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建基於精神分析基礎上的意識形態理論是一種重要的現代意識形態理論形式。與此同時,齊澤克在其《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中多次提到了盛行於後現代社會的另一種意識形態,即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那麽,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究竟具有怎樣的特征?齊澤克的意識形態理論與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又有何區別?這是研究意識形態理論者不得不面對和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考察犬儒主義的概念及其意義變遷,在闡述齊澤克意識形態理論的基礎上,試圖對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做一梳理和分析,以推動國內意識形態的研究。
一、從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7, 2017 at 10:17am — No Comments
綜合上述現象,我們可以將現代犬儒主義的特征概括為這樣的幾個特點:(1)表面上他們表現為不相信正統所宣傳的一切東西,並導致了某種普遍的懷疑。這一點與古代的犬儒主義頗為類似。(2)這一懷疑主體導致了行為上信仰缺失、政治冷漠、玩世不恭和對現實社會的冷嘲熱諷。(3)由於受到了現代社會的物欲誘惑,以及對現代消費主義的追求,從而導致他們的“言行不一致”,也即上述所謂的“說一套做一套”。(4)這種“言行不一致”進一步消解了犬儒主義對現實社會的反抗和清醒的認識,進而使他們轉化為對現實社會的認同和接受,其在行為上甚至表現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放浪形骸,從而完全拋棄犬儒主義自身的道德追求和處事哲學。…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7, 2017 at 10:16am — No Comments
其次,犬儒主義已成為後現代社會的一種統治文化,進而轉化為一種意識形態。與丹尼爾·貝爾那種先知式的預言,即伴隨著舊的意識形態的終結,取而代之的是“亞洲和發展地區的大眾意識形態”的預測相反,齊澤克認為,20世紀末盛行的則是某種犬儒主義的行動哲學。用德國學者斯洛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在其《犬儒理性批判》中的名言來概括這種意識形態,其特征典型表現為:“他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一清二楚,但他們依舊坦然為之。”…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7, 2017 at 10:14am — No Comments
當代國際科幻的主流綱領
雖然有了劉慈欣的雨果獎,有了《三體》這樣成功進入英語世界的作品,但是坦白地說,科幻在中國大陸,至今仍是一個既小眾又低端的圈子。科幻被許多知識分子和廣大公眾看成是“科普”的一部分,就是編一個假想的故事逗青少年課余看著玩玩的。至於目的嘛,即使拼命往“高大上”裏說,也就是“喚起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愛”而已。
對於許多上了一點年紀的人,你如果和他談到科幻,他唯一能想起的作家名字就是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不錯,這個名字在昔日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中,確實長期占有特殊地位,但那是在濃厚的意識形態鬥爭背景下作出特殊選擇的結果。這種“凡爾納一枝獨秀”的狀態,遮蔽了廣大公眾乃至許多學者的視野,使他們看不到或不願意睜眼去看國際上已經持續了一個世紀的科幻創作主流。…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 江曉原 ■ 劉 兵
□ 在記憶這個問題上,我們習慣的思維基本上是單向的——希望自己的記憶能力越強約好。記憶還被看成智力的最基本成分之一,所以兒童的許多學習內容都要從記憶開始。古代已經有人發明了“記憶術”,用來幫助增強記憶能力。
當然,上面這個單向思維並不是絕對的,人們也會在至少兩種情況下希望遺忘:一種是希望別人遺忘自己的罪行、錯誤、缺點或弱點,一種是希望自己遺忘某種可怕、痛苦或不堪的往事。心理學揭示,人有時會“故意”遺忘某些自己不願面對的事情。不過,和人們希望自己有更強的記憶力的普遍願望相比,上述兩種對遺忘的期望就有點顯得微不足道了。
…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我們生活在一個後“9·11”時代,它以“恐怖主義”、“自殺式襲擊”為關鍵詞。全世界的學人,都在為這個時代連續不斷的暴力和不安,尋找各種各樣“合理的”理由。而被恐怖氣氛圍繞的人們,也正要求著知識界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似乎我們每天的生活,同國際上的這些大事情沒有任何結構上的關系,或者說,對這些大事進行分析,必須得具備所謂的專業知識,因此非那些學者不可。
真是這樣的麽?國際政治的“大事”與日常生活的“小事”,真沒有任何內在聯系,不存在任何相似的邏輯結構?就讓我和讀者諸君一起來做一個思維的探索,看看日常小事與國際大事的背後,有沒有隱藏著一些共同的秘密……
