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在这里's Blog (211)

梁曉聲《你在今天還在昨天》練 攤 兒

我練攤兒純粹因為——熟悉我的朋友們斷言,不管我賣什麼,結果只能是——虧。他們說我根本不善於講價錢。而我自認為我是善於的。並且自認為他們也太小瞧我了。我要向他們證明這一點。也要給自己爭得另一份自信。…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April 9, 2016 at 12:18am — No Comments

梁曉聲《你在今天還在昨天》色 狼

在杭州偶遇作家馬原兄,率領一個電視專題片攝制組,闖入我的住宿處,正兒八經地言說采訪我。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他。曾以為此君一定做人也很“現代”,不料卻是那般的厚道而實在。起碼言談和模樣給我那麼一種印象。沒緣由的竟從心裏喜歡上這小子。

攝像機架著,鏡頭瞄準著,聚光燈舉照著,面對面的,彼此故作斯文狀地問答了些什麼。

他忽然說:“最後一個問題,希望你立即回答,不猶豫,不加思考——作為一個男人,你對性和漂亮的女人有何高論?”

我說:“性是關於我們人自身一方面的科學命題。我們談論它應和談論我們的任何臟器一樣坦率。不過我們並不會不分場合地談論我們的肝、腎和腸胃,所以性不應是普遍的經常的高談闊論的話題,大概因為多數人在性方面其實並不存在太大的危機。”…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April 3, 2016 at 8:57pm — No Comments

梁曉聲《你在今天還在昨天》老 嫗

有一個賣茶蛋的老嫗。在十二月的一個冷天,在北京龍慶峽附近。兒子需作一篇“遊記”,我帶他到那兒“體驗生活”。

賣茶蛋的皆鄉村女孩兒和年輕婦女。就那麼一個老嫗,躋身她們中間。並不起勁兒地招徠。偶發一聲叫賣,嗓音是沙啞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嫗鍋裏的蛋未見得比別人鍋裏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們為什麼連買茶蛋還要物色女主人。

老嫗似乎自甘冷清,低著頭,撥弄煮鍋裏的蛋。時時擡頭,目光脧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過因為不能總低著頭。目光裏絕無半點兒乞意。…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March 28, 2016 at 9:37pm — No Comments

梁曉聲《你在今天還在昨天》感 激

有一種情愫叫做感激。

有一句話是“謝謝”。

在年頭臨近年尾將終的日子裏,最是人忙於做事的時候。仿佛有些事不加緊做完,便是一年的遺憾似的。

而在如此這般的日子裏,我卻往往心思難定,什麼事也做不下去。什麼事也做不下去我就索性什麼事也不做。惟有一件事是不由自主的,那就是回憶。朋友們都說這可不好。這就是懷舊呀。懷舊更是老年人的心態呀!

我卻總覺得自己的回憶與懷舊是不太一樣的。總覺得自己的回憶中有某種重要的東西。它們影響著我的人生,決定著我的人生的方方面面是現在的形態,而不是另外的形態。…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March 24, 2016 at 12:39pm — No Comments

梁曉聲《感覺日本》抵抗悄悄發生,就在日本

日本“新生代”中的女人當然並沒全變成不會害羞的古怪動物。對性的羞恥感之消彌不等於作為人的羞恥感的徹底消彌。羞恥感的消彌也並不就意味著不會害羞了。如果說生育是女人的第一天職,那麽害羞便是女人的第一本能。事實上日本的年輕女性都很容易害羞。甚至比其它國家的,尤其中國的女孩兒們更容易害羞。包括那些熱衷於參予電視“女性專題節目”之娛樂的日本女孩兒。她們在電視攝像機前脫光自已的衣服不害羞,但是當她們戀人脈脈含情地註視著她們,她們依然不禁地會羞態有加。一天我們走在路上,路旁有兩個女孩兒向人們奉送什麽。免費奉送。我已經走過去了,但是她們追上我往我手中塞。李準(老作家李準)正巧走到她們跟前,向她們要,她們卻搖頭不給。我看時,方知是妓女自己替自已做的廣告。一打裝在塑料袋裏的餐巾紙。夾著她們幾乎全裸的玉照,印著電話號碼和住址。…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March 18, 2016 at 11:09pm — No Comments

梁曉聲《你在今天還在昨天》時間即上帝

少年時讀過高爾基的一篇散文——《時間》。高爾基在文中表現出了對時間的無比敬畏。不,不僅是敬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極其恐懼的心理。是的。是那樣。因為高爾基確乎在他的散文中用了“恐懼”一詞。他寫道——夜不能眠,在一片寂靜中聽鐘表之聲嘀噠,頓覺毛骨悚然,陷於恐懼……

少年的我讀這一篇散文時是何等的困惑不解啊!怎麼,寫過激情澎湃的《海燕》的高爾基,竟會寫出《時間》那般沮喪的東西呢?

