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拿哥
  • 霹靂州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鮮拿哥's Friends

  • Host Workshop
  • INGENIUM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Gwadar 瓜達爾
  • SRESCO
  • TASHKENT HOLIDAY
  • ucun estutum
  • Zenkov
  • KyrGyz
  • Kehtay Dream
  • Qyzylorda
  • 吉爾吉斯
  • Almaty 蘋果

Gifts Received

Gift

鮮拿哥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鮮拿哥's Page

Latest Activity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對於德勒茲而言,六八事件的解釋困難對他刺激很大。1968年5月,在沒有任何明顯的政治或經濟危機的前提下,法國毫無徵兆地突然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社會運動,達到了革命的臨界點。…"
Saturday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德勒茲視野中的人的形象,已經不以認知主體的核心形象出現,而是在社會運行中作為要素被裝配的對象。在這個意義上,人的社會性存在不是孤立的,是事件性和被動的,被各種法則定義和限制,雖然號稱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力,但作為社會人,「我們被給予一個自由選擇,附帶條件是你要做出正確的選擇」(齊澤克,《暴力》140)。情動 視角的確立,使「我們能夠通過一種前個人知覺的形式來思考感受,[……]在我思考或進行概念化之前,存在著一個先於任何決定的反應的要素」。許多外在的力量作用於身體,通過視覺…"
Aug 17
開篷樂勢力 commented on 鮮拿哥's photo
Thumbnail

《平凡事物,不凡接觸》0.5

"愛墾APP:《玻璃之心》:當日劇邂逅搖滾童話 在 2025 年的夏天,Netflix 日劇《玻璃之心》(Glass…"
Aug 17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續上]在亞哈船長的帶領下面對莫比·迪克時,捕鯨者使用得最多的詞匯是「可怕」和「金幣」。對於亞哈船長而言,他「從來就不思考,他只是感覺,感覺,感覺」,他用他所有人類關於海洋和抹香鯨的知識去感受莫比·迪克,他在眾人眼里就是個惡魔。莫比·迪克是鯨魚中的異常者,「它是一種現象,但卻是一種邊緣現象,」位於鯨魚和神性之物的中間地帶,「這是一個邊緣位置,它使得我們不再清楚異常者是仍然還在集群之中,還是已然外在於集群」(德勒茲、迦塔利,《千高原》345—3…"
Aug 14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續上]抄寫員巴特比用「I would prefer not to」應對所有與他的溝通,無論別人說什麼,他只會說: I would prefer not…"
Aug 11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 情動轉折與情感史

愛墾APP: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與情感史(History of Emotions)在當代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個重要的交集。兩者雖然起源不同,關注重點也略有差異,但它們對「情感/情動」的重新評估與中心化使它們在研究方法與問題意識上有許多互補之處。一、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簡介情動轉折是一場橫跨文學、文化研究、社會學、人類學、政治理論等領域的理論轉向,起於1990年代後期至2000年代,強調情動(affect)作為非語言的、身體性的、前認知的經驗,往往強調超越語言的能量與傳播性。其代表學者如:Brian Massumi(受Deleuze影響)Eve Kosofsky SedgwickSara AhmedTeresa Brennan情動轉折通常與「後結構主義」與「新唯物論(new materialism)」有連結,注重情動如何穿越主體與客體、如何在權力場域中流動與形塑社會關係。二、情感史(History of…See More
Aug 11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愛墾APP:Erik Erikson是德裔美國心理學家,他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是理解人類一生心理發展過程的重要框架之一。此理論主張:人在一生中會經歷八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涉及一個核心的「心理社會衝突」,其解決方式將深刻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與人格特質。 第八階段:老年期(約 65 歲以上) 核心衝突:自我整合(Integrity) vs. 絕望(Despair) 這個階段是 Erikson…"
Aug 7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愛墾APP:學術工作不應只有一種樣貌 閱讀了〈學術殿堂叙事(虚構個案)〉,我感受到文中作者對於學術堅持與自我要求的誠意。然而,在其筆下,也浮現出一種值得討論的學術價值觀。身為同樣關注學術生態的成員,我希望從三個角度,與圈中同仁共同反思當代學術發展的多元可能。 一、資源優勢與學術價值的關聯性 作者在文中提到,自己在任職期間擁有穩定的研究經費,能夠持續購書、投入田野調查與研究,並以此作為嚴謹學術態度的表現。這樣的自律精神值得肯定,但也顯示出對資源充足與學術成就之間強烈的連結假設。 然而,當前全球的學…"
Aug 6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愛墾APP:學術價值的多元與自我認識的掙扎:一則個人觀察的反思~~在愛墾網上讀到一篇虚構個案,說一位退休學者分享其對研究生涯與購書壓力的看法。內容提及學術研究必須與時俱進、購買新書的重要性、研究基金的使用,以及年長學者的教職現況。文中有許多發人深省之處,但也引發我對當代學術價值標準、學者角色轉變,以及潛在心態掙扎的進一步思考。 本文試圖針對該觀點進行剖析,聚焦在三個層面:優越自我認同、年齡歧視傾向、學術價值的單一化標準。 一、優越自我認同的潛藏話語 文章中,作者明確指出自己過往在學術體系內具備充…"
Aug 5
鮮拿哥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Bruno Walpoth人像雕塑自成一个世界

