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s Blog (120)

崔衛平:美與殘酷相互轉折(2)

他坦承“做文化部長讓我有更豐富的經歷,也讓我有機會考慮更多的問題,但並沒有讓我的視野變得更寬”。當官沒有為這個人增添任何高度。在他的影片面前,“文化部長”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頭銜。人們不會在他的簡歷上面加“前文化部長”這個頭銜,那僅僅是一段軼聞往事,供人八卦而已。“作家”這個身份對他來說至關重要,那是一項極具原創性的工作,是尋找某個獨特的角度,對著世界說出獨特的話。他的影片都是自編自導,是他這個人世界觀的體現。詩歌是這個世界的“意外”,這位李滄東的影片中也布滿了種種“意外”及其傷痛。

 

 …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29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美與殘酷相互轉折(1)

想到韓國影片《密陽》(2006),禁不住先說幾句女演員,她叫全度妍,演得真是太好了。她本身條件也好,不是那種大艷大麗,而是玲瓏剔透的那種美,渾身散發著一種閃爍不定的光芒,有點像蔣雯麗。但是比蔣雯麗更加脆弱,這種脆弱來自一種“易感性”,任何周圍的變化或內心的動靜,都能夠通過形貌準確敏銳地體現出來,仿佛是一部完美的感受器。在很大程度上,一個人的感受能力,比他的其他能力更加能夠反映出他的人性水平,表明這個人心靈的開放狀態。…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27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人心是彎曲的(4)

“我不怕死,但我害怕謀殺案。”他對枕邊的時髦女郎說。對方勸他:“只是一些任務。你不需要感受它,只需要完成它們即是。”其中“感受”是一個關鍵詞。能夠“感受”會帶來工作上的“障礙”,但是人如果不去“感受”,不會感受並失去了感受能力,豈不是失掉了用來證明人生命存在的有力證據,成了一個純粹的物件?一顆能感受的心靈,在世界面前是隨時準備彎曲的,準備朝向他人的苦難低頭,準備在真理面前彎下腰來。 

事情甚至也不朝向他感受的方向去發展。竊聽是因為有強烈的不信任存在,那麽邏輯推斷的結論必然是——為什麽別人要信任竊聽者本人?他作為高手受雇於別人,必然也會有其他更高的高手,受雇於其他雇主。如此循環往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24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人心是彎曲的(3)

有一部美國影片《對話》(The Conversation,又譯《竊聽大陰謀》,1974),更早涉及了竊聽這個話題,而且是大名鼎鼎的科波拉導演的。其時年紀輕輕的他已經因為《教父》(1972)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再過幾年《現代啟示錄》的好戲還要登場。這位科波拉早先編劇出身,《巴頓將軍》里有他改編劇本的功勞,《竊聽大陰謀》由科波拉本人擔任編劇。與近期的《竊聽風暴》一樣,都是30多歲的人同時擔任編劇與導演,其中反映了某種社會思想及折射出某種社會現實。

 …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22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人心是彎曲的(2)

為美好的事物而感動,魏斯曼先生內心的岩石開始鬆動。此前從來沒有人教會他這些,沒有人將他帶到人類精神活動的瑰寶面前,沒有機會讓他接觸到人心中最為柔軟的部分。他是按照另外一個模式訓練而成的,這對他是一個不幸,但是他還有救。 

任何人可以從任何地方重新開始,尋求自身的救贖之路。就像年輕的導演兼編劇所說:“你是有選擇的。”看到部長大人利用手中權力強佔女演員時,魏斯曼感到本能的厭惡和拒絕。他良心的軟骨並沒有失效。

 …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21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人心是彎曲的(1)

“你有什麽主動要交代的嗎?” 

“不,沒有。我沒有做過什麽。” 

“你以為國家安全局會將一個無辜的公民帶到這兒來嗎?”

