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抖音:虛假人設轉第三方平台,經濟與感情都有收益;“大師們”自己看着辦吧。
在2024年7月22日晚間,抖音安全中心發布了《關於虛假人設的治理公告》,稱發現少數「自媒體」策劃虛假人設。
這些賬號在個人簡介和發布內容中,自稱為名企高管、專家或者自封不可查證的「大師」,以誇張或虛假的身份,博取用戶信任,進而將用戶引流至第三方平台變現。
抖音表示,上述行為嚴重違反了平台規則,可能導致其他用戶遭受經濟、情感損失。
並要求相關賬號自查自糾,及時修改、刪除不當個人簡介和內容,或者根據認證要求,提交可信材料進行認證。
抖音將於即日起開展專項治理,對發現的違規賬號,將采取包含重置暱稱/個人簡介、下架視頻、取消營利權限、搜索不收錄、禁止關注、封禁賬號在內的措施進行治理。
根據公告,此次治理的重點如下:
一、無法核實的專業成就:以「國家某某活動評審」「某某重要考試命題人」等各類專業身份自我介紹或發布內容,但相關專業成就無法查證也無法提供可信證明。
二、無法核實的高管身份:以「央企二十年組織人事經驗」「大廠總監」「企業家」「商會主席」「某某模式創始人」等各類身份自我介紹或發布內容,但相關頭銜無法查證也無法提供可信證明。
三、無法核實的業績:自稱有「成功幫300+企業營業額翻倍」「帶領100萬寶媽兼職致富」「世界500強背後的培訓師」「孵化3000家企業」「撮合5000情侶復合」等業績,但無法查證也無法提供可信證明。
四、自封無法驗證的「大師」:以「兩性關系教父」「婚戀專家」「創業導師」「情感心理咨詢師」「人生導師」「失戀挽回大師」「靈性療愈上師」「骨灰級婚姻拯救師」等身份自我介紹或發布內容,但相關頭銜無法驗證,也未獲得社會廣泛認同。
(2024-07-23 原題:大批主播涼涼!抖音深夜官宣:重點治理大師、專家等虛假人設)
加速內爆時代:電子信息技術寫
首先,由許道軍老師對本次工坊活動作開場白。對於媒介變遷、人工智能進化、AI寫作日益成熟等時下狀況,許道軍老師介紹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消極的,認為人工智能因其不斷學習、迭代等進化優勢,遲早會取代與寫作相關的學科老師,成為更好的寫作指導者;另一種觀點則是樂觀的,認為信息技術只是可以被利用的輔助工具,能幫助作家與寫作教學者完成基礎性工作。而人只需要「規訓」人工智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工作效率。許老師表示自己的觀點偏向後者。他認為寫作活動與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概念是「選擇」,尤其是與情感相關的「選擇」。人類在這方面的主導地位目前還無法被人工智能影響。隨後,本次工坊活動正式進入發言與評議階段。
發言與評議
發言人程倚飛以「論賽博朋克文學類型寫作——以《全息玫瑰碎片》為例」為主題,圍繞威廉·吉布森《全息玫瑰碎片》、萊恩·考斯基馬《數字文學:從文本到超文本及其超越》等書目展開探討。她指出,基於生物技術、互聯網技術誕生的賽博朋克文學類型創作具有內封閉的,黑暗的特征,往往鑲嵌在狹隘的都市視野中。其敘事主人公大多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玩世不恭、隨性頹廢的底層人物。賽博朋克文學的敘事極度缺乏中心,呈現出隨意化、零散化,實感與幻覺的界限和模糊。正如萊恩·考斯基馬所言:「用賽博格作者這個概念來指創作文學性文本的人類和機器的結合」。因此,她以威廉·吉布森《全息玫瑰碎片》為對象,結合萊恩·考斯基馬對於賽博作者的思考,從創作者主體與創作內容的類型特征來觀照數字文學時代的賽博寫作。
評議人李昔潞針對《全息玫瑰碎片》文本中的畫面描繪、城市圖景等細節展開探討。她指出,小說文本所描繪的畫面色彩要麼是灰、黑、白等冷色調顏色,要麼是金黃、紅色等高飽和度的顏色,兩種類型的色彩碰撞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同時,作者熱衷於營造雜亂、骯髒、總是下著雨的、犯罪猖獗的未來城市。這一城市圖景顛覆了人們想像中科技烏托邦的光鮮動人,而盡顯混亂骯髒,帶有強烈的反烏托邦精神。總體而言,賽博朋克藝術並非是標新立異,而是用張揚的反叛表達人類自身的焦慮與不安,反思與人類精神意志不匹配的高科技,批判技術無限發展帶來的社會現實問題。賽博朋克類型的小說創作是有積極現實意義的。
