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ion for Form's Blog (242)

朱光潜·阿諾德 7

《批評論文》集和《文化與無政府狀態》兩書以外,阿諾德尚著有《論 翻譯荷馬》(On Translating Homer)與《凱爾特民族文學研究》(Study of Celtic Literature)諸書。但在批評學史上的位置,這些宏篇巨製還不如他在 1853 年做的那一篇寥寥數千言的《詩集序》(Preface to Poems 1853),在這篇序里他反覆推論做詩選擇材料的問題。

西方文學史上一個大懸案就是材料(matter)與形式…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December 12,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朱光潜·阿諾德 6

綜此諸因,猶太主義產生世間極虔誠的宗教,希臘主義產生世間極燦爛的哲學。阿諾德以為文化在趨赴完美,希臘主義與猶太主義不可缺一,缺一則流於畸形發展。盎格魯薩克遜民族都偏於猶太化,缺乏希臘化。英國固然,美國亦復如是。法國學者勒南(Renan)批評美國說:「像美國一類的國家盛倡普通教育而無鄭重的高等教育,將來智力平凡,習俗陋,精神膚淺,普遍學問缺乏,必貽無窮之後悔。」阿諾德引這段話,謂為 知言。一言以蔽之,英美都難免為腓力斯氣所征服,非極力提倡希臘主義。 而這種責任就是批評學者的責任。

《批評論文· 第一集》以 1865 年出版。

到 1888 年他又出了一部《批評論文· 第二集》,第一集所載的是廣義的批評,大半講歐洲思潮和學風,第二集所載的是狹義的批評,專講文學,其中除《托爾斯泰》,和《阿米兒》 (Amiel)兩篇以外,都是討論英國詩人,如《彌爾頓》、《格雷》、《濟慈》、 《華茲華斯》、《拜倫》、《雪萊》,等篇。第一篇為《詩學研究》(The Study of Poetry),最為重要。在這篇文章里阿諾德提出一種衡詩的標準。…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December 9,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朱光潜·阿諾德 5

在學術上真有大建樹的人才能被選入院,所以法國學者以入選為最大榮譽。凡是會員著作須經全院會員審定,才出版。凡是書籍一經法蘭西學院審定,便聲價十倍,所以非會員也往往進呈著作,請求審定。

此外院中會員又常分工研究古今名著,發行論文。他們對於國語的標準也極力注意厘定。開全院會議討論如果沒有解決,就特別組織委員會去研究,其審慎可想而知。因此,法蘭西學院成為學術界的掌權衡的機關。各種學問都賴他們定標準。…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25,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朱光潜·阿諾德 4

偉大創作發生,都在生發期。法國當盧梭、伏爾泰提倡人權民約諸說以後,學者如果讓這種學說自由擴張,結果應該造成一種生發期,類似文藝復興。不幸法國革命成為墮胎藥,沒有讓新思想充分地蔓延,就把它弄到流產了。這個時期沒有產生偉大創作,就因為這個原故。

因此阿諾德極力主張批評學者應該保持一種「無所為而為」的精神(disinterestedness),所謂「無所為而為」,就是純講學理,不粘落實際…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22,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朱光潜·阿諾德 3

批評力較之創作力,高下誠有懸殊。但是沒有批評,創作也決難有大成就。要想偉大的創作出現,天才(the power of the man)與時會(the power of the moment)必須互相湊合。所謂時會,便是當時思想潮流(current of…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20,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朱光潜·阿諾德 2

從來忙人很難得成詩人,阿諾德卻是一個例外。他生當十九世紀中葉,當時浪漫主義的流風餘韻還極盛。與他同時的丁尼生和布朗寧(Browning)都受有濟慈(Keats)和雪萊的影響。阿諾德寢饋於希臘文學甚久,頗不同情於浪漫主義。

他是浪漫時代中唯一的古典詩人。他卻不像十八世紀的假古典派學者,他的詩真能表現幾分希臘作風,極力於莊嚴沖淡中流露深情至理。…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20,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朱光潜·阿諾德 1