《猜謎》:一則小故事…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50pm — No Comments
在東歐共產黨執政晚期,一個流傳甚廣的謠言,政府裏有一個秘密警察部門,職責是專門創作(不是收集)針對政府和領導人的政治笑話。因為他們明白,這些笑話起著積極維穩的作用(政治笑話給老百姓提供了一個簡單且可容忍的,讓他們吐槽和發泄不滿的方式)。
有趣的是,這個謠言忽略了笑話的一個鮮被提及但關鍵的特征:這些笑話從沒有作者,“誰是這個笑話的作者”像是個不存在的問題。笑話一出現就是“被講述的”,它們總是已經“被聽到”(“你聽過那個關於……笑話嗎”是耳熟能詳的套路)隱藏於其間的秘密是:這些笑話五花八門,體現了語言獨有的創造力,但卻是“收集”的、匿名的、無作者的,一股腦的、不知道從哪兒,一下子冒了出來。那種認為一個笑話必須有作者的想法完全是瞎扯:這意味著必得有一個匿名象征性秩序的“其他的他者”,就好比語言那深邃且變幻莫測的原生力必得被擬人化,由一個偷偷拽著小繩的執行人掌控。…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32pm — No Comments
——關於《〈生活大爆炸〉之科學揭秘》
□ 江曉原 ■ 劉兵
□ 你一貫在接受時尚作品時比我思想解放,包容性也比我好。那個美劇《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30pm — No Comments
喃喃低語著、在黑暗中摸索的、歸還珍寶的悲愴的同伴們。一種神秘的新奇事物,在你們骨髓裏唱歌。發展你們正當的怪異吧。 ——雷內·夏爾
徘徊於“天才”與“瘋人”之間
我對200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美麗心靈》的興趣,最初幾乎全是來自於影片的題材——傳奇式的一代數學家和經濟學家小約翰·納什。對於這位一直被世人視為徘徊於“天才”與“瘋人”之間的學者,我曾充滿著無可抑制的好奇與癡迷。…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30pm — No Comments
本文摘編自《第十一論綱——介入日常生活的學術》。
《暴力》一書中譯本差不多殺青之際,曾第一時間寫信给斯拉沃熱·齊澤克(Slavoj Žižek 1949-) 本人,邀請他寫點卷首語。恰適齊氏文債纏身,騰不出余力,遂囑我代寫幾筆。我自知無度人之才,只是讀書上還算勤勉,這些年經常被朋友問到,如何閱讀齊澤克,能不能給一些指路性的體會、心得。在這裏,就此寫一點自己的感受,代為序言,同喜歡齊澤克的朋友做個交流。
一 、“只寫書”…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30pm — No Comments
5.作為存在的缺失的欲望,面向大他者之解析的欲望
如前文所述,欲望被引向能指鏈條的洞,即原初壓抑的洞,原初壓抑反映了我們與永久喪失的母親之間的聯系。在此基礎上,拉康對精神分析中抵抗(resistance)的概念進行了批判:抵抗並不是主體對自身欲望的抵制或拒絕,而是欲望的構成和言語之間的不兼容。由於欲望不能通過詞語被表達出來,這就導致了欲望對象的缺失。拉康提出了“存在的缺失”(manquetre)這一概念,並同時給出了幾種解決方案。欲望總是在來自於大他者的意義裏悄悄流動,來自大他者的含義可以用來解釋欲望。因此,拉康認為,欲望即大他者的欲望,或者說,欲望是它的解釋。拉康將黑格爾被認可的欲望具體化為意思的欲望,欲望就是給欲望附著意思的欲望(d sir de sens)。正是解析這樣去做了才給欲望標定了意思。…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27pm — No Comments
【摘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必要在公權保護之外予以私權保護,私權保護有助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保護與弘揚。在具體權利的構建上,應重視精神權利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所有人在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人格利益需要得到尊重,享有以適當的方式表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來源的權利以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被不適當使用和貶損性使用的權利;經濟權利不宜過分強調,經濟權利的授予與權利行使以惠益分享為原則,還應基於利益平衡原則予以一定的限制。…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02pm — No Comments
陶醉的春華已成過去,新綠已染遍了枝頭,是大自然工作的時期了;近數日中,我也新進了一重生活,是受過了悲哀的洗禮的以後的生活。
回首前塵,劫痕猶斑斑在目。偶一念及,余痛宛然,終無勇氣敢再去仔細翻尋。所幸蒼天祐我,如今總算已另進了一重世界了。
念及幾日前的那一封來書,我是再也不敢任著自己再這樣沈湎下去。雖是這殘殼已難望恢復,我終於勉力自整。
走到久已不照的鏡子前望一望自己的顏容,憔悴,已迥非往昔的豐腴。所幸這兩日口中已不再有紅液吐出,大約人定終或可以勝天。為著旁人的原故,我是在日日祈禱我切莫竟這樣匆匆地調亡。…
Continue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夜晚)
拓也抓起手腕,把指尖貼在脈上,搖了搖頭。
“不行了。”
聽到這句話的瞬間,我感到胸口一陣揪心的痛楚。
“死了嗎?”
