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味把自己認為好的信息呈現出來,而不顧及西方語境下的釋讀,會令我們試圖傳達的信息大打折扣。”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孔慶勤博士認為,“用尊貴顯赫的社會精英詮釋中國形象,對奉行平民主義的歐美民眾而言是很難接受的。”
近日,在中國廣州舉行的“2011察哈爾公共外交年會”上,孔慶勤與中國民間智庫“察哈爾學會”公布了一份關於中國對外宣傳片的調研報告。他們認為,這些宣傳片的效果不甚理想。
這些宣傳片被認為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它形成對比的是,中國經濟、軍事等硬實力超群。為何出現這樣如此不對稱的現象?如何提高中國的軟實力,成為擺在中國人面前一個非常沈重而又無法回避的話題。…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24, 2017 at 11:28pm — No Comments
摘要: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2017年我國最重要的主場多邊外交活動,是繼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峰會、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之後,世界再度聚焦中國的重要歷史時刻。…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24, 2017 at 11:18pm — No Comments
摘要:當前,我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我們要在發展理念上形成價值共識,加強與沿線國家在文化領域的交流,深化多渠道、全方位、高層次的文化合作,構建互聯互通新格局,形成共同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建設彰顯了我國的文化自信,進一步夯實了我國與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和諧共贏的價值理念和心理基礎;以文化自信帶動民心相通,成為彼此間經濟互利共贏、文化交融互信的重要渠道。
當前,我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我們要在發展理念上形成價值共識,加強與沿線國家在文化領域的交流,深化多渠道、全方位、高層次的文化合作,構建互聯互通新格局,形成共同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一)…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24, 2017 at 11:12pm — No Comments
摘要: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恐怖主義擡頭,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現象沒有根本改觀。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舉世矚目。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貫穿於“一帶一路”建設始終,具體來說就是:各國在共商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所有參與國家成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恐怖主義擡頭,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現象沒有根本改觀。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舉世矚目。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貫穿於“一帶一路”建設始終,具體來說就是:各國在共商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所有參與國家成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24, 2017 at 11:09pm — No Comments
據已經公布的統計數字,中國有幾個特大城市的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即使將這些城市的流動人口也統計在內,它們的人均GDP也算得上中等發達了。在國際上,大城市的經濟發展到這樣程度時,都會出現人口由城市中心遷往邊緣,由大城市遷往中小城市,由城市遷往鄉村。但在中國,卻還沒有出現這樣的潮流,是什麽原因呢?
前幾年,我曾多次與博士生討論過明清江南的一種現象——離職或退休官員、士大夫更喜歡住在小市鎮或鄉下,而不是在城里。…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y 24, 2017 at 11:05pm — No Comments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中國人說,“萬事開頭難”。“一帶一路”建設已經邁出堅實步伐。我們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這里,我談幾點意見。
第一,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古絲綢之路,和時興,戰時衰。“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和平安寧的環境。我們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系。各國應該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24,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
尊敬的各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
