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姬 格格's Blog (295)

林文義·古都

冷雨未雪,長牆下一盞一盞的立燈,火把般地暈黃映照出晚霧的氛圍,迷魅的幽玄;心就靜止在時間的彷彿停歇之中,說是心靜,卻突然憶及芥川龍之介小說場景──無邊的夜暗裡,城主下令焚燒他華麗的蒲葵車,潑墨般的黑煙及其灑上金粉般的火焰……待畫師清晰看見,車中哀號的淒豔女子,竟是心愛的女兒!

鬼一樣的孤寂,人般的絕望,神似的嚴酷……黑瓦白牆內的妻子兀自遊園,我則在牆外的手工藝店門口觀望來去喧譁的人家,心隨妻去,五百年前的梟雄遺孀終老的府邸庭園,冬夜的銀杏與山茶花和苔石是否會冷?芥川啊三島啊川端啊他們一定來過這裡,文字與夢境。…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y 8, 2016 at 6:58pm — No Comments

宗璞·三松堂斷憶

宗璞(1928~),女,原名馮鐘璞,原籍河南省唐河縣,生於北京。著有長篇小說《南渡記》、《東藏記》,散文集《宗璞散文集》等作品。

轉眼間父親離開我們已經快一年了。

去年這時,也是玉簪花開得滿院雪白,我還計劃在向陽的草地上鋪出一小塊磚地,以便把輪椅推上去,讓父親在濃重的樹蔭中得一小片陽光。因為父親身體漸弱,忙於延醫取藥,竟沒有來得及建設。9月底,父親進了醫院,我在整天奔忙之余,還不時望一望那片草地,總不能想像老人再不能回來,回來享受我為他安排的一切。…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y 7, 2016 at 9:54am — No Comments

徐遲·祭馬思聰文

徐遲(1914~1996),浙江吳興人,著名詩人、報告文學作家。主要散文集有《徐遲散文集》、《法國,一個春天的旅行》、《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散文集》等。

歷史上,放逐、出奔這類事不少。屈原、但丁是有名的例子。在“文革”中,我中華民族的著名作曲家馬思聰先生,受盡極左路線的殘酷迫害,被迫於1967年出走國外,以抗議暴徒罪惡,維護了人的尊嚴,他根本沒有錯,卻還是蒙受了十九年(1967~1985年)的不白之冤。…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y 5, 2016 at 6:42pm — No Comments

梁斌·話黃胄

梁斌(1914~1996),原名梁維周,河北人,當代作家。著有《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等。

繪畫者,天才之事業也。我們河北蠡縣梁家莊不過是個只有百多戶人家的荒僻小村;而黃胄在我們老梁弟兄行中,又是比較幼小的,卻從童稚時就顯示出這種藝術才能。他寫大仿,常是中途輟筆,竟然畫開了畫兒。祖父是戲班會頭,而戲班就在外院,所以黃胄那時也常畫“戲子人”。他現在畫的人物婀娜多姿,恐怕與此不無關系吧。

黃胄八歲隨母親離開了出生他的冀中平原,浪跡在古關中地區。“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是古人所謂雲樹之思,友朋間的懷念。黃胄遠在渭水之濱;我轉戰於冀中,卻沒有到過江東,但這種雲樹之思卻常牽動我的感情。近年來,我們身居京、津兩地,相距咫尺,這種感情仍然有增無已。…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y 4, 2016 at 4:07pm — No Comments

楊絳·吳宓先生與錢鍾書

楊絳(1911~),江蘇無錫人,女作家、文學翻譯家。著有《幹校六記》、《將飲茶》、《洗澡》、《我們仨》等作品。

錢鐘書在《論交友》一文中曾說過:他在大學時代,五位最敬愛的老師都是以哲人、導師而更做朋友的。吳宓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我常想,假如他有緣選修陳寅烙先生的課,他的哲人、導師而兼做朋友的老師準會增添一人。…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April 27, 2016 at 9:30pm — No Comments