 …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18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瑣碎之惡(4)

當然這可能值得討論,同時也要設定主題的嚴格限制——針對什麽樣的惡,人們采取什麽樣的態度,才是更為恰當的。至少這部影片提供了某個參照,不能掉進“瑣碎之惡”的陷阱,不能拿自己的生命與這種沒有根基、沒有來由的惡下賭注或互相交換。對於少年克里斯蒂安來說,他還需要經過一段歷練之後才能明白——因為咽不下這口氣,他用家里儲存的火藥去炸那個修理工的汽車,差點搭上了好友伊萊亞斯與自己的兩條命。安東讓他明白,原來“生命與死亡只有一層面紗之隔”。“我也是個白癡”,克里斯蒂安在影片結束時說道。

比較起來,同樣獲得奧斯卡提名的日本電影《告白》(Confessions, 2010)其處理方式則完全不同。兩名少年殺死了女老師年幼的女兒愛美,殘忍的做法中透露出同樣的輕率無知。…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15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瑣碎之惡(3)

非洲的那位“大個”其實也是如此。他的行為輕浮隨意、滿不在乎,這讓我想起匈牙利作家凱爾泰斯所說,“不僅僅是暴行的殘忍,同時還有暴行被實施時的輕率。”捷克詩人赫魯伯有一首關於阿基米德的詩,也道出了某種真相。那位偉大的數學家死於誤闖進來的入侵士兵之手,詩人這樣形容這位士兵:“他輕輕一捋/殺死了圓,正切/和橫切之點/以至無窮”(《殺死阿基米德的下士》)。

愚蠢的家長還沒有結束他的蠢行。當時不還手的安東,事後帶著三個孩子(加上克里斯蒂安)前往他工作的汽車修理站,這位修理工居然還要發威,吼叫著“你這個瑞典人滾回地獄去”,接著又扇了安東的嘴巴,聲音清晰響亮,所有的人都聽到了。這時安東的態度,成為整個影片的核心。也許因為此,這部影片被稱為“在每一個方面不落俗套”。其實只要在某個重要的方面“不落俗套”就行了:它構成對於這個世界上流行做法的矯正。…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13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瑣碎之惡(2)

學校孩童們之間的這種恃強淩弱,令人想起那部德國影片《浪潮》(2008)。其中那個綽號叫做“軟腳蝦”的男孩,也被他的同學們欺負得擡不起頭來,後來在極權主義試驗中找到了歸宿。上世紀80年代有一部蘇聯影片《醜八怪》(又譯《稻草人》,1986),也將孩子之間的險惡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她)並非人們想像得那樣純潔無瑕。成年人力圖加以掩飾的惡行惡習,在孩童那里暴露得一覽無餘。

安東的小兒子大約兩三歲,在兒童遊樂場與一起玩的孩子發生爭執,這本來是常事。但是那孩子壯碩的家長走過來,不由分說在安東的臉上連扇幾次:“不要碰我的孩子。”這之後他也沒有心滿意足地離去,接著將氣撒到自己的小家夥頭上。他暴躁的身體中埋藏著太多的戾氣,恨不得將整個世界都當做他的出氣筒。…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12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瑣碎之惡(1)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給了丹麥女導演蘇珊娜·比爾的影片《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2010)。這部影片被認為“在每一個方面都不落俗套”。它所處理的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暴力,這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然而卻可能會造成重大後果。兩個人為一點瑣事吵架,結果卻鬧出人命。諸如此類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每時每刻、每個角落都在發生。

丹麥的這部影片有一個國際化的生活背景,安東是一名外科醫生,身為瑞典人在丹麥定居,工作卻在千里之外的非洲某難民營。他穿梭在荒涼乾燥的沙漠與如景如畫的丹麥海濱城市之間,一再令觀眾陷入時空倒錯。他的手術台上,不時地躺著被切開肚子的孕婦,這只是因為當地一個叫做“大個兒”(big man)的人,與其他人打賭,看看年輕孕婦肚子里懷著的是男孩還是女孩,人們對此敢怒不敢言。作為醫生,安東的工作限於將這些女性開膛的肚子再次縫上。…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11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自由人生活在政治之內還是之外?(5)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08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自由人生活在政治之內還是之外?(4)

由「勞動─消費」構成的鏈條,和一個人新陳代謝的生物循環(biological cycle)是互相生發的。在消費的活動中,人的其他方面的潛能並沒有得到發揮,佔上風的仍然是人的本能意志。而所有這些,在古典經濟學家的眼里,是作為其樂融融的未來世界圖景來加以讚美和歡迎的。他們的口號是「增加財富」、「物質富裕」、「最大多數人的幸福」,當這些窮人昔日的夢想被當作「現代社會的理想」來加以實現時,阿倫特寫道,「愚人的天堂」(a fool's paradise)就來到了。…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08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自由人生活在政治之內還是之外?(3)