"愛墾APP:文化創意發生論共鳴點~~回顧中國文學理論發展階段,兩晉至唐宋(陸機、劉勰、鍾嶸和姜夔)強調情感與形式的交融,形神並重,詞語為情志載體;南宋姜夔以詞為情感深層書寫,展現文人情志的高雅疏淡風格。與西方哲學家班雅明的“靈光”比較下,我們可能發現文化創意發生論共鳴點。…"
Jul 30
鮮拿哥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Bruno Walpoth人像雕塑自成一个世界

"二、共鳴分析:形神與靈光——兩種傳統的深層接觸 中國美學 班雅明靈光理論 共鳴點 神采風韻(神)是文學的靈魂 靈光(Aura)是作品的神祕氣場 皆強調藝術中「不可言說」的精神臨在 詞語為「情志」的形象容器 作品為歷史與身體的情動介面 創作與觀者互動的「神秘距離」 情景交融、詩有餘韻 靈光來自距離、不可重複性 反對「過度再現」與技術再製 創作來自心靈情動觸發 創作是歷史感召、情動與現場性的凝聚 注重「發生性」與「感通性」…"
Jul 30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愛墾APP: volition(意志/志向)概念~~在「情動轉折」哲學的研究脈絡中,「volition」(意志/志向)概念並非焦點詞,而常與 affect(情動/動影)的介入相關。在這個轉向中,我們看到某些哲學家如何將情動視為激發或轉換意志的動力場,理解到 volition 不再只是理性選擇,而是植根於情動–身體–行動之間的共振機制。以下為幾位學者重要的論說與引用,供墾友具體掌握此概念在情動轉折中的內涵: 1.Harry…"
Jul 28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反俄狄浦斯》(L'Anti-Œdipe)

