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62)

蒙田随筆《論恐懼》(14)

新婚夫婦有的是時間,如沒有準備好,就不要急於行事或作嘗試。與其因第一次就遭拒絕而驚異和絕望以致終生痛苦,不如不得體地擁抱充滿激情和興奮的婚床,等待更多親密更少不安的機會再行事。在交合前,被動的一方應顯出熱情,不時地稍微表示主動,切莫說服自己消極到底。那些知道自己的生殖器生來軟弱的人,則要注意不要上想像力的當。

 

我們完全有理由注意到,這一器官無拘無束,桀驁不馴:不需要它的時候,它會不合時宜地躍躍欲試。但是,在最需要它的時候,它卻不知趣地萎靡不振起來,同我們的意願激烈地爭權奪利,驕傲而頑固地拒絕我們心理和身體的要求。…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1, 2020 at 1:51pm — No Comments

蒙田随筆《論恐懼》(13)

還有個人是得到了一位朋友的幫助。這位朋友教給了他祛除魔法的對策。最好還是把事情經過作個交待。一位出身高貴的伯爵,是我過從甚密的朋友,他同一位漂亮女人結婚時,她的一位追求者也參加了婚禮。



為此,伯爵的朋友們憂慮不安,尤其是一位老夫人,是他的親戚,婚禮是由她主持,並在她家里舉行的。她對我說,她擔心會發生“繩結押巫術。我請她盡管放心,把這件事交給我來辦。在我的珍藏中,恰好有一枚金質小紀念章,上面刻有幾個天使像,把它貼在頭顱上,便能防中暑去頭痛。




這紀念章上縫了根帶子,可以系在下巴上。這個做法和前面談到的一樣荒唐。這個神奇的物品是雅克·…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1, 2020 at 1:44pm — No Comments

蒙田随筆《論恐懼》(12)

經過維特里一勒一弗朗索瓦時,我可以看見一個男子,蘇瓦松的主教給他行堅信禮時起名日耳曼,當地的居民都認識他,看見他直到二十二歲還是女兒身,名叫瑪麗。我看見他時,他已經老了,長著鬍子,終生未婚。只因向前跳時,用力過大,他身上就長出了男性器官。當地的女孩子中至今還流行著一首歌謠,提醒她們不要跨大步,以免像瑪麗·日耳曼那樣變成男人。此類意外屢見不鮮,沒什麽可大驚小怪的。因為,如果說想像力在某件事上有用武之地,它就會牢牢抓住,毫不鬆懈。因此,為了避免被同一個念頭和欲望糾纏,想像力干脆一勞永逸地讓這個男性器官長到女孩子身上。

 …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1, 2020 at 1:42pm — No Comments

蒙田随筆《論恐懼》(11)

學者們說,“大膽的想像可以創造意外。”我屬於那種感覺到想像力之巨大威力的人。想像力人皆有之,但有些人則被搞得神魂顛倒。想像壓得我不堪忍受。我的對策是逃避,而不是抵制。我週圍的人健康快樂,我才能生活得好。看到別人愁眉鎖眼,我也會憂心忡忡。我的感覺常常會受第三者感覺的影響。有人咳嗽不止,我的肺部和喉嚨就會感到不舒服。對於我所不關心和不敬重的病人,我是不大願意去探望的,但我更不樂意去看望我應該看望的病人。我會抓住我研究的疾病,想像著自己也得了這種病。有些人因姑息和放縱想像而導致發燒和死亡,對此,我是不會大驚小怪的。西蒙· 托馬斯是一代名醫。我記得,一天,我在一位患肺病的老富翁家里遇見了他,他和病人商討治療方案時,建議病人將我安排在身邊做伴,說是多看看我朝氣蓬勃的臉蛋,多想想我生機盎然的青春,將我身上的朝氣填充他各個感官,他的健康狀況興許能得到改善。可是,這位醫生忘記告訴病人,我的身體也會變壞。…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1, 2020 at 1:40pm — No Comments

蒙田随筆《論恐懼》(10)

你死後,萬物將與你同行。——盧克萊修 

 

世界萬物不是都和你同步嗎? 許多東西不是和你一起衰老嗎? 在你死去的那一刻,多少人,多少動物和生靈也在與世長辭! 