各位國際組織負責人,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孟夏之日,萬物並秀。”在這美好時節,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各界嘉賓齊聚北京,共商“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大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天,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我期待著大家集思廣益、暢所欲言,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獻計獻策,讓這一世紀工程造福各國人民。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24,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一
漢人何休在《公羊傳解詁》中指出:“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① 這句話在後代影響很大,人們都把它理解成對以《詩經》為代表的古代詩歌傳統的經典闡釋,也視為對古代民間歌謠的發生背景的合理說明。如果從邏輯上來推理,既然古人早就把“詩言志”確立為詩歌的開山綱領②,既然古人早就認識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③,何休所說的“饑者歌其食”應該是毫無疑義的一條古典詩學原理。然而我們把《詩經》以及漢樂府等先秦兩漢的古典詩歌作品檢索一過,卻發現“饑者歌其食”的現象非常稀少,由“饑者歌其食”生發的作品數量與“勞者歌其事”之詩相比,簡直少得不成比例。
先看先秦詩歌的情形。…
Continue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y 24, 2017 at 10:55pm — No Comments
二
既然“饑者歌其食”和貴族的豐盛宴席都不能生發出多少好詩,那麽飲食類題材在詩歌中還能不能有所發展呢?按邏輯來推理,能夠寄托這種發展前景的詩人應該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他既非赤貧的“饑者”,也非富貴之人;二、他熱愛普通的日常生活,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詩意。在古典詩歌史上,最早出現的能滿足這兩個條件的詩人是陶淵明。…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y 24, 2017 at 10:55pm — No Comments
三
蘇軾在詩歌史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對詩歌題材的大幅度開拓。南宋托名王十朋的《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的序中說蘇詩“雖天地之造化,古今之興替,風俗之消長,與夫山川、草木、禽獸、鱗介、昆蟲之屬,亦皆洞其機而貫其妙,積而為胸中之文”。後代學人對蘇詩題材廣闊的特點多有論述,但尚未論及其中的飲食類題材。其實,蘇詩中詠及飲食的作品數量巨大,而且佳作疊現,如果從創新的程度來看,飲食類題材在蘇詩中的重要性並不亞於任何其他類別。…
Continue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y 24, 2017 at 10:54pm — No Comments
原題:神奇與腐朽之間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一時風靡大江南北,的確不是偶然的。民以食為天,食色性也,世界上沒有那個民族將吃至於如此高的的地位。這是中國文化的傳統,而且正在發揚光大。
真理與謬誤之間只差一步。神奇與腐朽之間也只差一步。
因此,中國文化總是輕而易舉地將神奇化為腐朽,而且往往將神奇化為腐朽之後才善罷甘休。比如,中國的飲食。
中西文化的差別突出地表現在怎樣對待吃飯。活著的意義是什麽?中國人的回答活著是為了吃。西方文化可能反過來回答,吃是為了活著。…
Continue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y 24, 2017 at 10:48pm — No Comments
有些文化現象非常有意思,比如吃這件事,中國就存在著兩種絕然相反的文化觀念,讓人搞不清究竟哪一種代表我們的民族。下層群眾認為貪吃是一種惡習,與嫖妓和賭博一起,當作墮落的標志,謂之“吃喝嫖賭”。六十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目不識丁的母親就經常告誡我長大了千萬不能沾上這個毛病。她常說:“嘴是一個無底洞,金山銀山都吃得空的。”但在有錢人看來,特別是在一些有錢的文化人眼中,懂吃懂喝是一種修養,一種層次,一種高雅的情操。近二三十年來,挖掘和贊美飲食文化的文章汗牛充棟,將其上升為民族的財富和驕傲。在對飲食文化的一片贊美聲中,公款吃喝愈演愈烈。今年春天兩會期間,九三學社中央向全國政協遞交了一份提案,建議用法律的手段控制公款吃喝。據這份提案估計,目前我國公款吃喝一年吃掉納稅人三千億元人民幣。稍後,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發微博說:“幾百個文件管不住大吃大喝,真是治國之敗筆。”…
Continue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y 24, 2017 at 10:45pm — No Comments
二
魯迅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很勇敢。我想,這一個人的勇氣一定來自饑餓,來自對死亡的恐懼。因為“經濟上的需要是我們發明新食品之母”,這種動力是不可估量的。世界上大多數民族至今不吃螃蟹,因為他們的老祖宗沒有像我們的老祖宗那樣經歷過如此頻繁的饑荒,也就沒有我們的老祖宗那樣勇敢。上世紀八十年代,我臨時出差去科威特,發現大使館食堂沒有做過螃蟹,說是當地人不吃,市場上沒有賣的。我說,海灘上一定有,夜里可以用手電筒去照。使館的同志將信將疑。過了幾年我再次到科威特,使館食堂就有螃蟹了,而且個頭極大,四分之一只螃蟹就是一份菜,可以下一碗飯。他們在黃昏時分把充電日光燈往沙灘上一放,人就到一邊抽煙去了,過了一會兒再去,螃蟹們就在地上沙沙地亂爬了,他們用事先準備好的鐵釬子叉,手到擒來。有人還把螃蟹冷凍了,請民航的人帶給北京的親友分享。…