創介說。就連這樣一位滿頭銀發,說話穩重的紳士,聲音中也不免帶著一絲顫抖。
“對。”拓也回答,“沒有脈搏了。”…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九
東南亞在世界地緣政治與文化、海外華族移民格局上,都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出現。東南亞華語戲劇包括話劇、歌舞劇、戲曲、曲藝,也可以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出現。早年來自中國大陸的戲班,經常是從泰國到馬來亞、從馬來亞到爪哇、蘇門答臘、加裏曼丹、菲律賓,他們把這種巡回演出叫“遊埠”。潮劇班、粵劇班、高甲戲班、瓊劇班,都有過這種經歷,有的還遊埠到越南、柬埔寨、緬甸等地。東南亞華語戲劇是一個整體,不同國家地區的戲劇活動,也有頻繁的交流與相互影響。潮劇班在檳城與曼谷之間頻繁走動,抗戰戲劇席卷整個東南亞。…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15, 2017 at 9:24pm — No Comments
虛擬實境(VR)今年開始風起雲湧,全球各大科技大廠也都將研發焦點聚焦於VR領域,一般以為VR遊戲應是最受消費者青睞的項目,不料根據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在消費者心目中,VR遊戲已退居到第6名,反而是旅遊、探險與出差成為消費者在VR應用領域上的最愛,甚至還延伸到家居設計與教育,顯然消費者的口味與一般認知有很大的差異。
網易科技網報導,根據虛擬實境產業資料研究公司Greenlight VR的最新研究報告發現,消費者對虛擬實境的興趣遠遠不止遊戲。換句話說,消費者對VR應用的興趣除了鍾情於遊戲外,更希望在旅遊、娛樂、現場活動、家居設計以及教育中使用虛擬實境技術。…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February 15, 2017 at 9:23pm — No Comments
零售貨架的每一寸地方都很寶貴。當有機兒童食物產商Happy Family想要重新設計走道時,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Happy Family的戰略副總裁Riddhish Kankariya說:「我們要考慮人們購物的方式,是按照品牌購物,還是按照食物的種類或生產日期進行選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Happy Family使用了虛擬現實技術,創造出了四種不同的購物環境,從800個消費者身上獲取數據。Kankariya表示:「這種數據不通過虛擬環境,根本無法獲取。」
Happy Family用虛擬現實決定未來店鋪的設計方案,而目前VR技術已經開始用於改變整個零售業了。…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February 15, 2017 at 9:22pm — No Comments
義和拳運動的戲劇性格,使人註意並開始思考中國傳統社會的知識生產方式的集體表象特點。戲劇作為鄉村公共生活的文化儀典,鼓勵人從各自的社會角色變成戲劇角色。觀眾在心理上始終處於一種“閾限角色”(Liminal role)的半真半幻的狀態[64],在這種半虛幻的狀態中,觀眾可以將主導社會的規範、習俗、法律、政令“戲弄”一番而不必導致任何現實效果,戲劇變成危險的意識形態試驗;同樣,在這種半真實的心理狀態中,戲劇虛構的可能世界可能轉化為社會政治現實,舞台上不同力量的沖突構成戲劇情節,台下觀眾也投入地在想象中構築一種沖突經驗的可能世界。演員的表演表示他們演出的是半真半幻、可真可幻的可能世界,觀眾將在整體性的更為寬廣的文化語境中檢驗演出意義的有效性。在某種癡迷狀態中滑過虛構與現實的界限。在觀眾變成群眾的時候,現實社會的意識形態就會出現危機,烏托邦將以群眾運動的方式取代現存的意識形態。…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February 15, 2017 at 9:19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