨時抱團,也是松散聯合。…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25pm — No Comments

李零:《波斯筆記》自序 (1)

沒有鏡子,人看不見自己的臉。 

他人的眼睛,可以看見你的臉。

 

伊朗,舊稱波斯。希羅多德講“歷史”,講的是波斯故事,但聽眾是希臘人,聞希臘勝則喜,聞波斯勝則泣。從古典時代起,波斯一直被歐洲人當作某種符號,象征與歐洲不同的文化和文化價值觀。 

18…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18pm — No Comments

王艷萍: 回歸心靈與敘事意義 (6)

馬修的日記記載了從1854到1860這六年時間裏的事件,也穿插了對童年、青年和婚後生活的回憶。比爾發現馬修一直在苦苦尋找生活的支柱與力量。年輕的馬修將上帝看作力量源泉、生命意義的賦予者,他認為是上帝給了他不朽的靈魂:“世界表面所有的東西把你帶回核心事實:大自然的傑作;人也一樣,都是上帝存在的跡象。”(103頁)比爾推測在…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05am — No Comments

王艷萍: 回歸心靈與敘事意義 (5)

通過書寫“自己”的故事,他建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文本的世界,在這裏他獲得了妻子、兒子與同事的愛和尊重。在他的想象世界中,他不再需要通過扇耳光讓兒子聽自己的話,他獲得了對妻子和兒子的操控權,而且這種操控是他們樂意接受的。

關於普蘭提斯父親的回憶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就像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02am — No Comments

王艷萍: 回歸心靈與敘事意義 (4)

小說采用“嵌套式結構”雙重敘事者這一手法,突出表現了普蘭提斯敘事的不可靠性。普蘭提斯是主要敘事者,父親是“嵌入式”敘事者,父親的敘事包含在普蘭提斯的敘事中,受控於後者的隨意取舍與裁剪。目前父親患了失語症,精神崩潰,面無表情,已經住在精神病院兩年之久,因此讀者所獲得的一切信息都來自普蘭提斯。如果將這部小說看作一個舞臺劇,那麼在舞臺上盡情表演的是普蘭提斯,他巧舌如簧,隨心所欲,盡情發揮。值得注意的是,他本人就是一個不可靠敘事者(這樣的證據很多,由於篇幅限制不宜細論)。…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anuary 21, 2020 at 11:56pm — No Comments

王艷萍: 回歸心靈與敘事意義 (2)

為數不多的評論性文章,散見於期刊雜誌,這些文章多是選取作者某一部小說進行研究,並且大多圍繞其後現代寫作特征展開討論。本文試圖對斯威夫特的歷史敘事進行系統梳理,從“回歸心靈”角度闡釋其歷史敘事的意義。

有些歷史學家和哲學家曾經探討過心靈與歷史的關係,德國哲學家狄爾泰說:“歷史學家將自己的心靈注入他所面臨的那些已經消亡的資料中。”



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認為,“歷史是活著的人的自我認識……它只存在於批評和闡釋那些過去文檔的歷史學家的心靈中。”他說:“我們只能以今天的心靈去思想過去,在這種意義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anuary 21,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王艷萍: 回歸心靈與敘事意義 (3)

一、《羽毛球》中的歷史詮釋與話語權力



《羽毛球》探討了主人公普蘭提斯,如何通過詮釋父親的戰爭回憶錄而獲得權力感,而權力欲望就是人的心靈深處的本能需要。小說的敘事者普蘭提斯在敘事過程中,不斷長篇引入他父親的自傳體回憶錄《羽毛球———一個特工的故事》中的內容,二人的話語構成了雙重敘事,對同一段歷史進行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詮釋。



父親的回憶錄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在二戰期間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捨生取義、膽識過人的光輝英雄形象。普蘭提斯卻認為那本回憶錄,是父親美化自己醜行的欺人之作,他父親只不過是“以出賣同志的性命換取自由”的懦夫。



事實果真如此麼? 孰真孰假?…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anuary 21,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