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jang 左岸
  • 砂拉越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Rajang 左岸's Friends

  • Host Workshop
  • Paetiyo
  • Suyuu
  • TASHKENT HOLIDAY
  • Zenkov
  • KyrGyz
  • Kehtay Dream
  • Qyzylorda
  • Almaty 蘋果
  • ili 河
  • 中砂礁群
  • Passion for Form
  • Virunga
  • TV Plus
  • Cheung Po Tsai Cave

Gifts Received

Gift

Rajang 左岸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Rajang 左岸's Page

Latest Activity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尊重自己:创意人心理学(第2部分)

"斯卡瑞:疼痛之身的情動時刻 「情感轉向」(Affective Turn)學者形容斯卡瑞 ( Elaine Scarry)《疼痛之身》(The Body in Pain, 1985)作者為「前驅」。 一、Sara Ahmed 作品: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motion (2004) 直接影響與引用 Ahmed 在談「痛苦的政治性」(politics of pain)與「情感的可傳達性」(communicability of affect)時,多次引用 Scarry…"
yesterday
超人偶爾飛 commented on Rajang 左岸's blog post 祝傑:「嗑CP」為啥比自己談戀愛還快樂?
"黃舒駿:我的《未央歌》專輯 在我國中畢業的那個暑假,自己找來了《未央歌》這本書來看,當時我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類似瓊瑤的那種的連續劇的文章,那個劇照上最後一句話是這樣寫:「宛如《未央歌》時代的重現。」我當時對這句話很好奇,什麼又是《未央歌》呢?所以就去找這本書來看,連續三天就把這本600多頁的《未央歌》看完了。後來我上了台中一中,高一時我們班的導師在上課的第一天就為我們介紹《未央歌》這本書,說是希望我們高中三年能像《未央歌》裡面的情境一樣,感到幸福,感到溫暖。這時我嚇了一跳,心想怎麼會這麼巧啊&he…"
yesterday
超人偶爾飛 commented on Rajang 左岸's blog post 祝傑:「嗑CP」為啥比自己談戀愛還快樂?
"黃舒駿創作/演唱《未央歌》 當大余吻上寶笙的唇邊我總算了了一樁心願只是不知道小童的那個秘密是否就是藺燕梅在未央歌的催眠聲中多少人為他魂縈夢牽在寂寞苦悶的十七歲經營一點小小的甜美我的朋友我的同學在不同時候留下同樣的眼淚心中想著朋友和書中人物間究竟是誰比較像誰那朵校園中的玫瑰是否可能種在我眼前在平凡無奇的人世間給我一點溫柔和喜悅你知道你在尋找你的藺燕梅你知道你在尋找你的童孝賢你知道你在…"
yesterday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祝傑:「嗑CP」為啥比自己談戀愛還快樂?

人類社會屬性的核心部分,正是對親密關係的需要。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人類渴望獲得親密關係。而「嗑CP」低風險、低成本,人們不用親自參與就能體驗到戀愛的感覺,從而獲得滿足。前段時間,隨著網劇《司藤》(下圖)熱播,在該劇中扮演男女主角的演員張彬彬和景甜也跟著火了起來,他們近期在多檔綜藝節目中親密互動,讓粉絲們直呼「太甜了」。不少觀眾,甚至希望他倆能從戲裡「甜」到戲外、假戲成真,而粉絲的這一行為也被稱為「嗑CP」。…See More
yesterday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尊重自己:创意人心理学(第2部分)

"Butler 接著提出:雖然痛苦難以共享,但倫理責任正是建立於此不可能之上;我們必須透過社會框架(frames)與文化語言來「讓痛苦可見」,從而形成政治回應。換言之,她把 Scarry 的「語言崩壞」理論,轉化為一種倫理的政治問題:如何為無法言說的他者發聲? 三、Lauren Berlant 作品: Cruel Optimism (2011), Compassion: 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an Emotion (2004,…"
Saturday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尊重自己:创意人心理学(第2部分)

"斯卡瑞的主張:疼痛與語言的張力 在 The Body in Pain: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World(《疼痛之身》, 1985)一書中,斯卡瑞( Elaine Scarry,1942)強調:身體之痛(physical pain)對語言具有「破壞性」 的力量。她寫道: “Physical pain does not simply resist language but actively destroys it ……"
Oct 22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Momogun 詩男's photo
Thumbnail