留心英國文物習俗的人們大概都覺得英國人民穩健,只是因為他們笨重;英國社會安定,只是因為它沉滯。他們只有一套「文雅人」的衣缽,父傳子,子傳孫地沿襲下去。



社會中仿佛有一種洪爐烈焰,從此中熔鑄出來的人簡直都是一模一樣。在一般所謂英國「文雅人」看,人生在世,只要能信上帝,尊英皇,服從中級社會的道德,就算是心滿意足了。但是在這種沉滯的社會裡,偶爾跳出一二個性堅強的人,他的特立獨行的膽與識,卻又非其他民族所能產出。阿諾德便是一個錚錚佼佼的人物。



他生在維多利亞後時代,家家都在歌誦太平,以為英國文化好到無以復加了,他卻一個人喊着說:「你們都是一般腓力斯人(Philistines)呀!只有自由思想才可以引導你們向光明處走,快從迷夢中覺醒罷!」



在批評方面,他祖述聖伯夫,但是他又景仰歌德和海涅…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13,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孫萌「詩性」概念的提出 下

詩性思維以肉體感覺和情感體驗為認知的基礎,以想像為思維的動力,從而揭示出原始的詩性思維具有強烈的情感性特征。「詩的最崇高的工作就是賦予感覺和情欲於本無感覺的事物。兒童的特點就在把無生命的事物拿到手裏,戲與它們交談,仿佛它們就是些有生命的人」,詩是人內在的情感、精神世界與現實的物質世界之間的橋梁。…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12,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孫萌「詩性」概念的提出 上

一創造力的頌揚:維柯與「詩性智慧」

「詩性」一詞源出於18世紀意大利學者維柯(1668—1744)的《新科學》,維柯把人類原初狀態時所具有的思維方式稱為「詩性智慧」,詩性的語言、邏輯、倫理、經濟、政治、物理等都屬於詩性智慧。「詩性智慧」是人類最初的智慧,古代各民族都以「詩性智慧」的精神方式創造了最初的文化模式,並由這種思維認知方式決定其行為模式,所以,詩性智慧也可稱為詩性思維。從人類學上來說,詩性智慧類似於人類學家講的原始思維,從現代意義上,又近乎美學講的藝術思維。



詩性智慧是建立在感性基礎之上的具有豐富想像力的創造性智慧,它的核心特征是通過想像和隱喻,使客觀事物成為主觀情感的載體,創造出新的心物合一、情景交融的意象和境界。…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8,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論維柯的詩性智慧 下

最初的人民仿佛是人類的兒童,還沒有能力去形成事物的可理解的類概念,就自然有必要去創造詩性人物性格,也就是想像的類概念,其辦法就是制造出某些範例或理想的畫像,於是把同類中一切和這些範例相似的個別具體人物都歸納到這種範例上去。通過想像的類概念,原始人以自己的方式建築的他們眼中的世界。

「詩性智慧」作為原始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是以直觀的方式對生命進行的一種關照,代表著人類的生存品質,呈現出創造性、想像性、超越性與整體性的特點。



詩性智慧的創造性與想像性是一體的。「原始人在他們的想像無知中,卻只憑一種完全肉體方面的想像力。而且因為這種想像力完全是肉體方面的,他們就以驚人的崇高的氣魄去創造。」…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6,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論維柯的詩性智慧 上

摘要:一直以來,人們對維柯在歷史哲學上的地位推崇很高,而他在認識哲學及美學上的貢獻則不予重視。但是他在《新科學》中所提出的「詩性智慧」,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漸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與研究。「詩性智慧」作為原始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是以直觀的方式對生命進行的一種關照,代表著人類的生存品質,呈現出創造性、想像性、超越性與整體性的特點,給後人深遠的啟示。

揚姆巴蒂斯塔·維柯(Giovanni Battista…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4,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桂錄: 另一種聲音: 維柯、巴雷蒂對”中國神話”的解構 5

不過在巴雷蒂看來, 沒有強大軍隊的護佑, 孔子為他遼闊的國家所設計的僅僅借助於禮教道德的所謂完美的政治體系, 只不過是空中樓閣。他說孔子這個可憐的人似乎”忘記了政府應該有強大的軍隊: 五六萬韃靼人, 一個普魯士兵團就能對付, 猶如喝個生雞蛋那樣容易, 可是韃靼人在上個世紀竟輕而易舉地摧毀了那個政府, 如同將一塊布撕成碎片。然後韃靼人不費吹灰之力地越過長城, 將皇帝從禦座上趕走後, 把他們中的一個人立為皇帝, 只有老天知道他的腳上有沒有穿襪子! 幸虧, 中國人沒有比韃靼更糟糕的鄰居!”

