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庫
  • 85, Female
  • 牛車水
  • Singapo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美食 庫's Friends

  • Bir Tanem
  • Paetiyo
  • Eamman Habibatah
  • Chiron人馬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Taklamakan
  • SRESCO
  • TASHKENT HOLIDAY
  • ucun estutum
  • Kehtay Dream
  • Qyzylorda
  • Macclesfield
  • Scarborough 黃岩

Gifts Received

Gift

美食 庫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美食 庫's Page

Latest Activity

美食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食韻

"李昕升·南瓜究竟源自於哪裏?(1)…"
Oct 30
美食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美食篇

"莫礪鋒《飲食題材的詩意提升·從陶淵明到蘇軾》續到了唐代,隨著詩歌高潮的到來,詩人觀察生活的視野日趨廣闊,他們提升日常生活的審美意味的能力日趨高強,飲食題材也較多地受到詩人的關注。王維、孟浩然等人繼承了陶淵明田園詩的傳統,照理說應該對陶詩吟詠飲食的寫法有所因襲,不過王維半官半隱的身份使他筆下的田園生活帶著士大夫的雅致情趣,其詩中的飲食也隨之雅化,如「香飯青菇米,嘉蔬綠筍莖」(《遊化感寺》)、「松下清齋折露葵」(《積雨輞川莊作》)等,頗有不食人間煙火的傾向。孟浩然倒是貨真價實的隱士,但…"
Oct 30
美食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藝頻道》美食達人

"三色灰灰菜 原料:灰灰菜、胡蘿蔔、白蘿蔔、西芹、鹽、味精、色拉油、香油。 做法:將灰灰菜、胡蘿蔔、白蘿蔔、西芹分別切丁;取鍋燒水,把胡蘿蔔、白蘿蔔、西芹分別汆水,汆水時要保持本色,湯內放點鹽、油;鍋內余下少許油,放灰灰菜、胡蘿蔔、白蘿蔔、西芹急火快炒調入味,淋上香油即起鍋。 愛心黃花頭糕 原料:糯米粉、粳米粉、綿白糖、黃花頭、冷水、開水。 做法:將黃花頭揀其嫩尖采下,用水淘去泥沙,將水瀝幹,細細剁勻,將糯米粉、粳米粉、綿白糖、黃花頭末倒在開口缸裏,加冷水拌透,倒在籠格裏用旺火沸水蒸二十分鐘左右,…"
Sep 21
美食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食韻

"實際上直到今天,在亞洲從未有南瓜的野生種被發現過,南瓜起源於亞洲南部之說完全不可靠。在改革開放之後,仍有一些學者認為南瓜起源於亞洲南部,但均未考證,筆者認為只是沿襲前人的觀點而已。 根據考古發掘資料及品種資源的分布,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南瓜起源於中、南美洲。蘇聯植物育種學家和遺傳學家瓦維洛夫於1923-1933年間在蘇聯國內外組織了大量的考察,並概述對大量新品種和新物種的多樣性詳細比較研究的結果時,確定了主要栽培植物的八個獨立世界起源地;認為南瓜屬於栽培植物的南美和中美, [7]…"
Sep 14
美食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食韻

