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018 Blog Posts (755)

張承志《鮮花的廢墟》雕像孤單(3)

——誰都說,現在這個時代,朋友愈來愈少了。

可是我的朋友——只不過多是成了雕像的朋友,倒是多了起來。

在這座不小心會說它沒意思的城市,還有一座雕像不能不提。它和我莫名地勾連,似乎是深交的密友。

不知始自何時,或許是從讀過莫德在《托爾斯泰傳》里寫的一段話後,我就萌生了一個念頭。這念頭經過了整整一個九十年代,都沒有變得淡薄。我在想像一個人,我對他抱著超出一般的敬意。他對我當時遭遇的問題是一個重大的參考,我一直企圖貼近他。這個人(也許我說的是他的雕像),就是聖芳濟各(San Franciscode Asis)(編按:見下圖)。…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February 11, 2018 at 7:30pm — No Comments

張承志《鮮花的廢墟》雕像孤單(2)

這一尊不似剛才流浪漢的烏黑,它是常見的那種青綠銅像。一個披發的哲人,長髯披髮,衣裾飄拂,俯身看著下面的大學城。

光線很暗,看不清他的眉眼和神情。仔細辨認了銘文才知道,這第二座雕像不是別人,正是薩拉曼卡學派的弗朗西斯科•徳•維多利亞修士(FranciscodeVitoria)。

十六世紀,針對西班牙對美洲實施的大規模殖民過程,特別對其中的可怕奴役、大量屠殺、以及對印第安人的人性否認,薩拉曼卡大學的一批天主教神學家曾勇敢地批判不義的祖國,他們不畏王權和神權,顯示了人類的良知。…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February 11, 2018 at 7:29pm — No Comments

張承志《鮮花的廢墟》山(4)

依據丹吉爾人的解釋,《古蘭經》所講的兩海交匯處,應該在丹吉爾西山上、大西洋與海峽交匯的一個巖洞里。那個巖洞是旅遊名勝,但是導遊書上沒有什麽特別的說明。我想和人交談,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談話夥伴。遊人在巖洞里都默默尋覓,我不知道他們是否都在思索關於兩海之聚的題目。那個巖洞周圍的山崗上參差生著松樹,山洞古老得可以上搠羅馬時代。在那個山洞里,大西洋和地中海相擊相撞,海水半黃半綠。

從海面上,透過雨霧,用望遠鏡看去,那座巨巖矗立海上,海峽被一斬為二。這里是海峽的最窄處,只有十幾公里寬。峽東指著深沈的地中海,峽西漸漸變寬,通向浩渺的大西洋。鏡頭里巖山的最前面有一個臺階,上面隱約可見一座白色建築。

那天我正坐在輪渡船上。望遠鏡里,白色建築旁邊,模糊可辨一座孤立的白塔。…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February 11, 2018 at 7:14pm — No Comments

張承志《鮮花的廢墟》山(2)

雨幕突然又濃濃地遮蓋而下,那一束陽光收斂了,島影消失。

冷雨打在臉上,一張小傘只能擋住海上的強風。我們堅持站著,任雨水順著額頭流淌。那時只想不眨眼地注視,想盡量看得更遠。人突然默無言語。能做的,只是凝視而已。又有稀微的陽光透入,變得亮了的海上,島影若隱若浮。眼睛很快就酸累了,但誰舍得離開。哪怕再多看一分鐘呢,迎面大敞的視野里是一生傳聞的大海峽;是連接著、又分開了世界的直布羅陀海峽。

一天聽說,從休達南行不遠,山里有個小村,就是陀里格的家鄉。為紀念他,那兒的寺就叫做陀里格寺(Masjidal-Tarig)。…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February 11, 2018 at 7:14pm — No Comments

張承志《鮮花的廢墟》雕像孤單(1)

薩拉曼卡是怎麼一個地方?除了一所與城一樣大的薩拉曼卡大學,我想它剩不下什麼別的東西。當然,還有一條不敢小看的河;因為一部有趣的異色的書,它的題目是《托爾美斯河上的拉撒路》(Lazarillode Tormes)——乃是世界流浪漢小說的鼻祖;所以這條跨著一座石頭羅馬橋的淺淺的河,也就成了一處文學聖地。

所以,我怎麼也得去河邊瞻仰一番。只是,直到走到河邊的那一刻為止,我還沒有讀過這部小說。…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February 11, 2018 at 7:00pm — No Comments

