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子器·電子書對圖書出版業的影響初探

  七月底,友人從美國到訪香港並順道參觀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首站就是電子書專區,現場人山人海,好不熱鬧,瀏覽一會後,他很爽快地以二千多港元購買了一部電子書閱讀器,我心中不禁納罕,因為知道他在美國已經使用Kindle閱讀器一年多了,原來他是看中新閱讀器的中文閱讀功能。看來,電子書真的改變了很多人的閱讀習慣。友人五十來歲,對文、史、哲類作品情有獨鍾,認為這些靜態的圖書和Kindle等閱讀器是「最佳拍檔」。

  其實,在圖書出版業內「圖書」可粗略分為 (1) 一般圖書 (trade book,亦稱雜書,包括小說、非小說如工具書、保健、旅遊、小品等);(2) 專業圖書 (professional book,包括科學、技術、醫學、法律、會計、金融等)及 (3) 教育圖書 (educational book,包括教科書、參考書、補充練習等),普遍的出版形式包括使用紙張和光碟等載體,也有部分在互聯網出版。由於我對圖書出版較有認識,所以只集中討論上述三類;至於報紙、雜誌等,則有待另請高明來撰寫了。

電子書的發展
  九十年代中期,互聯網已是無遠弗屆,它將要成為交易及傳播資訊的主要平台已是顯而易見,亞瑪遜網上書店 (Amazon.com)即於1995年開門營業,雖然當時售賣的是紙本書,但電子版本的書已經若隱若現,等待時機現身了。與此同時,一些大學圖書館供應商,已緊跟潮流,於九十年代末期開始向各地的圖書館推銷電子書了,初期的電子書以學術期刊及專業出版物為主,也需要特別的軟件輔助,才可進行閱讀。

  是時,很多具遠見人士已提出電子資訊(如文件、數據、電子書等)應該採納公開的及跨平台的標準,而且門檻要低,以利於普及應用。第一套電子書標準格式 (Open eBook Publication Structure, OEBPS) 遂於1999年 9月發布試行,但因商業競爭及其他種種原因,未得到全面接納,這段期間電子書的銷量可說是微不足道。最新而被廣泛接受的標準格式是EPUB,於2007年9月發布。

  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歷經十年的電子書仍然未能廣為讀者接受。主要原因是:閱讀器不易使用,尚待改善;電子書格式百花齊放、互不兼容;需預先下載,然後在電腦或閱讀器閱讀,不夠方便易用;可選讀的電子書數量不足。總的來說,電子書沒有為讀者提升閱讀的樂趣。

  電子書另一波的到臨,要到2007年11月。當時,亞瑪遜網上書店發行 Kindle閱讀器,用上最新的電子紙顯示技術(e-ink),配合3G通訊設備讓讀者可隨時隨地進入備有十數萬種書籍的網上書庫,並可即時選購、下載及閱讀電子書。Kindle面世後大受歡迎,第一批貨品於五小時半售罄,之後連續缺貨五個月。據估計,到2009年終,Kindle已售出約250萬台,僅在2009年第四季度,即銷售出大約50萬台。

  至此,業界普遍看好電子書的前景,估計2010年,全球電子書閱讀器銷量可達1200萬台,2013年更可達1400萬台。更有甚者,手電如iPhone、平板電腦如iPad等紛紛加入戰團,為電子書增添多媒體元素,提升閱讀樂趣。其他閱讀器為了佔領市場,紛紛下調定價,以增強競爭力,例如:兩款Kindle的售價已於六月底由259美元及489美元分別降至189美元及379美元。姑無論閱讀器的殺戳戰場是否已開展,但價格繼續下調是不爭的事實,讀者肯定是最大的嬴家。
 
  美國出版社協會於7月14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美國本土2010年1月至5月底的一般書籍(trade book) 的電子書銷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7.4%,佔該類書籍紙本書及電子書的總銷量8.28%,去年同期則僅為2.89%。Amazon最近亦宣布,2010年的第一季度,該網站電子書的銷量已超越了傳統精裝版紙本書,可說氣勢如虹。業內樂觀的估計是電子書的市場份額迅速增大,到2015年,可達50%。

