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以港而興,港興業興。二道街是清乾隆五年(1740年)清政府開放海禁以後,伴隨著青口鎮商業發達而形成的一條老街。文章分析了二道街的形成過程、一度繁華一度衰落的原因,據此提出了沿海港口有無對區域經濟的巨大影響,並道出了對重鑄“二道街”經濟繁榮的期許。
提起南京路,人們會想起大上海,將大比小,如在贛榆區提起二道街,人們會自然想到區駐地青口鎮。二道街是青口鎮的一條老街,大體呈東西走向,街長300余米(東段被南北走向的華中路所截,現存210米),寬約8米,此街位於青口鎮老城南小門(亦稱聚寶門)裏,今青口中心衛生院北,華中路西側,東起鹽市街,西至糠市巷、南濱青口河,北臨牌坊街。二道街是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清政府重開海禁,青口開港以後發展最快的一條街,也是清末民初時期青口鎮最繁華的商業街。她歷經百年風雨滄桑,積澱了豐厚的商業文化,也成為青口這座古城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重要見證。…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8, 2016 at 6:56pm — No Comments
秋風乍起,天氣卻一下子就轉涼了。小城的大街小巷,一夜間不覺就多了幾個烤紅薯的攤點:一只碩大的油桶改裝成的爐子,裏面燃了紅紅的炭火,將紅薯一塊塊架在爐壁上,讓溫潤的爐火慢慢地烤。烤熟了的紅薯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吸引了不少行人駐足。
烤紅薯,可以說是一種最原始而又最簡樸的吃法了。然而,在如此寂寥的清秋,捧一塊烤得熱乎乎的紅薯在手,未及吃下肚兒已覺熱乎乎的了。面對此情此景,對於像我一樣的鄉村遊子來說,又怎麼會不讓人憶起那段濃濃的鄉情呢?…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6, 2016 at 10:53am — No Comments
我最早看到的磨,是自家小拐磨。最早認識的花,是在村子裏的拐磨花。最早會唱的童謠,是母親教的拐磨歌:
拐磨推,拐磨拉,
拉下糊糊做粑粑。
張家送去倆,
李家送去仨,
對門上次他不給俺,
這回俺也不給他。
饞掉他的小狗牙,
饞掉他的小狗牙。…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4, 2016 at 8:57am — No Comments
我的童年是在一個很偏遠的小村莊度過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裏交通落後,物質匱乏,村裏沒有商店,大宗物品都要到幾公裏外的集市去買,而小物件就在貨郎擔上選購,方便又實惠。隔三岔五,貨郎就會挑著擔子來到村子裏。
一副貨郎擔就是一個流動的雜貨店。一根桑木或竹制的扁擔,柔韌性好,挑起來兩頭顫顫悠悠的。扁擔兩頭掛著兩只由竹篾編成的籮筐,前面的籮筐上放著一只罩有玻璃的貨櫃,裏面分成許多小格子,格子裏的貨物在那時鄉人的眼裏宛如日月星辰:針頭線腦、發卡紐扣、衛生球雪花膏、木梳鏡子、皮筋松緊帶、氣球彈珠……簡直就是一個百寶箱。後面那個籮筐上放著一個圓形的木盤,盤內放著幾塊寸把厚、面盆大小的麥芽糖,上面撒著一層白色的米屑粉。 …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April 28, 2016 at 12:42pm — No Comments
過去鹽場的路大多依著鹽池,實實在在的,如今大手筆的柏油路,跨河闖灘,將鹽池全部的格局打亂了,就是老鹽場人也找不到北了。
記得俺家在三洋十九圩,這是以前修灘時,從南到北的從頭圩一直排到二十圩,十九圩處在大海邊上,晚上睡覺可以聽到漲潮的聲音。那時是八卦灘,圩子處在鹽灘的中間,到工區三洋坨也要七裏路。童年的樂趣就在圩子裏,到了夏天幾乎是赤著腳光著屁股,圩子裏的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耍,打打瓷溜蛋,扯著大人帶著一起去逮沙光、挑小罾,享受那自由自在的童趣。
上學了,第一次走出圩子,才知道鹽場沒有定型的路,為了不占用生產的面積,比鹽池的格堰略寬一點,但是格堰都是相連相通的,可以隨便地行走。…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April 24, 2016 at 6:05pm — No Comments
引題: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啟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爾也。”
漢劉向《說苑 雜言》之《子貢問水》
一滴水落在了塔山湖
一介辯士成了魯國固若金湯的要塞
他如魚得水地穿梭於春秋諸國,憑借著…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April 22, 2016 at 9:35am — No Comments
