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拿哥
  • 霹靂州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鮮拿哥's Friends

  • Host Workshop
  • INGENIUM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Gwadar 瓜達爾
  • SRESCO
  • TASHKENT HOLIDAY
  • ucun estutum
  • Zenkov
  • KyrGyz
  • Kehtay Dream
  • Qyzylorda
  • 吉爾吉斯
  • Almaty 蘋果

Gifts Received

Gift

鮮拿哥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鮮拿哥's Page

Latest Activity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反俄狄浦斯》(L'Anti-Œdipe)

《反俄狄浦斯》(L'Anti-Œdipe),法文原版,第一卷《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 1:反俄狄浦斯》第一章〈無意識機器〉(Chapitre 1 : Les machines désirantes) “Nous sommes tous des œdipiens, nous avons tous passé par là.” 這裡是德勒茲與加塔利對精神分析的批判起點,指出傳統精神分析(尤其是弗洛伊德)如何將所有慾望都框定進俄狄浦斯結構中。 「弗洛伊德將所有夢、幻想和其他文學行為都看作是這個神話的不同版本。」 他們說弗洛伊德將一切慾望壓縮、縮減為一個家庭戲劇(drame familial),即俄狄浦斯神話,把所有的幻想、夢境都還原為同一個結構。這是一種「還原主義」的操作。 → 參見這一章中對弗洛伊德“神話機器”的分析。第二章〈社會機器〉(Chapitre 2 : Les machines sociales) 在這一章,他們引入了“社會場域”來與“家庭場域”對抗,主張無意識與整個社會機器(而非家庭情結)密切相關。他們批評精神分析將神話的角色從社會的層面轉移到家庭的層面。…See More
yesterday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皋月·情動力政治:身體、微知覺與政治實踐月~~ 情動(affect)已經成為當代政治理論中的關鍵概念。在《情動政治學》中,作者馬蘇米從史賓諾莎的定義出發,將情動理解為影響他人和被他人影響的能力。這個看似簡單的定義實際上開啟了一個複雜的理論視野:情動不是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一種關係性的存在。 微知覺(microperception)是理解情動的關鍵概念。它不是規模較小的知覺,而是一種質性不同的知覺模式。微知覺發生在意識介入之前,是身體對環境變化的直接反應。例如,當我們突然受到驚嚇時,…"
Thursday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評論 在建構了情動政治學的基本框架後,我們需要仔細探討這一理論的可能性與限制。首先,從哲學史的角度來看,馬蘇米的情動理論與史賓諾莎的實體論有著有趣的呼應。在史賓諾莎的觀點中,上帝並非一個超然於世界之外的實體,而是分散於萬物之間的實質,萬物的總和即是上帝。…"
Tuesday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續上]意識流小說就像情動的交響樂,最大限度上模糊了表述者和傾聽者,在回憶的各種觀念構築的形象和輪廓中,情動起伏流轉,複雜的是,以往覺得悲苦的事在回憶裡反而有了某種快樂,而往日悲傷的事在回憶中反而有了些許甜蜜。甚至很多回憶模糊不清,只有殘留的味覺或嗅覺痕跡,但相應的歡愉或悲傷依然隨之起伏,流轉無礙。情動和觀念伴行卻不重疊,它在理性思考的旁邊直接感受,並不是所有的感受都能還原為觀念或理性思考,所以德勒茲在斯賓諾莎研究中批判了「目的因之幻覺」「自由命令之幻覺」和「神學的幻覺」(《斯賓諾莎的實踐哲學》…"
Jul 21
鮮拿哥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Bruno Walpoth人像雕塑自成一个世界

"愛墾APP:看見紅色,不表示其他顏色不存在~~科學知識告訴我們,眼睛能夠分辨顏色,是因為視網膜上的三種錐狀細胞對不同波長的光線敏感,分別對紅、綠、藍光敏感。當光線進入眼睛,經過角膜、晶狀體折射後,照射到視網膜上。視網膜上的錐狀細胞會將光線的波長信息轉化為電信號,然後通過視神經傳遞到大腦,大腦將這些信號解析,從而讓我們感知到不同的顏色。…"
Jul 19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愛墾APP:德勒兹藝術情動~~ 藝術與感受性(sensation):藝術不是一種裝潢或風格,不是為了使素材變得更加好看或者更便於消費。藝術或許也有意義或者信息,但是使其成為藝術的,不是它的內容而是它的感受性、它的可感性力量或風格。 對應文本:《The Logic of Sensation》(Francis Bacon: The Logic of Sensation)~❝ What makes a work of art is not its form or its…"
Jul 10
鮮拿哥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Bruno Walpoth人像雕塑自成一个世界

