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摘要:回顧教育制度中媒體的應用發展自20 世紀80 年代起,由傳統類比系統電子媒體單向傳播的型態,引進電腦多媒體準智慧型的媒介系統後,教育制度的經營在教學結合傳播媒介運作型態的變革下,展現出不同制度性經營特質。
當前社會的工業經營、生產技術、資訊近用 (access) 等現代產業生產條件,以及所對應所需的經營能力而言,工業4.0 的發展引導了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形勢,也全面的帶動了人類社會一項世代文明空前的變革;人類社會文明正進行著一場全面性的數位轉換(digital switchover) 工程,在此一形勢牽動下,教育也對應的邁入了教育4.0 所謂學習革命的世代。
審視當前資訊經濟社會的運作,在新媒體制度、內容企製,介面機能以及閱聽行為等的經營領域,都出現了匯流與跨域整合(Cross-domain integration) 形式的變革與創新。開放教育處在此一環境中,如何結合新媒體傳播的特質,用以型塑教育4.0 的結構與功能,讓教育的理念目標,教學的策略與方法等,經由匯流教學組織內、外部資源,融合科技元素應用整合創建出跨領域合作的新價值模式,用以創新競爭優勢推動開放教育以4.0 型態多元的發展與貢獻。
* 作者係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
** 本論文承兩位匿名審查員提供意見,謹此致謝
壹、教育4.0 的啟蒙與經營趨向
一、教育4.0 發展的背景形式
回顧教育制度中媒體應用的發展自20 世紀80 年代起,由傳統類比系統電子媒體單向傳播的型態,引進電腦多媒體準智慧型的媒介系統後,教育制度與教學模式的經營在結合新傳播媒介的運作下,展現出不同制度性經營形式的特質,茲將不同世代變革下結構性特質內容分析說明如下:
(一) Teaching 1.0
教育媒體資訊傳輸的型態,是一種由老師對學生單向指導的行為結構,教學活動是所謂的3R 結構模式,即Receive:接收老師所傳授課程教材;Read:學習者抄寫筆記閱讀書面教材資料;Response 考試評量和資格檢定。在Tteaching 1.0 的教學環境中,無論就教學端與學習端而言,它們都是在一種封閉統一制度下運作的形式。
(二) Teaching 2.0
教育媒體資訊傳輸的型態,在電腦多媒體介面的支援下,已由傳統單向傳授的型態,擴展為老師、學生以及同儕間互動行為的結構,教學活動是所謂的3C 結構模式,即Communicate:互動交流溝通;Contribute 教學參與者間建立有效分享的關係;Collaborate:合作學習的型態,電腦輔助教學、資料庫等,成為老師和學生學習上的媒介輔助工具。
(三) Teaching 3.0
由於電腦網路介面成熟普及化的發展,無論是教育制度或是教學型態,都朝向契合學習者多元、自主、多功型態的發展,其中教學法與教學資源的開發應用,也都在電腦多媒體介面的支援下,高度的邁入提供個性化學習需求目標的導向。
(四) Teaching 4.0
教育的型態已完全解放了傳統校園教室時空結構的侷限,讓教學在一個由數位平臺所建構虛擬實境的情境環境中,以Connect、Create、Construct課程的主軸,藉由一項多媒體隨選視訊 (MOD)1 結合擬真互動的方式,教授培養新知識能力,創新力、實踐力、思辯力等的目標。因此,Tteaching 4.0是在數位匯流服務 (digital convergence services)基礎上,所發展出一項以數位內容品質 (digital content quality)、數位服務便捷性 (digital service convenience) 開放環境課程匯流整合學習的全新開放教育 (Open Educational) 制度。
二、教育4.0 的啟蒙與發展
