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017 Blog Posts (906)

黃順來《十八丁渔港情缘》(1)

這幾天林巧鳳起身特別早,今天也不例外,曙光初露,她就從床上爬起來,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撕日歷,墻壁上掛著的日歷是1980年,農歷八月初六日,林巧鳳把昨天的八月初六日撕掉, 今天就是八月初七,明天就是八月初八.



想到明天八月初八,林巧鳳心裏就開始緊張起來,八月初八這一天,對她來說是一個大日子,肯定畢生難忘,父親和母親為了八月初八這一天,吵到天翻地覆,最後由她出馬說了一句話,母親不得不豎起白旗,然後惡狠狠地瞪了她一眼,頓時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收藏自…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June 25, 2017 at 6:00pm — No Comments

徐迅雷:從文化制造到文化創造(下)

筆者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我的觀點很鮮明:對待傳統文化,態度只有一個——拿來主義。我曾注意過不少論爭傳統文化、論爭國學的文章,發現根本就找不到“拿來主義”這個詞。這是一個怪象。這些論爭中的學者們,似乎有一種集體無意識,那就是把“拿來主義”給徹底忘卻了。魯迅先生當年論及“拿來主義”,再清晰不過了:“他占有,挑選”;“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拿來主義”的重要性,最後歸結到“能不能成為新文藝”上。

反對國學、反對傳統文化者,是看到幾千年的封建皇權造就了東方式的“專制文化”。是的,這是必須“毀滅”的對象。那麽,糟粕與精華如何區分?我比較認同一位思想家對“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不同概念的界定——“傳統文化”是各種具象文化的集成,比如唐詩、宋詞、元曲,值得“拿來”;而“文化傳統”就是指“專制文化思想”,必須拋棄。…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June 25, 2017 at 11:30am — No Comments

讀書筆記9⃣

艾茵.蘭德 (Ayn Rand),這名字你一定要記得,美國人其實是被上帝遺棄了,而她就是美國人的上帝。她是葛林斯班的精神導師,她的客觀主義未來必成顯學。

Added by 張遠謀 on June 25, 2017 at 4:36am — No Comments

木子橋·一枚老柿子

老家的柿子懸在秋風裏,不是風景

而是我們兄弟姊妹碰面的議題

父親不在後,我們誰都不去碰它

只議議,想它的甜,生怕其中的一枚

會滴出父親生前的愁和淚

 

風停時,柿子是幸運的

風起時,它們老得就快,往事也是這樣老的

輕輕的,我們寬恕了這個世界和自己…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ne 24, 2017 at 10:25pm — No Comments

宋燕鵬·膠園小空間,歷史大社會

庶民的小空間生活,反應的是大時代的變更。在馬大中文系任客座研究員時,知道橡膠是赤道線上的特產,但對於我這樣一個純粹的北方人來說,既沒見過橡膠樹,也沒有雨林生活經驗,雖聽潘碧華博士談起她居林老家的膠園生活,依然只是充滿模糊的想象。直到閱讀了《膠園深處有人家》(以下簡稱《膠園》)這本書。

雖然從2014年8月份開始,就陸續在潘博士的臉書上讀到這本書的一些章節,但是在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依然是迫不及待的一口氣讀完,感覺就如炎炎夏日喝了一大杯冰鎮啤酒,清爽透頂。原因很簡單,就是潘先生為我打開了通往膠園的一個精神之路。這本書是整理潘博士父親潘歧源先生近四十年前在報章上發表的膠園生活匯編而成,可謂膠工手劄。

只有身處其中,才能感受到膠園生活的各個片段,才能形成膠園生活的完整圖景。…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June 24, 2017 at 10:25pm — No Comments

鄧長權·瓜藤爬上茶樹

在我向茶山老板租借來種菜的一片小小園地,是處於一個小山谷地帶,這園地,兩旁都是山坡,一邊較峻峭,另一邊山腳下被開辟一條道路,留下矮矮的小山壁。因為茶山開了路,山區遭破壞,留下小山壁,占地小不壯觀,由於疏於打理,只留下零零落落的幾棵茶樹而已。

