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魅力北京城 韻律中軸線 1

李建平,1954年10月出生,北京史研究會秘書長,研究員,兼任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主要從事北京歷史文化研究。發表學術文章《北京街巷與歷史風雲》、《北京城市景觀與古都文脈》、《帝都文化——北京舊城中軸線》、《北京的城墻與城門》等二十余篇;編撰《北京傳統文化便覽》、《北京百科詞典社會科學卷》、《北京經濟史資料》等著作。

內容簡介:一座見證了明清24位帝王成敗榮辱的都城,一幅展現華夏文明的歷史畫卷,一條串聯起中國古代輝煌建築的中軸線。從北京的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歷史上,這條長達7.8公裏的城市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到鐘鼓樓,匯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築的精髓,見證了北京城的滄桑變遷。建築大師梁思成這樣讚美這條中軸線:“一根長達八公裏,全世界最長,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

這條中軸線始於元朝對大都城的規劃設計,至明清兩朝形成了現有的規模。明清時的北京城,皇宮居全城中心,受三重城垣包圍,皇城是朝廷重地,禁止一般百姓進入;內城居住著官僚和商人;外城為一般平民居住。整個北京城的布局體現了以皇室為主體的思想。一條中軸線從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太和殿、景山到鐘鼓樓,將外城、皇城和內城串聯起來。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平衡對稱、高低有別、錯落有序,形成一幅獨有的壯美畫卷。

中軸線既是北京城市框架的脊梁,又是展現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主線。現代北京建設的“一線兩翼”發展戰略,又將其定為“新北京、新奧運”的生長點。

這條全世界最長的城市中軸線,它的獨特魅力在哪裏?建築奧妙是什麽?它又經歷了怎樣的風風雨雨?在北京建都850周年之際,北京史研究會秘書長李建平引領我們一同體味北京城市中軸線的獨特魅力和神韻。


我了解北京城的中軸線,是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是我們老師,講了一個大清朝的故事開始,使我了解了北京城市的中軸線。

他說在大清朝的時候,有一個外國的使者,他要到北京來朝見皇上,但是到中國朝見皇上得下跪,外國人這個使節說我不想下跪,中國的清朝的官員,就采取了一個禮賓儀式的安排,讓他從前門走進北京這個皇城,他從皇城走進來之後,從前門走進皇城之後,迎面看到的就是我們清朝時候就存在的第一道大門,現在就是在毛主席紀念堂的這個地方,當時叫大清門,那麽他走進皇城之後發覺環境不一樣了,本來他進到北京城的時候,我們北京城是什麽樣的特色呢?是一個灰墻灰瓦,建築體量不是很高的四合院的建築,街巷很整齊,從元代就定都在北京,胡同很整齊,橫平豎直基本都是東西向的,房子都是坐北朝南,胡同都是東西向的,是一個灰墻灰瓦的這麽一座城市,但是他走進皇城之後發覺不一樣了,特別是從大清門走進之後,發覺顏色是黃琉璃瓦紅墻身,而且一條大道把他一直引向天安門。就是從現在毛主席紀念堂這個地方,當年是皇城的大門,從這個門進來之後是一條禦路,現在你要到天安門廣場去你還能看到,在這個廣場正中間是大塊的條石鋪成的一條道,正對天安門正中的門路,這就是中軸線上的路,古代管它叫禦路,就是皇上走的路,把你這個視線讓你進了皇城大門之後一下子把你引向天安門,哎呀他一看天安門太好了,黃琉璃瓦,紅柱子,紅紅的墻身,那麽前面襯托的建築是什麽呢?

白色的金水橋,白色的華表,白色的石獅子,藍天白雲襯映下,哎呀,他體會到中國的建築它和西方的完全不一樣,完全是東方的特色,就是我們常說的是大屋頂,是宮殿式的,當他走過天安門,穿過金水橋,進入天安門之後,迎面又是一座和天安門一模一樣的建築,這就是端門,走過端門之後,迎面是一個廣場,就是穿過端門之後,迎面來的是午門,午門城墻兩面伸出來,像個巨人伸出手來,歡迎到來的使者,但是高大的城墻,那時在古時候不像現在這麽多人,人是很小的,因為人少,人在高大城墻面前你是矮小的,他感到中國的這個建築太好了,那麽,他穿過端門到達午門之前呢,午門上面迎賓,它上面是有人吹著號,鐘鼓齊鳴,在午門前面有一個鐘樓,一個鼓樓,有鐘鼓齊鳴,當他穿過午門之後,又看到一道金水橋,那就是內金水橋,天安門前面那個叫外金水橋,當他走過金水橋,才到達皇城,見皇上還差一道門,這道門就是太和殿前的門,太和門,太和殿就是進入午門之後,他發覺兩邊,你看,你要是到故宮去看去,沒有樹,不種樹,就是讓建築更加雄偉,就是讓建築完全盡收到你的視野,他跟著禮部官員走,過了太和門,才能到太和殿,太和殿建在一個高大的石台階上,三層,他爬到石台階上之後,他說哎呀,我不得不下跪了,我跪的不是中國皇帝,而是中國有如此優美的建築,如此輝煌的建築,我不得不五體投地了,五體投地就是下跪啊,那麽,從這一點呢我開始認識北京的中軸線,但是,我講的這個故事只是講了中軸線當中小小的一部份。

我們理解中軸線,那麽,我講的第一個專題就是中軸線的魅力。我們中國古代有一張畫,大家可能都知道,凡是來過河南的人都知道,河南有個開封市,開封古代叫汴梁,汴梁全城賣一張畫叫《清明上河圖》,中國畫它分長卷,這種長卷是我們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我不知道這裏有沒有搞美術的,西洋畫它是一個視點,但是中國畫是有多個視點,中國畫它可以講一個故事,它可以把一件事情完完整整地表現出來。那麽我想我先介紹一下《清明上河圖》這張畫,然後,我們再來了解北京中軸線的魅力。

這個《清明上河圖》,是中國長卷山水畫的一個代表,它描寫的是什麽呢?就是清明時節人們去祭典,春遊,踏青參加這一系列的活動,那麽最遠處它是有幾棵樹,很稀稀疏疏的,然後你逐漸感覺有人了,有房子了,它是由遠把你帶向近,然後,逐漸逐漸地走向繁華和熱鬧;在這張畫正中,他畫的是汴梁城的城外的一個汴橋,是一個拱型的橋,到這個橋的時候,欣賞人他讓你達到一種高潮,你要細看這張畫,橋上人來人往,橋下船要過這個橋,橋上人告訴橋下人要小心這船不能碰了橋,橋下人連包括岸邊圍觀的人都在緊張的讓這船能過這個橋,從你欣賞當中你就逐漸緊張起來了,逐漸達到一個高潮;人們過了這個橋之後,你再往前欣賞它是進了城了,有一個城門樓,氣氛又有一些緩解,進了城之後他不再畫了,作者就畫了一小段,我到開封去訪問的時候跟他們問,為什麽呢?他們說這畫沒畫完,後面還有一節沒找著,其實不是,中國畫的魅力就在這,就是它留下你無限想像的空間,當年這個汴梁城是宋朝的首都,非常地繁華,那麽作者不可能把很多繁華的東西全畫盡,他留下你無限想像的空間,從郊區到小鎮到汴橋,達到高峰,從汴橋又往下,讓你有一個平緩的過程,然後進城了,進城之後不畫了,讓你想像吧,沒進城都如此地繁華,城內會有多麽地繁華,這就是中國畫,中國人的審美藝術。

Views: 8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