魯彥(1902~1944),浙江鎮海人,現代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憤怒的鄉村》,散文集《隨蹤瑣記》等。
過完了長期的蟄伏生活,眼看著新黃嫩綠的春天爬上了枯枝,正欣喜著想跑到大自然的懷中,發泄胸中的郁抑,卻忽然病了。
唉,忽然病了。
我這粗壯的軀殼,不知道經過了多少炎夏和嚴冬,被輪船和火車拋擲過多少次海角與天涯,嘗受過多少辛勞與艱苦,從來不知道顫栗或疲倦的呵,現在卻呆木地躺在床上,不能隨意的轉側了。
尤其是這軀殼內的這一顆心。它歷年可是鐵一樣的。對著眼前的艱苦,它不會畏縮;對著未來的憧憬,它不肯絕望;對著過去的痛苦,它不願回憶的呵,然而現在,它卻盡管淒涼地往復的想了。…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April 14, 2016 at 10:03pm — No Comments
魯彥(1902~1944),浙江鎮海人,現代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憤怒的鄉村》,散文集《隨蹤瑣記》等。
如其他的寧波人一般,我們家裏每當十一二月間也要做一石左右米的點心,磨幾鬥糯米的湯果。所謂點心,就是有些地方的年糕,不過在我們那裏還包括著形式略異的薄餅厚餅,元寶等等。湯果則和湯團(有些地方叫做元宵團)完全是一類的東西,所差的是湯果只如鈕子那樣大小而且沒有餡子。點心和湯果做成後,我們幾乎天天要煮著當飯吃。我們一家人都非常的喜歡這兩種東西,正如其他的寧波人一般。…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April 13, 2016 at 3:33pm — No Comments
徐蔚南(1902~1952),筆名澤人。江蘇吳縣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春之花》、《寄雲的信》、《水面桃花》、《浦遊簡》。譯著有《莫泊桑小說集》等。
一條修長的石路,右面盡是田畝,左面是一條清澈的小河,隔河是個村莊,村莊底背景是一聯青翠的山岡。這條石路,原來就是所謂“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的山陰道。誠然,“青的山,綠的水,花花世界”,我們在路上行時,望了東又要望西,苦了一雙眼睛。道上很少行人,有時除了農夫自城中歸來,簡直沒有別個人影了。我們正愛那清冷,一月裏總來這道上散步二三次,道上有個路亭,我們每次走到路亭裏,必定坐下來休息一會。路亭底兩壁墻上,常有人寫著許多粗俗不通的文句,令人看了發笑。我們穿過路亭,再往前走,走到一座石橋邊,才停步,不再往前走了,我們去坐在橋欄上望四周的野景。…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April 9, 2016 at 12:13am — No Comments
石評梅(1902~1928),乳名心珠,學名汝璧,山西平定人,現代作家。著有《偶然草》、《濤語》等。
北京城落了這樣大這樣厚的雪,我也沒有興趣和機緣出去鑒賞,我只在綠屋給受傷倒臥的朋友煮藥煎茶。寂靜的黃昏,窗外飛舞著雪花,一陣緊似一陣,低垂的帳帷中傳出的苦痛呻吟,一聲慘似一聲!我黑暗中坐在火爐畔,望著藥壺的蒸汽而沈思。…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rch 28, 2016 at 9:34pm — No Comments
墻頭兒,意為圍墻的上端。在城裏,住樓房的多,家家戶戶都有墻,但是伸手摸不到墻頭兒。在農村,住平房的多,家家戶戶都有墻,不用踮腳就能摸得到墻頭兒。城裏人,住了幾年,或許不知道樓上樓下,對門隔壁姓甚名誰,而農家院,一墻之隔的鄰居,沒有誰不認識誰的。從東街到西街,誰家有個大事小情,辦個紅白喜事,只要喊一嗓子,一村的人只要在家的,基本都能到齊。
在農村,院墻是每戶間的分界線。各家院墻不盡相同,有籬笆墻,土坯墻,鐵絲網墻,鐵柵欄墻,石頭墻,磚瓦墻等。現在,最普遍的是紅磚水泥結構的墻,看著板正,美觀,結實,耐用。
農村的墻頭兒,不過一人來高,鄰裏之間有事沒事,不用過門,扒著墻頭兒就能嘮明白。當然,若鄰裏間鬧個糾紛,扒著墻頭兒也能罵上一架。…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rch 23, 2016 at 10:05pm — No Comments
如果我信神,為什麽我又如此恐懼,如果我不信神,為什麽我又如此恐懼。
1999年2月26日
我害怕夜晚來臨的時候,我害怕極了。《善惡》的書裏女巫說:午夜前半個小時是為了行善,午夜後半個小時是為了行惡。我相信她說的話。
我最好的女朋友梅蕓送給我一個木頭雕的女巫,女巫的頭發很長,戴著橄欖枝的手鐲,她的右手平放在胸前,她的臉總是笑著,我不明白她笑什麽,我把她放在我的電腦前面,我每天都看著她,她每天都在笑。我看到她,我就充滿了恐懼。我不停地看她,不停地恐懼。…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rch 17, 2016 at 11:03am — No Comments