在這片疏疏落落的茶田小山壁下,有一條小溪流,溪流旁就是我們的小園了。

有一天我的孩子看到園旁小溪流荒廢著,就在淺淺的溪流上搭起了棚架,種了佛手瓜。就在剛種植不久,茶山管工就跑來提出忠告,他說,這種瓜樹是不適合種在茶山旁的,因為,瓜藤長高會爬上茶樹,影響茶樹生長。而且茶樹被瓜藤那茂密的葉子遮蓋,不能收割。…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June 24, 2017 at 10:24pm — No Comments

鄧長權·結果累累的番茄

我的侄兒阿聽,在園裏栽種番茄,不曉得是品種,還是良好的天氣關系,番茄長得異常茂盛,所結出來的果實,更是密密麻麻,累累一樹,蚊子也找不到一個縫隙從果實間飛過去!



侄兒的番茄栽種時期,恰巧在山上,我的一個農友,也是在同個時期栽種,可是,景觀卻完全不同;他的番茄樹,瘦弱纖細,果實零零落落,疏疏幾粒,見枝見葉不見果,這和我侄兒的一比,簡直天和地!




侄兒看到自己園裏的番茄長得異常茂盛,隨手以手機拍下照片,我與朋友們看得目瞪口呆,羨慕不已。我看圖片中的茄果,那是剛修剪掉葉子的茄樹。一般上,茄樹種植到所結的果實有雞蛋一般大,就必須去除部分樹葉,讓茄果吸收到更充足的養分,除了果實在此期間會迅速碩大飽滿,果實成熟轉紅後也方便采摘。…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June 24, 2017 at 10:24pm — No Comments

蘇煒《走進耶魯》海國觀想 (17)

鄰家長輩——憶秦牧叔叔

那個清晨我忽然驚醒:我在晨夢中清晰地看見了秦牧叔叔。他是獨自一個人來看我的,夢中的我好像是在海南鄉下,又好像是在美國住區,總之是在一片綠蔭連綿的野地,我們邊走邊談,談得很盡興,夢醒後耳邊還依稀回響著他的朗朗笑聲。我驚坐起來,看看日歷,秦牧叔叔驟然辭世已經整整十年有余了。十多年來,我沒有為他寫過一個字。也許在小輩親友裏,不說“最應該”如何如何,但“最不應該”不發一言的,就是我了。秦牧叔叔,你一定是為著久久聽不到阿煒的聲音,越千山過萬水,行雲走霧地尋到夢裏來,向我討問究竟的吧……

福地…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4, 2017 at 10:23pm — No Comments

蘇煒《走進耶魯》海國觀想 (16)

回溯文學的童年

這一回,哈金的“偉大的中國小說”論,似乎把許多人都嚇著了。——又是“偉大”又是“中國”而且還是雲裏霧裏的“小說”,多淺白多沈重多陌生多嚇人哪!“唔?這年頭,誰還會這麽談論——‘文學’呢?……”我感到哈金的反應,好像一個剛剛痛快洗過澡還穿著寬松浴袍,不小心就闖進了樓下大廳裏穿戴披掛整齊的大人的筵席上,而有點不知所措的孩子,他不明白那些穿戴披掛的意義,這裏面有什麽好“抱怨”好“爭議”的:事情,難道不就是這樣子——這麽簡單這麽明白這麽不言而喻的麽?…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4, 2017 at 10:22pm — No Comments

三毛·橄欖樹

這明明是一只孔雀,怎麽叫它一棵樹呢?