步入中年後,我也經常對時間心生無比的敬畏。我對生死的問題比較地能想得開,所以對時間並無恐懼。

我對時間另有一些思考。

有神論者認為一位萬能的神化的“上帝”是存在的。…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March 17, 2016 at 11:10am — No Comments

梁曉聲《感覺日本》初識日本人

現在,我逼近了日本。它已經就在我的下邊……

我的意思當然是──它已經就在我的視線下邊。

從飛機上俯瞰日本,更準確他說──俯瞰東京,與從高空俯瞰任何一座城市沒什麽兩樣。在我看來只不過是地球上的一塊“潰瘍”罷了。白天乘飛機抵達任何一座城市,無論國內的也罷,國外的也罷,如果你有興致湊向小小的弦窗俯瞰,你除了能想像它們是地球上的一塊“潰瘍”,還會想像它們是別的什麽嗎?…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March 14, 2016 at 10:25pm — No Comments

梁曉聲《感覺日本》性羞恥感在消彌著的日本女人

我們每個人都很少有時間看電視。我們每天回到賓館都很晚了。大概團中頂數我看電視多一些。常年患有失眠症,又忘了帶安眠藥。隨身帶的雜誌一本本都看過了。《紅櫻桃》的導演葉大鷹還替我買了一冊中文雜誌,一個夜晚也看遍了,只有兩眼瞪著電視挨到眼皮沈重。從日中友好賓館的電視裏能收看到的頻道極有限。那些頻道的節目極枯燥。無非是些“黃金樂園”式的節目,且時時被廣告切斷。

我竟看到了這樣一臺“女性專題節目”──先是一位談不上漂亮,但容貌還算端莊的女節目主持人,三十多歲的樣子,娓娓地,一本正經得近乎嚴肅地說教著什麽,於是漸漸地推至特寫,推至講桌的下面,原來她穿的是短裙,正將兩膝很開地劈叉著,當然熒屏上就出現了她的三角褲,又小又薄又透的三角褲。透到半透明的程度。…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March 13,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梁曉聲《感覺日本》傳統和現代雙重塑造的夏娃

日本是我們這個地球上最典型的“男權中心”主宰國家之一。當然,迄今為止,地球上還沒有一個什麽“女權中心”國家。幾乎所有的國家無一不是“男性中心”主宰國家。

我說日本“最典型”,乃是想指出,從傳統上看,日本婦女在“男權中心”主宰的悠久歷史陰影下,幾乎處於一種類乎婢女的地位。從家庭到社會,從勞役義務到性義務,都類乎婢女。或者進一步地,更準確地說,在漫長的日本社會的歷史過程中,日本男人漸漸將他們的女人“調教”得類乎他們的婢女了。而她們並不,也許從來不覺得,從家庭到社會對她們的要求和定位,有什麽不妥有什麽不好。甚至早已一代代地習慣了,反而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了。

拜倫對於女人曾說過這樣的“名言”──“喚她們進來!於是她們出現為我服務(當然包括性服務);讓她們出去!於是她們悄悄從我面前消失……”…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March 11, 2016 at 9:55am — No Comments

梁曉聲《感覺日本》是人性的返樸歸真還是人類的文明後預兆?

離開日本前一天晚上,幾名中國男女留學生來看我,在我的房間裏侃侃而談,此前我並不認識他們。他們說的多,我說的少。不管他們誰說,也不管發表對日本的哪方面的見解,我一概洗耳恭聽。

一位臉龐白白凈凈,戴精美眼鏡的女留學生說──日本當代青年的活法,是一種“返樸歸真”的活法。只有一件事是值得認真的,那就是掙錢。有錢花了,其他一切方面,包括性,自自由由,隨隨意意,跟著感覺走,由著情緒來,挺棒的活法兒!不就是我們中國人常喋喋不休的“返樸歸真”麽?

