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 庫's Blog (350)

哈茲米格·科西彥:洪席耶與「智識平等」(上)

作者|哈茲米格·科西彥(Razmig Keucheyan)

作者簡介|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



內容提要:重塑解放政治的革命主體是當代激進左翼理論的核心論題,洪席耶、巴迪歐、齊澤克從各自的政治哲學創構出發對這一總問題進行了探討。洪席耶將「無分之分」奠基於政治與治安的對立,為了在可感物的分配上將智識平等原則公理化,政治闖入治安,並觸發了「去身份化」過程,正是此種與同一性的間離化為新政治主體的形塑開啟了可能性空間。



洪席耶(Jacques Ranciere)、巴迪歐(Alain Badiou)和齊澤克(Slavoj…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February 3, 2019 at 6:46pm — No Comments

黎子元:誰在怨恨民主?~洪席耶談民主的理念

基於民主的理念,民主政治不是要等到所有規則都制定好了,討論氣氛已經變得平和、融洽了,所有事情都按部就班之後才來搞。如果對一種亂哄哄的民主政治感到厭倦和煩擾,就不要那麼輕鬆地宣稱自己支持民主、捍衛民主了吧。



【當代左翼專題】之一



那些感到在香港搞民主繼續這樣搞下去,只會導致政治對抗、人群撕裂、社會動盪、經濟受損,將所有不幸歸結於民主,對民主抱有怨恨的人,與那些聲稱要捍衛民主,推動香港民主進程,而其實從心底對真正的民主的到來懷有恐懼,擔憂民主的威力勢必觸及其自身利益基礎的人,分享著同一套「民主」的意識形態。事實上,他們雙方都是怨恨民主的人。…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27, 2019 at 10:45pm — No Comments

唐晉濱: 齊格蒙・包曼~~流動的現代性,社交媒體是陷阱

2017年的今天,享譽國際的波蘭思想家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在英國里茲的家中逝世,享年91歲。他生前致力於研究猶太人大屠殺、現代社會中身份的流動性、消費主義及全球化。

1925年包曼出生於波蘭波茲南(Poznań)的一個猶太家庭。二戰爆發,德國入侵波蘭,不足14歲的他隨家人逃往蘇聯,加入蘇聯指揮下的波蘭軍隊。在二戰期間及戰後,他是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和波蘭工人黨黨員。在後來談及自己為何會信仰共產主義時,他覺得這與他童年時所經歷的貧困,及作為猶太人所受到的歧視與羞辱有關。他於波蘭華沙大學(University of Warsaw)修讀社會學與哲學,及後留校任教。1968年,波蘭掀起反猶運動,他與家人被迫離境。他於1970年最終定居英國,並於次年開始在英國利茲大學教授社會學,直至1990年退休。…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24, 2019 at 4:30pm — No Comments

洪席耶:感性分享

警治邏輯

作為法國哲學家阿圖塞(Louis Althusser)的學生,法國哲學家賈克.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關注的是美學、政治和哲學間的相互構連、激進平等和解放的可能的問題。他的書寫橫跨政治、電影、攝影、文學、歷史方法和教育學等場域,其對於美學、政治和哲學的重新形構不但對當代哲學、藝術、文學、政治學和文化研究場域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更是完全呼應了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系那不自滿且與時俱進的「哲學的場域轉換」(法︰lieu et transformation de la philosophie/英︰pla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philosophy)的根本特徵和基調。對洪席耶來說,任何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政治」永遠是在與某種柏拉圖式的,將每個人依其時間和能力安插至一個固定的位置,或認命和接受現狀的「警治」(法︰la police/英︰the policing…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7, 2018 at 3:08pm — No Comments

關秀惠·洪席耶的《感性分享:美學與政治》

第1、4、5章

Jacques Rancière, Le partage du sensible. Esthétique et politique. Paris: La Fabrique. 2000

英文版:The Politics of Aesthetics :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nsibl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Pbk. Ed edition, 2004

關秀惠導讀…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7, 2018 at 3:07pm — No Comments

賀衛方:“那事兒”究竟有無底限

我們當然承認,隨著社會文明的演進,人類過去加於自身上的種種不合理的枷鎖需要砸碎。

我們也知道,在這些枷鎖中最嚴重者莫過於在性領域所施加者。所以,兩性關系可以成為檢測一個社會開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宋明理學所謂“存天理,滅人欲”就是一種野蠻而缺乏人性的口號;將人欲滅掉之後,那天理不要也罷。