"李昕升·南瓜究竟源自於哪裏?(3)…"
Sep 13
美食 庫 posted a blog post

魏英傑·古清生教我們怎麽吃

早在上世紀90代初,古清生便扛臺電腦上北京,成了當時聽起來還很新鮮的自由撰稿人。之後,他參與《中國可以說不》的撰稿,狠狠火了一把。更多的時候,他默默無聞地在北京的寓所里碼字,賺稿費。2000年,古清生走馬黃河,寫下行走文學作品《黃河彎黃河長》。也許走的路多了,他通曉各地美食,還能動手做上幾樣。久而久之,竟有人稱他是京城美食家。這本《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可以看出許多篇章是他在路上吃喝的產物。比如《黃河的燒烤路線》,單黃河沿岸的烤羊肉串,就讓他說出許多不同來。他的美食路線,大多也正是這樣的平民風格。海帶、灌湯包子、熏雞、烤蛋,都能吃出文化關懷。一味辣椒,也值得他寫下洋洋幾十篇辣椒主義的檄文。這本書,可以說是一個饕餮者積四十載濫情於民間美食的“罪證”。古清生喜歡上網,平常沒事就趴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在一個論壇里玩兒。他好酒,喝幾杯後常跑上來說幾句看似不著邊際,卻又雋永幽默的話。這本書里大多篇章早在網上拜讀過。古清生寫的東西可謂不少,散文、小說也出了十好幾本。有朋友卻獨獨喜歡他的這些美食文章。他說,這些美食文章是古清生作品最有可能在50年後還有人在讀而且擊節叫好的。古清生的美食…See More
Mar 16
美食 庫 posted a blog post

玫瑰水手·說“吃”——讀古清生美食美文

中國是一個好吃的國度,這從“吃”字上就可以得到驗證。吃,分開來是口乞,它從口旁,而不是月旁,說明中國人吃是為嘴,而不是為肚子。京城美食家古清生這幾年行走了不少地方,也吃了不少地方的風味美食。此君以前當過地質隊員,風餐露宿大概是常有的,一飽了肚子,馬上就把對食品的感覺從胃里提到嘴巴上來了。飽了口福之餘,從牙縫里剔出些感想來,寫了不少美食文章。吃,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連李逵這樣的粗人,久未沾腥,也要大罵“嘴里淡出個鳥來”。最平常的事,往往是最不能拿來說事的——因為人人都懂,稍不留意,就會露拙。古清生不怕,因為他是吃人之未吃:“廚師做的是天下頭一號文章,色香味具全的一道菜,有美術作品的感觀刺激,音樂作品的綿綿餘韻,清炒是一盤詩,紅燒是一碗雜文,涮火鍋恰如寫隨筆,爛燉的大鍋中當然是一部長篇小說。”(《中國菜》)——您說,有把涮火鍋當隨筆吃的嗎?讀古清生的美食文章,你有時恨不能把作者從文字背後揪出來狠狠揍一頓:他的筆墨恰似鄰家飄出的菜香,在你餓著肚子的時候鑽進你的鼻子,一點一點折磨著你的胃,口水欲滴卻不能畫餅充饑,那種無處著力的感覺。“然含湯於口,亦如將黃河的月亮含於口中,滿腔的柔情在味蕾之上…See More
Mar 14
美食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訪問古清生(下)

2、我記得您有一句話,說“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實際上就是一部美食史。”您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對美食有研究的?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興趣?我想,我是一個喜歡孤獨和寧靜的人,我的文章也是有孤獨和寧靜的味道。《不》出版後,接受了世界上許多著名通訊社的記者采訪,思考了許多世界的問題,這樣一路梳理過來,明白中國現在的文化學術與西方的距離,我們是騎著自行車去研究,人家是坐著汽車去研究,差距就這麽大。但是,有一塊是空白,農耕文明,或曰農耕文化。食文化是農耕文化的外殼。我叔叔現在還在江西的老家耕種,我愛鄉土,愛那桃花源般的世界,我寫了南方很多的鄉間美食。我也發現自己,最是適合研究這一塊,我又做過地質隊員,我稍許知道一點地質構造、地理特征,以及上麵的植物與生物。所以,從此潛心研究食文化,是研究中國原生態的農耕文化。古清生:呵,我主要是作家,其次才是美食家,而且有些偏食,喜歡鄉土的東西。實際上以美食為題材寫作,與別人用其他題材寫作是一樣的,有的作家喜歡寫性,有的作家喜歡寫戰爭,美食是一個載體,美食寫作最終反映的是這個地方的人文、地理、物產、氣候、歷史和生活方式,是寫人間社會的。我每年都有大量的時間出去行走,當年與中…See More
Mar 10
美食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訪問古清生(上)