我聽出“返樸歸真”四字,她其實是專指性事而言的。

我當然與她的觀點有歧義,但也並沒反駁,姑妄聽之而已。何況當時我很困,靠吸煙撐著,奉陪著。…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February 29, 2016 at 10:07pm — No Comments

梁曉聲《感覺日本》欲言還休的日本人

同是“二戰”的禍首國,日本的結局與德國有所區別。與意大利尤其有所區別。意大利的法西斯頭目,是被他的本國人民吊死的。墨索裏尼成為希特勒的“生死弟兄”,在最大程度上並不能代表他的國民們。他自己要上希特勒的法西斯戰車,於是也將意大利人民拖在了法西斯戰車後。他們吊死他,意味著是對他的懲處。一個國家的人民以最嚴厲的方式懲處了他們的元首,證明了他們與他“劃清界線”的態度是極為鮮明的。…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February 19, 2016 at 10:07am — No Comments

梁曉聲《感覺日本》日本的乳膠──女人

建築是一座城市的“固定藝術”;女人是它的“移動藝術”。巴黎之所以著名於世,也是由於它的女人們的風采。從她們的風采,可以透視出一座城市,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品質。

這地球上的每一座城市,無論其大其小,只要男人留心,總會發現幾個漂亮的女人。到處的城市都是這樣的,幾個漂亮的女人,其實證明不了一座城市的品質如何如何。有意義的,倒是普遍的女人們的風景。那一種尋常自然的,與普遍公眾的生活形態熨貼在一起的女人們的風景。恰如巴黎也並非真的滿目佳麗,美女如雲。

我們代表團住在日中友好賓館。一座在東京絕對不起眼的樓。地處僻靜的小街。每天要早早離開賓館,步行十五分鐘左右,乘地鐵趕往日本劇作家協會去觀摩影片,舉行座談。路上和地鐵上,便是我觀察東京的女人們的時機。…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February 2, 2016 at 6:00pm — No Comments

梁曉聲《感覺日本》美國的領養子──日本

日本和美國的關系,很像金庸武俠小說中最常見的關系──劍俠或刀客,剪除了他的心患人物,卻同時扮演了對方的兒子的“監護人”角色。類乎“義父”的“監護人”角色。他似乎忘了那小孩兒終究是要長大的。那小孩兒必然地也就長大了。輕功硬功內功外功都具備了,甚至足以和他“過招”了,眼見著天天不再是他能控制得了的了。這時他的“監護人”角色便有些尷尬起來。他的“江湖地位”,也便不時地受到自己的“監護”對象和“培養”對象的滋擾了。也許還遠構不成威脅,但的確使他從此憑添了某種不安的心事。這心事越來越成為他的憂患……

“二戰”後,日本沒有了軍隊。它不再能對別的國家張牙舞爪了。它由“猛獸”變成了“馴獸”。它的政治和外交,最初的二三十年,是要看美國的眼色行事的。它實際上成了美國的“二等盟國”。和美國之間,它處於類乎“領養子”的地位。…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January 30, 2016 at 10:26am — No Comments

撰文‧攝影/安培淂 翻譯/林金源:被蹂躪的加里曼丹 走過變色大地

來到加里曼丹的外國人,無論國藉和性別,都會聽到「Hello, mister.」這句標準的問候語。除了全國採用的官方語言印尼話(Bahasa Indonesian)之外,當地印尼人對其他語言所知非常有限。縱然有語言與文化的障礙,外國臉孔總能引發加里曼丹人十足的好奇心和好客心。

在南婆羅洲馬辰市(Banjamarsin)繁盛一時的印度教王國,以及更早之前西加里曼丹的印度教王國只是其中兩例。十六世紀晚期,回教傳入加里曼丹,這些印度教王國的經濟與文化繼續昌盛,一直維持到荷蘭殖民者將整個加里曼丹併入他們的亞洲帝國為止,這個帝國的疆域,涵蓋現今印尼的大多數領土。

東加里曼丹人口超過兩百萬,是印尼婆羅洲四省中最大的一省。如同婆羅洲其他地區,東加里曼丹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最早進行開發者是殖民此地的荷蘭人;隨後是日本人,為期短暫;最終則是印尼人。…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January 21, 2016 at 10:15am — No Comments

