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那些有夢的年輕人

我認識高波,也不過是緣於四年前的一次合作。他是誰?我很難一下子找到標籤給他定位。

孤獨的北漂、艱難的創業者、著名攝影師、時尚先鋒造型師、視覺藝術導演、新文藝青年典範、邊緣話題人物、出櫃的網上名博……這都是高波的真實一面。我們今天不難通過各大平面媒體、時尚先鋒雜誌和網絡世界去感受高波的視覺作品,但在明星的耀眼光環與奪目的時尚光影背後的高波,依然只是個有夢的年輕人,工作時依然很「瘋」很較勁。我替他高興,因為他為夢想一騎絕塵的特立獨行,掌鏡十年,從未動搖!

年輕的我們,多多少少都曾為憂傷羈絆,也因此有了那句很文藝腔兒的「那些憂傷的年輕人」的流行。其實青春大可不必用慨歎與憂傷填滿,換個角度想,有「夢想」總比「憂傷」更積極、更溫暖,哪怕在夢想的背後,你的心底仍藏有一絲怯懦或是狂妄。這是一本講述美麗夢想的青春讀本,給那些有夢的年輕人,因為有夢,所以年輕。

當夢想遭遇現實,是繞道走開還是堅定前行,也許這就是對我們的嚴峻挑戰。曾經,我們因為年輕,備受質疑;因為年輕,不夠淡定;因為年輕,虛榮功利;因為年輕,心裡沒底……也正因為年輕,才會熱愛自己的夢想,一切才得以堅持和繼續!高波對夢想的熱愛與堅持,也許可以給你一些觸動:讀那些歷練之後的平實文字,看那些充滿創意的攝影大片,品那些曼妙動人的美麗影像,賞那些解構視野的衝擊畫面,這些也許就是高波奔跑的堅實腳印,十年,從未怠慢!夢想,漸漸靠近,真實而溫暖,自然且美麗。

新文藝青年群體,是近些年展露非凡影響力的新文化現象,無論是《背包十年》中遊走世界的職業旅行作家小鵬,掌鏡十年記錄青春夢想的攝影師高波,還是那些苦心探索的年輕獨立電影人,每個有夢的人在路上的艱難行走與探尋,都是這個國家的年輕公民在新文化層面上的一種實踐,一種思索,也是難能可貴的貢獻。當這一代文藝青年的夢想成真的時候,今天的很多付出與追尋,也就別具意義,而且一定深遠。讓我們一起,為新文藝青年喝彩,激勵他們繼續從未停歇的腳步!

現在,書截稿了,這似乎並不是一本傳統意義上的「書」,沒那麼深沉,沒那麼理性;但它很真誠,很感性,很明媚,很衝擊,也很安靜!

再一次,將這本書,獻給那些有夢的年輕人!

也謝謝你,祝你有夢成真!

泛海星空傳媒機構執行董事

本書策劃人、撰稿人張大宇

2011年6月30日

於中國·北京·三里屯


第2章 故鄉,安放心中的美麗


孩童時代的記憶中,家鄉的美景映入最單純的眼睛,印在心底。多年後,同樣的畫面,卻再難以將我震撼,讓我敬畏。成長這條路上,歷經輾轉,再回頭看一眼,將我打動的,竟是回憶本身而已。

1978年,我出生在河南的一個小山村,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那時我終日奔跑在鄉間,無憂無慮。這樣的記憶,一直陪伴我到七歲那年。在那之前,我的眼中,儘是能沒過頭頂,隨風搖曳的莊稼,還有泥土砌成的柔軟的茅屋。那些偉岸的大樹和穿過羊腸小道時被驚擾得四下逃竄的家禽,在暖暖的陽光的包裹下,陪著我度過清貧卻簡單的溫暖日子。但就是這樣的童年,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故鄉,那就是「美麗」。

父母生了三個兒子,我是長子,下面還有兩個弟弟。七歲時,新疆來的舅舅和舅母,成就了我人生中第一個轉折。當然,現在看來,那只是「被成就」的一段旅程。

舅舅和舅母膝下無子,打算將我過繼,帶我離開這個小小的山村,去到遙遠的「城市」。現在看來,坐落邊陲的小城似乎不算什麼,但在20世紀80年代初,那裡的一切已經被看作是比河南小山村更優越的一處所在。

過繼,意味著遠離家鄉,走出山野,離開伴我七年的散漫和自由,但作為交換條件,我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城裡人」。

父母雖有些不捨,但也必須面對現實。家裡的三個男孩年紀相仿,多年後應該會在相對集中的時間段裡一起成家,一起蓋房……這些必須面對的未來,在當時的父母看來,似乎難以負擔。何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跟著舅舅舅母進城,也算是去過更好的日子,迎接更多的機會。權衡利弊之後,父母也就服從了命運的安排。

換作別的孩子,知道自己要從父母身邊被帶走,應該是百般不情願。但我卻意外地沒有提出任何異議。當時僅有七歲的我只是個孩子,沒有權利選擇,只能逆來順受,服從看似來自舅舅舅母,實際上卻是來自於命運的安排。

