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前些年聽說商週出了一期大篇幅探討電子書的報導,去商週的網站看好像還頗聳動,還指出出版業還有5年、什麼冰的融化。
電子書是出版嗎?乍看之下好像是,但仔細想想「電子」、「書」,究竟是電子重要?還是書重要?如果是「電子」,那他將延續的是諸如電腦、收手機科技,然後融入一些閱讀,以及,既有的通訊/交流媒介與其互動是重點,反而閱讀是次要;但如果「書」是重點的話:那將猶如MP3與CD的關係,當數位音樂可以無縫複製、甚至在網路上流傳時,CD市場會消失的很快,因為承載媒介不一樣,但是功能一樣。
或者,書會不會有「數位時代」前後的差異?比如,數位前的書,難以用任何閱讀器,比如康德大全集,怎麼用手機閱讀?但是,數位後的出版,如果「電子」使用主導閱讀的話,以後的書有可能並非如現在從頭到尾具有邏輯性,可能是拼湊(類似詩集),是透過搜尋,甚至電腦判斷你的閱讀習慣,提供內容給你,而不是由你自己翻閱。甚至,推理小說,還真的要透過時間軸(可能搭配圖文),而不是可以直接翻到最後一頁,看誰才是兇手。
還有,數位書會不會讓書寫「臉書化」、「撲浪化」--每次不超過140字?更值得期待。這樣,媒介又將改變閱讀、書寫習慣,猶如刀刻竹簡,過度到紙張之後,閱讀與書寫一定又會改變;當然,打字後,更會改變。
我的觀點,出版還是出版,書還是會出,但是電子書,應該是另外一個世界,並不會如音樂領域打擊這麼大,或者如下者描述。下面說到幾個數字,首先就業解讀一下。第一個出版跟電子書市場,下面說有千億。這個數字不能搞混,因為千億,應該不是傳統出版產業中部分出版社投入電子市場,因為總出版產業根據官方統計,最高才650億元,現在已經降到500多億元。
則,千億數字從何而來?下面說什麼點火計畫,如果是政院的規劃,資料應該是從數位內容產業那邊來,根據「2008年數位內容年鑑」統計,2007年8大數位市場總產值有3609億台幣,數位出版與典藏為56億元,占比為1.5%;另外數位學習為99億元,占比為2.7%。我認為她們用的觀點與資料應該是從數位那邊來,因為文創裡面沒有數位出版。
這一點,在文創園丁7/10舉辦的「出版對談」裡面,就已經提到這些。遠流智慧藏的杜主編說:「台灣在新聞類,重要的新聞出版、報紙、雜誌,數位化都作的滿早的,這個部份跟全球的趨勢是相同的。」
「實際上在網路上閱讀一本書是很辛苦的,我認為這是屬於線性的閱讀,長期的閱讀。這個載體並沒有把原來的功能發揮的更好,所以它的需求還沒容易就產生。但是有一種類似的東西開始產生,比如說論文。假設你今天要寫一份報告,看到一篇論文,查詢關鍵字找到相關章節,馬上利用它,引用時不用打字。」
「我個人覺得在整個產業鏈上面並不是很成熟,還在發展的初期,因為要整合很多的不同的業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己學習到的是規格化比較嚴格,是跟傳統出版產業比較不同的地方。就像3C產品,要跟別人能夠溝通與交換資訊,要有一個嚴謹的數位格式,才能自由的交換。這」
「資訊背景所訓練的人,對內容本身的興趣有多高?對他來說可能是資訊轉換的問題;對我們來講是內容處理的問題。所以有很大的藩籬存在。」
「我們一直在找尋有經驗的出版人,有經驗的處理出版內容的從業者,他們願意跨入數位出版的行業,這樣子才會跟資訊產業的從業人員產生一個好的模式,比較細緻的內容處理的方案。所以我們公司內部也鼓勵編輯的轉型。這整個過程中間的確像剛才提到的,都是編輯必須自發性的去學習,企業很難提供一套標準的學習程序,所以跟個人的動機跟好奇心,跟你對資訊的畏懼感都有差異。」
我覺得對目前數位出版產業,有滿清楚的描述,以及困境在哪。
我的觀點是:數位出版會有一塊市場,但是出版社/出版業不會消失,但是會轉型。出版社關鍵就在於企畫、特色,並且編輯都不會消失,只是她們可能會更複合、可能兼具既有編輯的部分工作,外加數位內容的轉型訓練(甚至其他功能)。現在對我們也會有一種錯覺,覺得如BLOG等,意味平民書寫的時代,打破過去守門人。事實上未必,數位時代還是會有守門人,甚至更仰賴守門人。只是,明星級的名人導讀,可能會轉形成其他種類行的人,可能是網友,可能是某種達人,但是守門人不見得會完全消失。
至於技術,下面談到i-pod,小弟是認為需要再觀察,不一定真的有個9.99美元,比照ipod就可讓閱讀器運行。是否過份樂觀,真的要再看。比如在文創園丁第二場「流行音樂會談」中,台灣唱片出版事業基金會執行長李瑞斌就說:「iTunes下載一首都要0.99美元,等於台幣要30元以上。可是成效不好,因為有人花了25元下載之後,就放在Kuro了,那時Kuro號稱有50萬的會員,那25元有50萬個人同時分享。」美國成功,不一定台灣成功。華人世界會不會變形?不知道。甚至美國都不一定能讓出版比照音樂。(收藏自觀乎人文 以化天下)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