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華·微專業改革蓄力培養更多複合型人才(下)

作爲有組織的微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要充分發揮學院、系、專業教師等高校人才培養微觀主體的能動作用。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教師要對各自專業領域的學術前沿、技術前沿有動態把握,繼而進行專題挖掘。作爲一個微專業而不只是一個或幾個前沿專題講座的容量,只有極個別的教師還不夠,還需要有多位不同專業的教師甚至是多個不同領域、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課題組對不同議題的敏感把握和專題挖掘。只有在不同的專題間建立起內在的邏輯關聯,才能爲微專業的開發奠定良好基礎。因爲微專業是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而不是幾個分散的課程拼盤,或鬆散的課程組合。

高校專業設置更新和人才培養工作自身具有週期性與滯後性。微專業要站在技術和産業前沿,高校就必須更好對接産業和市場需求,實現真正的産教協同,切實打通校園與産業界的圍牆,聘請産業界的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到高校授課或進行部分項目的帶教指導,鼓勵教師走出校門到産業實踐一線,實現專業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的雙向進出、雙向奔赴,從而將高校自身既有的優勢特色學科專業、學科領域的最新進展與産業需求、最新技術等進行充分結合、挖掘和利用。

高校微專業的開發和設置,對學生來説是提供了更多選擇。既然如此,就需要儘可能向所有感興趣的學生開放。從專業背景來説,不應只面向先前就讀專業與微專業領域高度相關的學生,還應包括那些專業關聯度不高但對微專業領域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從就讀階段和層次而言,不只局限於本科層次學生,也可以包括研究生;就學生的隸屬關系而論,不僅是本校學生的福利,還可惠及同區域或同城高校的學生,甚至可以考慮課程上線,向更多學生和相關人員開放。當然,微專業因其具有探索性和試驗性,在給學生更多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選擇的過程中,還要提供更多輔導、指導和引導,讓學生對微專業的設計理念、具體構成和目標指向有更多了解,使他們立足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確定儘可能合理的專業組合,以切實實現微專業爲個性化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人力資源支撐賦能的作用。

(作者董秀華系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本文原載《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24日第2版,版名:中教評論·觀察)

Views: 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