答《精品導報》記者趙君華問一、關於書1、《大嘴吃八方》用靈動智慧的語言煲人生之滄桑,令人在品美味、嚼美食、流連歲月與市井風情之際精神大爽,胃口頓開。獲得一種酣暢淋漓的閱讀享受。我特別想知道,這樣一本洋洋灑灑、內容豐富的散文,您是怎麽一點一點寫出的?古清生:謝謝關注,謝謝讀者。《大嘴吃八方》實際上是一部味覺遊歷書,其中有一些是我自己燒的菜,大多數是南北奔走中品味到的美食。我不止是寫了這一本散文,2003年出過一本《左燒烤右煨湯》,新近由“兄弟文化”出一套三本,美食文章我寫了十年,其間有一些中斷,主要是寫小說和其他文章去了。我最早是在《人民政協報》開的專欄,編輯紫訾是位漂亮的河北女孩,她喜歡這樣的文字,用黑體字印刷,這在報紙上是沒有過的。初始只寫自己做的菜,純屬遊戲之作,也寫過一些少年時代吃的東西。後來,發現美食里麵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就著意去考察了。我寫人文地理就從美食開始。“兄弟文化”的李永平先生認為,我是找到了一個狀寫中華文化的好的殼,食是一個文化載體,它的內容可包含的太多。二、關於美食2、這是一本美食散文。您最希望讀者在什麽樣的環境下,以什麽樣的心態閱讀這本書?讀完能獲得什麽樣…See More
Mar 6
美食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瑪曲:那遼遠的香巴拉(5)

不足半個小時,逛罷全城,我住在瑪曲最豪華的賓館,日價35元,但衛生間沒有完成裝修,掛著鐵鎖,它幾乎鎖得我絕望,這是多麽遙遠的地方啊。在西傾山下的瑪曲城,也可以遙望瑪曲草原,那黃河大橋也不甚遙遠。城外的草原,也是黃河灘。 縣城有一個奇觀未曾看到,城中下雨,西傾山上落雪,城中雨點滴噠,西傾山上雪花飄飄,城山恰是兩重天,是為邊際氣象。然而,城中看月不稀奇。是夜,我從團縣委副書記家吃糌粑回賓館,月亮已經升起來。月夜,瑪曲的天空似乎很低,幽藍的夜空,仿佛是一個幕景,上麵掛著一個又大又圓的月亮,月亮是亮透了的月亮,它很近,就像從黃河灘上升起來。…See More
Dec 18, 2022
美食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瑪曲:那遼遠的香巴拉(4)

據稱大禹是羌人,他帶領部落治水,從積石山沿河而下。如果是這樣,姜子牙姜太公也是羌人,他曾垂釣渭水,渭水從陜西東南進入黃河中遊,在西岳華山下的潼關與黃河交匯。羌人中的黨項羌,寫下過輝煌的歷史,他們興盛的時期,以叠部為中心跨越甘青兩大地區從事生產和軍事活動,到公元7世紀歸入唐朝,唐朝詩人王之渙寫過著名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由於在唐朝時受吐蕃的強大軍事威脅,時任大唐帝國西戎州都督的黨項首領拓跋赤辭要求向內遷徙,唐朝批準了他們這個請求,黨項羌於是遷徙靈、慶、銀、夏(今隴東和寧夏)諸州。此後,經過唐朝和五代的發展,黨項羌部落越來越強大,到北宋時期,他們終於在徙居地建立起了勢力強大的西夏王朝。西夏王朝的遺址,賀蘭山下的銀川城郊,號稱東方金字塔的夏王陵陵墓群保持至今,氣勢恢宏,布局廣泛,荒原之上一座座王陵泛著橙黃的光澤,它們是那個消失了的西夏王朝的物理記憶。當代作家張賢亮在此邊上辟有一個西部影視城,以出售荒涼著稱。這里,仍是黃河之濱,但已經是回族人主要生活的區域,他們創造的花樣繁多的小麥麵食只有意大利人可以相提並論。黃河始於泉,自約西宗列盆地,星宿海,至瑪曲草原的澤地,黃河聚泉無以計…See More
Dec 16, 2022
美食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瑪曲:那遼遠的香巴拉(3)

