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中文比英文重要(下)

有些中國學者最好不要出於炫耀自己英文水平或顯示自己的學術地位去亂講英文,這是對同聲傳譯者的不尊重。有個中國學者跟我說,他說英文是為了減輕同傳的負擔。對不起,您錯了。作為經常做同聲傳譯的人我很清楚,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聽清楚,這樣才能保證說清楚。前者比後者更迫切而關鍵。最好的方式是聽母語,說外語。中國學者自以為是地亂講英語,還說不清楚,這對同傳者來說才是頭疼的問題。

我曾在國際會議上遇到過一位研究美國的中國學者,他表現得很低調,與其他如前所述的學者不同,踏踏實實地用中文演講,把溝通任務徹底委托給同傳。到了茶歇時間,我看到他和英國學者私下聊天的場面,大吃一驚,他英文簡直是perfect!絕對是在會場上說英文最好的中國學者。在我看來,那個人才是合格的參會者。

最後,我順便討論一下今後中國年輕人面對“如何處理母語與外語”問題上的核心問題——如何增強語文的生命力。


2010年4月18日,我受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王旭明的邀請出席了由語文出版社、中國教育學會及《教育》雜志社共同主辦的“首屆全國中學語文教學論壇”,並做了演講。

來自全國各地官方和民間的資深教育專家和語文老師相聚,只有我一個人是外行,又是老外,有些害羞。沒辦法,王旭明非要我傳授怎麼學習中文的。

討論的主題大致是:怎麼改革語文教學的課程,即所謂課改。有人認為重點在於老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有人認為現有語文課完全被政治課、歷史課等其他課程侵犯了,脫離了語文課本身;有人主張語文課必須培養孩子們的綜合文化素質。


我第一次了解到,語文教學目的早在1963年就確定,即教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關鍵詞無非就是理解和運用,前者指的是知識,後者指的是能力,出發點在知,而終點在行,即知行合一。

上臺後我先做了自我介紹。說自己在七年前一句中文都不會,一個漢字都不會寫。現在,讀寫中文已經徹底融入我血液中,我將把中文閱讀和表達視為一輩子的事業。中文是文化底蘊很深厚的語言,外國人不好接觸,只懂語言遠遠不足,必須了解背後的文化,這叫做“學語文”。

我的漢字水平極差。當年高考,滿分800分,我得了769分,其中在漢字上足足被扣了20分。有點諷刺的是,最後我選擇來到中國,這個使用漢字的國度。


我的“語文印象”很明確:語文是最重要的,覆蓋面最廣。英語、數學、歷史、道德,甚至理科,一切都是以對語言和文字的理解和掌握為基礎。學語文也是培養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的重要過程,所以我很後悔沒好好學語文。

如前所述,我對中國的孩子過早接觸英文有意見。家長要求獨生子女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學習英語,甚至很多家長和學生把50%左右的精力放在學英語上。如此早接觸英語,很容易和國語混亂。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學生的外語水平提高很慢甚至停滯不前,80%以上的可能就是因為語文基礎不夠牢固。一個中學生不可能完全靠外語思考事物的,必須經過國語的系統理解外語,表達外語。那麼,國語的閱讀、思維、邏輯、表達能力極為重要,它甚至決定一個孩子的英語能力。


周圍人問我:“那加藤,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的外語?”

我回答說:“英語13歲,漢語18歲”。我17歲時TOEFL幾乎拿了滿分,開始做日英——英日翻譯。相比較,我的漢語水平還有待提高。

能否學好外語,關鍵不在於學的時間長短,而在於方法和策略是否正確。我想趁課改說一點:在全國人民盲目迷戀英文教育的形勢下,增強中文的生命力才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Views: 5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