我們還從歷史了解到,那種禁欲式的倡導往往導致的是一種偽善盛行,宣揚者往往反而是最墮落的人。所謂“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不僅如此,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禁欲主義最嚴厲的時候,其實不過是滿足性欲機會的某種再分配而已:一些人必須禁欲,而另一些人卻可以縱欲。甚至在離我們不遠的某個時代,這種情況依然存在著。…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17, 2018 at 6:47pm — No Comments

彭彧華 沈莉 沃建中·當代大學生性行為和性態度、性知識的特點及關系(上)

本文作者:彭彧華 沈莉 沃建中 向燕輝 李二霞 鄒高祥 劉揚



「內容摘要」本文應用問卷對北京市1151名大學生進行性行為和性態度、性知識的特點及關系調查分析。結果顯示:(1)自編或改編的性行為、性知識和性態度問卷具有心理測量學所認可的信效度;(2)13.7%的大學生發生過性行為,無顯著的年級差異,但性別差異顯著;性態度存在顯著的年級和性別差異;大學生掌握的性知識非常貧乏,且存在顯著的年級和性別差異;(3)大學生的性態度和性知識與性行為呈顯著的相關關系,性知識中的性生活知識和避孕知識,性態度中的責任心、工具性、寬容性、愉悅性維度能較好的預測大學生的性行為。因此,大學生的性行為、性態度和性知識各有其發展特點,性態度和性知識中的不同維度對性行為有不同的預測作用。…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17, 2018 at 6:46pm — No Comments

熊義剛:自由主義的個人與性行為(下)

無論儒家還是道家佛教、何者更深地塑造了中國人處世的習性經驗,我們自身的文化經驗與外來的自由主義並非那樣一拍即合,因而,要接受自由主義,並不那麽容易,查查近百年的思想史,可知一二。但就意識形態,在當今近十年來的輿論學界,尤其在青年中,我們為什麽難以聽到其他有影響力的聲音?共和思潮也好,社群主義也成,或其他像樣的保守、左派聲音都行。是後者都背時代潮流,還是網絡媒體的迎合稟性與自由主義更對得上感覺,抑或其他價值的主張者缺少自由主義那份性感帥氣範兒,從而不能入風尚?…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17, 2018 at 6:42pm — No Comments

熊義剛:自由主義的個人與性行為(上)

當你持信自由主義,聽到它跟一夜情擺在一塊,禁不住有點道德反感時,要麽,可能是你還沒來得及將自由主義內化為一種個人氣質,要麽,在印象中,你常誤以為一夜情招惹了第三方無辜的誰,因而違背了自由主義的道德承諾。如果都不是,那你實在有不錯的理由重新審視自己是否真是一名自由主義者。

  

道聽途說,近距離目測或零距離體驗,都知道老美那盛行約會文化,它的要點是先上床,之後呢,之後再說嘍......在中國,年輕人羞於與純動物式的欲望為伍,女生說:要因愛而性,剛認識的男生迅速聰慧補充道:其實,第一眼見你,就對你挺有感覺的......羞於做,並不代表完全不想做,可以私下悄悄一試。近十年來的網絡運營資本,瞅準商機,盡可能為欲望提供最便捷的宣泄門道,男女網約,蓬勃迅猛,讓你我他身邊中的一些中青人竊喜不已。  …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17, 2018 at 6:42pm — No Comments

趙憲章:日記的私語言說與解構(3)

三、聽者與文飾

日記的解體及其本義的消解不僅來自日記文本與外部世界的不可通約性,還來自日記文本內部“隱身聽者”的存在。盡管這一“隱身聽者”是沈默的、無言的,沒有獨立的話語權,但其存在本身必然影響甚至左右日記的寫作。“文飾”就是日記隱身聽者存在的產物,從而在根本上導致了日記真實性和自由度是相對的、有限的。…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1, 2017 at 5:59pm — No Comments

趙憲章:日記的私語言說與解構(2)

像迪金森這樣一生固守孤寂生活的人是少見的,這是她的天性使然;但是,孤獨的境遇或寂寞的時刻對於人生來說卻是常見的,於是,通過日記傾訴孤寂的自我就很自然和普遍。包括魯濱孫日記在內(盡管這是虛構的),古今中外許多優秀日記作品多為客居他鄉、出使域外之作,或為身陷囹圄、負荊流亡所寫的,還有“文革”期間的“知青日記”和“牛棚日記”等,都是作者身臨陌生世界,在孤獨和寂寞的煎熬中的自我傾訴。其中,《安妮日記》當是這類日記的代表。…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ugust 30, 2017 at 11:29am — No Comments

