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noc Sob's Blog (262)

高波《掌鏡十年》(10)

第10章·掌鏡,至今十年

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看似命運顛沛的我,竟然在這裡安營紮寨了,而且,這一扎根,就是十年。十年,足夠讓一個人長大,也足夠讓一個人變老。但是創業的這十年,好像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新生的感覺。當然,偶爾也會有新生的陣痛,但更多感受到的,是新生的喜悅。

就是在2000年,我突然萌生了創辦工作室的想法。

那年租一間民房,月租才一千多元。把燈架好,再請攝影師過來拍攝照片,這是剛剛開始的一種狀態。工作室裡的設備都是談下的贊助,在我的每個作品下方,都會印上器材提供商的名稱。…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December 22, 201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高波《掌鏡十年》(9)

第9章·公平,是自己的事兒

主持人讓我上台宣講獲獎感言時,我已渾渾噩噩地輕狂了起來。發表獲獎感言時,我將獎盃拋向空中,還沒落地,我已拉著模特的手消失在人們錯愕的目光中。黑幕,即使很黑,也是給你一個看清自己的契機。

此時此刻,我們可以為自己記錄下什麼?

是一種輪廓?外貌、身形、色彩、光影……

還是一種狀態?執著、克服、掙脫、奔跑……

我為生命留下了太多照片,裝滿了整整一個房間和十幾個硬盤。在那裡,光影將歷史留下,成為一種永恆。…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December 14, 2015 at 7:28pm — No Comments

高波《掌鏡十年》(8)

第8章·媽媽,我愛你

我想,我給母親的傷害,遠遠不止那個轱轆印。傷疤是清晰可見的,但還有更多看不見的留在她的心上。她從來都沒有在意過,因為我是她的兒子,而她,是生我愛我的娘。

我的生母今年六十歲,可她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我小時候看到她時的那張面孔。她永遠頂著一頭烏黑的頭髮,笑容燦爛,目光慈祥,清脆而嘹亮的嗓音讓我無論走到哪個角落似乎都能聽到她的聲音。

老話說,孩子在長大,而母親眼裡,孩子永遠只是孩子。母親在衰老,而在兒子眼裡,母親永遠是看不厭愛不夠的娘。…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December 4, 2015 at 9:30am — No Comments

高波《掌鏡十年》(7)

第7章1999,美麗的轉機

化妝,在我看來,就是把人最美的東西提煉出來,把人最善良的東西烘托出來,而絕不是給每個人套上一副面具。最美的妝容,清新亦柔和,得體且自然。還是那句話,化妝品永遠無法搶奪自然的光彩。

迎來1999年,也迎來我的二十一歲。當然,北漂的生活依舊正在進行時。早些時候的那些挫敗、不如意和沮喪,因為時間的流逝逐漸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因為工作的一步步上路,而逐漸樹立起來的那種對未來的信心。

對新的一年,我充滿期待,此時此刻,我依然跟著電視劇劇組南征北戰。…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26, 2015 at 5:30pm — No Comments

高波《掌鏡十年》(6)

第6章·漂,沒有約定的答案

坐在天安門廣場上,我哭了,不是嗟歎貧窮與窘境,而是因為自己的渺小與廣場的遼闊。秋日涼風中,我很瘦弱,此刻,我的眼裡,每個遊人的面龐都被晚霞的光暈染得滿是幸福,我不是遊客,也許只是過客。長安街上的車流、人流奔向各自的方向,一邊迎向垂暮的晚霞,一邊追逐初升的月亮……

廣州全國美容美發大賽的成績和一場意外初戀後的離別,如冰與火兩種力量,在我內心抗爭著。

在經過數月的平靜和整理後,我不得不安下心來,為下一步人生做準備。…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23, 2015 at 12:45pm — No Comments

高波《掌鏡十年》(5)

第5章·荔枝,初戀的果實 (2)

在晚宴髮型的項目裡,我獲得全國第六名,雖然只是第六名,但那是我人生中獲得的第一項殊榮。在獲悉這個消息以後,我第一個念頭是趕快通知父母,讓他們放心,更讓他們明白我所選擇的路並不是荒唐的衝動。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這還不夠,我希望讓遠在邊陲的父母也理解這一點。

但已經和家中老人斷絕關係的我,在左思右想後還是放棄了分享的念頭,也許時機仍然未到,我相信終有一天,我會有機會回到他們身邊,當面告訴他們,我成功了。…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7, 2015 at 4:00am — No Comments

高波《掌鏡十年》(4)

第4章 荔枝,初戀的果實 (1)

我不知該做什麼,淚水很自然地淌落,冰冰一身的油彩浸落在我的身上,混合著汗水和淚水,肆無忌憚地在我身上流淌。透過車窗看著飄滿綠色的廣州,我們像是一對連理的虯枝,彼此纏繞,已不能再分開。小雨滴落在車窗,淌下時像是淚道,為我們營造了一種未經設計的感動。