由工業經營、生產技術、資訊近用 (access) 等現代產業生產條件,所對應的經營能力來看,與其稱工業4.0 的發展是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形勢,不如視其為人類社會發展一項空前世代文明變革的形勢;人類社會正進行著一場全面性的數位轉換 (digital switchover) 工程,在此一形勢牽動下,教育也對應的邁入了教育4.0 所謂學習革命的世代。在此一教育轉型發展的脈動中,教育提供的學習內容,不再只是單一科目專業的知識與技能而已,它必須是在某一生產技術領域的軸線上,提供更具開放性為掌控相關生產乃致市場客戶間,連動相關資訊整合運用的的知識與能力;意即是如何有效運用資訊傳播介面多元服務的功能,培養出離開學習場域面對就業環境時,除了專業生產技術的知能素養外,更須具備了解與專業相關的資訊,以及掌控收集、歸納、利用資訊的統合能力,而此即是所稱教育學習4.0 契應工業4.0 社會發展所需人才訓練的功能與意義。
當社會發展來到資訊經濟運作的型態,隨著資訊平臺、行動通訊、網路交易等,共構新資訊生產制度有效地驅動發展下,造就了以工業4.0 為首的資訊經濟生產形勢後。面向二十世末資訊革命快速轉型,以及二十一世紀行動通訊社會制度僭越式變革的成長,人類正全速的邁入了以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所引導的工業4.0 時代。
林廷彥(2007)指出,隨著「工業4.0」(Industry 4.0) 在產業領域積極普遍的推動,對社會影響的改變不只有產業的結構,就對應脈動下的教育、學習型態,也將產生不一樣的變革,茲將其變革形式的內容臚列說明如下。
當鏈結雲端資料系統、大數據 (Big data)、物聯網、機器人生產自動化、人工智慧等資訊化時代來臨,快速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後。隨著人口的高齡化讓勞動力變得短缺且昂貴時,企業如何有效生產商品與加值服務成為重要課題,而這也反應出市場人才需求型態的轉變,就人力資源看傳統機械操作者,以逐漸由生產流程決策者或管理者所取代。
為培養當代社會經濟生產的人力素質與知識的行為能力作為,對應於工業4.0 經營制度所需的知識行為能力,芬蘭的教育委員定義七種人類未來工作需要的七項「橫向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 條件如下:
1. 思考與學習能力。
2. 文化識讀、互動與表述能力。
3. 自我照顧、日常生活技能與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
4. 多元識讀能力。
5. 數位應用能力。
6. 工作生活能力與創業精神。
7. 參與、影響,並為可持續的未來負責。
審視前項「橫向能力」的發展形式,即是哈佛商學院教授巴登(Dorothy Barton, 2015.11.24) 首先提出「T 型能力 (T-shaped skills) 的意義與結構,巴氏進一步分析指出,傳統教育培養的是對單一知識專精深耕的「I 型」專業人才,但展望未來社會經營需要的,則是兼具專業與跨領域知識的「T 型」通才的專業人士4。因此,傳統教育在此一趨向中也進行了一項空前變革的轉型發展,亦即是針對工業4.0 所進行包括機械、電子、資訊等產業的再升級,以及未來生產所需的新作業能力等,所將涉及到一套虛實相連網路系統操作的形式;即從生產計劃,到銷售、服務、庫存、金流等的業務,都必須串連成資訊系統進行作業的形式。而此即是資訊技術與工業技術的高度融合下,一種工業生產結合網際網路匯流的經營制度,人們稱此為工業進入4.0 時代的意義;它顛覆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製造業的生產模式,同時也使網際網路從「消費網際」的世代,正式邁入了「產業網際」經營的世代。由於此一生產和服務流程是一項空前創新的改變,因此工作知識與技能的需求與操作也全然的改變,而這些都就是未來教育專業訓練需要思考和規劃的重點。
1 多媒體隨選視訊服務 (MOD: Multimedia on Demand)
2 美國辛辛那提屠宰廠運轉。
3 1969 年第一台自動化生產控制系統運作 (PLC: Modicom 084)。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