《反俄狄浦斯》(L'Anti-Œdipe),法文原版,第一卷《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 1:反俄狄浦斯》第一章〈無意識機器〉(Chapitre 1 : Les machines désirantes) “Nous sommes tous des œdipiens, nous avons tous passé par là.” 這裡是德勒茲與加塔利對精神分析的批判起點,指出傳統精神分析(尤其是弗洛伊德)如何將所有慾望都框定進俄狄浦斯結構中。 「弗洛伊德將所有夢、幻想和其他文學行為都看作是這個神話的不同版本。」 他們說弗洛伊德將一切慾望壓縮、縮減為一個家庭戲劇(drame familial),即俄狄浦斯神話,把所有的幻想、夢境都還原為同一個結構。這是一種「還原主義」的操作。 → 參見這一章中對弗洛伊德“神話機器”的分析。第二章〈社會機器〉(Chapitre 2 : Les machines sociales) 在這一章,他們引入了“社會場域”來與“家庭場域”對抗,主張無意識與整個社會機器(而非家庭情結)密切相關。他們批評精神分析將神話的角色從社會的層面轉移到家庭的層面。…See More
Jul 26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皋月·情動力政治:身體、微知覺與政治實踐月~~ 情動(affect)已經成為當代政治理論中的關鍵概念。在《情動政治學》中,作者馬蘇米從史賓諾莎的定義出發,將情動理解為影響他人和被他人影響的能力。這個看似簡單的定義實際上開啟了一個複雜的理論視野:情動不是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一種關係性的存在。 微知覺(microperception)是理解情動的關鍵概念。它不是規模較小的知覺,而是一種質性不同的知覺模式。微知覺發生在意識介入之前,是身體對環境變化的直接反應。例如,當我們突然受到驚嚇時,…"
Jul 24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評論 在建構了情動政治學的基本框架後,我們需要仔細探討這一理論的可能性與限制。首先,從哲學史的角度來看,馬蘇米的情動理論與史賓諾莎的實體論有著有趣的呼應。在史賓諾莎的觀點中,上帝並非一個超然於世界之外的實體,而是分散於萬物之間的實質,萬物的總和即是上帝。…"
Jul 22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續上]意識流小說就像情動的交響樂,最大限度上模糊了表述者和傾聽者,在回憶的各種觀念構築的形象和輪廓中,情動起伏流轉,複雜的是,以往覺得悲苦的事在回憶裡反而有了某種快樂,而往日悲傷的事在回憶中反而有了些許甜蜜。甚至很多回憶模糊不清,只有殘留的味覺或嗅覺痕跡,但相應的歡愉或悲傷依然隨之起伏,流轉無礙。情動和觀念伴行卻不重疊,它在理性思考的旁邊直接感受,並不是所有的感受都能還原為觀念或理性思考,所以德勒茲在斯賓諾莎研究中批判了「目的因之幻覺」「自由命令之幻覺」和「神學的幻覺」(《斯賓諾莎的實踐哲學》…"
Jul 21

鮮拿哥'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鮮拿哥's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

鮮拿哥's Blog

愛墾APP:《反俄狄浦斯》(L'Anti-Œdipe)

Posted on July 19, 2025 at 10:00pm 0 Comments

《反俄狄浦斯》L'Anti-Œdipe),法文原版,第一卷《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 1:反俄狄浦斯》

第一章〈無意識機器〉(Chapitre 1 : Les machines désirantes



“Nous sommes tous des œdipiens, nous avons tous passé par là.”…

Continue

愛墾APP: 情動轉折與情感史

Posted on July 8, 2025 at 4:30pm 0 Comments

愛墾APP: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與情感史History of Emotions)在當代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個重要的交集。兩者雖然起源不同,關注重點也略有差異,但它們對「情感/情動」的重新評估與中心化使它們在研究方法與問題意識上有許多互補之處。

一、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簡介…

Continue

愛墾APP:關於藝術與感受性(sensation)

Posted on June 25, 2025 at 11:21am 0 Comments

「藝術不是一種裝潢或風格,不是為了使素材變得更加好看或者更便於消費。藝術或許也有意義或者信息,但是使其成為藝術的,不是它的內容而是它的感受性、它的可感性力量或風格。」

《The Logic of Sensation》(Francis Bacon: The Logic of Sensation

  • What makes a work of art is not its form or its representational content, but its sensation.

    (使某物成為藝術作品的,不是形式或再現內容,而是感覺。)…

Continue

德勒兹辭典:INTENSITY強度 下

Posted on May 16, 2025 at 7:00pm 0 Comments

必須注意到德勒茲著作中的以下注意事項。



首先,一種「虛擬的強度」不存在於其他任何地方,而是存在於它所構成的廣延(extended)之中。盡管它與這種廣延的事物(extended)不盡相同,但虛擬的強度並不意味著本體論上的分割(separation)



第二,能夠幫助我們掌握強度的種種要領,不再僅僅限定於純粹理性的德性論(the deontology of pure reason);它們擴大了這種德性論的范圍,使其包括所有的能力:從感性到記憶,甚至再到思想。然而,強度的遭遇——作為「感性」的任務——是「努力在思想中產生差異化虛擬…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