1996年,我從北方逃離,踏上前往南方的道路,目的地是廣州,全國美容美發大賽的現場。…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3, 2015 at 8:30pm — No Comments

鄺子器·電子書對圖書出版業的影響初探

  七月底,友人從美國到訪香港並順道參觀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首站就是電子書專區,現場人山人海,好不熱鬧,瀏覽一會後,他很爽快地以二千多港元購買了一部電子書閱讀器,我心中不禁納罕,因為知道他在美國已經使用Kindle閱讀器一年多了,原來他是看中新閱讀器的中文閱讀功能。看來,電子書真的改變了很多人的閱讀習慣。友人五十來歲,對文、史、哲類作品情有獨鍾,認為這些靜態的圖書和Kindle等閱讀器是「最佳拍檔」。

  其實,在圖書出版業內「圖書」可粗略分為 (1) 一般圖書 (trade book,亦稱雜書,包括小說、非小說如工具書、保健、旅遊、小品等);(2) 專業圖書 (professional book,包括科學、技術、醫學、法律、會計、金融等)及 (3) 教育圖書 (educational…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2, 2015 at 5:15am — No Comments

高波《掌鏡十年》(3)叛逃,修行的起點

我的雙手被鐵絲綁在身後,動彈不得;我的脊背感受到掃把似雨點一般落下的觸痛。養父母和我爸媽的雙眼投射出絕望的神情,而我已不再哭喊,因為我心中早就有了方向。我叛逆,但我不是逆子,我還會回來,加倍地贍養你們,只是現在,我要走我的路。

在學校的時候,頂著「低年級插班生」的標籤,我總是無來由地被欺負。背後被貼上紙條,或是起立坐下的瞬間板凳被抽開,摔個仰面朝天,這些惡作劇都已經算是「善意」的捉弄。

印象最深刻那次,一幫同學把我逼到走廊裡困住,硬要讓我學抽煙。幾經糾纏,我死活不從,結果換來一頓暴打。…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0, 201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高波《掌鏡十年》(1)

給那些有夢的年輕人

我認識高波,也不過是緣於四年前的一次合作。他是誰?我很難一下子找到標籤給他定位。

孤獨的北漂、艱難的創業者、著名攝影師、時尚先鋒造型師、視覺藝術導演、新文藝青年典範、邊緣話題人物、出櫃的網上名博……這都是高波的真實一面。我們今天不難通過各大平面媒體、時尚先鋒雜誌和網絡世界去感受高波的視覺作品,但在明星的耀眼光環與奪目的時尚光影背後的高波,依然只是個有夢的年輕人,工作時依然很「瘋」很較勁。我替他高興,因為他為夢想一騎絕塵的特立獨行,掌鏡十年,從未動搖!…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6, 2015 at 11:14pm — No Comments

林珮芸:風起雲湧·網路世代崛起的微電影導演

專訪八零後知名廣告導演洪馬克

日本電影「電車男」主角是個沉迷網路的年輕人,在虛擬世界裡有一群生死相交的好朋友,這些人多數是網友;彼此從來沒見過面,卻在對方的生命裡佔了舉足輕重的位置。洪馬克從電影門外漢,一腳踏進高度競爭的廣告業,是相當傳奇的故事,因為這一切也是透過網路。除了天時、地利之外,個人強烈的創作欲絕對是必要的元素。1981年出生的洪馬克(本名洪敦謙),父親是台灣知名臺灣語文學者洪惟仁,經歷過白色恐怖時代,進入中央研究院做研究,後來創立了「台灣語文學系」擔任系主任,現在退休後繼續於兩岸三地,蒐羅臺灣語文的資料文獻。…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4, 2015 at 7:23pm — No Comments

電子書商機史料

前些年聽說商週出了一期大篇幅探討電子書的報導,去商週的網站看好像還頗聳動,還指出出版業還有5年、什麼冰的融化。

電子書是出版嗎?乍看之下好像是,但仔細想想「電子」、「書」,究竟是電子重要?還是書重要?如果是「電子」,那他將延續的是諸如電腦、收手機科技,然後融入一些閱讀,以及,既有的通訊/交流媒介與其互動是重點,反而閱讀是次要;但如果「書」是重點的話:那將猶如MP3與CD的關係,當數位音樂可以無縫複製、甚至在網路上流傳時,CD市場會消失的很快,因為承載媒介不一樣,但是功能一樣。…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31, 2015 at 2:15pm — No Comments

Michael Grothaus·E-Books Could Be The Future Of Social Media

In the future, e-books will act just like social networks. We’ll use them on our phones, share and comment right inside e-reader apps, and publishers will use our data to help them make better marketing decisions. If you think digital reading is exploding now, just wait.

"I’ll give up my printed books when you pry the last one from my cold, dead hands."