張承志《鮮花的廢墟》山(3)

作為山,直布羅陀和它的命名者很相象,都是年輕的兒子。

山也有它的父親。就譬如陀里格的統帥,是在中國不出名的馬格里布(magrib,西方,日落之處)方面的總督穆薩一樣——陀里格山(下圖),也就是直布羅陀的父親,是深沈雄大的穆薩之山(Jabalal-Musa)。





穆薩山蹲踞於海峽的非洲一側,隔海遠望著它的兒子直布羅陀。…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February 11, 2018 at 7:00pm — No Comments

張承志《鮮花的廢墟》山(1)

一共是兩回旅行,計算一下的話,共有六次渡過了海峽。還不算靠近它,從各種地理的角度和不同的國度眺望它。

每次經過勞累的跋涉,終於抵達直布羅陀的那個時辰,我們都風塵仆仆。雖然拖著酸痛的腿,人不住地喘息,而精神和眸子卻如突然點燃,從心底閃爍,一股莫名的熱望湧起,鼓動著自己的心。

心里的感受難以言表。這種感覺使我驚奇。簡直可以說,自己的履歷上已經滿是旅行的足印了——我居然還如此強求著這一次。手撫著岸邊的石頭,一種此生足矣的感覺,在心里輕輕地充斥。…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February 11, 2018 at 7:00pm — No Comments

張承志《鮮花的廢墟》小引

誰能盡說旅行給生命帶來的愉悅?

多年來我習慣了它。青春作伴,結交究里,漸漸地我還使同伴也愛上了它。回搠年輕時代,充斥身體的是淋漓的快暢,時光流逝至今,人更慣於從勞累中獲取滿足。不消說,它是古典意味的“旅”;而不同於炫富的旅遊,更與嘩眾的探險兩不相幹。它遠比金錢和成功重要,惟它能療救自己,使自己擴展提升。它早就成了我生活的方式,成了我的故鄉與基地的代名詞。我在不斷的長旅中迎送歲月,不覺人生遲暮之將至。那種路線的講究、那種視野的沐浴、那種真知的窺見、那種潛入的感動——都隨著雙腳身心的行動逐一降臨。我漸漸懂了:它們本身即是作品,而途中留下的文章,不過是些可留可棄的腳印。

雙腳也曾踏上異國的土地。…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February 11, 2018 at 6:59pm — No Comments

自由的行旅——作家張承志訪談(下)

問:除了寫作以外,你還畫了不少油畫,有不少攝影作品,有的還被用作了封面(像英文版《黑駿馬》、法文版《北方的河》、作家社的《一冊山河》等),《鮮花的廢墟》中也用了不少你畫的人物及場景的速寫。這些年你似乎還寫了不少書法作品,許多人把你的墨寶恭敬地掛在墻上。這些都是你的業余愛好嗎?

答:畫畫有時候是為了休息腦子,同時也可以給房間做裝飾。油畫的題材主要是草原插隊時的生活以及在西北的一些場景。寫對聯送給農民朋友主要是表達一點心意,每次下鄉麻煩人家總歸有點過意不去。有時候把畫送給人以後我自己也就忘了。有一次一個朋友去一個日本友人家拜訪,進到屋內,發現他家玄關處的墻上掛著我的一幅油畫,他拍了照片送給了我,現在我把它存在電腦裏當屏保了。這件事令我深受感動。…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February 11, 2018 at 6:53pm — No Comments

自由的行旅——作家張承志訪談(上)

2005年1月,著名作家張承志推出了他的最新散文集《鮮花的廢墟》。下面是張承志接受訪談的記錄。

問:從《鮮花的廢墟——安達盧斯紀行》(以下簡稱《鮮花》)一書的寫作到出版已有兩年多時間了,你似乎一直沈浸在對於“安達盧斯”的回憶之中,是不是因為對這本書花費了較多的心血而有所偏愛?