我站在一個開著金燦燦的金蓮花的牧場上,聽到一個記者采寫的源於瑪曲草原的現代愛情故事。1989年,18歲的才智讀高中二年級,父親按照藏族家庭要選一個男孩出家去寺院當喇嘛的傳統,讓6個男孩中的老三才智去當喇嘛,才智希望讀書,渴望去外麵的世界,他不願做喇嘛,便選擇了離家出走。才智一路打工一路走,他像一個朝聖者那樣從瑪曲走到拉薩,來到布達拉宮,他遇到一位印度學者,印度學者將才智帶到印度,才智就在異國他鄉學習電視節目制作,他很快學會了英語。一天,才智遇上一位來印度旅遊的英國女孩凱蒂,她似乎在見到才智的剎那便感到才智就是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她與才智交談,才智向她講述了自己不願當喇嘛的出走經歷以及那無比美麗的家鄉瑪曲,讓凱蒂聽得入迷,回到英國不久,凱蒂無法等待,時過月餘她就返身來印度看望才智。她確定了,才智就是上帝送給她的禮物。凱蒂,一位英國著名銀行家巴克利銀行主席的女兒,她本人畢業於英國名牌大學,在一家雜志社任設計師。凱蒂的父親得知女兒的愛情,他帶著妻子專程去印度會見才智,並將“上帝送給女兒的禮物”帶回倫敦。才智和凱蒂結婚了,才智進入英國電視圈,凱蒂根據她和才智的愛情寫作出版了《娜瑪——一個藏族人的…See More
Dec 15, 2022
美食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瑪曲:那遼遠的香巴拉(2)

生長在青海巴顏喀拉山腳的黃河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英俊男兒,他慕名生活在若爾蓋唐克的白河姑娘美麗溫柔,多情善感,便不遠萬里奔下高原來迎娶心中的白河公主。 經歷無數的日月與險途,黃河王子在索克藏寺山下會見了自東南方到此等待的白河公主,是時鮮花盛開,千鳥啼鳴,百獸齊奔,迎接一場草原上的愛情盛事。白河公主與黃河王子一見鐘情,難分難捨,遂激情相擁,海誓山盟永不分離,合而為一朝著黃河的故鄉青海開始了浪漫的情奔。…See More
Dec 14, 2022
美食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瑪曲:那遼遠的香巴拉(1)

心緒一樣的風柔涼地漫過肩頭,四千米的青藏高原上,陽光瀑轟然淩空傾瀉,灼熱而燦爛地砸在金葵花仰望的臉龐,巴顏喀拉山峰積萬年沈寂的冰雪,它們泛著白亮的冷寒,陽光逼射處,風化的山峰頂著聖潔的光芒。大地上鋪滿灰白的砂礫,以及從砂礫鑽出的青草,那些意念般的飛蝶,隨風飄舞,像生命的葉子,或是神山的詩句。時間里彌漫橙色的芬芳,七月的高原是生命的季節,斑頭雁和黑頸鶴馱來清澈的寧靜;藏羚羊、野牦牛、白唇鹿、梅花鹿、棕熊和黃羊各自悠遊或奔走;紫色的高山紫苑、黃色的垂頭菊、粉色的馬先蒿、矜持的點地梅、豪放的報春花、精靈的紫雲英,一簇簇地開放在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草類和金露梅、紅柳的灌木叢中。隱約的清麗,被水光鍍亮。我俯下身,手撫黃河源曠世長風刻寫的蒼涼,在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西宗列盆地上,卡日曲,有五個清泉,約古宗列曲,有一個清泉,兩線細水淙淙湧出了黃河細宛初流,叮叮咚咚金屬質地的流響從各姿各雅峰和雅拉達澤峰下升起。天藍如海,雲朵靜謐潔白,雄鷹的翅膀切割太陽的金牧草,凝滯或永逝的歌謠,在時間里被拉長,如愛戀的誓言,它響徹心靈,高原空谷,盆地上的河床,淺水漫溢第四紀的砂礫沈積,那些冰川的足跡,草灘上的草,如《格…See More
Dec 12, 2022
美食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伐掉白楊樹(4)

