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前所未有的秋天建造了高高的穹頂,
這個穹頂受命不能遮擋住雲彩。
人們感到驚奇:九月的時節已經來臨,
冰涼、潮濕的日子究竟跌落在哪裡?
渾濁的渠水變得一片碧綠,
蕁麻的芬芳,比玫瑰更加濃郁。
魔鬼的紅霞,不可忍受,令人窒息,
我們所有人終身都會銘記在心。…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26, 2025 at 3:37pm — No Comments
這裡的一切將比我活得更久長,
一切,即便是破舊的鳥巢,
以及這空氣,春天的空氣,
它剛好完成了越海的飛行。
而一個永恆的聲音在呼喚,
蘊含著非塵世的不可抗拒性,
在鮮花盛開的櫻桃樹上空,
輕盈的月亮流溢著清輝。…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18, 2025 at 2:18pm — No Comments
我見過冰雹之後的原野
和感染了鼠疫的畜群,
我見過葡萄一串又一串,
當秋寒襲來的時辰。
我還記得,靜夜裡
草原上的烈火,如幻如夢……
但我覺得恐怖的是,你
受盡煎熬的靈魂被洗劫一空。…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18, 2025 at 2:14pm — No Comments
每一天都有新的焦慮,
黑麥散發愈加濃郁的麥香。
倘若你被放置在我的腳跟,
可人兒,你就安靜躺著。
黃鸝在寬廣的槭樹叢鳴叫,
直到深夜也不能消停。
我樂意驅趕快樂的黃蜂,
不讓它們騷擾你綠色的眼睛。…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18, 2025 at 2:13pm — No Comments
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在 1987 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演說中,與阿赫瑪托娃(Anna Akhmatova)相關的上下文,以及一些註解。
以下是與阿赫瑪托娃有關的幾段節錄,含在演說中提到她的部分: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reconcile one to this…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18, 2025 at 2: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18, 2025 at 2:00pm — 1 Comment
我有時想,我們存在的水流很少能被抓住,因為我們不僅承受其變幻不定的性質,而且承受其四肢的簡單運動,後者將我們帶向我們想去的地方,垂涎的岸邊,不同的愛豐富著我們;這一運動從未完成,很快,形象被忽略,像我們思想中球形的芳香。
渴望,渴望它知道,我們從我們的黑暗中並不拽出更多,除非從一些帶著不可見的火焰和鏈索的絕對精神出發,後者慢慢浮現,一步一步,讓我們發出光。
美,獨自造就它卓越的床,奇異地在眾人間樹立它的名譽,在眾人旁邊,但隔著距離。
讓我們種下蘆葦,讓我們在山丘上,在我們精神的傷口邊緣種植葡萄。殘酷的手指,謹慎的手,這可笑的地點是吉利的。…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25, 2025 at 2:00am — No Comments
沒有運動的書。但書在今天有彈性地被接納,激起一種牢騷,舉行一些舞會。
如何說出我的自由,我的驚異,在千百次迂回後;沒有底,沒有極限。
有時,一匹馬的年輕的影子,一個孩子的遙遠的影子,光明地駛向我的額頭,跨過我的擔憂。為此,泉水在樹下重又吟唱。
我們渴望對愛我們的人的好奇心保持陌生。我們愛他們。
光有年齡。夜沒有。但什麼是這整個源泉的瞬間?
不需要懸掛的,好像覆蓋著雪的好幾個死者。只需一個,裹著細紗。而沒有復活。…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15, 202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閃電令我存在下去。
只有與我相似的人,妻子或丈夫,能將我從昏沉中喚醒,掀起詩,把我拋給古老荒漠的尺頭,讓我去戰勝,決不是其他人。不是天空,不是幸運的土地,也不是讓我們戰栗的事物。
龜,我只伴你起舞。
人們不會這樣開始一首詩:沒有他自身或世界的一塊錯誤的土地,沒有最先那些詞的無知的稻草。
在詩中,每個字,或幾乎每個字,必須在它原初的意義上被使用。有些字鬆動,成為多意義的。遺忘症患者的字。孤獨之星高高舉起。
詩,從我身上盜走了我的死。…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11, 202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通過炮筒的嘴,下起了雪。這是我們頭顱中的地獄。同時,這是我們指端的春天。這是重新被允諾的步伐,熱戀的土地,茂盛的草。
精神,像每一件事物,戰栗了。
鷹在未來。
每一次進入靈魂的行動,盡管對靈魂一無所知,都以遺憾或痛苦為結局。必須答允它!