答:我第一次去西班牙是在1999年,2003年又去了一次。範圍大概是地中海周圍地區,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法國等國家。每次都是三個月的簽證,自己找旅館,坐最便宜的長途汽車,邊走邊看,就這樣把百分之八十的古代遺址都跑了一遍。在寫作過程中,又會回憶起當時的種種細節;在這本書的制作過程中又能自己參與,合作得很愉快。可以說,在我迄今為止出版的六十多部著作中,《鮮花》是我最為盼望也是最為滿意的一本書。…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February 11, 2018 at 6:30pm — No Comments

歐陽應霽《放大意大利》當激進成為主流

80年代序幕一開,以Ettore Sottsass為首的Memphis設計團隊打響第一炮,轟轟烈烈地掀起了一場後現代主義設計風潮。

Memphis的前身是Alchymia設計工作室,負責人Alessandro Guerriero與參與者Alessandro Mendini、Ettore Sottsass等人在懷疑那些大量生產的好品位的同時,也不滿足於只設計孤高的為展覽會而制作的單項。他們都在探索讓這些概念性的文化作品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作為家具家用品打開市場。在經歷了種種理念的爭辯交流後,Sottsass離開了Alchymia,也很偶然地集合起一群年輕新銳如MicheledeLucchi、AldoCibic、MatteoThun、George Sowden和Nathaliedu Pasquier等,連同理論老將Andrea Branzi,組織起Memphis團隊,繼續離經叛道,同時仔細計算。…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11, 2018 at 6:08pm — No Comments

歐陽應霽《放大意大利》反叛中成長

塑料設計產品大出風頭之際,由RichardSapper及MarcoZanuso替BRIONVEGA公司開發的一系列電視機和收音機產品也叫人眼前一亮。從意大利第一臺全晶體管電視機Doney14到手提式電視Algol11,從TS502折疊方體收音機到超酷黑盒電視Black201,都再一次證實了“意大利線條”(ltalianLine)的優越過人。

戰後意大利經濟奇跡成果,現在除了可以在博物館專題展覽廳內一睹當時大量生產的冰箱、洗衣機、電視機以至汽車,也可以在導演費裏尼的《甜美生活》(LaDolceVita)中感受一下。…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11, 2018 at 6:07pm — No Comments

歐陽應霽《放大意大利》重生的奇跡

戰後重建馬上展開,首先帶來的是建築及家具工業的蓬勃,“讓每個人都有一個家”是其時有理想抱負的建築師和設計師的努力目標。在解決了基本的居住條件設備供應之後,一種中產的對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和消費品味逐漸形成。美國現代家具設計師如Charles Eames、George Nelson、Harry Bartoia等人的現代家具作品,鼓勵著意大利同行在設計材料和造型上的革新。合板、金屬以及塑料開始被大量利用,除了GioPonti、Fiero Fornasetti等人遊走於古典趣味和超現實想像的身體力行之外,來自Turin的建築師Carlo Mollino設計有帶著性感情色趣味的有著柔美女體線條的桌椅;Osvaldo Borsani替生產商Tecno設計有可調整成床的多功能沙發組合P40;Gino Columbini也為成立不久的專門研發塑料生產技術的Kartell,設計了一系列精美的塑料廚房用品;律師出身的Paolo Venini也廣邀建築師和藝術家為其玻璃作坊Venini設計高檔新穎玻璃器皿用具;還有Marco…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11, 2018 at 6:07pm — No Comments

歐陽應霽《放大意大利》戰火中的現代傳統

電氣化的普及,鋼鐵工業的發展,迅速影響一切交通工具的設計生產,從火車、船舶、汽車、自行車、摩托車到飛機,都既實在又象征性地代表了前進的“速度”。其他家居生活用品和辦公室設備,諸如咖啡機、打字機及金屬家具的生產模式和成品質素,都直接受惠於鋼鐵工業技術的開發。

在家具和燈飾設計方面,響應國際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理論,意大利有自家的稱作“Rationalism”的理性主義。以鋼管結構為靈感來源的設計作品比比皆是,從PieroBottoni的極似工業豎琴的鋼管扶手椅Liva到LucianiBaldessari的儼如抽象雕塑的Luminator鋼柱地燈,都是對工業新時代理性主義的有力呼應。加上藝壇上的未來主義藝術運動的影響,強調現代動力學的先鋒派的表達方式,都直接反映到設計語言當中。…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11, 2018 at 6:06pm — No Comments

歐陽應霽《放大意大利》從統一走向現代

簡要地列舉分析過意大利設計成功之背後要因,這裏也嘗試勾勒一下一百多年來意大利設計中從無到有的一個發展歷程,粗略籠統地分作五個時期只是方便入門問路,仔細探究下去其實有無數精彩的創意原則態度,都是很有價值的參考和啟發,絕對需要大家親身親近。