我想問問你,如果,如果有一天,你在以色列的一家餐館裏,聽到那首李泰祥作曲,三毛作詞,齊豫唱出來的——《橄欖樹》;你,一個中國人,會是什麽心情?以色列,有一家餐館,就在放橄欖樹這首歌。

當時,我不在那兒,在南美吧!在那個亞馬遜河區的熱帶雨林中。

是我的朋友,那個,在另一張南美掛氈的照片故事中提到的朋友——他在以色列。是他,聽到了我的歌。那時候,我猜,他眼眶差一點要發熱,因為離開鄉土那麽遠。

回來時,我們都回返自己的鄉土時,我給了他一張秘魯的掛氈。他,給了我一只以色列買來的孔雀。然後,把這個歌的故事,告訴了我。…

Continue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June 24, 2017 at 10:21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關於泰勒考恩第三章的思考 (11)

泰勒·考恩的經濟學家本色更在於他把個人主義的方法論貫徹到底,這正是他和文化悲觀主義者們的根本區別。經濟學從人而不是人們入手開始進行分析,判斷首先建立在個體選擇的基礎之上。泰勒·考恩在書中以個體的可選擇性作為文化多樣性的衡量尺度,而不囿於各種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其視角甚為獨特,畢竟文化的進步要落實到每個人的訴求上來。但泰勒·考恩的這種解釋畢竟無法回答所有的問題,因為個人對於文化也有民族認同、地域認同的需要,而且這種認同本身就是創造精神的重要來源。書中對此作了某種程度的補救,對於集體認同的代表自身文化的公共標誌,泰勒·考恩認為也需尊重大家的共識。如此,便更容易理解星巴克故宮店受質疑一事的民意反應,盡管能夠提供更多個人的可選擇性,但應尊重人們的共同知識。對於這種破壞,泰勒·考恩總結道:“太過‘公眾’的形式也往往對外來影響更加敏感。如果傳統德國小鎮的中央廣場上開了一家美國快餐連鎖店,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4, 2017 at 10:01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關於泰勒考恩第三章的思考 (10)

破壞有理?全球化中的星巴克與黃金甲

泰勒·考恩認為跨地域的商業化對文化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希臘文明———它奠定了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礎,而不同意希羅多德將希臘文化的繁榮歸功於希臘人的綜合天賦。他的研究表明,“西方文明建立在商品、服務和理念的國際交易的基礎上”。黑格爾說“密涅瓦的貓頭鷹只在黃昏時才展翅飛翔”,本意說文明已經認識到它的局限性並處於衰落中時,才會產生對該文明的哲學理解。泰勒·考恩用這個譬喻總結出“創造性破壞”的密涅瓦模式,他認為“跨文化接觸常常會在中斷或摧毀某種氣質之前造就它的繁榮”,“文化繁榮包含著自身毀滅的種子”。…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4,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關於泰勒考恩第三章的思考 (9)

在相對不發達的社會裏,墨西哥和印度提供了大規模社會如何在廣泛的對外接觸中維持獨特和多樣認同的例子。墨西哥是由許多文化上獨立的區域,及數十種彼此難以理解的語言組成的,這個國家有多種多樣的烹飪方式和工藝品。這種多樣性被證明對外來影響具有高度的彈性,比如墨西哥至少從有歷史記載以來,便具有文化上的綜合性,現代墨西哥的區域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鐵路和墨西哥的經濟增長,是它們促成了20世紀早期的文化繁榮。從當代藝術到電影到墨西哥說唱樂,墨西哥的創造力一直保持著相當旺盛的狀態,就算在民間藝術方面,墨西哥藝人的數量也處於歷史上的高峰。(同上)…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4, 2017 at 9:59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關於泰勒考恩第三章的思考 (8)

規模的價值

一個文化的人口越多、經濟越強,被跨文化接觸所摧毀的風險也就越小,它能夠吸收外來思想而不被外來文化所吞沒。日本、美國和德國是吸收大量外來文化並加以融會貫通,且沒有迷失自我的三個例子。(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泰勒考恩:創造性破壞,73-74頁)

大規模社會通常更能抵抗外部的打擊,並為社會重組提供更多的機會,大規模社會的多樣性可以讓社會的某些部分更為靈活和創造性地應對外來影響,雖然其他部分可能會摧毀。就這方面而言,大規模社會的多樣性更強,且能更好的應付未來風險。(同上)…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4, 2017 at 9:58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關於泰勒考恩第三章的思考 (7)

