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一個很偏遠的小村莊度過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裏交通落後,物質匱乏,村裏沒有商店,大宗物品都要到幾公裏外的集市去買,而小物件就在貨郎擔上選購,方便又實惠。隔三岔五,貨郎就會挑著擔子來到村子裏。

一副貨郎擔就是一個流動的雜貨店。一根桑木或竹制的扁擔,柔韌性好,挑起來兩頭顫顫悠悠的。扁擔兩頭掛著兩只由竹篾編成的籮筐,前面的籮筐上放著一只罩有玻璃的貨櫃,裏面分成許多小格子,格子裏的貨物在那時鄉人的眼裏宛如日月星辰:針頭線腦、發卡紐扣、衛生球雪花膏、木梳鏡子、皮筋松緊帶、氣球彈珠……簡直就是一個百寶箱。後面那個籮筐上放著一個圓形的木盤,盤內放著幾塊寸把厚、面盆大小的麥芽糖,上面撒著一層白色的米屑粉。 
  貨郎右肩挑擔,左手舉著一個小巧的撥浪鼓。人未進村,鼓聲先至。他嫻熟地搖動著撥浪鼓,發出一陣陣“撲咚咚、撲咚咚”很有節奏的響聲,這聲音對於鄉人們來說,是那麼動聽、那麼悅耳。隨著鼓聲響起,沈寂的村莊立馬變得熱鬧起來,那些大姑娘、小媳婦和老婆婆,還有穿著開襠褲的小孩子都從家裏走出來,循著鼓聲趕去。 
  貨郎見有人來,便找一個平坦寬敞的地方,擱下貨擔。一會兒工夫,鄉親們就把貨郎擔圍得水泄不通,大家說笑著、打鬧著,很是熱鬧。貨郎把玻璃罩打開,讓大家隨意挑選自己喜歡的貨物。大姑娘多是買幾尺紅頭繩、幾根橡皮筋;小媳婦多是買點梳頭油、雪花膏;中年婦女會買些針頭線腦,或者扯上幾尺黑燈芯絨布,給男人和孩子做幾雙布鞋;老婆婆會買個頂針、幾包染料;而我們這些小孩子則對玻璃球、木陀螺、連環畫、糖豆之類的東西兩眼放光。 
  大人們看看這針、又瞅瞅那線,再瞧瞧“百寶箱”裏其它的東西,把想要的東西拿起又放下,斟酌再斟酌,反復盤算著什麼該買,什麼可以緩一緩。然後和貨郎討價還價,最後遞上幾枚被手心攥得濕漉漉的硬幣。 
  我們一群小孩也在人群裏擠來擠去,把幾樣心儀的東西拿在手裏,央求大人給買,招來大人一頓喝斥,卻依然不松手。大人們只好奪著哄著,最後往往給小孩選一樣買下才算了事。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最令人垂涎的還是後面木盤裏的麥芽糖。貨郎來了,我們先是圍著看上一會,然後飛也似地跑回家,在犄角旮旯裏翻找塑料瓶、膠鞋底、牙膏皮、舊薄膜、廢銅爛鐵、雞毛鴨毛、頭發辮子等廢舊物品,跟貨郎以物換糖。貨郎先對小孩拿來的東西進行估價,然後用一把長方形的刀具,垂直於糖餅的上面,比劃著可以換取的糖塊大小。經過一番爭執,最終笑嘻嘻地相互妥協,貨郎用一把小榔頭輕敲幾下刀具,一塊麥芽糖便應聲從糖餅分離開來。這時,我們總會嫌糖塊小,貨郎便會裝作無奈地再敲下一小塊,笑著遞給我們。 
  童年的記憶裏,貨郎擔一次又一次搖著撥浪鼓在鄉間走來。那時候,我以為這世上只有那貨郎最富有,我甚至願意像大人說的那樣,把自己真的就賣給那貨郎。那時的我,時常站在村口,盼望著貨郎能來到我們村莊,盼望著撥浪鼓聲在村口響起。整個童年時代,我一直沈浸在撥浪鼓的誘惑裏。 
  轉瞬間,二三十年過去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熟悉的鄉村再也見不到晃悠著擔子、走村串戶的貨郎了,再也聽不到那響亮清脆的撥浪鼓聲了。每次走進自選超市和購物廣場,看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卻怎麼也找不到孩提時見到貨郎擔時的那份欣喜和激動,每每此時,心中總會湧起一種莫名的懷念!

Views: 1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