政治上處於四分五裂,長期受外族統治,城市國家工商業極度衰落,工業化遲遲未能開展推進……意大利在1871年統一之前,可算是個爛攤子。

隨著鄰近歐洲各國的工業革命迅速發展,民生質素不斷提升,意大利政府意識到必須加快基建步伐以求在與別國競爭的同時也能扭轉國家弱勢。國家投資參與了電力、汽車工業、鐵路和船舶工業的經營,工業機械的普及也直接服務於傳統的手工業產業,刺激了生產速度和生產規模。…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11, 2018 at 6:05pm — No Comments

歐陽應霽《放大意大利》家族生意

當然,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樣,意大利國民經濟中占據主體地位的還是私人企業,尤以家族為基礎的中小企業,諸如紡織、服裝、制鞋、家具、首飾、食品等等,而且更逐漸發展成某些產業高度集中於某一地區的特點。…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11, 2018 at 6:03pm — No Comments

歐陽應霽《放大意大利》意大利不是一天設計成的

意大利不是一天設計成的

二十四小時的設計史剪貼習作

羅馬,啊,他們說,不是一天建成的。

就算到羅馬遊玩,也絕不可能在一天內看完萬神殿、圓形競技場、巴拉丁山丘的古羅馬廣場,還有拉卡拉大浴場、君士坦丁凱旋門和維克多?艾曼妞紀念堂,以至西班牙階梯和特拉維噴泉等等等等。更不要說那從來為人詬病卻一直都沒有改善過的市內交通,如果要順道參觀梵蒂岡,親自感受聖彼得大教堂的懾人雄偉,細看西斯廷教堂米開朗琪羅的壁畫《最後審判》,那可又再得花上另外兩三天。急,是急不來的,尤其是在意大利。…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11, 2018 at 6:02pm — No Comments

歐陽應霽《放大意大利》美味革命

為了吃,我從來耳聰目明——

老同學的女友的表妹的前男友推薦(這些訊息一條也不能掉以輕心!)到了威尼斯,一定要找這家叫鰻魚的家庭式小餐廳,一定要吃什麽什麽……

在意大利吃吃吃,從關心自己餐桌上有什麽好菜好酒身旁有誰作伴,慢慢發展到“享受”鄰桌提供的整體進餐氣氛。平常怕吵,但是絕不抗拒大小餐廳裏觥籌交錯人聲鼎沸,那是大家最放松最盡興的痛快時刻,是填飽肚子以外的進一步。

把幾天的日程排了又排改了又改,所謂正經地看雙年展看建築聽演奏的事都變作點綴,最重要的還是早午晚三餐在哪裏吃?吃什麽?哪一家要先預約?哪一家要早點去排隊?還有哪一家可以厚著臉皮只吃甜點……用心用力,為了吃,因為在意大利,所以值得。…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11, 2018 at 6:01pm — No Comments

歐陽應霽《放大意大利》因咖啡之名

來吧,找個地方喝咖啡去,他說。

嗯,我條件反射的一臉難色,又要裝著很輕松,對不起,我不喝咖啡,聞聞咖啡的味道,我倒是蠻喜歡的——這還算有禮貌,沒有拒他於千里之外吧。

記憶中,曾幾何時我倒是喝過一陣子咖啡的。那是跟發現自己愛上吃苦瓜就以為終於長大成人的原理一樣,摒棄小孩都愛的牛奶和汽水,更從喝奶茶轉為喝苦苦的咖啡,逼自己闖進青春期,冒著長出一臉豆豆的險,初嘗人生甘苦滋味。…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11, 2018 at 6:00pm — No Comments

歐陽應霽《放大意大利》床上的溫柔

忘了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一直用照相機在拍攝自己睡過的床。

念心理學的朋友可能馬上學術起來,直覺地嗅嗅當中潛在的象征的性愛意味。老實告訴大家,我只是在上路前把菲林用盡,隨手拍拍而已,如果真的要想起什麽,一是累,二是死。

然後是想到死。

我算是那種很有紀律的,知道今天早上要什麽時候起床(通常是起個極早),就不用鬧鐘也會準時在鬧鐘亂響之前三兩秒就睜開眼醒過來的,好像很有效率地開始新的一天,馬上運動呀看書呀寫稿呀之類,完成這一切之後,身旁的人可能還在睡。可是這樣一直撐下來,習慣了,其實有一種累積的累,不以為意,只是偶爾生病的時候中醫會語重心長地恐嚇我:如果你再不好好休息——…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11, 2018 at 6: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