 

從黑夜到白晝,從白晝到黑夜, 

無時無刻不聽到嬰兒的啼哭,…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1, 2020 at 11:03am — No Comments

蒙田随筆《論恐懼》(9)

生就意味著死, 有始便有終。——馬尼利斯 

 

你經歷的一切,都是向生命索取的母這其實是在損害生命。你的生命不懈營造的就是死亡。你活著時就在死亡中了,因為當你不再活著時,你已經死了。 

抑或,你更喜歡活過後才死。但你活著時就是個要死的人。死神對垂死者的打擊比對死者更嚴酷,更激烈,也更本質。 

 

你若已充分享受了人生,也就心滿意足,那就高高興興地離開吧,為何不像酒足飯飽的賓客,開開心心地離去。——盧克萊修 …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1, 2020 at 10:59am — No Comments

蒙田随筆《論恐懼》(8)

(上一篇:  蒙田随筆《論恐懼》(7))



彎曲的身軀難以承受重力,心靈也如此。應讓心靈挺直腰桿,頂住死的壓力。因為心裏越怕,就越無寧日。若能坦然對待死亡,我們就可以誇口說,憂慮、痛苦、恐懼這些不是最小的煩惱。都不能佔據我們的心靈,我們就會超越生存的狀況,
 

 

暴君威逼的目光,…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1, 2020 at 10:51am — No Comments

王青:中西說書方式對小說敘事的不同影響(6)

中國古典小說與印度、阿拉伯、希臘的古典小說相比,在敘事結構上還有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就是中國小說通常都是統一的敘述者利用單一視角進行敘事,並以單線聯結的方式串聯起來。而在印度等地的故事書如《五卷書》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包孕式和連串式相結合的故事結構,有時是幾個故事互相套在一起;有時又是幾個故事並列地連串在一起。



西方學者將其稱之為“框架式(Frame)”或“連串插入式…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February 1,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洛夫:解讀一首敘事詩——《蒼蠅》(3)

近年來,不論在文章中,演講與座談會中,我都不遺餘力地為久已失落的漢語詩歌之美招魂,大聲疾呼把它那些純粹、精練、氣勢、神韻、意境、像徵、隱喻、妙悟、無理而妙、反常合道、言外之意、想像空間、多義性、朦朧美等詩的素質找回來,讓讀者在真正的詩中迷醉,沈思,讓詩的數量降低一些,詩的品質提高一些。這正是我對沈奇“重樹典律,再造傳統”之說的回應。在最近的拙作《創世紀的傳統》(見創世紀五十周年紀念特輯)一文中,我曾談到:“創世紀五十年來先跋涉過西方現代主義的高原,繼而撥開傳統的迷霧,重現古典的光輝,並試著以意象,像徵,超現實諸多手法,來表現中國古典詩中那種獨特之美。經過多年的實驗與調整,我們最終創造了一個詩的新傳統——中國現代詩。”…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1, 2020 at 10:59pm — No Comments

洛夫:解讀一首敘事詩——《蒼蠅》(2)

詩人大多知道,西洋史詩采用的即是一種結構龐大的敘事體,只見敘事不見詩,詩被消滅於離離落落的散文語言之中,故這種史詩形式早就被現代詩所取代。我國古典詩中也不乏以敘事手法寫的詩,如李白的《長干行》,杜甫的《兵車行》,韓愈的《石鼓歌》,以及崔顥的: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都是敘事詩。其實我也寫過一些敘事詩,如這首《窗下》:…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1, 2020 at 10:56pm — No Comments

洛夫:解讀一首敘事詩——《蒼蠅》(1)

我最近寫了一首實驗性的生態詩:《蒼蠅》,我把它定性為敘事詩,也可以說它是以敘事手法寫的“主知”詩。這首詩的風格與我別的作品迥異,與一般講究精致意象,選擇暗示性強的像徵語言的現代詩也不一樣,語法與技巧平實得幾近散文。其實對我來說,這還真是一次新的實驗,現不妨談一談我寫這首詩的動機。

我們素知,“主知”與“主情”是臺灣早期現代詩運動中一個頗具爭議性的兩極話題,紀弦曾明顯地把“主知”列為“現代派六大信條”之一,但這只是一種相當吊詭的論點,因為包括紀弦本人在內,現代派幾位代表人物如方思、林泠、鄭愁予等都難以不無爭議地列入“主知”的陣營,當時即使以臺灣現代詩的整體風格來看,也不可能把一首詩作出如此二分法的理論性的辨析。當然,也並不是不可以這麽中庸性的認知:傳統詩美學側重抒情性,而現代主義詩美學比較強調知性,只是把一首詩強行界定為“抒情詩”或“知性詩”,確是多此一舉。…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1, 2020 at 10:56pm — No Comments

陳超·鄭敏《金黃的稻束》賞析

金黃的稻束

  

金黃的稻束站在

割過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

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

收獲日的滿月在

高聳的樹巔上,…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1, 2020 at 10:52pm — No Comments

陳林群·北島《古寺》賞析(下)

不再增長的年輪,也就意味著柱子失去了生命的記憶。但詩句中沒有記憶的並非“柱子”,而是“石頭”,這便是意象的轉換:柱子撐起了石頭,搭成了古寺。詩人通過把柱子轉換為石頭,使石頭成為古寺的像徵。詩題名為《古寺》,詩中卻不出現這兩字,這正是整體像徵的思維特點。石頭或古寺乃非生命的客觀物質存在,詩人正是通過“柱子— 石頭—古寺”的意象轉換,把柱子的前身樹木的記憶(即年輪)特性,賦予了古寺。古寺原該有記憶,然而卻喪失了記憶。詩人想表達的就是,古寺不僅作為物質存在被廢棄了,它的精神(即記憶)也已失去,正如“消失的鐘聲”。…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1, 2020 at 10:44pm — No Comments