"愛墾APP: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與情感史(History of Emotions)在當代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個重要的交集。兩者雖然起源不同,關注重點也略有差異,但它們對「情感/情動」的重新評估與中心化使它們在研究方法與問題意識上有許多互補之處。 一、情動轉折(Affective…"
Jul 8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關於藝術與感受性(sensation)

「藝術不是一種裝潢或風格,不是為了使素材變得更加好看或者更便於消費。藝術或許也有意義或者信息,但是使其成為藝術的,不是它的內容而是它的感受性、它的可感性力量或風格。」《The Logic of Sensation》(Francis Bacon: The Logic of Sensation)❝ What makes a work of art is not its form or its representational content, but its sensation. ❞ (使某物成為藝術作品的,不是形式或再現內容,而是感覺。)德勒茲在這本書中將藝術的本質歸結為「感覺(sensation)」的生產,而非形象的表現或美的裝飾。他明確指出:Material(素材)Form(形式)Sensation(感覺)藝術不是關於再現,而是關於創造一種感覺力量。補充:《A Thousand Plateaus》(Mille Plateaux),第七章〈Becoming-Animal〉中也說:❝ Art is not the imitation of nature, nor the…See More
Jul 3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岡杜拉·博世(Gundula Bosch):訓練博士生成為思考者,而非僅僅是專家。 許多博士課程旨在培養專注於狹窄領域的研究人員,而非具備批判思維的人才。根據岡杜拉·博世(Gundula…"
Jun 29
開篷樂勢力 commented on 鮮拿哥's photo
Thumbnail

《平凡事物,不凡接觸》0.5

"陳明發〈守得雲開見明月〉關于“守得雲開見明月”這句話,我有個段子: 話說不少人,不聽老人言,覺得“守得雲開見明月”這話太老套、太慢了。 寧可崇拜某位口大大的人鼓噪說:“只要大家一條心,一起鼓起嘴吹大氣,就能把雲吹開。 “......誰要是口渴了,我這裏有賣白咖啡;喉嚨癢了,我有賣龜苓膏;累了,我有床。”"
Jun 28
鮮拿哥 commented on 沒答案也好's album
Thumbnail

埃及·亡靈書 The Book of the Dead:Papyrus du Ani

"陳明發原創《背影》 真相比你想像的無趣,也比你願意相信的殘酷。 一位菲律賓的網絡女歌手,在街頭拖著一只真人大小的人形包包漫步,恰巧被路人拍下。 沒想到,這張照片竟掀起了一場離奇風暴。 起初,有人聲稱從包包的開口處看到一隻人手。立刻有人懷疑:她是不是殺了人,正準備把屍體裝進拖包裡,找個偏僻角落棄屍? 更巧的是,某旅舍一名男房客神秘失蹤,房內還發現疑似掙扎的痕跡。 于是,事態失控了—— 有人放大那張照片細看,聲稱一看就頭暈噁心,甚至暈厥。據說已有上千人因此送醫,醫院數字一度飆…"
Jun 25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德勒兹辭典:INTENSITY強度 下

必須注意到德勒茲著作中的以下注意事項。首先,一種「虛擬的強度」不存在於其他任何地方,而是存在於它所構成的廣延(extended)之中。盡管它與這種廣延的事物(extended)不盡相同,但虛擬的強度並不意味著本體論上的分割(separation)。第二,能夠幫助我們掌握強度的種種要領,不再僅僅限定於純粹理性的德性論(the deontology of pure reason);它們擴大了這種德性論的范圍,使其包括所有的能力:從感性到記憶,甚至再到思想。然而,強度的遭遇——作為「感性」的任務——是「努力在思想中產生差異化虛擬(the differentiated virtual)的所有能力的相互作用」的第一個必要環節。第三,強度不是一個獨異而具象化(particular instantiations)的理念/範式,也不是為了篩選出虛假的冒牌貨。強度是一種能夠產生實際情況的奇異性(singularity capable),沒有一種情況會與它相似。德勒茲的本體論建立在差異的概念之上,該概念並未包含在「x 與 y…See More
Jun 24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德勒兹辭典:INTENSITY強度 上