CD(北京)
CD在東三環路上,有很多硬木椅和方格桌布。我們還趕上了一支樂隊的演出,他們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聲音。
我和我的女朋友坐在一起,那是很怪異的感覺,很久以前她來到了北京,除了她做的節目偶爾會賣到我們的調頻電臺,沒有任何她的消息。現在我們坐在一起,好像我們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自己的城市,我們還是在老地方,坐在一間小酒吧裏,無所事事。
她坐在那裏,抽很多煙,喝很多酒,我為她擔著心,但我說不出來,我只是註視著鼓手的手指,細棒翻滾得很快,出神入化。…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rch 4, 2016 at 9:17am — No Comments
「一九四七年,當死海的卷軸被發現時,考古學家們懸賞收集每一張新發現的羊皮紙手稿,結果,為了增加手稿數量,那些羊皮紙被撕碎了。」這是德國人羅爾夫.多貝里在最近出版的《清醒思考的藝術》中寫的一個故事,聽上去特別真實,雖然有人考證這事情其實並不曾發生。
我沒有能力判斷這個細節的真假,不過,因為這個格式特別好萊塢,我覺得撕碎羊皮紙的事情可能是假的。我要用的好萊塢例子是《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是影視專業的一個大美女跟我推薦的,她說爽歪了,第二天我們全家就都去了,結果兒子是爽了,我們是歪了。當然,由此我也發現自己老了。
我一定是老了。當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和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February 29, 2016 at 10:11pm — No Comments
每天上班路上開車經過新州王子鎮(Princeton)的下城,會路過一條很不起眼的小街叫「希爾薇亞.碧奇」(Sylvia Beach)。看過海明威《流動的饗宴》的人會知道希爾薇亞.碧奇是上世紀巴黎著名的「莎士比亞書店」的主人。莎士比亞書店聚集了當時文學界的一大批一流先鋒派作家,除海明威外,有喬伊斯、保羅.瓦萊里、龐德、紀德、T. S.艾略特和菲茨杰拉德等。由於當時的作家大都是買不起很多書的窮困潦倒之人,碧奇的書店主要是一家出借文學類書的圖書館,同時兼售英語文學讀物,後來逐漸把經營範圍擴大到出版和借貸等項目。
希爾薇亞來自於美國新澤西州的王子鎮,在王子鎮度過了她的青春年華。父親希威斯特.碧奇(Sylvester…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February 15, 2016 at 11:24am — No Comments
走在捷克的每一處,都不由自主要想起昆德拉的小說。精巧、古典的瑪利亞溫泉市是療養勝地,歌德晚年在那裏與少女瑪利亞有一段戀情。一到溫泉鎮,腦子裏就不時浮現出《為了告別的聚會》,它的背景也是布拉格附近一個溫泉療養鎮。小說寫得嚴絲合縫:幾天緊迫緊張的時間,幾個各懷心事的男女,幾段錯綜複雜的關係,幾番陰差陽錯的愛恨生死,煞是眼花繚亂。人物的境遇五花八門:受牽制而不得舒展的慾望,想掌控卻措手不及的局面,機關算盡的聰明,無可奈何的迷情;人物的性情也形形色色:遲疑、造作、癡情、清爽、狡黠……昆德拉以貌似輕鬆的筆觸和精巧的結構,探究了人性微妙、隱秘的角落,展露了人與人之間深刻的錯位,有諷喻有悲憫,落筆意味深長。…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February 2, 2016 at 6:11pm — No Comments
現在的狀態
菲茨傑拉德說,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一場夢,一種化學的發瘋形式。對於我來說,也許年紀已經不是一個優勢了,它成為了我的障礙,非常大的障礙。我總是在考慮我的年紀,考慮我是不是還沒有閱讀足夠多的書籍,考慮我是不是還沒有掌握好小說的技術,我認為我也許會因為年紀而受到輕視,總之我一直以來就是因為年紀而苦惱。…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27, 2016 at 8:37pm — No Comments
一
有人沈默著,說著我聽不見的話
將一種空缺的東西繼續著
當一個聲音中斷,持續著它失真的尾 音
越拉越長,越細,越尖銳
象山丘的輪廓終於平伏
你身體的線條也不再彎曲
象一條抽象的直線越出了這張紙…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18, 2016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