陳林群·北島《古寺》賞析(中)

“難道真摯的愛/將隨著船板一起腐爛/難道飛翔的靈魂/將終身監禁在自由的門檻”。非抒情不足以為詩,這絕非“現代主義”詩歌的品質,這種遏制不住的直接抒情衝動,破壞了意象整體所包含的朦朧之美。

整體像徵是試圖對對象進行整體把握的一種思維方式,而不只是一種手法,它要求以高度的抽象概括與精妙的藝術細節完美結合。《古寺》一詩,摒棄了朦朧詩慣常的抒情,保留了北島詩歌的思想力度,完美地體現了詩人駕馭整體像徵藝術思維的才能。詩如下:

 

消失的鐘聲

結成蛛網,在裂縫的柱子里…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1, 2020 at 10:42pm — No Comments

陳林群·北島《古寺》賞析(上)

朦朧詩被詩評家徐敬亞界定為“現代主義詩歌”,但我以為,雖然朦朧詩使用了不少“現代主義”手法,卻因為運用得不自覺或不成熟,導致手法僅僅是手法,而未能使朦朧詩整體提升為真正的“現代主義”詩歌。北島是個例外,而他的例外之作也不多,《古寺》是最具代表的一首。

為了說明朦朧詩人對“現代主義”缺乏自覺意識,先來看一首舒婷的《船》

 

一隻小船

不知什麽緣故…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1, 2020 at 10:42pm — No Comments

張磊《一朵野花·陳夢家》全文與讀後感賞析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

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渺小,

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1, 2020 at 10:31pm — No Comments

黃粱·大陸先鋒詩歌的語言之路(19)

以上討論六篇先鋒詩歌文本,G1G2G3皆屬非定型文本,雖然《四行詩》具備4行4節的型格,實際並無規範功能。《咖啡館》是延展性結構寫法中表現最好的一篇,格局也龐大,《五畝地》則是斷續性結構寫法中企圖宏闊的作品,兩篇的缺陷主要都是基礎構成的界定不明,也就是碰觸到漢語詩歌的元素、規律的本質問題,尚待各方學者思考深入研磨,型構的基礎仍有待判準。



鍾鳴的《塞留古》比起他的敘事史詩《樹巢》,顯然收斂而成熟,可以判為準定型,涵容性、發展性都有可觀之處,期待創作實踐推動。北島的《明鏡》是五行體的代表作,5 行4節的格式頗有"定型"的企圖,北島另有5行2節的詩型,美學張力特殊,值得註目。朱文的《詠冬》是雙行體代表作,這個詩型的表現空間和節奏變化還有寬大腹地可以求索。先鋒詩歌的詩型如三行體、六行體尚有極豐美的文本風貌,等待後續研究。…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1, 2020 at 9:53pm — No Comments

黃粱·大陸先鋒詩歌的語言之路(18)

詩意空間是開放性的,允許滲透和參與,多多花用251行最後導向一個封閉區域,令人不解。當然宗教或信仰確然是開闊的,但詩就是詩,每一行都必須通得過詩意的驗證。嚴格說來漢語詩歌必須在兩行以內見真章,不然就枉費了漢語句構凝斂形象豐厚的優美形質,如果不能有效處理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絲絲相扣的韻律關系和情意呼應,寫下兩百行也是白費心神。



以本詩首段四行作例:"一片響亮的天空,移過九月的耕地;/十月的摘棉人,已象雲一樣隱去;/十一月紅透的柿子,在枝上尋求變動;/萬千風雲的疾走,依舊真實可信。",詩質疏松,尤其第四行,如何標識它是一行詩?全詩定型評價:一、表現性(上),有豐富的意念呈示,全詩視野開闊。二、整體性(上),以麥田的景象變幻宏觀對照人世歲月的流轉。三、音樂性(中),雙重語調有創意,但詩的基礎構成依舊模糊。
 …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1, 2020 at 9:49pm — No Comments

黃粱·大陸先鋒詩歌的語言之路(17)

H1 明鏡 作者:北島

夜半飲酒時

真理的火焰發瘋

回首處

誰沒有家

窗戶為何高懸

 

你倦於死…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1, 2020 at 9:48pm — No Comments

黃粱·大陸先鋒詩歌的語言之路(16)

G2 塞留古(節選) 作者:鍾鳴

塞留古踢著一塊石頭。

纖小的腳丫,褐色的馬。

塞留古,以色列人?上帝的

絆腳石。塞留古。塞留古。

 

歐羅巴的小夜曲。…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1, 2020 at 9:46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