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華·微專業改革蓄力培養更多複合型人才(上)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嘗試微專業的探索和實踐。之所以被稱作微專業,顯而易見的原因是相較於傳統本科專業動輒35-40門課程、總計80學分左右的專業科目學習體量,由5-10門核心課程、20個學分左右的課程模塊組合而成的專業課程體系,真的可以稱作小而微了。

高校微專業的興起,有人認爲是從畢業生就業崗位和市場需求角度出發的創新嘗試,指向以學生職業爲導向的專業課程。具體做法是提煉某一崗位群的核心技能,以集中培養的方式,使學生快速達到某一領域的工作技能要求,以彌補大學專業設置與企業用人需求之間匹配的問題,幫助學習者快速就業。也有人認爲,隨着技術革命賦能和解決複雜問題的需要,以往高校學科專業持續細分的人才培養方式,已不足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人才培養需要融入和體現學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以培養社會各領域急需的複合型人才、跨學科人才。從這種角度看,微專業有兩大基本功能,一是實現對主專業的拓展和延伸,二是實現與其他專業的複合交叉。

無論各高校微專業的實踐探索最初因何種動機誘發,從目前大部分相關高校實踐探索的現實狀況和實際效果看,基本上是高校主動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産業發展的需要,在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方面作出的新嘗試,是高校爲加快本科專業現代化升級、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方面進行的新探索。高校開設微專業,是在既定的專業目錄和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之外,圍繞一定的學術領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質,開設出成系列的核心課程。期待通過相對靈活、系統的課程教學和培養過程,使學生能在特定的領域具備一定的學術專業素養和行業從業能力,以更好適應社會需求。

相較於更早之前的輔修專業等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微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雖然同樣是針對傳統專業局限做增量,但總體上更強調課程的高階性、前沿性和創新性。迷你與高精尖的結合,是微專業最突出的特色。在傳統的專業設置模式難以滿足科技前沿技術發展和産業市場需求的情況下,開設微專業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跨學科知識體系,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多所高校的探索表明,學校在設置微專業時一般會選擇與科技前沿技術領域相關的專業學科,與戰略性新興産業緊密連接,觸碰的都是行業界、學術界當前階段最熱門的領域和方向。

微專業雖體量小而微,但開發和設置中的挑戰不容小覷。特別是其高階、前沿、小微的定位,是高校傳統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開設工作未曾碰到過的,需要更加有效地做好微專業的論証和開發工作。

微專業的開設不應也不可能是天降神兵、神來之筆,必然建基於學校既有的優勢和特色學科專業基礎之上,脫離學校既有學科專業基礎的微專業開發設置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對高校自身長期以來的學科專業建設情況和優勢特色積累,包括相關學科專業的影響力、教師隊伍的學術積累、校友在業界的美譽度等,都有理性、清晰的把握和判斷,是微專業可行性論証的出發點。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