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群·北島《古寺》賞析(上)

朦朧詩被詩評家徐敬亞界定為“現代主義詩歌”,但我以為,雖然朦朧詩使用了不少“現代主義”手法,卻因為運用得不自覺或不成熟,導致手法僅僅是手法,而未能使朦朧詩整體提升為真正的“現代主義”詩歌。北島是個例外,而他的例外之作也不多,《古寺》是最具代表的一首。

為了說明朦朧詩人對“現代主義”缺乏自覺意識,先來看一首舒婷的《船》

 

一隻小船

不知什麽緣故

傾斜地擱淺在

荒涼的礁岸上

油漆還沒褪盡

風帆已經折斷

既沒有綠樹重蔭

連青草也不肯生長

 

滿潮的海面

只在離它幾米的地方

波浪喘息著

水鳥焦灼地撲打著翅膀

無垠的大海

縱有遼遠的疆域

咫尺之內

卻喪失了最後的力量

 

隔著永恒的距離

他們悵然相望

愛情穿過生死的界限

世紀的空間

交織著萬古長新的目光

難道真摯的愛

將隨著船板一起腐爛

難道飛翔的靈魂

將終身監禁在自由的門檻

 

詩的前兩節已完成對“船”這一形象的勾畫:作為本該在海中暢遊的船,它卻擱淺在海邊,無法實現作為“船”的意義。至此,這首詩作為整體像徵的小品,在結構上已自我圓滿。由於整體像徵所具有的意象輻射功能,我們既可把“船”置換成任何一樣其他事物,如“筆”,並找到其對應之“紙”,更可以把“船”看作是“人 ”的像徵,而“大海”就是生活,或者我們可以把“船”進一步理解為“女人”,而大海則是“男人”,等等。

整體像徵具有輻射對象的不確定性,因而它所揭示的是對象背後的共性。舒婷雖然找到了船與海之間帶有原型意味的關係,卻在第三節中畫蛇添足,把原型還原成固定的、惟一的現實存在物,局限了意象可能輻射的豐富含義,而只用來揭示她自己期望的比喻義:


“隔著永恒的距離/他們悵然相望/愛情穿過生死的界線/世紀的空間/交織著萬古長新的目光”。



正是詩人急於把隱含於“船”這一意象背後的意義告訴讀者,或者是過於低估了讀者的審美能力,終於將這首本可作多義理解的整體像徵詩,變成了詩人自給謎面自解謎底的比喻詩,把“船”的多義性和豐富性扼殺了。

比喻總是蹩腳的,它的一對一“對位”思維使理解的想像力折翅,定於一義,而整體像徵卻呈開放狀。由此可見,朦朧詩人最初還缺乏對整體像徵的自覺。即使創作了整體像徵詩,也大多屬無意為之。

舒婷對“船”的釋義,除了告訴讀者她寫此詩的“意義”,也是為了抒情,而整體像徵是拒絕抒情的。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