發言人鄧冰冰以「論賽博入詩之可能」為題,以《全沉浸末日腳本》為討論對象。她指出,科幻文學以小說為主要表現體裁,詩意是許多優秀科幻小說的共同特征。正如陳靜將賽博格視作一種文化景觀,認為賽博格是對人類在信息社會中主體性的文化新表征,新詩也開拓新的審美空間,筆觸探向科幻領域。由此,可借分析翟永明的《全沉浸末日腳本》的多重特征與豐富內涵,試論賽博空間、賽博身體及賽博想像入詩之可能性。(下續)
(原題:趙天琥「加速內爆時代:電子信息技術對寫作者的延伸、遮蔽和取代」閱讀激發工坊,2023年5月26日8:30到11:30,在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文學院308學術研討室順利舉行,工坊由許道軍老師指導,由陳勇彬同學主持。)
(續上)評議人李雅琪針對《全沉浸末日腳本》的書寫面向展開探討,並結合其中的四首詩歌文本作具體分析。她指出,在《全沉浸》與《永生是什麼》中,作者對「永生」做出「永生即是死亡」的解構,這是一種對於人類最終走向的思辨與探討。人的形態變得虛無而多變,人的主體性從而需要重新定義。在末日背景下,「人」的概念、尊嚴、主體性被消解與重塑。《德洛麗絲的夢》與《雪豹的故鄉》兩首作品則將詩歌從那些討論理性、政治、文明的傳統文學文本拉到一個面向未來的科幻文本范疇中,從而為詩歌面向未來、想像以及更廣闊的人類命運提供了一種嘗試的路徑。
發言人馬俠以「在技術加速時代中捕捉一個有情的世界」為題分析小說《後來的人類》。她指出,電子產品承載著每個人大量的知識和記憶,如今的我們很難離開手機,與其說它是一個機器,不如說它是我們的器官,也是科幻作品中所謂的「義肢」。而在這個加速內爆的時代,我們的感知能力、生活體驗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寫作和文學也應當走進時代、觸及人類最柔軟和最堅硬的部分。《後來的人類》講述的是技術時代最普通的人類日常,不僅寫未來社會的後人類,還寫那些被技術拋下落後於時代的人,當進化或異化的颶風吹進普通人的生活中時,他們從被遺棄和摧毀的廢墟找回殘存的人類之心,喚醒勇氣、疼痛、智慧、愛,再造生機。《後來的人類》不僅可以為我們書寫信息時代中的情感和網絡時代人們獨特的生活體驗提供范例,更能啟發我們對於在虛擬與真實混溶的時代該如何生活產生進一步思考。
評議人陳勇彬針對《後來的人類》的寫作面向與風格展開探討。他指出,作者糖匪的小說筆法既具有以展現世情為追求的現實主義色彩,又呈現出科幻文學天馬行空的幻想風格,可謂是一種從科幻文學走向現實主義文學的「現實主義化科幻文學」。科幻小說往往是在突出某種現實問題,並將其放置於想像中的未來世界。可實際上,這些看似科幻的內容的本質與當下生活是同構的,科幻小說所運用的手法正是將這些表面微小的時代、生活細節無限放大。糖匪的《後來的人類》正是利用這種手法營造出陌生化效果,使我們從常規的認知中跳脫而出,也以此拓展了科幻小說的思想內涵。
發言人施岳宏以「新媒體時代下的世情書寫」為題分析張怡微短篇小說集《四合如意》。他認為,新媒體時代下,互聯網與各種社交媒體的高速發展不僅為人類生活帶來顯著的科技便利,在技術爆炸的倒影中,都市人的日常生活、情感體驗、交流方式也正向新的形態轉變。《四合如意》聚焦平凡人生活日常中的細微、瑣碎之處,注重呈現當下都市人的生活經驗與心理感受。小說內數篇故事的落腳點是新媒體世代日常中「反傳奇」的生活細節,也是不同都市人共同偏向疏離、焦慮、迷惘的精神狀態。「情隨世變,事事如新」,該作品關注都市人在與各種新技術相處中的適應與不適,一定程度上延展了世情小說的書寫范疇。進一步而言,作為加速內爆時代中的寫作者,能如何書寫不斷劇變中的生活經驗與精神情感?《四合如意》或許能為人們開拓更豐富的視野。
評議人鄭沁辰針對書中人物的生活經驗和精神情感展開探討,她認為《四合如意》的書寫很精准地建構、處理了一種矛盾和融洽相統一的狀態,即是當手機以機器的物質形態佔據了人們的精神空間時,人們會對著手機來履行新的社會和情感責任,並在虛擬空間型塑另一個願意被他人看到的自我形象的生存情境。而在情感處理方面,作者利用各種媒介背後的虛擬社交方式建構想像,將其有意佈置在描寫人物內心「情感處理」發生的上下文之間,使得這些想像產生足以引人深思的文學氣韻。
(原題:趙天琥「加速內爆時代:電子信息技術對寫作者的延伸、遮蔽和取代」閱讀激發工坊,2023年5月26日8:30到11:30,在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文學院308學術研討室順利舉行,工坊由許道軍老師指導,由陳勇彬同學主持。)
翟永明詩歌·一個無邊的路由器
一個無邊的路由器
悄無聲息 佔領了我們的身體
像植物曾經佔領地球
像動物曾經佔領世界
我們會成為遠古物種嗎?
