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晴:日本“季題”電影中的季題生命意識論析(1)

內容提要:日本電影中有一批極富民族特色的“季題”影片,它們是從日本傳統季題文學發展而來,傳承著日本傳統文學中的人生生命情懷與感悟,形成一種主題呈現的民族集體無意識。這類影片普遍在自然季節物象與人生生命意識之間建構一種隱喻性的象征聯系,表達出日本民族特有的生命意識,主要體現為三大方面:一是唯美愛情的藝術呈現,二是生命成長與死亡的審美觀照,三是閑寂生活的詩意追求。這批“季題”影片對日本民族的現代新民文化建設,不僅起到了批判性反思和創造性重建的作用,而且以其獨樹一幟的民族精神文化個性而贏得了世界性聲譽。 


日本電影中有一類影片,充分表現出日本電影的本土化特質。它們或直接以“季題”、“季語”命名,或名稱上沒有季題和季節性物象出現,卻在內容上以自然季節或季節性物象為象征,承擔著題材呈現和主題表達功能。筆者將這類電影命名為“季題電影”。季題電影傳承了日本古代季題文學中自然季節與人生生命互喻的題旨,蘊含著日本民族綿延不絕的“季題生命意識”,充分體現出日本電影傳承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風格。本文即對日本季題影片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季題生命意識予以梳理論析。 

  

一、唯美愛情的藝術呈現 

  

愛情是人生最重要的生命意識之一。日本民族從遠古神話到現代電影中的愛情與性愛意識有著復雜多變的歷史。早期日本文學多以性愛為中心描寫男女情事,“好色”文學經久不衰,且影響到“好色”電影的發展。然而,日本早期的性愛文化在上層社會是裹挾著世俗社會功利目的的,“日本文藝所描寫的古代日本人的愛戀只是貴族社會的一種社交式的事情,很少滲入真正的愛情,也很少受到真正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性的吸引。”[1]

當然,日本古代文學中也有大量表現男女愛情的詩歌和物語,其中以“情死”即“殉情”為主題的就有很多。多數“情死”的作品描寫的都是“無愛之性”或“無性之愛”這種性與愛的分裂,還有一部分是對社會制度嚴控人們自由愛戀與性愛的反抗,或者世俗社會的種種羈累讓有情人無法締結姻緣而殉情。“情死”題材由小說發展到凈琉璃、歌舞伎和其它藝術中,較為普遍地肯定了男女之間自由愛情,具有現代文化中愛情的含義,也是影響季題電影中唯美愛情主題的重要文學傳統母題。
 


日本季題電影表現愛情的作品很多,且普遍表現一種現代社會難得的唯美愛情。愛情與性愛是人生重要的內容,沒有愛情的婚姻和沒有婚姻的愛情是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人生的殘缺。在工業現代化社會,人們普遍生活在一個物質和技術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理性網絡中,人的物利化傾向越來越嚴重。自由、平等、純情、互愛的愛情日漸難得,婚姻中附帶著許多世俗社會客觀存在的難以逾越的條件,金錢、地位、榮譽、家族、學歷、職業、才幹、身材、相貌、品性等等因素,都成為愛情與婚姻的條件與壁壘,青年男女之間少了一份純情之愛,多數是在各種條件權衡基礎上的選擇。

因而,那種超越一切世俗社會實用性與功利性純情的唯美之愛日漸稀缺。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看,季題影片上演的純情故事才顯得十分重要了。從1958年《雪國》上映,到2010年《挪威的森林》(見上圖)出品,日本在半個世紀間出產了約20部愛情季題電影。它們各有不同的內容和主題,但都在謳歌純潔的唯美之愛。電影編導普遍將這些愛情故事與季節變化和季節物象融為一體,在自然季語與人生愛情的互喻中,將唯美之愛引向詩意化的無限遐想。然而,大多數純情的唯美之愛都充滿悲情的物哀情調,是一曲曲愛情的悲歌,帶給觀眾無限的崇敬與感念。

Views: 7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