我們注意到巴雷蒂這樣的論調, 在他之前已經出現在英國作家笛福( Daniel Defoe) 的筆下。後者在《魯濱遜飄流記》中更是嘲弄與鄙夷著”不堪一擊”的中國軍隊。利瑪竇在 1584 年寫的一封信中也說: 中國人是可憐的戰士,…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3,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桂錄: 另一種聲音: 維柯、巴雷蒂對”中國神話”的解構 4

2

如果說維柯的中國文化觀是他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那麽巴雷蒂對中國文化的指責則是其情緒衝動的產物。

朱塞佩·巴雷蒂( Giuseppe Baretti, 1719-1789)18 世紀意大利著名的文學評論家, 1719年出生於都靈, 早年曾在帕爾馬和米蘭生活, 1751 年起僑居倫敦, 同當時名聞遐爾的英國作家、詩人、文學評論家約翰遜( Samuel…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21,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葛桂錄: 另一種聲音: 維柯、巴雷蒂對”中國神話”的解構 3

傳教士李明雖然不能接受某些中國野史關於中國歷史有 4 萬年的說法, 但承認中國歷史的古老, 這從中國聖人孔子的著作中得到證實,根據年代學, 算起來有 4 千年, 這一算法也很難與拉丁文《聖經》的推算相吻合。李明雖然對中國許多事物傾情贊美, 但對中國藝術卻全面譴責。比如他對中國繪畫的評價即是: “ 除了漆器及瓷器以外, 中國人也用繪畫裝飾他們的房間。盡管他們也勤於學習繪畫, 但他們並不擅長這種藝術, 因為他們不講究透視法。”

這影響到了維柯對中國繪畫藝術的見識。維柯說: “盡管由於天氣溫和, 中國人最精妙的才能, 創造出許多精細驚人的事物, 可是到現在在繪畫中還不會用陰影。繪畫只有用陰影才可以突出高度強光。中國人的繪畫就沒有明暗深淺之分, 所以最粗拙。至於從中國回來的塑像也說明中國在澆鑄( 或塑)…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20,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葛桂錄: 另一種聲音: 維柯、巴雷蒂對”中國神話”的解構 2

1.2 關於中國歷史的古老性

在維柯看來, 中國歷史並不像中國人所” 枉自誇耀”和一些歐洲推崇者所相信的那麽古老。他說:人們已發現中國人和古埃及人一樣, 都用象形文字書寫。不知經過多少千年, 他們都沒有和其他民族來往通商, 否則他們就會聽到其他民族告訴他們, 這個世界究竟多麽古老。正如一個人關在一間小黑屋里睡覺, 在對黑暗的恐怕中覺醒過來, 才知道這間小屋比手所能摸到的地方要大得多。在他們天文時歷的黑屋中, 中國人和埃及人乃至迦勒底的情況都是如此。

在《新科學》中, 維柯不斷重復著他的這一結論, 即中國歷史不可能那麽悠久。他的主要依據就是” 中國人直到今日還用象形文字書寫”, 主要原因則是”閉關自守”, 生活”在黑暗的孤立狀態中”, 於是” 他們就沒有正確的時間觀念”。維柯進而又說: “…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17,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葛桂錄: 另一種聲音: 維柯、巴雷蒂對”中國神話”的解構 1

摘要:18 世紀歐洲波瀾壯闊的”中國熱” 浪潮中, 我們也聽到了試圖解構耶穌會士筆下”中國神話” 的另一種聲音, 意大利作家維柯和巴雷蒂最具代表性。維柯對中國文化的批評是他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體現出一個哲學家獨立反思後的收獲, 而巴雷蒂對中國文化的指責則是其情緒衝動的產物, 在他們身上較早呈現出歐洲人對中國態度的轉變。



