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正 趙沛霖:試論《詩經》戰爭詩的歷史真實性(7)

宣王號稱中興之王,但是西北戰績的實際情況並沒有像一些史家所宣揚的那樣輝煌。實際情況是宣王時周人與戎狄發生過兩次大的戰役,戰略上采取的是防禦政策,“即使追奔逐北,也只是對於入侵的反擊。‘城彼太原’及‘城彼朔方’,都是建築北邊的要塞,而玁狁入侵的地點,可以深入到涇洛之間,直逼西周的京畿。(見王國維《觀堂集林》)”(注:許倬云:《西周史》,289頁,三聯出版社,1994。)可見,宣王時期對西北戎狄的戰爭盡管取得一些勝利,但來自戎狄的威脅並沒有解除,這就是說,西北部乃至整個王朝仍然處於戎狄的威脅之下,人們仍然生活在戰爭的巨大陰影之中。所以宣王時期周人與戎狄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沒有什麽大的變化。人們的精神也一如繼往,始終處於悲抑之中,並充滿了憂患。正是這種迫切的現實原因加上歷史的因素,內在地決定了戰爭詩的基調和思想感情。所以《采薇》、《出車》詩中的悲抑情緒和憂患意識,歸根結底還是歷史和現實生活的反映。

 

與西北對戎狄的戰爭相比,在東南對荊楚徐淮的戰爭則完全是另一種情形,這也有其深刻的歷史、地理原因。

 

前面說過,周族從起源、發展、強大直到建國的漫長歷史時期始終與戎狄交錯相處,它們之間經常發生戰爭。而周族與東南的諸夷則部居懸絕,天各一方:周人在渭水、涇水一帶即陜西南部地區,而東南諸夷則在淮河和漢水一帶,即河南、安徽、湖北部分地區。它們之間風馬牛不相及,根本無從發生戰爭。待到周人滅商入主中原,逐漸與諸夷有了接觸的時候,周人已經從蕞爾小邦變成了泱泱大國了。這就是說,從周王朝與諸夷對峙的開始,就以一個強大的天子之國虎視東南的面貌出現,這種形勢同繈褓時期與戎狄之間的關係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據《竹書紀年》記載:周人南征是從康王正式開始:康王十六年“錫齊侯伋命,王南巡守至九江廬山中”。從這時起,銅器銘文中對歷代周王南征的記載很多,充分說明,周人把對東南諸夷的戰爭作為國家的一件大事,始終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昭王更熱中於南征,“昭王南巡守不反”(《史記·周本紀》),為征服諸夷付出了生命。但是從這時期起周天子的聲威大振,諸夷便開始臣服。銅器銘文記載,周天子討伐了諸夷中的一個邦,結果有26個邦都來朝見。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