楊絳·錢鐘書寫《圍城》

楊絳(1911~),江蘇無錫人,女作家、文學翻譯家。著有《幹校六記》、《將飲茶》、《洗澡》、《我們仨》等作品。

錢鐘書在《圍城》的序裏說,這本書是他“錙銖積累”寫成的。我是“錙銖積累”讀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寫成的稿子給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樣反應。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時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對大笑,因為笑的不僅是書上的事,還有書外的事。我不用說明笑什麼,反正彼此心照不宣。然後他就告訴我下一段打算寫什麼,我就急切地等著看他怎麼寫。他平均每天寫五百字左右。他給我看的是定稿,不再改動。後來他對這部小說以及其他“少作”都不滿意,恨不得大改特改,不過這是後話了。…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April 24, 2016 at 6:05pm — No Comments

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季羨林(1911~),山東清平人,學者、翻譯家、散文家。著有學術論著《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等,譯作《沙恭達羅》、《羅摩衍那》,散文集《天竺心影》等。

題目是韓小蕙小姐出的,所以名之曰“賦得”。但文章是我心甘情願作的,所以不是八股。

我為什麼心甘情願作這樣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題目出得好,不但實獲我心,而且先獲我心:我早就想寫這樣一篇東西了。…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April 22, 2016 at 9:36am — No Comments

啟功·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啟功(1912~2005),筆名元伯、元白,北京人,滿族,學者、教授、書法家、文物鑒定家。著有《啟功叢稿》等。

陳垣先生是近百年的一位學者,這是人所共知的。他在史學上的貢獻,更是國內國外久有定評的。我既沒有能力一一敘述,事實上他的著作具在,也不待這裏多加介紹。現在當先生降誕百年,又是先生逝世第十年之際,我以親受業者心喪之余,回憶一些當年受到的教導,謹追述一些側面,對於今天教育工作者來說,仍會有所啟發的。…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April 14, 2016 at 10:02pm — No Comments

杜宣·負笈東林寺

杜宣(1914~2004),原名桂蒼淩,江西廬山人。著有散文集《西非日記》、《五月鵑》以及電影文學劇本等。

東林寺是晉朝慧遠法師開創的。我國佛教蓮宗的祖廟,位於廬山香爐峰下。靠近著名詩人陶淵明的家,陶淵明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南山指的就是廬山的香爐峰。李白的詩:“日照香爐生紫煙”也指的是香爐峰。我見到,有些註文,釋為“太陽照在香爐峰上,生出的紫煙”,這是想當然的說法。其實香爐峰旁另一峰即名門日照峰,日照峰和香爐峰是並列的。李白詩是說日照香爐二峰上生出紫煙,日照並非太陽照的意思,而是確有此峰也。…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April 13, 2016 at 3:30pm — No Comments

魯彥·母親的時鐘

魯彥(1902~1944),浙江鎮海人,現代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憤怒的鄉村》,散文集《隨蹤瑣記》等。

二十幾年前,父親從外面帶了一架時鐘給母親;一尺多高,上圓下方,黑紫色的木框,厚玻璃面,白底黑字的計時盤,盤的中央和邊緣鑲著金漆的圓圈,底下垂著金漆的鐘擺,釘著金漆的鈴子,鈴子後面的木框上貼著彩色的圖畫——是一架堂皇而且美麗的時鐘。那時這樣的時鐘在鄉裏很不容易見到;不但我和姊姊非常覺得希奇,就連母親也特別喜歡它。

她最先把那時鐘擺在床頭的小櫥上,只允許我們遠望,不許我們走近去玩弄。我們愛看那鐘擺的晃搖和長針的移動,常常望著望著忘記了讀書和繡花。於是母親搬了一個座位,用她的身子擋住了我們的視線,說:…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April 11, 2016 at 12:32pm — No Comments

張中行·堅信篤行的佛學家熊十力

張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國學家、文學家、哲學家。著有《文言常識》、《佛教與中國文學》、《禪外說禪》等。…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April 9, 2016 at 12:10am — No Comments