1597 年在意大利出版了第一本中國題材小說, 可謂 17、18 世紀歐洲盛行”中國熱”的前奏。這就是曼圖瓦( Mantova) 的阿里瓦貝內…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16, 2023 at 8:00am — No Comments

駱冬青 ·論 《聊齋誌異 》的詩性敘事 7

歷史不容假設,但是詩人卻常常從歷史的事象中,看到歷史發展的別一種可能,並且以假定的情境,虛擬歷史可能出現的另外結果。對於歷史的敘事,也就可以從歷史的多面性 、多變性;可能性 、偶然性出發,作出新的探索。在「若非如此,便當怎樣」及 「假如這樣, 便會如何 」的敘事中,為歷史提供另一種圖景 。

《聊齋誌異 》中 《楊大洪 》篇,寫明代名臣楊漣微時,因科試後報優等單中沒有自己,而咽食入鬲, 成為病塊。後求得一道士幫助,將噎阻之飯塊嘔出,霍然病愈。該篇記此異聞乃是為了探討歷史的另一種可能性,即楊漣假如能追上道士求仙問道, 就可以成為天仙 。而 「異史氏曰: 公生為河岳,沒為日星,何必長生乃為不死哉! 或以未能免俗,不作天仙,因而為公悼惜;余謂天上多一仙人,不如世上多二聖賢,解者必不議予說之慎也 。」針對楊漣當時未能免俗而未能成仙的說法,蒲氏進行了反駁,…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1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駱冬青 ·論 《聊齋誌異 》的詩性敘事 6

《晚霞 》篇末 「王欲強奪晚霞。端懼,見王自陳夫婦皆鬼。驗之無影而信,遂不之奪。但遣宮人就別院傳其技。女以龜溺毀容, 而後見之 。教三月,終不能盡其技而去 」, 亦留下了一個開放的結尾。而 《績女 》中 「偶

墮情障,以色身示人 」的女仙,於懺悔後, 「遂模被出。媼追挽之, 轉瞬已失」, 與《聊齋誌異》許多篇的結尾一樣, 都是從「不知所終」而終 。所以, 《聊齋誌異》的 「以詩運事 」,又體現為用詩的敘事方法對事情進行剪裁,以一種 「未完成 」的「完成」創造出詩的意境。

3. 詩史互證

中國歷史的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不過是圍繞最高統治者而作的歷史敘事,盡管看起堂皇正大, 但是以權力為核心,按照權力大小決定人物及事件重要性的 「正史 」,…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2,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駱冬青 ·論 《聊齋誌異 》的詩性敘事 5

其實,在古典詩歌 、尤其是絕句中, 詩情的呈現大多是以敘事的巧思來達致的 。其中,結尾的構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絕句只有四句, 前兩句要以敘事來引出情感,而末兩句就必須能夠充分地表達情感 。因此,從敘事向著抒情的轉換就全憑著末兩句或一句。前二句寫事,後二句言其情,抒情自敘事中自然發出 。詩意的產生別有一種常見的方式,即「截句」式敘事,敘事被從中間截斷而形成 「開放性結局 」。



契訶夫曾教初學寫小說者剪去開頭 、截去結尾,即為較好的小說, 亦此意也。人們或稱 《聊齋誌異 》為「小說中的絕句 」,除了其詩性的結構及核心部件外,也與 《聊齋

誌異》在許多小說結尾的經營上借鑒了詩中絕句的敘事方法有關。…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30,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駱冬青 ·論 《聊齋誌異 》的詩性敘事 4

這也可由《聊齋誌異》中很多篇章都是由一個核心的詩的「意象」所構成的來看出。例如「黃英」、「湘裙 」、「晚霞」等,都是從凝結詩情的意象出發,或描述、或明喻 、或隱喻、或擬喻而展開敘事的。因此, 《聊齋誌異》的「因詩生事」就不僅是一個創作構思觸發點、出發點的問題,而是作者灌注情思的一種方法,是小說敘事的虛構性所依賴的重要根源。

  1. 以詩運事

小說的敘事,歸根結底是通過情節來建構 。在詩意的結構之中,小說情節成為 「情」節, 即以情感的節奏和情感的流動進行敘事。 「以詩運事 」, 就是將抒情的內在韻律作為敘事的主線, 從而產生詩意的境界。…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28,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