將一部分人劃分出去,將他們排除在社會和政治之外,讓這種現象得到廣泛的允許和被視為正常,這只能說明──隔離和隔絕是普遍發生的,不只是降臨在猶太人身上,猶太人並非一個特殊的受難者群體,由此阿倫特的筆觸深入到對現代勞動─消費社會的批判,包括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在1958年再版時為《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書增補的章節和同期出版的《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中,阿倫特用「勞動的動物」(animal…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05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自由人生活在政治之內還是之外?(2)

按拉康的意思,我們每個人都難以逃脫誤認的陷阱,但像猶太人這樣對自身實際處境一廂情願的誤認實屬罕見,從中已經蘊涵了他們日後遭遇到的巨大災難。…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03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自由人生活在政治之內還是之外?(1)

我們從哈維爾(Václav Havel)那里熟悉了一個表述:「把人降到生物蔬菜水平上的存在」。哈維爾用此來表述他稱之為「後極權主義」社會的某個本質──你可以按你的意願裝修自己的房子,於其中擺放你「自由地」選擇來的某個牌子的洗衣機和電冰箱,但對於其他的事情,你還是走開為好。



你不可以用你的鼻子東嗅嗅,西嗅嗅,發現社會生活中有哪兒不對頭。



這位後極權主義社會的深刻揭示者,他的許多表述和那位《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初版於1951年)的作者阿倫特(Hannah Arendt)有一脈相承之處。雖然我還沒有找到直接的證據來證明哈維爾如何受到阿倫特的影響(他對海德格爾…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電影與主流價值(8)

問:如何看待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呢?

答:轉型的中國一切都在形成當中,經過每個人同意的主流價值更是處於形成當中,最終出現的也應當如同“平行四邊形的合力”。主旋律價值會是形成這種合流的一種力量,但不應該只有這一種力量。包括傳統文化的力量,也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唯一和決定性的。實事求是地說,就中國導演來說,主流價值不清晰,同時缺少價值協商的環境,缺少現成的、拿來就用的主流價值,這增添了他們工作的難度。但是他們本人也是可以參與到這個合流或創造的行列中來的,為我們社會主流價值的形成和提取發揮自己的作用。如果是那樣,也許會真正贏得更多期待中的觀眾。《阿凡達》也可以看成當今世界主流價值形成的參與力量之一。

 …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6:55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電影與主流價值(7)

除了非暴力之外,稱之為“主流價值”的,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它的開放性、流動性、包容性,可以不斷地將新的內容帶進來。《阿凡達》還是一個傳統的故事片類型,其中有好人與壞人、邪惡與善良的基本區分。

但是不同時期,好人與壞人概念的側重點不同。在“後發展”時代,那種依仗暴力和強權摧毀別人家園的人,則成了觸目的壞人壞事。而這在發展的前期,人們往往不能充分認識,受害者往往以最大善意去對待加害者,指望他們總有一天有所收斂,但最終發現不是這樣,於是人們才慢慢形成了警惕和一致的譴責。這是一個在“發展年代”,在實地漸漸浮現出來的立場眼光。…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6:55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電影與主流價值(6)

主流電影與主旋律電影

 

問:《阿凡達》的觀眾是誰?…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6:50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電影與主流價值(5)

問:中國導演為什麼拍不出這樣的影片?(這是最常見到的一個問題)

答:起先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光研究人性,不研究價值。後來,事情越來越成了上海學者朱學勤先生所說的,原因的原因的原因,就不是原因了。

 

有關觀眾

 

問:這部影片引發了許多聯想。有人說,它是影射美軍入侵伊拉克,也有人說,中國才是世界上僅存的納維族。更有人驚訝,詹姆斯·卡梅隆怎麼會知道中國強拆的事?…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6:49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電影與主流價值(4)

問:你說的“價值”與電影有什麼關係?

答:太有關係了,價值就是夢想啊,是最大的夢想。價值代表了人們向往的那些東西,比如平等、自由、多元,這些都是價值觀,盡管在現實中它們沒有能夠得到實現,但是人們繼續將它們當作夢想,不行嗎?

不要以為在人性中藏到最後的,都是難以啟齒的壞東西,所謂翻檢人性就是翻出一些深藏的齷齪。今天的情況或許相反,那麼多罪行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那麼多邪惡是事先張揚的,人性用不著朝里面去看,在外面看看就足夠了。…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February 13, 2020 at 6:46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