在今天回顧那段往事,命運授之於我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各種改變,從七歲開始,從未停息。等我生活中的一切逐漸趨於穩定後,下一個改變,就猝不及防地襲來。我已學會用改變去應對。而這次,才僅僅是個開始。

就是這樣,舅舅和舅母成了我的養父母。我與他們一同坐上赴新疆鄴城的火車,那是養父母工作的地方,我將要去的第一座城市,也是我這次旅途的終點。綠皮火車的車廂裡乘客摩肩接踵,擁擠不堪,來自四面八方難以名狀的氣味刺激鼻腔,而瘦小的我只有將目光投向窗外陌生的世界裡。那些高低起伏的山巒,加上植被不斷變換的各種景色不住更迭。山巒的走勢與肌理變得越發的陌生,我離別的憂傷就漸漸地被未知的好奇所取代。夜幕降臨之後,我躺在座位底下的空隙裡,疲憊驅趕了恐懼,睡意陡然來襲。漫長的路途中,我只記得養父母對我反覆地說著一句話:「我們,會一點一點地,改變你。」

輾轉一路,我終於抵達目的地——新疆鄴城。養父原是河南人,養母原是湖南人,之後他們參軍,為了當兵,從各自的家鄉來到這裡,經歷青春年華的褪去。從此之後,又多了一個我。

正式開始與養父母共同生活之後,我自由生長的狀態被徹底格式化,養父母把軍隊裡的規矩用到我的身上。他們對我的管教,事不分大小,鉅細無遺,包括起床的時間,站立的姿勢,說話的語氣,都要被規定。而這一切所謂「城裡人」的生活規矩,在當時的我看來,簡直無聊透頂。

規矩,實實在在讓我產生各種不良反應。因為被要求做「懂事的孩子」,我逐漸開始變得被動而怯懦。有時候,就連一碗飯沒有吃飽,都沒有勇氣要求再添一碗。養父母從未給過我真正意義上父母般的擁抱,我只能把這當作是一種含蓄。身為軍人的他們,似乎失去了表達愛的能力,再不會像普通人一樣那麼從容與自然地給予他人愛。這種嚴厲的情感表達方式,讓我一時難以接受,也就是從意識到這一點開始,我會時常回想起河南農村老家的鄉野與山水,懷念父母,懷念自由,禁不住偷偷落淚。

入學後,新的環境讓我既興奮又不知所措。那時我的作文總能獲得「很好」這樣的批語,甚至老師還會讓我在課堂上將它們當成範文朗讀給同學們聽。可所有人都不知道,我的「很好」都歸功於我的養父。他在部隊負責宣傳工作,在他那裡,我的作文總是不過關,所以每次他都會幫我修改,甚至為我代筆。那些優美的語言,我至今都無法順暢表達。我天生就對文字感到陌生,它們並不屬於我的世界。所以,直到今天,我仍舊疏於表達,那些老師眼中的優秀作文,始終不能真正打動我。也許,這是因為我的木訥和愚鈍吧。

上初中以後,第一年,我的成績開始退步,但唯獨對植物課情有獨鍾。因為那時我的想法是,哪個老師對我好,我就要認真學習哪門課程。當然,這是幼稚的堅持,但我那時卻把它當成是一種遊戲規則。我在班上擔任植物課課代表,每次上課之前,我都會提前做足準備,儘管有時候要頂著太陽,跑遍各種地方,幫老師收集標本,卻依舊樂在其中。那時我是一個需要鼓勵的孩子,第一次受到「重用」,我不自覺地開始學習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儘管只是個植物課課代表,但對於我,那也算得上絕無僅有的肯定。在幫老師製作標本的時候,我會感到各種生命在與我對話,它們在綻放瞬間將未經雕琢的原始而樸素的美麗散發出來,令我感動,更驅散了我的孤單。

那時唯一讓我不安的,是養父母對我學習成績的要求,於是在領到成績單的那一刻,我動了撒謊的念頭。

我偷偷修改了成績單,讓自己一躍成為「全班前三名」,那時的我以為這真是一個勇氣可嘉的謊言,連自己都不知道哪裡來的這股子叛逆的邪勁兒。多年後,我懂了,恐懼到極點時,就能帶來「勇氣」。

但謊言始終是脆弱的,紙包不住火,對門鄰居家的女兒偏巧是貨真價實的全班前三名。當暑假學校組織每班前三名的優秀學生去敦煌旅遊時,對門鄰居家的孩子踏上旅途,而我卻尷尬地留在鄴城的家中,於是,謊言正式結束。養父母親自到學校問明實情之後惱羞成怒,將我撒謊這件事看作嚴重的「劣根」。事後,他們在電話裡通知了我的父母,在暑假即將結束,我要升學至初二時,把我送回了河南農村。這是他們第一次為我的行為感到寒心。

成長中,每個人都要學會怎樣與他人相處。唯有達到心靈的溝通,才能互相理解。那些被「規矩」充斥的城裡的日子,因為疏於精神上的交流,造成了我與養父母之間心靈上的巨大鴻溝。大家無法互相理解,只能在成長的路上,逐漸看透,等一切雲淡風輕後,釋懷一笑。