陳維君·2016年,大陸經濟的四大看點與三大展望

2016年四大看點

李克強總理2015年11月21日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上發表署名文章《大陸經濟的藍圖》指出,政府已經將很多政策工具組合成兩大經濟增長引擎,一個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另一個是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文章還表示,大陸正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國際產能合作,將大陸製造業的性價比優勢同發達經濟體的高端技術相結合,向廣大發展大陸家提供「優質優價」的裝備,説明他們加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以供給創新推動強勁增長。

筆者認為,李克強總理已經提到了大陸經濟增長的三個引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一帶一路建設

另外,…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January 21, 2016 at 9:38am — No Comments

撰文安培淂 翻譯/林金源:從沙巴到沙勞越 穿越熱帶雨林

「獨立!獨立!獨立!」一九五七年八月三十一日,馬來西亞脫離英國而獨立;面對數以千計激動的群眾,日後將成為馬來西亞首任總理的東姑阿都拉曼先生吶喊出獨立的口號。



四十七年後的獨立紀念日,沙巴(Sabah)州長也以同樣的方式、吶喊相同的口號,或許聽眾沒那麼多,看起來也沒那麼激動。並非沙巴人不愛國,只不過事過境遷,對大多數馬來西亞人而言,獨立顯然已是理所當然。



然而在獨立遊行活動中,只見顯然是馬來血統的人在揮動著小小的國旗。占該區人口百分之三十的華人在哪裏呢?印度人呢?他們可是整個馬來西亞裏另一股重要勢力!還有那些亙古以來即居住於沙巴的不同部族呢?





面貌紛呈多樣的都會…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January 19, 2016 at 3:30pm — No Comments

安培淂:婆羅叢林中的人與地

這是在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島的叢林中

所孕育出來的世界最巨大花朵──大王花

婆羅洲乃由馬來西亞、印尼、汶萊三個不同國家統治

有著紛呈多樣的歷史、文化和生態系統

然而經過長期的林木濫伐和資源開採

叢林未來是否還能保有獨具一格的迷人風采? 我發覺在我的本地朋友當中,有許多人並不知道婆羅洲在哪裏。但婆羅洲其實是全球第三大的島嶼,目前仍是地球上重要的氧氣庫,因為婆羅洲擁有世界其中一處最大的雨林。在偏袒的政策支持下,伐木公司不斷輕率地砍伐森林,地球的一片肺葉不幸正在逐日萎縮中。…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January 17, 2016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2015年2月10日,李克強邀請60余名外國專家舉行座談。關注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德·菲爾普斯提到,中國經濟新引擎將帶來的“非物質性好處”。他說:“如果大多數中國人,因為從事挑戰性工作和創新事業獲得成就感,而不是通過消費得到滿足的話,結果一定會非常美好。”

李克強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簡政放權的改革為市場主體釋放更大空間,讓國人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同時實現精神追求,這是本屆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1]…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January 13, 2016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冒牌生·把你的社群當作名片,而不是DM

前幾個禮拜在資策會演講,提到社群經營的操作分享,當上課過程分享到星巴克、五月天等品牌力強,知名度高的粉絲團,台下的聽眾提問時間總會議論:「哎呀,那是因為他們有品牌,可是我們是沒有,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

為什麼有的粉絲團沒人看?



這個問題常常出現,而對於尚沒有高知名度的品牌來說,首先必須確認經營社群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你把「社群」經營成名片或是DM?photo credit:deviantart.net (CC…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January 9, 2016 at 11:20pm — No Comments

[創業對談Part1]陳嫦芬X游智維:眼高手實,務實並不會讓你不浪漫

創業者通常帶點浪漫理想的特質,「他非常有理想,可惜他不會做生意!」、「你只要當創辦人就好,不一定要做執行長」這類的話耳熟能詳,彷彿手握夢想,就可以不必去理會現實。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專家教授陳嫦芬認為,這是思考上的陷阱,創業者要成為一個好的創業家,一定要懂得事業經營。

風尚旅行社總經理游智維就是樂觀浪漫的瘋狂射手座,勇敢深入土地做別人不敢做的客製化旅行,到底理想和現實之間該如何平衡呢?來看以下兩人的對談。

圖說明

圖說:陳嫦芬(左),為AAMA台北搖籃計畫第二期導師;游智維(右),風尚旅行社總經理、AAMA台北搖籃計畫第二期創業者。攝影/郭涵羚。…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January 4, 2016 at 7:41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