圖書出版業的危與機
  對圖書出版社來說,閱讀行為的改變,本來是自然不過的。過去數十年,圖書出版已經歷平面媒體 (紙張)、廣播媒體 (電台)、電視媒體、網絡媒體,逐漸走到移動媒體,紙版圖書仍然是市場主導,佔當今圖書市場90%以上,可算是安然渡過各種衝擊。然而電子書來勢洶洶,圖書出版社如果不及早準備,就算不遭沒頂,恐怕也會蒙受嚴重損失。樂觀來看,電子書提供多一條途徑讓書刊接觸讀者,擴大市場,增加收入,出版社應該抓緊機會,嚴陣以待。

  礙於香港本土圖書產業的規模較小,圖書出版社一般都是以中小企業形式經營,人數由數人到數十人為主,一人兼數職的比比皆是,當編輯又兼顧製作和推銷,要轉型到出版電子書,除了投入額外資金,還要克服各方面的問題,真是談何容易。

  版權的維護和管理是其中最大的阻力,須知一所出版社的主要財產就是它擁有的版權。不難想像,任何有可能侵犯版權的行為,出版社皆視為洪水猛獸,而電子書的數字版權保護機制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一旦遭到破解,則可以在彈指之間,大量複製分發,造成極大損失。眾所周知,最精密的密碼亦有可能被破解;例如,電影及軟件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建立的DVD版權保護機制,亦屢遭破解;網上需付費的共享軟件更是最大的受害人,隨便在網上搜尋就不難找到不費分文的所謂「破解版」。現時在網上購買的電子書,一般設有DRM,但未經受嚴謹的考驗,將來難保不重蹈覆轍。長遠來說,出版社可能要把有關損失計算入營運成本之內,或索性取消DRM,另想辦法彌補。

其他問題及考慮點包括:
● 出版電子書的權利:出版社要檢視和作者簽署的出版協議,是否列明出版社有出版電子書的權利,又是否有文字、地域和年份的限制,以免引起日後的紛爭;外購出版授權如翻譯成中文的作品更要加倍小心處理。

● 格式的選擇:現時通行的電子書格式是EPUB和PDF。

● 交易平台的選擇:例如亞瑪遜網上書店、蘋果公司、谷歌(Google) 等等。選擇電子書交易平台,除了就它的規模、可靠性、維護版權的技術水平、訂價控制、佣金及服務質素等方面考慮外,平台的「台風」或「文化」亦是關鍵。譬如,平台的用者只追求免費閱讀而罔顧版權持有人的應有利益,則其銷路一定微不足道。

● 出版流程的改進:有效率地處理內容,確保內容可以各種形式出版 (如紙本、電子、網絡、光碟等),並能夠在各種已發明、將發明和尚未發明的工具(如閱讀器)中使用。

● 內容的管理:建構資料庫,把內容轉換為有用的項目供日後使用,並確保各資料庫中的項目可以互相關聯和轉換。

● 客的管理:通過社交網絡和其他手段,建立活躍讀者社群,掌握他們閱讀的口味和習慣;他的反饋亦能為作者增添創作的元素。

● 員工的培訓:裝備起來,迎向挑戰。

  另一方面,中文電子書的標準格式仍未劃一,內地及港澳台各有標準。出版業界有關團體應多作商討,以謀取共識,同時應多舉辦研討會及開辦有關課程,提升業界對電子書的認識及編製的技巧。可喜的是香港出版總會和香港出版學會都投入人力物力,推動業界向前邁進,最近配合香港書展舉行的亞洲出版研討會及此前舉行的講座、研討會和工作坊等,都是非常好的開始。希望香港這個中西文化交流中心,在中、英文電子書出版領域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鄺子器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社長
收藏自 2010-08-14 《傳媒透視》

Views: 11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