遇上•北婆羅洲 06 丹南鄉居

"陳明發·日記 不完全是為了 記錄自己的心靈活動 而是想聆聽它們之間的 對話 (新世紀第一個25年札記選 2.9.2002) Diary by Dr. Tan Beng Huat Not merely to record the tremors of my soul, but to listen — softly — to how they speak to one another. (From 「Notes of the First 25…"
Oct 21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Momogun 詩男's photo
Thumbnail

遇上•北婆羅洲 06 丹南鄉居

"故事:介於兩次呼吸之間的「存在」 在《故事終結》(The End of a Family Story,1977) 中,納道什·彼得(Nádas Péter)以故事敘述反思思考與記憶的界線。他寫道: 這段文字揭示了作者對「故事」本質的哲學性理解——故事並非道德的載體,而是一種介於兩次呼吸之間的「存在」。 參考文獻: Nádas, P. (1998). The end of a family story (I.…"
Oct 20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學術:《陳情令》出海與中國 BL 情動的跨國語境——一個文化評論

愛墾學術:《陳情令》出海與中國 BL 情動的跨國語境——一個文化評論一、導言:愛優騰出海與 BL 現象近年來,隨著中國影視平台「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積極推動影視作品出海,中國長視頻逐漸在全球市場獲得能見度。《陳情令》(2019)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不僅在中國本土掀起熱潮,更在泰國、韓國、日本等地成為文化現象,進一步擴散到歐美及拉美粉絲社群。值得注意的是,《陳情令》作為耽美小說《魔道祖師》的影視改編,處於中國嚴格的審查體系下。它既必須在國內被包裝為「仙俠友情劇」,又在海外被視為「中國 BL 劇」。這種雙重語境所引發的「情動涵義」,正好揭示了當代中國 BL 出海過程中,文化政治、審查語境與粉絲再詮釋的交織。本文將以《陳情令》為例,探討它在中國、泰國與韓國三個語境中的接受方式,並進一步分析其中的「情動」機制如何在跨文化流通中發生轉換。二、中國語境:壓抑下的隱性情動審查與「兄弟情」框架《魔道祖師》原著明確以魏無羨與藍忘機的愛情為核心。但在中國影視製作環境中,BL 題材常被視為「不符合傳統價值」或「不健康性關係」的表現。廣電總局對相關題材的限制,迫使劇版《陳情令》進行「去 BL…See More
Oct 12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4:

"我們重新探討威廉斯早期著作中的這一思路,部分原因在於,與他對「文化」概念的深入討論不同,這部分相對被忽視;另一原因則在於,它至少暗示了一條不同於唯心主義或還原主義的創造力理解之路——後者僅聚焦於創作實踐本身,而忽略了其被接受後的影響。當然,這種對文化創造力的理解方式也引發了若干問題,例如:它似乎以傳輸模式(transmission model)的溝通觀為基礎;它假定藝術與經驗之間存在同構關係(homological…"
Oct 7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尊重自己:创意人心理学

"愛墾學術:Otto Scharmer的U型理論(Theory U: Leading from the Future as It Emerges – The Social Technology of Presencing, 2007) 理論概要(Theory U 的核心內容) 核心理念 Scharmer 主張,我們常為過去經驗、慣性思維、制度與結構所框限,導致我們無法對未來可能性(emerging…"
Oct 6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尊重自己:创意人心理学

"組織與系統層面的應用 Theory U 不只是個人修為的議題,也涉及組織、文化、制度結構的變革。書中與之後的工作中,都討論如何在組織、公共部門、跨部門合作中應用這些過程。 (Emerald) Scharmer 與 Presencing Institute 也發展實踐平台、工作坊、課程(如 u-lab, u-school)以及各式案例來測試這個理論在公共政策、社會創新、環境、經濟制度等範疇的可能性。…"
Oct 6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尊重自己:创意人心理学

"實踐應用/案例 以下是一些 Theory U 在真實世界中被應用或實驗的情況,以及它的效果與挑戰: u-lab / Presencing Institute 的培訓與學習社群:有許多個人與組織通過這些平臺學習 U 過程,用於社會創新、公共政策、可持續發展、氣候行動等多個領域。這些項目通常跨部門/跨利益相關者,有助於創造共識與新想像。 (new.u-school.org) 在企業內部的原型實驗(prototyping):一些公司用 U…"
Oct 5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主張:校園霸凌與「錯失恐懼」(FOMO)的心理互動關係