Continue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y 24, 2017 at 10:45pm — No Comments
精神會餐
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食物極度缺乏。我參加的學習小組,由於營養不足,人人身體軟弱,學習一會兒就彼此輪流打哈欠,精神疲乏,暫時休息。這時候,有人回想起曾經品嘗過的佳肴,不由自主地談起美食來。一個人開了頭,其余的人都跟上來,越談越起勁,好像面前桌上的學習材料變成了一碟碟可口的美味飯菜,大家口舌留香,精神振作,不再感覺疲乏了。這叫做精神會餐。
精神會餐不一定發生在飲食缺乏的時候,就是酒足飯飽之余,人們也常常想起過去的美食滋味,娓娓談來,增添樂趣。…
Continue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y 24, 2017 at 10:41pm — No Comments
文化產業已成為我國實現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戰略產業,而發展文化產業,其核心在於增強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分析,能否盡快切實解決以下制約提升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的重大問題,直接關系到文化產業能否真正成長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第一,推進文化產業的結構調整,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我國文化產業許多是從文化事業單位轉制而來,文化產業結構存在天然缺陷,文化企業“散亂小弱”,低水平、重復仿制的文化產品充斥文化市場,這是我國文化產業缺乏競爭力的重要原因。加快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的緊迫課題。為此,一要提高文化產業的集中度,以培育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集團為重點,推動文化企業的兼並和重組,通過組建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域的文化集團,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資源的利用率;二要大力扶持中小文化企業,引導中小企業走 “專…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24, 2017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記得季羨林先生曾寫過一篇短文,稱德國的廚師為“工程師”,只能按食譜制作,哪種材料放幾克,哪種調料放幾克,烤幾分鐘。而中國的廚師卻全憑感覺和手法,菜放在鍋里抖幾下,炒多少時間,放多少調料,口味多重得按不同的原料、不同的搭配和要求靈活掌握,名廚可達隨心所欲的地步,所以稱得上是“哲學家”。
我參觀過德國人家的廚房,可以證明先生所說完全是事實。他們的廚房中少不了三樣東西:一本食譜(當然也有經驗豐富者可以不用);一臺天平或電子秤,以便隨時按量配料;一只鬧鐘,以便精確控制時間。德國人即使不是專業廚師,當不了工程師,當個技術員也綽綽有余。盡管現在一些中國家庭裝修精致的廚房中也備了這三樣,但很少有人會像德國人這樣講究精確計量,所以連技術員也當不了。而有經驗的廚師是不需要這些東西的,在餐館酒店的大廚房中似乎也沒有配備的必要,中國的名廚的確像哲學家。…
Continue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y 24, 2017 at 10:22pm — No Comments
不同於公案小說之將希望完全寄托在官府,《萬秀娘仇報山亭兒》之表彰孝義、《揚溫攔路虎傳》之求助綠林好漢,以及《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之蔑視官府與劫富濟貧,體現了另一種對於正義與平等的追求。這一思路,在《水滸傳》等俠義小說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表達。以遊俠小說而論,從《聶隱娘》到《水滸傳》,中間關鍵的一環,即斥責吏治、表彰替天行道、建立有蒙汗藥與人肉饅頭的江湖世界,以及錘煉舞刀使棒功夫,主要正是由宋元說書藝人來完成的。
話本小說根源於說書伎藝,其體制明顯帶有聽覺藝術的印記。比如,正文之前,有相當於押座文的詩詞,或“權做個得勝頭回”的入話;敘事中間不時穿插韻語,偶有用作才子佳人之吟詩作賦,但更多的是獨立的關於風景、服飾、相貌的描摹。小說結尾,或以詩句贊嘆,或直接了當地宣布“話本說徹,權作散場”。所有這些,論者多不敢漠視。…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4, 2017 at 10:15pm — No Comments
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的長期並存,乃中國敘事文學的一大特征。清末民初知識界爭論不休的言、文分離,其實在漢代已經相當突出。可兩千年來,中國文人仍然傾向於使用文言寫作。除了表意文字無法追隨當世口語變遷外,更因古典文化的無窮魅力,以及社會形態的相當穩定。上法三代,不時成為變革政治乃至文學現狀的旗幟與口號。這種回應當代課題與保持經典范型的張力,促使文言在維持其權威性的同時,吸納部分方言、俚語及新概念,從而恢復表現力與新鮮感。想象秦漢以下的書面語言一成不變,未免低估了文言自我更新的可能性。以文學表現而言,民間口頭說唱,以及文人,“以俗為雅”的諸多嘗試,都對已有的文學經典構成挑戰,並促使其作出相應的調整。這一點,在敘事文學中表現最為突出。…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4,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遠公上路,離宮殿,別龍樓,望廬山而路遠,睹江河以逍遙。是日遠公能涉長路而行,遂即密現神通。遠公既出長安,足下雲生如壯士展臂,須臾之間,便至廬山。
比起宋元話本的多用口語,注重細節,長於描摹,唐人敘事語言之半文半白,明顯相形見絀。…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4,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