無處可逃啊!我拔出瑞士軍刀,我的臉上挨了星天牛一鞭,一條火辣辣的長痕,我怒起揮刀,卻砍不著星天牛鋼鞭的觸須,它是有彈性的,飛速旋轉的,我聽見星天牛哈哈大笑,它們將盔甲般的鋼翅哢嚓哢嚓地抖動,尖咀殼里噴出一股腥綠的白楊樹的綠汁。你死定了。大星天牛說。我們不會放你走的,我們好容易來開發西部,在這里建設了根據地,決不容你打小報告,我們天牛界也不是任人宰割的。我要殺死你們!我說。滾開,全部都滾開,誰攔著我就殺死它!我拼命地叫喊,使勁地揮瑞士軍刀,但是這刀實在微不足道,跟一個人搏斗還可以,跟星天牛搏斗沒有用處,夠不著它們。我渴望有一支火焰噴射器,有火焰噴射器就可以將這幫家夥的爪子和翅膀完全燒掉。燒掉以後,撒上鹽和胡椒粉,吃香噴噴的烤星天牛。別做美夢了!忽然一聲頓喝,我前面站著一個巨大的星天牛,它像一個京劇里麵的人物,臉被塗得花花綠綠,只有眼睛和嘴巴張揚著,它的身邊站著一群花星天牛,花星天牛也像京劇里麵的人物,不過都是小書童般,它們踩著鼓點子咚咚咚地打轉轉,它們每一個面孔都充滿殺氣。你要怎麽樣?我說。這時候我突然想起來,這幫家夥都是吃素的,只要吃素,就好說得多。我頓時就把聲音提高了。誇什麽海口?你…See More
Dec 10, 2022
美食 庫 posted a blog post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伐掉白楊樹(3)

有一種涼,它是從背心透入胸脯的,這種感覺源於生命,像催化劑的注入,在很多的聖潔的黎明,我都情不自禁地歡呼攀藤類植物向上的生長並系統般地將花朵打開,那藍天是一種永世的慈祥。許是在黃河源上已經打造出一顆很硬的心,我搖晃著向前走,右手間或按一按腰間的瑞士軍刀,我想假如我是一個匪徒,我還會有什麽懼怕?我是匪徒……啊,這是多麽好的一個心理置換啊!我以匪徒的心情走馬黃河,它將是我的關於河流的感受。很多年前,我流落在一個湖心島上,湖心島充滿大雁的腥氣,島上有非常多的腹蛇,它們盤成圓圈的身體是一種令人看上去極不舒服的土黃色,它們的眼睛可以發射遠紅外光,我把許多火柴頭子撚成粉末塗在腳上,它多少有一些雄黃的味道,蛇是討厭雄黃味道的。我現在想,我應該用什麽來防範星天牛?一股黑的夜風持續盤旋,我聽見風中好像有一種異聲,它不會是來自高廟的呢?中衛有一座廟,自古就是樓房的格局,所以叫做高廟。啤酒之內的酒精開始發作。我素來懼低度酒,我喜歡65度的互助大曲和67度的衡水老白干,再不濟也要56度的二鍋頭。一喝低度酒我就完蛋,除非喝高了以後再喝一點啤酒來解白酒,一般情況下都是這樣。我其實在大多數的時間是拿心情把自己灌醉的…See More
Dec 7, 2022

