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圖校友's Blog (347)

陳晚《美國怎樣培養自主創新的小孩?》(6)

為了獲得女童軍“學雷鋒”銀質獎章,孩子們需要在女童軍連續參加活動7年後,才有資格申請獲獎。要想獲得金質獎章,難度更大。這就是說,如果從學前班時開始算,一定要把女童軍活動參加到初中甚至高中時才行。在大寶的團隊,很多女孩在女童軍玩了幾年之後就退出了,能堅持到最後的女孩只剩下5人。剩者為勝,堅持就是勝利,這樣的例子真的是無處不在。

在大寶參加的頒獎儀式上,大約有200個女孩領獎。我仔細看了一下親自上臺領獎的孩子們,在整個大禮堂,只有大寶一個中國孩子受獎,其他的獲獎女孩兒,幾乎都是黃頭發藍眼珠的美國孩子。難道說美國孩子比華人孩子更愛“學雷鋒”?

在美國的華人子女當中,學業優異者常見,鋼琴、體育、文藝等獲獎者也大有人在。但華人子女“學雷鋒”活動如何,我卻了解甚少。…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April 19, 2016 at 11:52am — No Comments

陳晚《美國怎樣培養自主創新的小孩?》(5)

除了抓功課學文化,美國學校的音樂教育比較正規。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幾乎每個孩子都要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樂器。學了一年半載之後,樂隊裏的孩子們就有了外出表演的機會。這樣的活動,也被美國學校列為特殊的遠足活動。

有一次,美國著名的圖書連鎖店寶德(BORDERS)舉辦一個作家簽名售書活動,有樂隊為其提供背景音樂。這個樂隊由大約十名學生組成,我家二寶就是其中成員之一。想想看吧,孩子們的這種現場表演,比播放沒有活人參與的音樂錄音要生動多了。它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表演能力,也是檢驗音樂老師教學的一個客觀指標。據說,那天參加表演的孩子們,都得到了音樂老師的特殊鼓勵。

美國學校的遠足活動和我們的“實踐出真知”是否有相似之處,值得思考。在我看來,美國學校遠足活動的主要模式是寓教於樂。此外,培養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也是遠足活動的一大內容。…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April 12, 2016 at 9:46am — No Comments

陳晚《美國怎樣培養自主創新的小孩?》(4)

很多中國人有一種誤解,常常認為美國教育輕松簡單。這種看法大多涉及的是美國學校的大眾化教育,並沒有考慮到美國學校尖子班中的那些超前或拔高教育。滿足美國學校的初級要求當然簡單,但是在簡單的同時,美國學校還有很多更高級的功課設置。孩子能不能殺進這些高級課程班,要靠家長對孩子的從小設計和孩子的課後努力。

人往高處走,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發揮最大的潛力,能做到最好呢?無論什麼功課,讓孩子盡量沖進最高級,這是很多中美家長的普遍想法。家長們這些望子成龍的期望,就是美國中小學超前教育的根源所在。美國公文學校恰好迎合了美國家長們的望子成龍心理,作為美國正規學校之外的補習班,公文學校裏有大量中國、印度、韓國和美國孩子接受超前教育。據公文學校校長介紹,上公文學校的孩子可以超前兩個年級。…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April 5, 2016 at 10:29pm — No Comments

陳晚《美國怎樣培養自主創新的小孩?》(3)

作家吳祖光在《風雪夜歸人》中提到,人類該有兩種力量,一是智力,二是體力,拙於彼者優於此。依此推理,幫助孩子發掘潛力,不一定非要孩子在一棵樹上吊死,才是明智之舉。美國父母做到了,我們中國父母能做到嗎?-

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最大的區別

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有什麼不同嗎?當然有了。首先,他們長得就不一樣。中國孩子是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美國孩子則是藍眼睛黃頭發白皮膚。說實話,當我們比較任何兩個不同的人或事時,既身處其中又遠觀細看,這和霧裏看花水中望月大有相似之處。表面的不同很容易分辨,而骨子裏的差異則不太容易區別。…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April 2, 2016 at 10:43pm — No Comments

陳晚《美國怎樣培養自主創新的小孩?》(2)

走進美國的基礎教育

美國學校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的調查顯示,在21個被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此外,在中國的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只占14.9%。

看到這組數據之後,作為一位身在美國的三個孩子的母親,我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驚訝。根據我在出國前對中國教育的了解,中國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低下,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的。不用看具體數據,我們就能推測,與中國孩子相比,美國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肯定會高出一籌。毫無疑問,這些差異和美國的教育體制是密不可分的。…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March 30, 2016 at 10:19am — No Comments

陳晚《美國怎樣培養自主創新的小孩?》(1)

自序·五彩繽紛的美國中小學教育

我是一位九十年代初來美國留學的生物博士生,目前旅居美國港口城市巴爾的摩,現為中美主要報刊的自由撰稿人。

出國前,我接受的是典型的中國教育。在我的學習生涯中,沒完沒了的考試,緊張枯燥的重復,是中國教育留給我的主要印象。漂泊美國二十載,在養育我三個子女的過程中,我親身體驗到了美國中小學教育中的點點滴滴。色彩斑斕的美國教育,時常會讓我感慨,假如我兒時能在美國接受教育,那該多好啊。…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March 28, 2016 at 1:00pm — No Comments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8)

一、敘事之「跨界」移動及流變現象愈形顯著



「跨界」指從原有範圍(無論抽象意識或實體)涉足到另一領域, 如將原有敘事內容以不同媒材、組織方式或媒介(平台)再述或轉述之,因而跨界移動與內容形式的變化是「敘事傳播」首應關注的特質。在傳播媒介愈形發達的此刻,小說、電影、電視劇、漫畫甚至新聞報導等俱都顯示了大量快速流動的跨界現象,亦即任何故事經過移接、轉嫁後,新的故事具有多個創新或可追尋的來源,顯示各種「改編」替換了部分或全部媒材及符號的形式與組織。

舉例來說,2004 年 12 月 26…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November 30, 2008 at 12: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