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可能值得討論,同時也要設定主題的嚴格限制——針對什麽樣的惡,人們采取什麽樣的態度,才是更為恰當的。至少這部影片提供了某個參照,不能掉進“瑣碎之惡”的陷阱,不能拿自己的生命與這種沒有根基、沒有來由的惡下賭注或互相交換。對於少年克里斯蒂安來說,他還需要經過一段歷練之後才能明白——因為咽不下這口氣,他用家里儲存的火藥去炸那個修理工的汽車,差點搭上了好友伊萊亞斯與自己的兩條命。安東讓他明白,原來“生命與死亡只有一層面紗之隔”。“我也是個白癡”,克里斯蒂安在影片結束時說道。

比較起來,同樣獲得奧斯卡提名的日本電影《告白》(Confessions, 2010)其處理方式則完全不同。兩名少年殺死了女老師年幼的女兒愛美,殘忍的做法中透露出同樣的輕率無知。

其中A(受害老師這麽稱呼他)與上部影片里的克里斯蒂安有點相似,因為失去母愛有些心理失衡。不同於克里斯蒂安母親患病去世,A認為自己耍強的母親拋棄了他。他因而要做出一樁驚天動地的事情,讓母親瞧瞧。這中間還有一些瑣瑣碎碎的因素。最終將無辜女孩置於死地的是B,這個少年生性怕事,在家被過度溺愛,也因此他有強烈的失敗感,需要證明自己並不是個“殘破品”。A同學在接受老師盤問時,竟掉頭給了一個燦爛的微笑,並說了聲“開玩笑的”,仿佛全然不知道自己做下什麽。B同學的母親在聽整個事情過程時,不停為自己的兒子嘆息,完全忽視了被害小女孩。


老師本身也認為,“A有殺意,可是沒有殺人;B沒有殺意,卻害死愛美。”兩少年在一種幾乎懵懂無知的狀態中犯下了難以饒恕的罪行。顯然,學校與家庭對於生命教育的缺席,在其中承擔著重要作用。影片中的女教師怨恨法律不能具體地懲戒這些少年罪犯,他們實際上與成年人一樣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她給自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有步驟的復仇計劃,並付諸實施。她聲稱已經讓這兩個學生喝下了含有艾滋病毒的牛奶,從而在精神上折磨他們,讓他們接受苦果。B同學因此發瘋而不能上學。受困的A則在“野心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用自制的炸藥炸死了他一心想要見到的母親。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變態的故事。你可以說,痛失愛女的女教師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影片最大的缺點是少了一種價值觀的透視,對女教師的行為缺少一種評價。與少年們一樣,這位女性後來只有從傷害他人的報復行為中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只有瘋狂地折磨他人,她才得以獲得一點平衡,她的做法在精神上是沒有出路的,只有陷入“惡—惡”循環當中。尤其是我們如果將這兩部影片對比起來看更顯出《告白》之缺憾,也更加能夠體會到《更好的世界》中有著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對於價值觀的關心及一種自我反省的立場,而不只是如《告白》那樣制造人性的奇觀。(愛思想網站 2011-04-08)

Views: 2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