(陳明發列)美國印第安人的工業品在20世紀早期(短暫的)崩潰以前也處於繁榮狀態。(68頁)在整個北美,貿易關系使18世紀和19世紀的印第安藝術品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狀態。這段時間也正是被視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北美印第安文化迅速衰落的時期。(69頁)西班牙的征服嚴重摧毀了安第斯紡織品的傳統;但是,安第斯編織藝術在剛與歐洲人接觸的那段時間也出現國繁榮。(69頁)

……事實上,所有夏威夷的文化革新都具有綜合性質,都基於文化貿易。可以說,現代性摧毀的文化共同體,實際上也是現代化創造出來的。夏威夷文化的源頭--諸如中國、日本和波利尼西亞成分--本身便是更早時期的綜合產物。它們源於早期的創造性破壞過程,在那個過程中也造成了許多文化犧牲品。(68頁)……事實上,今天所謂的鄉土文化(indigenous culture)也是經過重組才產生的,是過往文化擴張形成的混合版本。(70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4, 2017 at 9:56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關於泰勒考恩第三章的思考 (6)

密涅瓦模式

跨文化接觸常常會在中斷或摧毀某種氣質之前,先造就它的繁榮。在將某種氣質轉換成創造性藝術以前,貿易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67頁)……跨文化接觸在催生一些文化的同時,兌現了另一些文化,隨後的貿易交換讓這些文化的優點展露出來,但同時也宣告了它們不久後的衰落。(70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4, 2017 at 9:56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關於泰勒考恩第三章的思考 (5)

今天,有許多小文化出現了復蘇。……一些垂死的語言,如威爾士語言、巴斯克語和意第緒語又得到了關註,此外,美國印第安社區為保留他們的傳統,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努力。種族分離運動在很多地區又重新擡頭。(79頁)

……但是,“再生”的也是狹義氣質,而不是那種老式的、有明顯地理特征、總攬一切的廣義氣質。西方和世界主義的視角不斷地向這些群體滲透並施加強烈的影響。事實上,種族身份的復興所涉及的只是經過選擇的有特定範圍的領域,大多數群體不再具有那種總攬一切的明確氣質。比如,這些群體常常使用互聯網和手機而不再是口頭傳播的辦法來組織共同體會議。(79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4, 2017 at 9:53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關於泰勒考恩第三章的思考 (2)

大氣質與小氣質

當一個社會接觸到外來的文化時,有的文化將消失。從全球整體來看,因為跨文化接觸,傳統文化的總數在不斷減少。不過,從這個社會本身的內部來看,因為跨文化接觸,它的多樣性卻增加了。這是什麼邏輯?美國快餐的到來,使得一些傳統飲食文化逐漸消失。可是,由於接觸到外來的烹飪元素、方法與配料,有的本土菜肴能以不同的口味卷土重來,甚至成為時尚消費的一部分。這蛻變後的飲食,雖然可以找到其原來的根源,但已不是可以廣泛在市場上找到的傳統東西,而是屬於更小部分的、次文化、小文化的“新事物”。泰勒說(80頁):“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小文化往往會重組並學會如何與大文化競爭,從而導致綜合性文化的復興。”…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4, 2017 at 9:51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關於泰勒考恩第三章的思考 (1)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4, 2017 at 9:42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關於泰勒考恩第三章的思考 (4)

科幻小說迷共享的氣質,和新幾內亞的部落成員所共享的,那種完整和獨特的世界觀也是不同的。科幻小說氣質只限生活的某些方面有關,並沒有提供一個關於整體生活的全方位解釋途徑。比如,並不存在“科幻小說“式的烹飪和繪畫。多數科幻小說迷和小說作者在這方面所持的觀點都與主流無關。現代大多數利基氣質,包括嬉皮文化、網絡朋克、“計算機極客”(Geek)、“時尚女孩”(Cosmogirl)和雅皮文化等,都是如此。(78頁)

一般說來,這樣的氣質所形成的局部小文化共同體是與地理空間無關的。(78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4,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