基因系列 管理我們的身體
但毛髮、皮膚 拜父母所賜
我們的大腦將與宇宙連線
我們的存在 退為一種模式
深邃或原始 當浩瀚抵達
我們像星群一樣閃耀
像日月一樣高掛
但我已遠離塵世 成為幽靈
人生沒有倒檔
只有倒敘
“愛墾”自許:把根釘子敲深一點
近來咳嗽,生產力不高,上《愛墾》也看不下大篇文章,倒發現Host Studio的圖與文,很適合我的胃口。去他的頁面去看,再看看我自己的,發現我們其實都是不愛長篇大論的人,卻很愿意把自己的一些短小想法造句出來,借好的攝影給予表達。
再三看看我們自身的頁面,和現在中國大陸近月流行起來的“新浪輕博”、“點點微博”對比,老天,其實是很相像的東西。重點是,我發現以馬來西亞為基地的“愛墾”,早在兩年多前就開始推出這樣的格式。而中國大陸現在才開始玩這東西。
他們人多勢眾,可以一口氣就發一千數百張照片,可是絕大部分少了比較用心撰寫的文字,沒有做第二次創作。有點像地攤。
無所謂啦,比較也無謂,還是努力的把這個微薄、輕博的格式,好好聚焦在文化中華創意產業上,我知道這是“愛墾”的自許,老編應該把這根釘子敲深一點。(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September 29, 2011 at 9:35am)
邱誌勇·記憶的藝術性想像,以及數位性轉化
當代數位科技已扮演猶如社會中樞神經系統的角色,「數位轉向」(digital turn)似乎也已是不爭的事實,且打造此般的數位天地,促使許多人深信「機器優於人類」的命題。貝爾納.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在《人類紀裡的藝術》指出,這種始於1993年數位轉向的科技震撼中,透過網路科技的全球開放網絡,超工業化的系統透過遠程──行動的網路,對遠程的對象進行控制,致使整體社會運作體系轉化成人們所熟悉的數位經濟。隨著數位時代的全面到來(包含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科技的普及),大規模「數位化」世界圖景的景致既是歷史性的,也是增補性的當代生存樣態,整體且普遍的人工智能化而引發一系列社會文化、地緣政治、生存環境、生命倫理等人類生活世界的改變。
甚至,人們生活經驗藉由技術所構成的景況已不言而喻。如同唐.伊德(Don Ihde)在《科技與生活世界》所述,科技技術以物質文明中各種人工物的形式存在於我們的環境之中,且深深地影響人們的行動、知覺與理解方式,然而,當「數位無所不在」,人類社會卻悄悄地進入所謂的「後數位情境」(Post Digital Condition)。羅素.戴維斯(Russell Davies)便曾言,後數位應該是下一個激動人心的階段,它不是舊秩序的回歸,而是人們開始「在屏幕之外進入世界的地方」(in the world beyond the screen)。梅爾.阿利森貝格(Mel Alexenberg)在《後數位時代的藝術未來》一書中清楚地定義所謂的「後數位」(post-digital),指涉的是一個在人類與數位科技間關係快速變遷下的藝術創作,以及藝術如何更關切人類的生存實際景況,而非數位科技本身。
王新仁 明日的路徑 2019 演算音像 尺寸依場地而定(圖版提供:王新仁)
那麼,是什麼樣的「新人類景況」值得藝術家透過創作實踐的策略來彰顯呢?貝爾納.斯蒂格勒將環境科學研究中所提呈的「人類紀」概念,轉化到人文社會的當代哲思中,開啟關於人類生存樣態的討論。在巨量資訊的運作邏輯將一切量化、測定、校準,以便讓後數位的人類世界更加標準化之際,人類已經與其環境一樣,都被轉換成資料,且能被資訊設備簡化成可測定的、可更新修改的數量。
無所不在的巨量資訊運算公司根據從每個人身上蒐集到的「數位足跡」,直截了當地造成了數位個體。而根據馬克.莒甘(Marc Dugain)與克里斯多夫.拉貝(Christophe Labbé)的《裸人》一書,這種巨量資訊公司所抱持的自由意志主義,更不計一切代價爭取科技進步。從人機、跨物種系的混雜,從「以人類為中心」的思維(即人類被其他物種所取代的人文主義),轉向「人類其實早已是科技主體的賽博格」思維,在這個轉向的過程裡,是賽博格自身的演化史,它涵蓋所有知識領域,從生物學、地質學、資訊學、神經醫學、文化、藝術領域……,疊合積累成「人類紀」(anthropocene)。
本文以筆者於國立台灣美術館策畫「後數位人類紀:國際科技藝術展」中受邀之藝術作品為例,說明本文命題「記憶的藝術性想像,以及數位性轉化」,此一命題主要在於彰顯藝術家如何運用實體物質與虛擬真實景觀圖象,共同展現日常生活物件重新轉化與再組裝配置的記憶圖象。王新仁的〈明日的路徑〉以3D實景掃描與波函數塌縮演算法表意台灣原生地貌在每一次觀看過程中,都能產生似真若假,也別於現實的新組成。王新仁藉由資訊演算形塑而成的數位空間可謂是一個動態的世界,軟體程式可能為使用者開創了些許特別的領域與經驗範疇。(見《藝術家》2019年4月527期)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