回到故鄉,我又一次看到了小時候的那些熟悉的畫面,只是,一切都似乎發生了變化。以前的一條街,從東到西,感覺很長很長,而現在走起來,卻只有幾步那麼遠。曾經蜿蜒崎嶇的山路,不再泥濘不堪。而曾經經常攀爬的小山,看著也低矮了許多。孩童時代的記憶中,家鄉的美景映入最單純的眼睛,印在心底。多年後,同樣的畫面,卻再難以將我震撼,讓我敬畏。成長這條路上,歷經輾轉,再回頭看一眼,將我打動的,竟是回憶本身而已。

在熟悉的陽光下,我平靜了許多,再仔細看,終於領悟,改變的並非那些景色,改變的是我自己。因為我視野的不同,因為我的成長,舊地重遊時眼界也就不同了。

就這樣,我在河南老家,又待了整整一年。

初三那年,又一次不期而遇的改變,讓我重回鄴城。由於戶口原因,我的升學成了難題,為順利完成學業,我再次被送回到新疆養父母的身邊。

這時,我面臨報志願的問題。養父母希望我報中專技校,學習真正能夠「養家餬口」的本事,靠鐵飯碗步入穩定的人生。於是在養父母的期望下,我報考了紡織機械專業,這是當時的國家支柱產業,兩年技校學習之後,能夠直接實習,順利上崗,踏上「正途」。那個年代,中國大多數年輕人跟我有同樣遭遇,我們為了就業而去唸書;為了拷貝父母心中的那個理所應當的未來,而被動選擇自己人生的方向。時代,毫不客氣地捉弄著歷史,讓其中每一個人走上相同的軌跡,然後篆刻生命的歷程。在人生的頭十幾二十年裡,我們就在應對這些挑戰、競爭和選擇。真的,耗費了好多時間,無人計算。只是回過頭來想想,才突然懷疑那一切究竟值不值得。

結果呢?現在的我們處境尷尬,因為所有人都沒能顧得上自己生命體中最原始的需要和特性,在別人的安排下做了以為對的事情之後,竟連我們自己都被洗腦,以為再別無選擇。時過境遷之後,我們才意識到,原來那顆從沒停止過跳動的心,根本不屬於那些轟隆作響的紡織機械。

那是我人生中不能迴避也不想迴避的一段時光。現在,曾經是故鄉的小山村,也被披上了城市的外衣,高速發展的經濟和急劇變化的故鄉風貌,讓很多年輕的後輩不再飽受我少年時代的物質貧瘠之苦,甚至可以輕鬆而自如地面對自己的喜惡。我沒有如此的幸運,可我還是慶幸。

許多年後,再重返家鄉,手中的相機幫我定格那些因為時間的積累而沉澱下的精髓。那是故鄉安放在心中的美麗。

【背後的故事】姚晨

姚晨是一個非常有生活的人。

她給人的感覺就是真誠,對粉絲、對朋友、對工作,對所有東西都很真誠,這種真誠也是我作為攝影師需要的,是所有人都需要的。

2006年姚晨給雜誌拍一組照片。那時候《武林外傳》很火,而我之前忙於工作,並沒有看過《武林外傳》,只知道她演了這部電視劇。拍照的時候,她從頭到尾都在給大家講一些關於《武林外傳》的好玩的事情,大家在現場笑成一片。整個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笑,特別燦爛地從頭笑到尾。

我覺得對她來說,不管古裝也好,現代衣服也好,都不能改變她,她本身已經是一個很飽滿的人了,她的笑,她在衣服之下的身體裡面的那個自己,很強大。

【背後的故事】倒牛奶的女人

太多的專業器材會給被拍攝人一種暗示,說明這是在製作什麼東西,是要做一個假的,有一種工業化的暗示。

而被陽光撫慰著的人,會感到溫暖和幸福。所以我覺得一束看起來很簡單的陽光打在人身上的時候,那種被覆蓋、被擁抱的感覺能讓一個人最放鬆地去展現自己、舒展自己。而對我來說,攝影最大的意義就在於能夠及時地記錄一些當時當地的美好畫面與感動。

這種柔美、愜意,給人溫暖的感動。

這張照片也意在展示女性感性的美,聖潔的美。

寶寶拍照時老在亂動,拍不好,怎麼辦?

拍攝寶寶的照片,最保險的辦法就是把相機快門調高,用連拍或抓拍的方法。因為寶寶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樣會有意識地去擺姿勢,做定點,一動不動地等著你拍攝。所以在拍攝寶寶的時候最好就是抓拍寶寶活動的瞬間,這樣才能定格最自然最美好的回憶。

怎樣才能把女孩拍出肌膚水嫩、柔美的感覺?

這個要求光線比較透,又不能太硬。通常情況下,在早晨八點到九點之間或下午四點到五點之間拍攝會比較容易拍出水嫩、柔美的肌膚效果。還有就是需要比正常曝光多曝光三分之一檔,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用給汽車擋光的銀色擋光板做反光材料放在被拍攝者胸前,給人物適當補光,這樣效果更佳。

Views: 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