吳祖光·周公遺愛 程派千秋

吳祖光(1917~2003),浙江武進人,劇作家。著有話劇《風雪夜歸人》、《林沖夜奔》,電影劇本《國魂》,散文集《後臺朋友》、《藝術的花朵》等。

如事說來有萬千,周公遺愛在人間;

傷時一曲《荒山淚》,立雪程門代代傳。

提筆寫這篇小文的時候,忍不住心底的隱隱酸痛。日月如流,時光老去,當年的情景還歷歷如在目前,而當年的人,祖國的、甚至是世界的精英,卻已經離開我們,不再回來。

一九五四年秋,一天,我和鳳霞應邀到周總理家裏作客。被邀請的還有老舍先生和夫人胡青、曹禺同誌和夫人鄧譯生。總理和鄧大姐高興地接待我們,請我們吃螃蟹。…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29, 2016 at 9:39am — No Comments

張中行·悼念俞平伯先生

張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國學家、文學家、哲學家。著有《文言常識》、《佛教與中國文學》、《禪外說禪》等。

看報,知道俞平伯先生於10月15日過午病逝。到此,我上大學時候的老師就一個也不剩了,真是逝者如斯夫!我心裏當然有些不平靜。先湧上心頭的是悲傷。記得去年年初,應某刊紀念“五四”之約,曾著文寫俞先生,不久之後,以“俞平伯先生”為題,發表於《讀書》1989年5月號。那篇文章末尾說:“現在他老了,九十高齡,有憾也罷,無憾也罷,既然筆耕大片土地已經不適宜,那就頤養於春在之堂,做做詩,填填詞,唱唱‘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吧。”俞先生自70年代晚期患輕度中風,身體不好,我知道,但推想,他不久前還往香港,仍講《紅樓夢》,總當還可以維持幾年吧?想不到這樣快就走了。…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23, 2016 at 8:46pm — No Comments

陸蠡·私塾師

陸蠡(1908~1942),浙江天臺人,作家。著有散文集《海星》、《囚綠記》、《竹刀》等。

今年的春天,我在一個中學裏教書。學校的所在地是離我的故鄉七八十裏的山間,然而已是鄰縣了。這地方的形勢好像畚箕的底,三面環山,前一面則是通海口的大路,這裏是天然的避難所和遊擊戰的根據地。學校便是為了避免轟炸,從近海的一個城市遷來的。

我來這裏是太突兀。事前自己並未想到,來校後別人也不知道。雖則這地方離我家鄉不遠,因為山鄉偏僻,從來不曾到過。往常,這一帶是盜匪出沒的所在,所以如沒有什麼要事,輕易不會跑到這山窩裏來。這次我來這學校,一半是感於辦學校的師友的盛意,另一半則是因為出外的路斷了,於是我便暫時住下來。…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17, 2016 at 10:44pm — No Comments

李銳·懷念田家英

李銳(1917~),湖南平江人,中共黨史專家。著有《廬山會議實錄》、《毛澤東早年讀書生活》、《毛澤東的早年與晚年》等。

跟家英是在延安時就認識的。延安當年是一個“莫道都穿粗布服,稱呼同誌一家人”的地方;人們相互間很容易熟識,沒有什麼戒備(整風審幹填“小廣播”表,那是後來的事情)。1941年後,我在《解放日報》工作,他在中央政治研究室,有文章寄來,必經我手,於是也就成了“文字之交”。延安的生活,值得人們回憶的事情是很多的。如“粗布服”這個題目,就很值得寫一篇文章。那時每年只發一套單衣,襯衣褲是不發的。夏天人們都愛下河洗衣、洗澡或找水深之處遊泳。有一次,家英在河裏洗澡,碰見一群女同誌來洗衣,他在水中起不來了,因為他只有一條褲衩,剛洗過曬在河灘上。…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17, 2016 at 1:18pm — No Comments

