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中西說書方式對小說敘事的不同影響(6)

中國古典小說與印度、阿拉伯、希臘的古典小說相比,在敘事結構上還有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就是中國小說通常都是統一的敘述者利用單一視角進行敘事,並以單線聯結的方式串聯起來。而在印度等地的故事書如《五卷書》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包孕式和連串式相結合的故事結構,有時是幾個故事互相套在一起;有時又是幾個故事並列地連串在一起。

西方學者將其稱之為“框架式(Frame)”或“連串插入式(Intercalation)”結構。意思就是說,全書有一個總故事貫穿始終,而每一卷又各有一個骨幹故事貫穿全卷。這些大故事又套上許多中、小故事,故事連著故事,即“連串插入式”。無論是婆羅門的經典,還是佛教的經典,都常用這種結構方式。最先把史詩的“連串插入式”結構運用到寓言故事創作上來的,大概是佛教經典《本生經》。在它之後出現的古印度故事集,幾乎成了一條定律,都用了這種結構

這種結構在西方小說和阿拉伯故事中也有反映。薄伽丘的《十日談》、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西方文學中“框架式”結構的典范,世界著名的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採用的結構也是“框架式”的。這大概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受印度故事影響的結果。

這種獨特的結構方法,據黃寶生先生說,導源於古印度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不過,在我看來,《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等史詩的敘事結構和《五卷書》等故事書中的敘事結構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前者敘述者相對固定,而後者敘述者不斷變換。所謂故事套故事的框架結構,最大的特點就是故事敘述者是不斷轉換的(11);而且故事與故事之間在內容上幾乎沒有什麽有機的聯系,聯結不同故事的最常用的手法是在故事的末尾插入一些格言諺語式的詩歌,來作為說話的理論根據或引出故事,這種手法類似於修辭上的“頂針”格。


⑨这里主要指的是在民间说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长篇小说,后期文人小说如《红楼梦》等在结构艺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发展。

⑩黄宝生《印度故事的框架结构》,《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8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207-208页。
(11)在这里,我们区分一下故事叙述者与故事表演者这两个概念。我所说的叙述者是文本中的主角,而表演者则指表演这个故事的艺人,他可充当多个故事叙述者,亦即饰演不同的角色。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