趙憲章:日記的私語言說與解構(1)

【內容提要】 日記作為私語言說的典型文本,“記憶”被“時間”格式化是其存在的根本理由和主要文體特征。另一方面,由於私語言說屏蔽了語言的交流本性,從“記憶”走向“失憶”、從“真實”走向“失真”也就成為日記解構的必然趨向。日記文本內部“隱身聽者”的永遠在場及其普遍的文飾傾向也使日記的真實性和自由度只是相對的、有限的,將日記等同於現實中的全人和真人是對私語言說的過分信任,被文字編輯過了的“自說自話”必然呈現出一種有序的和純粹的境界。 

 …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ugust 30, 2017 at 11:28am — No Comments

莫天:義和團,紅衛兵,塔利班

從電視新聞里看到塔利班和極端武裝野蠻地破壞人類文化遺產,炸毀古代雕像,鏟除古代壁畫,殘暴地以原教旨主義迫害自己的同胞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當年紅衛兵打砸文物的情景,開批鬥會毆打同胞的情景,被打者渾身血汙的情景歷歷在目。

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親眼目睹了兩次人類文化的劫難,雖然有的是從電視上看到的。還有一次類似的運動就只能通過歷史教科書了解了,那就是義和團運動。一百多年前的義和團運動,在教科書里表述為偉大的愛國運動。後來才得知,義和團運動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有二十四萬同胞慘遭殺害,破壞文物無數,燒毀房屋無數,與今天的塔利班極端武裝和當年的紅衛兵如出一轍。…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ugust 17, 2017 at 7:58pm — No Comments

張鳴:高處的擁擠

人混到政界最高層之後,就發現不好玩了,蘇東坡發出了“高處不勝寒”的感喟,歷來,有才華自負清高,不諳官場三昧者,才會有這種半是牢騷,半是感慨的感喟,可惜,有這種感喟的人,畢竟少了點,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往高處爬,而奇怪的是,社會也趨向於給某些爬的人提供制度的便利,於是,在歷史上的很多階段里,本來理應作為金字塔上端的高處,弄得人很多,擁擠不堪。…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ugust 11, 2017 at 11:48pm — No Comments

張鳴:臣記者與臣教授

洪憲帝制的時候,北京有位記者表現積極,對袁世凱自稱“臣記者”,被媒體傳為笑談,帝制還沒有結束,臣記者就已經混不下去了,只好夾起皮包走人。後來歷史的大勢所趨,任誰也做不成皇帝了,中國近代以來出現的新職業,諸如記者、律師、作家之類,庶幾得以幸免加蓋“臣”的印記,稀里糊塗過了幾十年。

然而皇帝這個東西,廢除其名號容易,要真的將之從國人的心里和文化里消滅,卻難上加難。在沒有皇帝的天地里,很可能皇帝更多了,遍地都是。大小是個頭,感覺上就覺得自己像皇帝,像皇帝一樣做事。於是有人驚呼:上級皇帝化,下級奴才化。在這“兩化”的浪潮里,媒體的“臣記者”是否重出江湖我不知道,但教授像“臣”或者說像奴才的卻委實不少。…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ugust 11, 2017 at 11:47pm — No Comments

陸建德:互文性、信仰及其他 ——讀大江健三郎《別了!我的書》(3)



國際上某些勢力熱衷於武器和霸權,為消滅地上的所多瑪和蛾摩拉,使“硫磺與火”從天而降(《舊約•創世記》19:24)。古義為此絕望,並像創世紀中的亞伯拉罕那樣產生疑問:世界最高的仲裁公正嗎?這也許是他與基督教保持距離的一個原因。亞伯拉罕最終向上帝的絕對權威屈服了,古義依然透過一雙淚眼獨自尋尋覓覓。他“沒有信仰”可能還另有道理。那是古義和他的創造者身上帶有中國和日本文化特色的隱衷——對某些情況下自殺行為的認可。…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uly 17, 2017 at 10:11pm — No Comments

蔣寅:擬與避:古典詩歌文本的互文性問題(4)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uly 17, 2017 at 10:09pm — No Comments

蔣寅:擬與避:古典詩歌文本的互文性問題(3)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uly 17, 2017 at 10:09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