李銳·懷念田家英

李銳(1917~),湖南平江人,中共黨史專家。著有《廬山會議實錄》、《毛澤東早年讀書生活》、《毛澤東的早年與晚年》等。

跟家英是在延安時就認識的。延安當年是一個“莫道都穿粗布服,稱呼同誌一家人”的地方;人們相互間很容易熟識,沒有什麼戒備(整風審幹填“小廣播”表,那是後來的事情)。1941年後,我在《解放日報》工作,他在中央政治研究室,有文章寄來,必經我手,於是也就成了“文字之交”。延安的生活,值得人們回憶的事情是很多的。如“粗布服”這個題目,就很值得寫一篇文章。那時每年只發一套單衣,襯衣褲是不發的。夏天人們都愛下河洗衣、洗澡或找水深之處遊泳。有一次,家英在河裏洗澡,碰見一群女同誌來洗衣,他在水中起不來了,因為他只有一條褲衩,剛洗過曬在河灘上。…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17, 2016 at 1:18pm — No Comments

石評梅·母親

石評梅(1902~1928),原名石汝璧,筆名波微,山西平定人,現代作家。著有《偶然草》、《濤語》等。

母親!這是我離開你,第五次度中秋,在這異鄉——在這愁人的異鄉。

我不忍告訴你,我淒酸獨立在枯池旁的心境,我更不忍問你團圓宴上偷咽清淚的情況。

我深深知道:系念著漂泊天涯的我,只有母親;然而同時感到淒楚黯然,對月揮淚,夢魂猶喚母親的,也只有你的女兒!

節前許久未接到你的信,我知道你並未忘記中秋;你不寫的緣故,我知道了,只為了規避你心幕底的悲哀。月兒的清光,揭露了的,是我們枕上的淚痕;它不能揭露的,確是我們一絲一縷的離恨!…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16, 2016 at 10:46pm — No Comments

魯彥·旅人的心

魯彥(1902~1944),浙江鎮海人,現代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憤怒的鄉村》,散文集《隨蹤瑣記》等。

或是因為年幼善忘,或是因為不常見面,我最初幾年中對父親的感情怎樣,一點也記不起來了。至於父親那時對我的愛,卻從母親的話裏就可知道。母親近來顯然正深深地記念父親,又加上年紀老了,所以一見到她的小孫兒吃牛奶,就對我說了又說:

“正是這牌子,有一只老鷹!……你從前奶子不夠吃,也吃的這牛奶。你父親真舍得,不曉得給你吃了多少,有一次竟帶了一打來,用木箱子裝著。那是比現在貴得多了。他的收入又比你現在的少……”

不用說,父親是從我出世後就深愛著我的。…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15, 2016 at 9:27pm — No Comments

林徽因·悼志摩

林徽因(1903~1955),福建閩侯人,現代女作家和建築學家。著有詩歌、散文、小說多種。

11月19日我們的好朋友,許多人都愛戴的新詩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慘酷的,在飛機上遇險而死去。這消息在20日的早上像一根針刺猛觸到許多朋友的心上,頓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墨,哀慟的咽哽鎖住每一個人的嗓子。

志摩……死……誰曾將這兩個句子聯在一起想過!他是那樣活潑的一個人,那樣剛剛站在壯年的頂峰上的一個人。朋友們常常驚訝他的活動,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認真,誰又會想到他死?…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14, 2016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巴金·愛爾克的燈光

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作家、翻譯家。著有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散文集《海行雜記》、《隨想錄》,譯作《往事與隨想》、《處女地》等。

傍晚,我靠著逐漸黯淡的最後的陽光的指引,走過十八年前的故居。這街的一切,這建築的一切開始在我眼前隱藏起來,像在躲避一個久別的舊友。但是它們的改變了的面貌於我還是十分親切。我認識它們,就像認識我自己。還是那樣寬的街,寬的房屋。巍峨的門墻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獅子,那對常常做我們坐騎的背脊光滑的雄獅也不知逃進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門開著,照壁上“長宜子孫”四個字卻是原樣地嵌在那裏,似乎連顏色也不曾被風雨剝蝕。我望著那同樣的照壁,我被一種奇異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這裏看出過去的十九個年頭,不,我仿佛要在這裏尋找十八年以前的遼遠的舊夢。…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13, 2016 at 9:18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