That’s what I tell people…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25, 2015 at 9:17pm — No Comments

Sophie Pang·電子書/數位閱讀七問

兩個禮拜前,PChome 創辦人暨董事長詹宏志有個「行動商務七問——我的困惑與想像」演講報導,看著文章時,我心有戚戚地想著,把文內行動商務換成電子書/數位閱讀,不也是我的處境?哈,原來纏繞詹先生的困惑和想像,也和我差不多。那麼,我可以安心一點,不用那麼焦慮了。

以下,就仿以他的演講內容大綱,套寫出我的心情吧。

全新開始,一面說服,一面前進

2012 年 9 月底時,Readmoo 網站第一次公開亮相,首頁上只有 10 本書。夥伴們不斷說服出版社、作者與我們合作,希望能提供電子書給我們販售。我們也嘗試以出版業界不曾想過的創新手法來辦活動,如「Kevin Kelly跨海共讀會」活動:以讀者閱讀《科技想要什麼》電子書,比賽畫線註記回應多寡,選出 50…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24, 2015 at 1:07pm — No Comments

林珮芸·電子書背後的無限商機

沒有人可以預料到,部落格(Blog)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產業」,所有的時尚品牌無所不用其極攏絡明星部落客;連一般人每餐吃飯前,都習慣先上網查查看該餐廳的評價,或是推薦的菜單。網路改變了我們的閱讀習慣,速度,甚至是閱讀的動機。目前關於電子書,台灣的發展我們看見:2012年成立的「群傳媒」(Readmoo)標榜:「買書x 看書x分享書」的閱讀基地;2010年博客來創辦人張天立,再度創業網路書店「TAAZE讀冊生活」口號是:新書與二手書的網路書店,希望結和網路2.0的力量,為書本找到第二生命。…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20, 2015 at 10:15pm — No Comments

龔卓軍· 擬態與混搭:不可能的影像 / 美學 (2)

擬態與混搭:不可能的影像 / 美學 (2)

作者:龔卓軍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 副教授



三、擬態動物:數位雜種的欲望…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20, 2015 at 12:56pm — No Comments

龔卓軍· 擬態與混搭:不可能的影像 / 美學 (1)

擬態與混搭:不可能的影像 / 美學 (1)

作者:龔卓軍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 專任副教授

一、私房虛擬:不可能的開始



他們倒數計時,進入新年…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18pm — No Comments

陳瑞文·藝術解放時代的美學理性(2)

藝術解放時代的美學理性(2)

藝術作為開創性角色-海德格的藝術哲學特徵

作者:陳瑞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專任教授

海德格(Martin Heidergger 1889-1976)的藝術哲學一直不是很容易理解。原因無他,主要是他看待藝術的角度,不是尋常我們接近藝術的方式,-大多時候我們是朝向具魅力的藝術內部意義。也因為這種習性使然,導致和現代藝術哲學所建立的多元藝術認識範疇,隔著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由於它是認識性的,也由於它是以重建藝術身分為訴求,所以它需要其他學門的幫忙,諸如哲學、社會學和歷史學等,也因此這個多元藝術認識論之內容,夾著沉重的學門之知識系統,就注定不是那麼容易接近。…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5, 2015 at 10:41am — No Comments

陳瑞文·關於《皺褶:巴洛克與莱普尼茲》的皺摺論

德勒茲(Gilles Deleuze 1925-1995)晚期,為何以一部書的份量論巴洛克呢?難道巴洛克藝術分析──尤其繪畫,在《千高台》(亦译:千高原)(Mille Plateaux. Capitalisme et schizophrénie2, 1980)和《培根:感覺邏輯》(Francis Bacon: Logique de la sensation, 1981)裡的討論還不夠清楚嗎?



這個動作確實相當奇特。因為整個德勒茲著作,除了哲學(註1)外,所投注於文學(Proust et les signes, 1964 ; Kafka, 1975…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2, 2015 at 4:30pm — No Comments

陳瑞文·德勒茲的「皺褶」理論

相對於叔本華美學的容易掌握──集中在《意志與再現世界》,德勒茲思想就複雜多了,不只思想呈理論與實踐雙頭馬車,連關鍵詞的發展都各有殊異場域和進行途徑。



造成這種難以明確掌握的奇特的思想特徵,關鍵來自於它基本的思想方針:「看重和保存每個時刻的思想(書寫)」,及其拼湊文體。這種非貫穿性和非整合性的表達方式,真的必須謹慎以對。起碼在審視整體他的著作,以及詳細剪接散佈的藝術論述時,需要步步為營,特別要注意哲學開展和藝術論述(文學、繪畫、電影和音樂之間)因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觀點、分析樣態出現的差別。





這種複雜性尤其體現在關鍵詞的操作上。






當中,「皺褶」詭異的行進途徑,堪稱是德勒茲操作關鍵詞奇特之最。說它值得注意,是因為大部分的關鍵詞,沒有一個那麼直接和外觀理論(théorie de…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6, 2015 at 9: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