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va ajatus's Blog – December 2019 Archive (8)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2)

一、德勒茲的思想、概念及分析路徑

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是當代最著名的後結構主義哲學家之一, 其影響力與福柯、德里達並駕齊驅。德勒茲的著作《差異與重復》、《褶子——萊布尼茨與巴羅克風格》,以及與瓜塔里(Felix Guattari)合寫的《反俄狄浦斯》、《千高原》等是後結構主義哲學經典著作,在政治、經濟、管理、美學、建築、藝術、心理學等各個…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5, 2019 at 1:12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1)

摘要



自新聞專業主義理念引入國內以來,就處於“可欲與可得”的困境之中。本文以德勒茲主義為思想路徑,從後結構主義和文化研究的視角,來重新理解和闡述中國語境中新聞專業主義的產生與變化的軌跡。中國的新聞專業主義是像征資源“褶皺”運動的衍生 物,“生成”、“遊牧”與否思性是其基本特征,即一種自由精神的實驗與實踐。德勒茲主義的路徑提示,新聞專業主義的重要性不是再現或者規範,而是激發人們對當下的不同思考,督促人們不斷進行新型實踐,以發現、鏈接和開創不同的逃逸路線和可能性空間。

從1990年代開始,在新聞實踐領域,新聞專業主義理念、技能和操作方式逐漸得到許多新聞人的認知與認同,並形成一套新型的邊緣突破性的實踐話語。(陸曄,…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5, 2019 at 12:30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8)

正如凝視、閾限理論往往都引向“身份政治”的批評實踐一樣,中國新聞闡述社群的“凝視”也不可避免地指向了自身。討論普利策新聞獎,常常引發對現有新  聞生產秩序和新聞評獎制度的批判話語,並拓展至對新聞體制的討論。當這種批判和討論延伸及更廣泛的社會問題,其結果是建構出一個反思性空間,並孵化一套以“普利策獎”為中心符號的抗爭話語腳本。

由於現代傳播的視覺化特征,普利策獎的新聞圖片是傳播力最強、關註度最高、最具文化超越性的部分。人們在此基礎上展開了模仿與像征性再創作,他們關註社會問題,在網絡空間帖出一些極富沖擊力的攝影照片或圖片,生成一套諸如“這張照片應該得到普利策獎!”的話語語法。這些照片有如下特征:第一,極具  現場感和情感沖擊力;第二,主題集中在底層疾苦、城管暴力、征地拆遷、自然災害、環境汙染等等;第三,語言諷喻性和語義雙關性,以“普利策獎”為話語必備 …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3, 2019 at 10:36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7)

許多研究者意圖彌合這種多元現實的分歧,建構一種調和性的路徑,並意圖嫁接出一個中國式新聞專業主義。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新聞專業主義與中國情境結合起來,使之實現邏輯自洽。有學者主張拆解新聞專業主義的要件,取其適合國情的部分,建設體制內的新聞專業主義(樊昌誌,童兵,2009);有學者主張將新聞  專業主義鏈接“文人論政”傳統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將媒體依導向主義和專業 主義的標準分類運作(支庭榮,2014);有學者主張在文人知識分子的“底色”中尋求  新聞專業主義精神的替代資源(芮必峰,2010);有的主張循序漸進,制定逐步實現新聞專業主義的步驟;有的在狹義新聞專業主義範圍內展開討論,精進操作技藝, 推進實踐性新聞專業主義,以謀求拓展微小空間(李紅濤,黃順銘,2014);有的主張  依據國情,在新聞專業主義的基礎上發明新概念,如“發展新聞專業主義”(楊保 軍,2013)。無論這些路徑、步驟和問題建構指向何處,它們都意味著變異和差異產   生的可能性,意味著“新”的醞釀。…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3, 2019 at 10:35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6)

隨著市場化改革、新聞視野的開放和範式的轉向,新聞像征資源在實踐領域內形成了多種範式的競爭和博弈,業內新聞評價標準、價值理念和闡述框架出現分化和破碎化。從德勒茲的“眼睛”看來,多樣化、分化和破碎化即是生命主體的“逃     逸”(nomad),在其裂縫中劃出逃逸線(flight    lines)。逃逸線存在於像征資源褶皺的深處,生發於一些“點”、碎片或者塊莖,這些點可以是人物、形像、事件,  也可以是儀式或話語,可以固化為文本,也可以流動於實踐之中,群星閃爍,燦若星河。那些“另類”的中西方著名新聞工作者、新聞媒體以及經典的新聞作品、新  聞事件(如法拉奇、克朗凱特、丹·拉瑟、華萊士、彼得·阿內特、“60分鐘”、《紐約時報》、“水門事件”、“五角大樓文件案”、“掏糞運動”、普利策新聞…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3, 2019 at 10:26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5)

像征資源的存在是差異共處、回還叠合的,無論它們之間是繼承、互文、揚棄的關系,還是轉折、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關系,都始終處於歷史“綿延”過程之 中。新聞專業主義是這個“綿延”體中的衍生物,它來源於市場的、改革的、歷史  的、西方的和民間(浪漫化)的像征資源的相互作用。也即,新聞專業主義是一種衍生型像征資源。一方面,它不是制度設計的結果,也不是一個體制預期的目標, 因此它與其他資源類型存在著或強或弱的張力關系。另一方面,它一旦生成又是“新”的資源,與其他像征資源差異並存於新聞體制的內外空間。換言之,新聞專  業主義有它的自在性和生成性。 

中國新聞人的專業價值觀,或者說在中國話語空間運作的新聞專業主義已經不再是西方式的專業主義觀念,而是一種新的“生成物”,融合西方觀念、黨派主…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3, 2019 at 10:24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4)

新聞專業主義就是在這種結域與解域的運動之中衍生而成。它的基礎既有符合

歷史文脈的部分,也有呼應現實和實踐要求的部分,也是精神遊牧和思想理念化的結果。正因為它是生成性和逃逸性的,在實踐空間,如既有研究所述,它表現出碎片化、局域化、情境化的特征(陸曄,潘忠黨,2002),其生存必須在權力、體制與話語      的裂縫中尋求空間。

學者潘忠黨在1990年代討論中國新聞體制改造時,把新聞業像征資源分類為權威像征資源和改革型像征資源(潘忠黨,1997)。如果我們今天再盤點中國新聞業的像征資源,可以更細致地進行分類(如表1所示)。





在中國,新聞專業主義“產生”於20世紀末期的新聞改革年代,一般認為是西 …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3, 2019 at 9:51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3)

(三)塊莖(rhizome)                                                                                                       “塊莖”是德勒茲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其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的標識,也是

他所采用的重要論證方法之一。“塊莖”是一種植物,但不是像樹一樣向下紮根的  根狀植物。塊莖沒有基礎,不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地點。塊莖在地表下蔓延,紮下臨時的而非永久的根,並借此生成新的塊莖。如同馬鈴薯或黑刺莓樹一樣,一旦砍去地表的秧苗,剩下的就只有“球狀塊莖”了。一個球狀塊莖就是一個“點”,點     的鏈接就是這種生長的結果,這個生長的過程也就是德勒茲所說的“生成”(汪民…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3, 2019 at 9:47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3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