美食 庫's Blog

玫瑰水手·說“吃”——讀古清生美食美文

Posted on March 5, 2023 at 10:57pm 0 Comments

中國是一個好吃的國度,這從“吃”字上就可以得到驗證。吃,分開來是口乞,它從口旁,而不是月旁,說明中國人吃是為嘴,而不是為肚子。

京城美食家古清生這幾年行走了不少地方,也吃了不少地方的風味美食。此君以前當過地質隊員,風餐露宿大概是常有的,一飽了肚子,馬上就把對食品的感覺從胃里提到嘴巴上來了。飽了口福之餘,從牙縫里剔出些感想來,寫了不少美食文章。吃,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連李逵這樣的粗人,久未沾腥,也要大罵“嘴里淡出個鳥來”。最平常的事,往往是最不能拿來說事的——因為人人都懂,稍不留意,就會露拙。古清生不怕,因為他是吃人之未吃:“廚師做的是天下頭一號文章,色香味具全的一道菜,有美術作品的感觀刺激,音樂作品的綿綿餘韻,清炒是一盤詩,紅燒是一碗雜文,涮火鍋恰如寫隨筆,爛燉的大鍋中當然是一部長篇小說。”(《中國菜》)——您說,有把涮火鍋當隨筆吃的嗎?…

Continue

魏英傑·古清生教我們怎麽吃

Posted on March 4, 2023 at 10:30am 0 Comments

早在上世紀90代初,古清生便扛臺電腦上北京,成了當時聽起來還很新鮮的自由撰稿人。之後,他參與《中國可以說不》的撰稿,狠狠火了一把。更多的時候,他默默無聞地在北京的寓所里碼字,賺稿費。2000年,古清生走馬黃河,寫下行走文學作品《黃河彎黃河長》。也許走的路多了,他通曉各地美食,還能動手做上幾樣。久而久之,竟有人稱他是京城美食家。

這本《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可以看出許多篇章是他在路上吃喝的產物。比如《黃河的燒烤路線》,單黃河沿岸的烤羊肉串,就讓他說出許多不同來。他的美食路線,大多也正是這樣的平民風格。海帶、灌湯包子、熏雞、烤蛋,都能吃出文化關懷。一味辣椒,也值得他寫下洋洋幾十篇辣椒主義的檄文。這本書,可以說是一個饕餮者積四十載濫情於民間美食的“罪證”。…

Continue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訪問古清生(下)

Posted on March 2, 2023 at 5:00am 0 Comments

2、我記得您有一句話,說“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實際上就是一部美食史。”您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對美食有研究的?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興趣?

我想,我是一個喜歡孤獨和寧靜的人,我的文章也是有孤獨和寧靜的味道。《不》出版後,接受了世界上許多著名通訊社的記者采訪,思考了許多世界的問題,這樣一路梳理過來,明白中國現在的文化學術與西方的距離,我們是騎著自行車去研究,人家是坐著汽車去研究,差距就這麽大。但是,有一塊是空白,農耕文明,或曰農耕文化。食文化是農耕文化的外殼。我叔叔現在還在江西的老家耕種,我愛鄉土,愛那桃花源般的世界,我寫了南方很多的鄉間美食。我也發現自己,最是適合研究這一塊,我又做過地質隊員,我稍許知道一點地質構造、地理特征,以及上麵的植物與生物。所以,從此潛心研究食文化,是研究中國原生態的農耕文化。…

Continue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訪問古清生(上)

Posted on March 1, 2023 at 10:30pm 0 Comments

答《精品導報》記者趙君華問

一、關於書

1、《大嘴吃八方》用靈動智慧的語言煲人生之滄桑,令人在品美味、嚼美食、流連歲月與市井風情之際精神大爽,胃口頓開。獲得一種酣暢淋漓的閱讀享受。我特別想知道,這樣一本洋洋灑灑、內容豐富的散文,您是怎麽一點一點寫出的?

古清生:謝謝關注,謝謝讀者。《大嘴吃八方》實際上是一部味覺遊歷書,其中有一些是我自己燒的菜,大多數是南北奔走中品味到的美食。我不止是寫了這一本散文,2003年出過一本《左燒烤右煨湯》,新近由“兄弟文化”出一套三本,美食文章我寫了十年,其間有一些中斷,主要是寫小說和其他文章去了。…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