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凱平: 文化與心理: 探索及意義(6)

西方人不明白中國人談的小我、無我、非我是什麽東西。實際上中國人談的是一個辯證自我的概念。李小龍在去世前接受最後一個采訪時, 美國記者讓他描述一下中國人的基本元素。他說中國人就像水。水無形無狀, 如果放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狀, 放在瓶子里就是瓶子的形狀。水可以到處流, 但水同時也可以沖破一切。美國人聽了這個描述後, 一頭霧水。實際上李小龍講的就是一種辯證的自我, 即存在矛盾和多樣性的自我。中國人的自我是由時間和空間界定的一個整體性的自我。

中國人對反饋信息的態度與西方人相比也是不太一樣的。一般而言, 反饋的信息有時候與自己的認識一致, 有時候不一致。我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如果在第一次實驗給美國學生一個與他判斷不一致的信息, 他第二次做心理測驗時會有一種極化傾向, 會證明你說的不對。例如, 如果第一次測驗說你是一個外向的人, 他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 並在第二次測驗時變得更加內向, 來說明你的判斷不對。這種反應是下意識的。而如果給中國人看一個不一致的信息, 他會變得同意你的判斷。


西方很早就產生了社會認同理論, 其含義是所有社會團體的成員都會下意識地誇大自己團體的正面形象和作用, 因為對自己團體的誇大也就是對自我的揚伸。但社會認同理論並不總是成立。有一個現象可能大家都意識得到, 即中國人還特別愛罵自己人, 很多中國人傾向於貶低自己的團隊。即使是在美國的華人中, 這種傾向也是存在的。難道是中國人真的沒有自尊心嗎?文化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這只是一種表面的認知現象而已。這種認知層面的現象與我們的辯證自我有關: 中國人能意識到自己的長處, 也能意識到自己的短處, 所以會更傾向於揭示自己的短處。在心理上其實我們還是喜歡自己的同胞, 只不過不說出來而已。

關於中國文化中“仁”的概念, 文化心理學也有一些研究。心理學家曾經用指數來描述一個國家的個體對同胞的信任程度, 結果發現中國人的排名非常靠前。中國人最好的價值就是“仁”。

我們不要學習西方的達爾文主義, 不要搞階級鬥爭, 因為那是西方人的東西。經濟學家曾計算, 在美國, 如果仁愛指數增加15%, 經濟回報會增長435美金。可見“仁”, 也就是愛人是有積極的作用的。將來中國人創造的概念不是智商, 不是情商, 是“仁”商, 這個概念將有經濟學的價值。“仁”可以是中國對世界貢獻的價值。


最後, 可以以這樣的話總結今天的演講。我的存在決定了我對現實的認識。我們, 中國人或西方人的客觀文化的存在, 影響了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 包括我們對自己的認識。
(收藏自 愛思想2009-05-18)

Views: 6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