隨著數位媒介滲透青少年生活,校園霸凌已經不僅是校園空間中的身體或語言攻擊,更呈現跨越虛實邊界的複合樣貌。與此同時,「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 FOMO)逐漸成為描述青少年社交焦慮的核心概念。 本文從心理學與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討校園霸凌與 FOMO 之間的相互作用:FOMO 如何放大被霸凌者的孤立感,霸凌者如何利用 FOMO 作為權力工具,以及旁觀者如何因 FOMO 而選擇沉默。最後,本文提出教育與心理干預的建議,強調若要有效預防霸凌,必須同時考慮青少年在數位環境中的 FOMO 壓力。一、引言校園霸凌(school bullying)長期以來是教育心理學與發展心理學的重要議題。其核心特徵是行為的持續性、權力不對等與意圖性的傷害(Olweus,…See More
Oct 3
Rajang 左岸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學術 《拉契特:黯衣天使》中的權力、科學與情動

/ 愛墾學術 《拉契特:黯衣天使》中的權力、科學與情動—從福柯到情動轉折的跨理論分析 引言 Netflix 心理驚悚影集《拉契特:黯衣天使》(Ratched, 2020)藉由描繪 1940 年代精神病院內的「科學治療」,呈現出一種結合冷酷醫療技術與權力控制的敘事。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不斷被拉入憐憫與厭惡、期待與驚駭的情感震盪。 本文主張,《拉契特》所營造的恐怖效果並不僅僅來自視覺化的酷刑,而是透過「情動轉折」的藝術策略,使觀眾切身經歷權力的隱蔽運作。藉由結合福柯對醫學與規訓權力的批判,以及近年人文社會科學的「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本文將指出該劇如何揭示「科學治療」的暴力基質,並使觀眾透過情感波動進入對制度性暴力的反思。…See More
Sep 10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1.4: 故事是文創人的貨幣

"祝傑:「嗑CP」為啥比自己談戀愛還快樂?…"
Sep 1

Rajang 左岸's Blog

祝傑:「嗑CP」為啥比自己談戀愛還快樂?

Posted on August 31, 2025 at 2:30pm 2 Comments

人類社會屬性的核心部分,正是對親密關係的需要。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人類渴望獲得親密關係。而「嗑CP」低風險、低成本,人們不用親自參與就能體驗到戀愛的感覺,從而獲得滿足。

前段時間,隨著網劇《司藤》(下圖)熱播,在該劇中扮演男女主角的演員張彬彬和景甜也跟著火了起來,他們近期在多檔綜藝節目中親密互動,讓粉絲們直呼「太甜了」。不少觀眾,甚至希望他倆能從戲裡「甜」到戲外、假戲成真,而粉絲的這一行為也被稱為「嗑CP」。…



Continue

愛墾學術:《陳情令》出海與中國 BL 情動的跨國語境——一個文化評論

Posted on August 23, 2025 at 2:00pm 0 Comments

愛墾學術:《陳情令》出海與中國 BL 情動的跨國語境——一個文化評論

一、導言:愛優騰出海與 BL 現象

近年來,隨著中國影視平台「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積極推動影視作品出海,中國長視頻逐漸在全球市場獲得能見度。《陳情令》(2019)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不僅在中國本土掀起熱潮,更在泰國、韓國、日本等地成為文化現象,進一步擴散到歐美及拉美粉絲社群。…

Continue

愛墾主張:校園霸凌與「錯失恐懼」(FOMO)的心理互動關係

Posted on August 20, 2025 at 11:30am 0 Comments

隨著數位媒介滲透青少年生活,校園霸凌已經不僅是校園空間中的身體或語言攻擊,更呈現跨越虛實邊界的複合樣貌。與此同時,「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 FOMO)逐漸成為描述青少年社交焦慮的核心概念。



本文從心理學與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討校園霸凌與 FOMO 之間的相互作用:FOMO 如何放大被霸凌者的孤立感,霸凌者如何利用 FOMO 作為權力工具,以及旁觀者如何因 FOMO 而選擇沉默。最後,本文提出教育與心理干預的建議,強調若要有效預防霸凌,必須同時考慮青少年在數位環境中的 FOMO 壓力。…



Continue

愛墾學術 《拉契特:黯衣天使》中的權力、科學與情動

Posted on August 7, 2025 at 5:30pm 0 Comments

/ 愛墾學術

《拉契特:黯衣天使》中的權力、科學與情動—從福柯到情動轉折的跨理論分析



引言




Netflix 心理驚悚影集《拉契特:黯衣天使》Ratched, 2020)藉由描繪 1940…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