作品是怎麼來的?就像冬天,一根羽毛落在我的窗玻璃上。馬上,壁爐裡升起了劈柴之戰,至今尚未結束。
日常目光的絲一般的城市,坐落在其他城市之間,在只有我們足跡的大道上,在閃電的翅翼下,閃電應和著我們的期望。…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7, 2025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法度之詩是文明的腳手架,核心特質是遵循詩歌傳統的形制規范(如平仄、對仗、音步、韻律),注重修辭技巧的精密編織,其價值在於將人類對語言秩序的掌控推向極致,在有限框架內創造目標明晰的言說和表達。通靈之詩是語言的巫術,核心特質是突破理性邏輯與語法規范,通過意象的蒙太奇、語感的震顫與直覺的閃電,捕捉意識深層的原始震顫。當然,絕對的「通靈」可能導致詩歌滑向譫妄,通靈之詩仍需某種隱形的法度作為錨點。比如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看似渾成,實則暗藏《古詩十九首》的法度肌理;蘇軾詩詞的「衝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軌」也並非否定法度,而是將法度內化為「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然呼吸。我們得承認,有些詩人是兼具法度與通靈的。也可以說,所有的通靈時刻都在重構傳統法度,而形式本身亦可成為創新的催化劑。這就是中國詩學傳統中「人工」與「天工」、「法度」與「妙悟」、「規則」與「神韻」的永恆辯證。…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May 24, 2025 at 9:36pm — No Comments
詩歌的「詩」字,其繁體字為「詩」,可見「詩」字由「言」和「寺」組成。國內神話學研究的代表人物——學者葉舒憲提出,「詩」字的造字本義應追溯到祭祀主持者的語言活動,即「寺人之言」。這一觀點得到了許多學者的支持,並認為「詩」字的形成與宗教祭祀密切相關。今晚我也來探討下「詩」字的本義與「寺中之言」的關係。…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May 22, 2025 at 1:30pm — No Comments
在探討「詩」字的語源時,周策縱指出:「中國『詩』字的原始意義實本於迅速的運動和有目標的指向這兩個觀念。而這兩點也正是時間的特質,即流動(flowing)與指向(direction)。」他進一步認為,這種語源上的時間性,使中國詩歌成為以瞬間感受為核心的抒情藝術。詩人創作詩歌,是將當下的思想、感情、印象即時呈現或暗示,而非回憶過去或預測未來。 (cnprose.com)
詩歌作為歷史時間的見證者:…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前言 Affects-Percepts-Powers]…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19, 2024 at 11:00pm — No Comments
[Pg 72]與夢幻的切換。此時,黑暗與光明的故事情境(水平軸),先要透過「狀態差異的強化」增加夢幻的感覺(垂直軸中央),才能導引到左側的衍生矩陣內容:由一張簡單的桌子,變成一個說故事的桌子。在想像「現實與夢幻的開啟」之後,桌子才有說故事的能力。此設計構思的「造形情感喚醒之思考矩陣」參見圖 6.2(c)。圖 6.2(c)顯示,在此對應的矩陣,是用桌子的各角度草圖來呈現。設計者思考的是,桌子要如何說故事,而讓使用者由上看穿桌中的內容。未來,也可以利用調光薄膜的技術加上數位顯示功能,賦予更多元的故事內容。
6.2-3 設計成果的評估…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21, 2024 at 9:30pm — No Comments
以下是最常被“情动转折”研究者提及的学者:
布莱恩·马松(Brian Massumi)是“情动转折”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他强调了情感(affect)作为一种非意识的、预个人的力量,不同于情绪(emotion)和感觉(feeling);情感是身体在与环境互动中产生的潜在能力,具有未被意识形态和语言完全捕捉的特性。
代表作《感性的自治:运动、情感、感觉…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3, 2024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歌德在二十歲時感到很驕傲,因為他的詩寫得很好。康德給歌德寫信說:“你才二十歲,不應該這麽老氣橫秋,你就像一位牧場詩人。”什麽是“牧場詩人”呢?一個詩人坐在牧場上,周圍的一切都是和平、安靜的,詩人沈浸在這種環境中做出美好的詩。然而真正的世界並不會如此和平、安靜,真正的世界是疾風暴雨式的世界,是帶危險性的。人類總喜歡把獅子催眠,使它無害,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把世界圖象化的做法。…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5,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海德格爾為什麽覺得老子思想對他有用?這是因為老子在某些方面和他的思想是相通的。海德格爾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克服形而上學,這一點和老子是類似的,當然在中國哲學里沒有西方這種“形而上學”的概念。老子主要是要克服人道主義,這種人道主義以儒家為代表,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天在人道主義里是被遮蔽的。海德格爾攻擊以形而上學為基礎的人道主義,海德格爾和老子就是在這一點上發生共鳴的。…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uly 26, 2024 at 3:00am — No Comments
“北京大學-香港大學現象學討論會”近日在北大舉行,曹街京教授為這次討論會做了兩場報告,第一場的題目是《現象學與東方思想》,今天的《海德格爾與老子思想》是他的第二場報告。
以下是講座部分:
探討海德格爾與老子思想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海德格爾是二十世紀西方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他曾經想和中國的一位學者一起把《老子》翻譯成德文。你們的張祥龍老師是在巴赫洛拿的博士學位,我是他的指導老師之一,他的博士論文就是關於海德格爾和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子思想之間的關係的。…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uly 3,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7. 結語
符號化的意義世界必然是主體將符號對象「人化」了的世界,符號化的過程離不開主體對客觀世界的體驗與認知。根據後現代哲學視野下體認語言學的語言生成原則「現實—認知—語言」,我們可以將符號生成的認知路徑歸納為「現實—體認—意義—符號」。這一路徑符合符號生成的現實過程,同時也能夠突出體驗人本觀在符號化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我們認為,從人本角度闡釋符號現象具有很大的擴展空間,由此倡導建立符號學下的分支學科「體認符號學」。新時代我們需要這門文科,我們期待著「體認符號學」大行其道。
參考文獻:
[1]程志民,江怡,主編. 當代西方哲學新詞典[M].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郭鴻.…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une 22,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