「強度」是德勒茲哲學項目中的一個關鍵概念:「強度」作為了其本體論領域的「強度性的虛擬」(intensive virtual)出現;作為了其倫理道德和政治思想願景的那種肯定性和創造性欲望出現;作為了他的美學理論中的「情感」(affect)出現;作為了他決定選擇先驗經驗主義的方法論的動機存在; 並作為了差異理論(差異化與分化;differentiation / differenciation)的保證人。德勒茲的「生成」本體論(ontology of becoming)譴責了我們在完全根據事物及其性質進行思考時所犯的錯誤,因為通過賦予廣延和廣延量級(extension and extended magnitudes)以特權,我們繞過了廣延(先驗幻象;transcendental illusion)這一概念本身的強度性(intensive)起源。在德勒茲這樣的「力的本體論」(ontology of…See More
Jun 22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愛墾APP:慾望、意識形態與擬像~~慾望開端於連接; 通過與其他慾望的連接,生命努力去保存和增強自身。這些連接和生產最終形成了社會的整體;當身體與其他身體相連接以增強其權力的時候,它們就形成了共同體或社團。意識形態必須預設有某種有待揭曉的真實利益:譬如,女人真的想 要解放但是受到意識形態的愚弄。意識形態同樣假設了某種有待從強加於其上的文化幻覺之中解放出來的個體的標凖形式。 語言中的審美價值,從「fair」談起~~The feminine quality of being「fair」(to go…"
Jun 21
鮮拿哥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Bruno Walpoth人像雕塑自成一个世界

"愛墾APP:「強度」(intensity)~~以下是關於「強度」(intensity)在 Affective Turn(情動轉折)研究中三位關鍵學者——Jean Halley、Lauren Berlant 和 Sara Ahmed——的精確定義與論述,中英文並附出處與章節。 Jean Halley(見於 The Affective Turn: Theorizing the Social, Clough & Halley, Duke…"
Jun 19
鮮拿哥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Bruno Walpoth人像雕塑自成一个世界

"丹納《藝術哲學》藝術總體~~一切藝術都要有一個總體,其中的各個部分都是由藝術家為了表現特徵而改變過的;但這個總體並非在一切藝術中都需要與實物相符;只要有這個總體就行。所以,倘若有各部分互相聯系而並不模仿實物的總體,就證明有不以模仿為出發點的藝術。—— 引自第41頁 我們只重視藝術,對藝術感到敬意,但不能解釋我們的重視和敬意。——…"
Jun 16

鮮拿哥'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鮮拿哥's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

鮮拿哥's Blog

愛墾APP:《反俄狄浦斯》(L'Anti-Œdipe)

Posted on July 19, 2025 at 10:00pm 0 Comments

《反俄狄浦斯》L'Anti-Œdipe),法文原版,第一卷《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 1:反俄狄浦斯》

第一章〈無意識機器〉(Chapitre 1 : Les machines désirantes



“Nous sommes tous des œdipiens, nous avons tous passé par là.”…

Continue

愛墾APP:關於藝術與感受性(sensation)

Posted on June 25, 2025 at 11:21am 0 Comments

「藝術不是一種裝潢或風格,不是為了使素材變得更加好看或者更便於消費。藝術或許也有意義或者信息,但是使其成為藝術的,不是它的內容而是它的感受性、它的可感性力量或風格。」

《The Logic of Sensation》(Francis Bacon: The Logic of Sensation

  • What makes a work of art is not its form or its representational content, but its sensation.

    (使某物成為藝術作品的,不是形式或再現內容,而是感覺。)…

Continue

德勒兹辭典:INTENSITY強度 下

Posted on May 16, 2025 at 7:00pm 0 Comments

必須注意到德勒茲著作中的以下注意事項。



首先,一種「虛擬的強度」不存在於其他任何地方,而是存在於它所構成的廣延(extended)之中。盡管它與這種廣延的事物(extended)不盡相同,但虛擬的強度並不意味著本體論上的分割(separation)



第二,能夠幫助我們掌握強度的種種要領,不再僅僅限定於純粹理性的德性論(the deontology of pure reason);它們擴大了這種德性論的范圍,使其包括所有的能力:從感性到記憶,甚至再到思想。然而,強度的遭遇——作為「感性」的任務——是「努力在思想中產生差異化虛擬…

Continue

德勒兹辭典:INTENSITY強度 上

Posted on May 5, 2025 at 10:30am 0 Comments

「強度」是德勒茲哲學項目中的一個關鍵概念:「強度」作為了其本體論領域的「強度性的虛擬」(intensive virtual)出現;作為了其倫理道德和政治思想願景的那種肯定性和創造性欲望出現;作為了他的美學理論中的「情感」(affect)出現;作為了他決定選擇先驗經驗主義的方法論的動機存在; 並作為了差異理論(差異化與分化;differentiation / differenciation)的保證人。

德勒茲的「生成」本體論(ontology of…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